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昭昭大明 >

第182部分

昭昭大明-第182部分

小说: 昭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简单的馊主意就可以说是妙计,那老子天天都有妙计!亏他还动不动以诸葛孔明自居呢。

    “张二,你还别笑。这还真是一个妙计。你想想,当今圣上最缺啥?缺钱啊!比如这辽饷,这官员的薪俸,各地救灾除险的开支,哪一样不要钱?估计皇上一听到‘钱’这个字都头疼吧!得嘞,咱就给皇上送钱去。”

    这次在登莱两府“打土豪分田地”,虽说分了很多土地、粮食和物品给百姓,便登州军的收益仍然是最大的。岂不说最重要的民心收益,土地银钱也是极多的。光浮银,就收获了两百多万两。

    “不过,这银子送多少,却是有一个讲究。送少了,达不成目的。送多了吧,又怕引得他人的贪婪之心。”方元插话道。

    “张二,你去办。给皇上三十万两,再拿两万两打发太监和温体仁梁廷栋等人。目标也不高,只要皇上不认为老子是在杀官造反就行。”王瑞想了想后吩咐道。

    “是,大人!”张二答应一声,便要出去。

    “回来!”王瑞又突然将张二叫住了:“老子这肃清满虏奸细,镇压卖国求荣之人,是有功于国啊!对,老子得给将士们请功!”

    王大人在商量着如何应对朝廷的问诘时,崇祯皇帝和一众阁老也在为登莱最近发生的事大感头疼。

    文华殿内,几个阁大臣正为王瑞的事争吵不休。莱州知府朱万年,青州府安丘知县莫笑方,以及一些科道言官,最近纷纷上书弹阂忠贞伯、征东将王瑞擅杀朝廷命官,屠戮乡民。

    “这武夫擅杀朝廷命官,形同谋反。依老臣之见,当命一钦差,统雄兵伐之,以绝朝廷后患……”内阁大学士成基命越说越离谱,最后竟然说要发兵讨伐。

    成基命,字靖之,北直隶人,其座师为东林大佬叶向高。他和孙承宗关系很好,对王瑞和原莱州军的胆大妄为有所了解,一时气急便口不择言。

    “靖之公慎言!”另一东林党在内阁中的成员何如宠急忙制止。

    岂莫说王瑞并没有扯旗造反,就是真造反了,又能派谁前去讨伐呢?打得大明各路官军闻风而遁的满虏大军,都被人家王瑞杀鸡斩羊一样的狂杀,派兵去打?这大明的江山当真不要了啊。

    “诸位,这朱万年和莫笑方的弹阂奏章,是不是确有其事,目前还有待商榷。如若妄下论断,恐寒了为国杀虏的将士之心啊!”

    见崇祯皇帝微微点头,温体仁接着说道:“现在这登莱巡抚孙大人、监军刘大人都尚无奏章上来,我等是否需要先行搁置?留待两位大人的奏章上来再论?”

    “温卿所言有理,目前实情不明,还是待孙卿和刘卿的奏章上来,再行商议吧。”崇祯帝也觉得温体仁所讲的话比较实际,当即终止了这场无意义的争论。

    待众臣退后,崇祯皇帝又拿起一份奏章看了起来,这是户部尚书毕自严的一份请增辽饷的奏章。

    经过去岁今年的满虏入侵之乱打击后,朝廷不但无法拨付庞大的九边兵饷,就连京师官员的薪俸都成了大问题。一句话,这个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都快被逼得要当裤子了!

    更可悲的是,他生前信任有加的东林党文官们,在屈膝投降了满虏鞑子后,居然编出了一个崇祯皇帝殉国前,内库有白银三千万两的骇人谎言。

    流贼李自成的大军进了京城后,是抢到金银财宝不少,后世的史料说是有六千万两。不过这些却都不是来自于皇家,而是从众多勋戚文官手中夺来的。

    “哎!”崇祯看罢奏章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他是一个有点文青病的仁厚皇帝,总觉得这一再加饷乃是竭泽而渔。可是,面对各方伸手要钱,他又没有任何的办法。

    世间有一个说法,叫“一文钱逼死英雄汉”,其实一文钱也能逼死崇祯帝。

    “圣上,好消息呀,好消息呀!”正当崇祯帝愁眉不展时,曹化淳乐颠颠地跑了进来。

    “好消息?”崇祯还是愁眉紧皱,自从登基以来,他就从来没有一天真正的舒心过。别说好消息,没有坏消息便是最大的好消息了。

    “王大人给圣上送银子来了!雪花花的银子呀!”曹化淳两眼晃着光地叫道。

    “啊!送来了多少?”崇祯帝急切地问道。

    “三十万两呀,三十万两!”曹化淳激动地补充道。

    “在哪里?”崇祯帝一下子站了起来。他太激动了!这从来都是大臣们问着他要钱,怎么还有人送银子来了?

    “已经入了陛下的内库了,圣上!”

    “好呀,好,好!”崇祯帝一听银子进了自己的内库,心中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下了。

    登基这几年来,他多用内库弥补户部,自己那内库也差不多在跑耗子了。

    “对了,曹伴伴!这送银子来的是哪个王大人呢?”崇祯帝最后问道。

    这朝廷内外姓王的大人可多了,以前没见有这么大方的啊!

第三百一十六章 教化有功() 
“启禀圣上,送银子来的,不是别人,乃是圣人新封的忠贞伯、征东将军王瑞王大人!”曹化淳伏地禀报道。

    “哦,是王瑞?朕就说嘛,朕不会看错人!”崇祯皇帝愉快地笑了起来。

    “圣上乃是难得之圣明天子,上天自然会降下良臣相佐!”曹化淳趁机拍起了崇祯的马屁。

    “哎,这王瑞果然忠贞。曹伴伴,这件事你也办得不错。这王瑞没给朕带什么话吗?”崇祯皇帝问道。

    “哦,来人倒是和奴婢说,王将军上次入宫,见圣上生活节俭,为天下百姓自苦如斯,其心甚为不安。现在偶然得了些银两,故而便特地差人送来京师,交付圣上以补贴皇宫中的日常用度。”曹化淳一五一十地说道。

    “这王瑞忠心可鉴!只是这三十万两银子,朕又怎生舍得用作宫中的吃喝用度?”崇祯皇帝又是感动,又是无奈。

    要用银子的地方多着呢,他都恨不得一个铜板扳成两半用,那会将收到的银子直接用于宫中。还不是转手就得交给户部,用作官员的薪俸和其它明军军镇的兵饷。

    “可惜这王大人一片忠心……”曹化淳感叹着,又将王瑞的书信递了上去。

    “哦?”崇祯皇帝有点意外,毕竟他还是第一次这样收到臣子的私信。不过,他很快便伸手接了过去。

    想来,这王瑞是担心银子的事为外臣所知,才以私信的方式来告之自己吧。

    “大明圣天子在上:下臣登莱总兵王瑞,日前赴登州就任,恰逢部分水师官兵勾结满虏,意图谋反降虏。登州府知府李运兴大人,海防道副使黄某,悉为叛兵所杀。原登州副总兵事张可大将军府邸亦为贼兵所据。”

    “幸得巡抚孙元化大人临危不惧,指挥标营苦苦相持,方保得登州不失。下臣随即指挥大军进城,一举荡平虏兵乱贼,又扫灭部分降虏士绅。今先将缴获之银两奉上。虏兵首级,随后硝好另行送往京师……”

    “这王瑞真是朕是福将呀!”崇祯皇帝看完后抚案叹道。

    哼,那成基命,竟然说王瑞形同造反!有这样造反的吗?不但给朕送来银子,还要送来满虏的首级。这造的哪门子反?

    真不知这些弹阂、攻击王瑞的人是脑子被驴踢了,还是别有用心。崇祯这个文青皇帝,现在对于针对王瑞的弹阂和攻击开始有了逆反心理。

    当然,这事也不是这样就能算完。毕竟咬着不放,可是大明这帮正事不干的科道言官的贯常手段。王大人还必须有一些后续的动作,才能将眼前的麻烦一一揭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浮山湾联合学堂一间教室内,童声朗朗,孩子们正在一位年轻的教员带领下,朗读《三字经》。

    当然,这个《三字经》是王瑞版的。王大人在里面加入了许多宏扬汉家功绩,开拓进取的内容。

    其实各朝各代修改启蒙读物,都是常见的。

    比如另一时空中,满虏鞑子们修订后的《三字经》便是另外一个很可笑的样子。

    讲到大明时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说到满虏鞑子自己时则是: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前一时空时,王瑞读到这里时,每每恨不得唾这些通古斯野人一口:“呸!还要不要点逼脸?”

    话说,这个时代凶残寡耻的满虏鞑子们,又何曾要过脸面?凶残无耻正是他们的种族特性。

    刚好,孙元化和刘之纶由李老秀才陪同着,正在浮山湾的学堂内,四处走走看看。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便驻足细听。

    “嗯,夫子开此学堂,桃李一方,真是教化有功呀!请受老夫一拜!”孙元化发自内心的对李老秀才充满了敬佩。

    别样不说,光看这学堂的规模,说是大明第一也不为过。二十五间白墙红瓦的大教室,少说也能容下千人同时开课讲学吧。

    “老大人谬赞了!草民不过是行教习之事耳,岂能无功而当老大人之礼哉!”李老秀才不等孙元化拜下,便已侧身让过。

    “哦,难道办这学堂者,却是另有其人?”孙元化疑惑地问道。

    “当、当、当!”正说话间,清脆的下课锣声敲响了。上千个穿着相同服装的孩童,从几十间教室里冲了出来,嘻嘻哈哈地在操场里开始了奔跑嬉戏。

    “喏,来了!”刘之纶嘴一嘟,朝学堂大门方向一指。只见王瑞在一队亲卫队员的护卫下,大步走了进来。

    只见所有嬉戏的孩童都突然停了下来,所有的人面朝王瑞所在的方向,向前斜举着手臂,奶声奶气地高喊:“大汉至上,效忠将军大人!”

    而王瑞也停了下来,他同样朝前斜举手臂,声音激昂地高呼:“昭昭大明,日月同辉!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为大明!”

    整个操场上随即汇聚成一声整齐划一的高呼:“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为大明!”

    “好呀,好、好!教化之致,莫过于此!”孙元化由衷地击掌叫了几个好字。

    喊完口号后,这些孩童,突然象潮水一样的动了,开始密密麻麻地涌到王瑞的身旁。

    “来,大妞儿,给你!”,“二虎,拿着!”王瑞和亲卫队员们开始从口袋里拿出汉家果,一一分给围在身边的孩子们。

    很快,王瑞等人身上不多的吃食便被分给了身边的孩子。不过,这些小孩儿拿了东西也不走开,吵吵嚷嚷地跟着王瑞一起,朝孙元化等人所在的位置走来。

    “将军!”,“将军大人!”孩子们热烈地大喊着,聚向王瑞的人越来越多。

    走到离孙元化等人两丈来远时,王瑞停了下来。他抱起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儿,笑着道:“二牛,将军找个干净的地方亲一下!”

    “将军大人,我是二狗!”小胖子摸着刚被王瑞亲过的小胖脸,红着脸纠正道。

    “将军大人,我是二牛,亲我!”,“将军亲我,我是二妞!”刚把二狗放下,又有好几个孩子大声地叫喊了起来。

    “哈哈,老大人,你看,咱们这乡下人取名爱取什么狗呀牛的,末将都分不清谁是谁了!”王瑞走到孙元化身边笑着道。

    “当、当、当!”,“当、当、当!”说话间,上课的锣声又敲响了。

    “将军再见!”,“将军大人再见!”小孩子们挥着手,纷纷拔腿朝各自的教室跑去。

第三百一十七章 显摆一下() 
数十息工夫之后,刚才还人头涌动的操场上便变得空空如也。上千个孩童仿佛突然之间,便消失不见了。

    “令行禁止,如同一人!这些小孩儿长大了可不简单。”孙元化由衷地赞叹道。

    在他想来,就是自己的巡抚标营,恐怕也做不到这般吧。

    如果是王瑞的登州军做到这一切,他倒不会觉得奇怪,毕竟是天下第一的强军嘛。

    可是,他眼前看到的是什么人?七、八岁,九、十岁的孩童啊!这组织性、纪律性,要是以后长大了,训练成军,那该是如何恐怖的一支强军!

    这不经意看到的一幕,让孙元化对王瑞又有了更新的认识。看来,对这王瑞,真不能以寻常武人的眼光去看待。

    “老夫子,看来这浮山湾的百姓很重文教呀!以老夫看来,几个寻常州县加在一起,也没有这么多读书人吧?”孙元化求证道。

    如果江南某地,看到这种规模的大学堂,孙元化会赞叹,不过不会觉得吃惊。因为江南历来就文风鼎盛,才子辈出。

    可是这里是哪里?偏处一隅的即墨县浮山湾也。啥时候,这里的老百姓都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