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沉浮记 >

第40部分

汉末沉浮记-第40部分

小说: 汉末沉浮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邱瑞惊道:“赵谦赵郡守?大兄能得见赵郡守么?似乎龚县君与赵郡守有闲隙吧?只怕他有所不愿。”

    邱易笑道:“有闲隙又如何,想必也不是什么大闲隙。若不然龚县君数次不听太守之令,赵郡守还不法办了他。再说龚县君伤重不能理事,又是我私下去求赵郡守,等朝庭将封赏诏书布下,龚县君恐怕早就伤重而逝了。这些事无需让龚县君知晓,让他子孙后人受益便可。”

    邱瑞赞道:“大兄说的极是,那一切就拜托大兄了。”

    赵谦字彦信,其祖父为赵戒,字志伯,蜀郡人。历仕汉安、顺、冲、质、恒五帝,五朝元老。于汉顺帝、冲帝、质帝、恒帝之世历位三公。其叔为赵典,也历位太尉之职。

    说来赵谦也算是二世三公的世家子出生了,若无意外,他将来必然也会成为朝庭的三公之一。赵谦虽然在平灭郡中的黄巾蛾贼一事上不怎么样,但其为官公正廉洁、嫉恶如仇,在世人的眼中,也算是一位难得的好官了。

    只是在邱易眼中,既不能使郡中的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无忧;在水、旱、疫灾时也不能救困安民,反让太平道骗去了许多民心;最后更让群贼无首的黄巾蛾贼攻下了汝南大部县城,赵谦可谓无能之极,只是一介庸官罢了。若无显赫的家世,当一县之长,都算是勉强。

    邱易在数日前领大军回援召陵之时,曾去了平舆城一趟,拜见过太守赵谦。将鲷阳城的数十万石粮食,与鲷阳、项城,新阳、宜禄等县的守备事宜转让给赵谦。就连固始、新蔡两县的贼人降书也上交赵谦,等赵谦派人前去受降。因此与赵谦还算有过一丝关连。

    邱易领着数十骑奔至汝南郡治平舆城,望见平舆城还是一幅风声鹤唳的模样就是一阵好笑。也不知是自已等人的能力太高,还是汝南郡中实在无豪杰,徒让自已这等竖子也成就了大名。

第五十七章 浮沉之间() 
邱易勒马冲平舆城上的守卒拱手叫道:“召陵邱易,再度前来拜见赵太守,还请城上的哪位将军帮忙通传一下。”

    城头上有人偷偷探头出墙垛望了几眼,问道:“城下的可是平定鲷阳、项城数县的召陵豪杰邱明远么?”

    邱易一愣,没想到数日再来,自已已经有了豪杰之名。邱易拱手笑道:“豪杰之名愧不敢当,在下正是召陵邱易邱明远。”

    城头那人立即大喜,挺身问道:“数日前,曾闻邱君领数千义勇北上召陵力抗陈国黄巾蛾贼彭脱,怎生又回来了,不知召陵的战况如何?”

    邱易笑道:“彭脱已然授首,陈国黄巾蛾贼已灭,召陵之围早解了。”

    那人大惊,惊问道:“此言当真?来去不过才七、八日的时间,就剿灭了陈国黄巾?斩杀了彭脱?”

    邱易点头应道:“正是,如若不信,大可派出探马至召陵、西华等地一探究境。”

    那人惊喜交加的连连叫嚷道:“我信我信,我立刻去禀告太守大人,还请邱君稍候片刻。”说完匆匆而走,下城墙时因为过于兴奋,一脚踩空,连着翻了好几个跟头,那人都顾不上叫痛,爬起来又匆匆奔向郡守府而去。

    城头的守卒喜不自禁,不少人探头问询召陵之战的经过。邱易无心吹嘘自已,成齐倒是兴奋异常,吹嘘起召陵之战的经过来。当然,成齐重点吹嘘的是自已率领百骑人马擒俘虏,探敌情,冲敌寨、传讯息、斩敌骑、冲敌阵、追彭脱等等英勇无敌的光辉事迹。

    邱易听得直纳闷,陈国彭脱贼部名不符实,徒具虚名而己。怎生到了成齐的口中,反而变得强大无比,难敌之极了。而已军却是经历了万难之苦,才终于将彭脱贼部剿灭掉的。

    成齐才刚刚说道自已率领百骑人马,英勇无畏的直冲四百余黄巾贼骑时。城头守卒发出阵阵的惊呼声,邱易这才恍然大悟。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远,有时,只是相隔一张纸而已。只要大着胆子闷头去干,这就发现,其实眼前被人视作庞然大物的东西,其实只是田间竖立着的,平常的稻草人罢了,一捅即穿。

    可是如果你畏惧他的外形,被他的外形所震慑住后,那他就犹如重山峻岭一般高不可攀,是永远不可力敌、超越的传奇之物。邱易看清了黄巾蛾贼的真实实力,所以毫不畏惧。然而汝南郡其他的人看不清楚,是以畏之如虎狼,每每都仓皇逃窜。相对于能够轻松平定黄巾蛾贼的邱易,也被人视之如天神般的人物。

    此时,一大群汝南的官吏急匆匆的涌上了城头,将问询情况的守卒一一赶开。一名年过五旬,身体清瘦的老者立于城头,望见邱易后,大喜叫道:“果真是召陵邱明远到了。明远壮士,那陈国的彭脱贼子,果真被汝给剿灭了不成?”

    邱易下马恭敬的应道:“正是,五月十一那日,我率领大军破围而入。于召陵城中休息了半日后,便集聚城中所有青壮一齐出城与彭脱贼部大战。彭脱无心交战,弃老弱病残于不顾,自率两万贼人朝西南方向逃了。被我弟邱瑞、朱勉领军死死的咬住。后于汝水河畔被我追上了,彭脱贼部大败。只是彭脱早早的就在汝水之上架好了数座浮桥,有近万贼人成功渡河,我军追之不及。幸好有雒阳城禁卫南军的一部迂回至此,将刚刚逃出生天的贼人剿灭,并阵斩了彭脱。”

    赵谦连连拍着城头大喜道:“好好好,明远壮士不愧为我汝南郡中首屈一指的豪勇之士,竟能骇得黄巾蛾贼十余万贼人不战而走。此等威风,数百年来,汝南郡唯邱明远一人尔。”

    城头上的官吏纷纷点头应和,赞同赵谦对邱易的赞誉之语。更称起什么“名退十万贼的邱明远”之类誉语,说得邱易莫名奇妙,那个传说中的豪杰人物还真是自已吗?

    邱易一时恍然,这便是名士之间的赞誉与吹捧了,自已也没觉出自已有何出色之处。却原来其他的高贤名士,也是这般被吹出来的啊。邱易不禁对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贤臣名士进一步的瞧清了,原来他们与自已一样,也只是常人。只不过时势造英雄,他们只是成功了而已。

    赵谦拍掌唤道:“来人,大开城门迎邱明远入城,众人可随我至郡守府摆开宴席,为邱明远接风洗尘。”

    邱易在城门口被汝南的功曹掾引入郡守府,一时不竟有些受宠若惊之感。功曹掾乃是一郡太守属官的第一人,权利之重仅次于朝庭所任命的那几位。远比七日前那次,引自已拜见赵谦时的门下书佐高级不少。

    赵谦独坐郡守府主位,其左下席是汝南郡郡丞,功曹,主簿,督邮等文士,右下席则是都尉、军司马之类的郡中武官。邱易入府后,与在坐诸位一一见礼后,被引入到右下席的第二个位置。

    邱易一时惶恐,都尉之下的第一席,自已区区白身如何能坐,于是连连推辞不就。可是府中之人尽起相劝,说邱易乃是解救汝南一郡的大功臣,此宴专为邱易而设,若非因是白身,就是首位也可坐得,邱易这才满心拘谨的正襟危坐。

    赵谦拱手说道:“七日前,明远匆匆而来,老夫因不熟识,对明远有些怠慢了,还请明远莫要放在心上才是。”

    邱易拱手拜道:“郡守大人言重了,邱某当时声名不显,不为人知,郡守大人有所警惕再所难免。况且郡守大人乃是二千石的朝庭重臣,处事谨慎一些也是应该的。”

    赵谦喜道:“好好,明远不怪老夫便好。若不然,汝南郡百姓还不痛骂老夫怠慢贤良才怪。诸位,邱明远于我等皆有存身安命之恩,我等齐敬明远一杯以示感激如何?”

    “好。”众人齐声应喝,满面堆笑的举杯相敬。邱易忙谦让道:“邱某何德何能,敢受诸公之敬礼。其实平灭汝南各处黄巾蛾贼,皆是召陵长龚县君之功劳,邱某不过一区区马前卒罢了,是以决不敢受诸公之重礼。”

    汝南都尉笑道:“邱明远休要欺我。龚昭德不过一介文士尔,虽为主将,兵事还不是以你邱明远为主。龚昭德最多只是平灭了期思、原鹿、富波三县之贼。而横行葛坡的鲷阳贼何仪,新阳贼吴霸,还有陈国黄巾贼彭脱,这二十万之众的蛾贼,可尽是你一人之功,与他龚昭德毫无干系也。”

    邱易忙说道:“若无龚县君提拨邱某于卑贱,信重邱某命领一部之义勇,邱某又如何能立下此大功绩?是以功劳尽是龚县君的才对。”

    末了又说道:“其实在平灭汝南黄巾蛾贼之战中,我二弟邱瑞邱吉玉智勇双全,妻弟高勉高义忠勇不可当,力敌万人,皆立下莫大的功劳,并不下于邱某。邱某不如他们远甚,只是邱某幸得郡守大人的传见,才得以知名罢了。”

    众人闻言皆惊,忙询问邱瑞与朱勉有何种功绩,邱易有心为二人扬名,是以坐在席上对二人的事迹大加畅谈。特别是对朱勉期思城下力降万贼,邱瑞无粮坚守十数日,得脱后,又当机立断,飞奔追敌数十里,终于在汝水河畔大破彭脱贼兵的事迹一一说出,让众人大为惊叹。

    汝南都尉哀叹道:“汝南郡中尚有如此智勇双全之猛士良将,吾身为郡中都尉,武职之首竟然丝毫不知,吾这都尉真的是太不称职了。若我早得汝等三人,汝南郡如何有遍及半郡的贼乱发生。”

    邱易忙开解道:“都尉大人,我都不过才刚刚及冠,我二弟与妻弟更是年青的很,之前从无过人的事迹显露,都尉大人不知我等之才十分正常,还请莫要自责才是。”

    汝南都尉这才开怀大笑,举杯敬邱易一樽酒。邱易即使再不喜饮酒,面对这汝南郡武职第一人,丝毫不敢怠慢,满饮了一樽。赵谦捂须满面含笑的看着拘谨、谦虚、有礼的邱易,越看越是满意,突然问道:“明远呐,不知你是否婚配过?”

    邱易一愣,又立即醒悟过来,这太守赵谦有意为自已做媒么?这世家世阀不是最重家世门第的么?没想到这赵谦虽然才能平庸,却如此的爱惜人才。只是……可惜了。

    邱易随及苦笑道:“邱某乃是召陵邱氏的螟岭子,朱氏的赘婿,早已经婚配过了。不过我那二弟邱吉玉与妻弟朱义忠皆未婚配过。郡守大人若是有意,不妨帮他们作作媒人好了。”

    众人闻言大惊,赵谦更惊问道:“原来邱明远竟是螟岭赘婿?”

    邱易知道此事知晓之人甚众,根本就无法隐瞒,只得硬着头皮应是。宴会中人不禁全部鸦雀无声,不久,汝南都尉突然哈哈大笑,将酒樽一抛,起身大步朝府外行去。余人也纷纷打着哈哈,向赵谦告辞后,把臂挥袖同走。

第五十八章 文昭之逝() 
不一会儿,刚刚满堂上百置酒高会的汝南各级官吏,世家豪门中人已然走了一空,只留下满面尴尬的赵谦直挺挺的坐于主位不语。也不知赵谦是因邱易的赘婿身份,还是因离场诸人的无礼一节。饶是邱易早就习惯了世人对已的偏见,还是勉不了满脸的阴郁。

    “七科谪“,这是指被朝庭监督管制的人群,包括有:商人、有市籍者、罪吏、亡徒、赘婿。这些人等在世上属于一群最没有社会地位与尊严的人,社会地位只略高于“囚徒”。从前汉武帝时期开始,这些人与囚徒一样,常被送往战场去陷阵卖命,或是屯田戍边。

    邱、朱二氏因为家中钱财不少,又靠上了县君龚彰的关系,再借黄巾贼乱的大好时机,已然成功的将两族人的户籍更改成了召陵豪族之列。在召陵境内也许地位还不甚高,若在不知底细人的眼中,就与平常的豪族无异了。可是邱易此时却依然还在赘婿之列,朱氏若不同意,恐怕就连官府也无办法。

    赘婿的身份在普通百姓面前或者还无所谓,虽会有异色,总不会太过见怪。可是在稍高一点的层面上,就立即区分出了各人的态度来,就是恶心与不屑。

    邱易不知他们因何而恶心,又因何而不屑?赘婿对社会有危害么?赘婿的人品道德就一定低下么?世人又因何恶心与不屑?难道成为赘婿是已之所愿的么?不都是因时势所迫么?

    赵谦忽的强笑道:“真是的,只因区区赘婿的身份就罢宴而去,这群人真是庸人尔,明远无需过于不快。昔有齐人淳于髡,亦是赘婿之身,身高不足七尺,却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使国家受过屈辱,被齐威王拜为政卿大夫。想必明远日后亦将有一飞冲天之势吧。”

    邱易拱手淡然的应道:“郡守大人所说甚是,小人亦是如此作想的。”

    赵谦咂嘴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而后一时两相无言,赵谦随意的问道:“明远此次来平舆城除了通报召陵之战事外,可还有其他的事了?”

    邱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