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再造伟大 >

第183部分

再造伟大-第183部分

小说: 再造伟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在训练中把一些战斗经验、技巧甚至一种风格、一种精神潜移默化的进行渗透、影响,这更是一种无价之宝,也是一种无形力量的传承。

    政委郭云很快融入了这个新的集体,对于常年在步兵部队的他来说,装甲部队的一切都是新的,也非常吸引他的注意力,尽管不必像新兵那样,每天都泡在训练场上,一身水一身泥的,但郭云却不这样想。诚然,在部队中一般来讲,政工人员不需要冲锋陷阵,特别是政委这一级的高级政治干部,更不需要掌握太多的军事技术。只要在后方抓好部队思想工作即可。

    但郭云却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更是一员猛将。在步兵部队时,他作为部队的军事主官,往往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其实这也是我军长期形成的一种风格,当然这样做也会导致前线指挥员过多的伤亡,不过确实能够提振士气并取得战斗的胜利。

    虽然现在转到政工工作上来,但是郭云依然保持着这种习惯。所以,尽管没有人要求政委到训练场,郭运却非常严格的对自己提出要求,从一名新兵做起,只要是战士们能够学会的技术自己一定也要会,战士能吃得苦自己也能吃。

    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郭云把剩下的时间就几乎全部放在训练场上。和战士一样的军装,在热火朝天的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无论新战士还是老战士对这位年纪稍大的政委也在共同的相处中逐渐熟悉起来,亲近起来。对于郭云的作为,路胜从心里佩服、欣赏,从这位老同志身上,他看到了一种我军最优良的传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善于学习,这也是我军能够在残酷的环境坚持并不断壮大的法宝之一。

    在这种良好氛围之下,部队的训练效果非常明显。新战士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最基本的技能,战术素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对武器装备性能的了解和把握,许多新战士有着惊人的天赋,比如江兆龙营里一个叫刘华树的小战士,年仅十八岁,入伍不足一个月,却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所有坦克、装甲车的驾驶技术,无论是苏式T—34还是美式的谢尔曼,都能灵活自如的操纵,俨然是一名老兵。这再次说明,武器的使用最终还是要依靠人来操作,不管什么装备只有彻底掌握其性能,才能真正让其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在训练场上,两辆坦克正在比赛,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两部车怒吼着冲出去,沿着崎岖不平的道路奔驰,过水塘、爬斜坡、越路障,两台车一路风驰电掣、不相上下,周围观战的人群大声叫好,当然这样的声音已经完全被战车的轰鸣声掩盖,尽管如此,周围的战士依然叫喊着,为两位勇士加油助威。

    接近终点,两部车几乎同时急停,一个漂亮一百八十度转弯,庞大的车体随之转向,再次开始咆哮起来,给油、加速,车辆在短时间内从停止状态加速到最大速度,一系列动作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人们的阵阵欢呼声中,两台车一前一后到达终点。

    车辆停稳,驾驶室的舱门猛然打开,两个满头大汗的人从里面跳出来。汗水和油渍已经让两人成了大花脸,分不出相貌,等两人匆匆洗把脸,再次站到路胜和郭云面前,一位是张远东,老资格的坦克驾驶员,驾龄足有三年,而另一位却是非常年轻,长着一张让人喜欢的娃娃脸,嘴唇周围一圈刚刚变黑的茸毛,这一位就是新兵刘华树。

    一群人立即上前围住两人,七嘴八舌。郭云努力摆摆手让大家静下来,大声宣布:“这次一营和二营比赛,最终结果二营营长张远东获胜!”

    今天是元旦,新年第一天,感谢各位书友对我的支持和厚爱,虽然我的书一直没有得到更多书友的认可,这可能与我的写作风格还有我的写作水平有关系,我知道这些方面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写作道路上吸取经验教训,这毕竟是我的第一部书。再次感谢一直坚持读这部书的朋友,祝您们新年快乐,生活美满!

    (本章完)

第301章 装甲第三军() 
    第三百零六章装甲第三军

    随即周围人们一阵欢呼,路胜上前把象征优胜的奖牌挂在张远东胸前,这是战士们用子弹壳做成的。张远东微微摇头,笑着说:“团长,这次真没有好说的,这个小家伙太厉害了,我也就是凭这一点经验才略占上风,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多长时间,他就能超过我。”

    说完,主动摘下奖牌,走到刘华树面前,亲自给他戴上。周围的人们再次欢呼。路胜紧紧抓住刘华树的双手,大声说道:“刘华树同志,你的进步让我们所有人感到吃惊,我看你天生就是一个优秀的坦克驾驶员,你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这样的赞誉让年轻的战士一下子脸红起来,不知道说些什么好,结结巴巴的道:“团长,我…我没什么,我从小就喜欢摆弄机械、工具什么的,所以…所以,我保证,今后一定更加刻苦训练,争取赶上张营长!”

    这次比赛,让所有刚入伍的新战士群情激昂、信心满满,只要刻苦努力再加上用心,就能够彻底驾驭看起来威风凛凛庞然大物,钢铁巨兽,自己也能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装甲战士,从而更加对未来的战斗充满期待。

    看到这一批新战士的迅速成长,路胜非常欣慰,从这些年轻战士身上看到了曾经在自己手下的那些人,进入东北一来,无数的年轻人怀揣梦想涌入军营,开启了自己崭新的生活。有的人在连续的残酷战斗中永远消失了。有的人经过无数的血战,已经成长为部队的中坚力量,朴英焕以及那么多叫不上名字的,都已经倒在了冲锋的路上。江兆龙兄弟、王海川、腾冲、丁龙等却日益成熟成长,称他们为英雄一点都不为过,他们的功绩值得骄傲,也足以为之自豪。

    眼下的这些年轻人中,也许会迅速涌现出更多的优秀战士、战斗英雄,正是由于大量的新鲜血液的补充,才使得我们的军队日益壮大英雄辈出,这本就是一个塑造英雄的时代,一个建功立业的年代,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的生命为之奋斗终生,为之甘洒热血,作为其中的一员,他愿意随时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这是他一生的信仰,也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矢志不渝的信念。

    与此同时,在刚刚经历战火的济南,我军第三支军级装甲部队组建完毕。在济南北郊,红坛寺附近,这里曾经是第一装甲军先头部队抛洒热血的地方,一面巨大的军旗迎风飘扬,旗下人山人海,第三装甲军所属的部分部队列队完毕,迎接新部队的诞生。

    按照军委的统一部署,第三装甲军与第一、第二装甲军规模相等,下辖两个坦克师,一个装甲师,另外再配以足量的远程炮兵,在火力和突击力上已经超出第一、第二装甲军一些,无论装备还是人员都是精心挑选,除了从第一、第二装甲军抽掉部分精兵强将以外,更是从装甲学校选派大量预备军官充实其中,再就是从地方预备兵团中成建制的抽调部队加入,使得第三装甲军在短时间内达到了齐装满员,兵精粮足。

    叶轩作为一名坦克连连长就在其中。在济南作战中,叶轩所在的装甲第一军在战斗初期与七十四军大战一场,部队损失极大,叶轩在战斗中也受伤,不过在随后的战斗中,装甲第一军没有再参战,一是还没有恢复元气,再一个就是济南城内的攻防战并不太适合装甲部队的大规模使用,当然像路胜的装甲突击小队还是非常有效的。

    所以,装甲第一军得到了足够长的休整时间,部队逐渐恢复了实力。随着大战结束,装甲第一军奉命南调,进驻徐州。但是叶轩等一批基层军官却被留下来,加入了刚组建的装甲第三军。

    如今的叶轩早已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褪去了年轻人的懵懂、鲁莽、青涩,代之以成熟、稳重、干练,并被委以重任,以二十岁的年纪提升为坦克连连长,这在我军所有的装甲部队中也是非常罕见的。

    不过,叶轩的战绩也是骄人的。自锦州大战以来,参加大小战斗十几次,直接歼灭敌人坦克五辆,装甲车三辆,他所带领的装甲排也是战果累累,这样的战绩非常突出,也是得以重用的主要原因。

    我军历来重视个人的实际能力,“能者上,庸者下”是一条基本的法则,在这样条件下,年龄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早在红军时期,我军就曾出现过年仅二十岁的军级干部………陈海松。陈海松曾经创造过我军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二十岁就成为红四方面军主力第九军政委,这样的事情放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晋升速度。年纪轻轻的陈海松为何提升得如此之快呢?能征善战固然是一个方面,独特的人格魅力、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更是他得以成功的先决条件。

    “自古英雄出少年”,年少成名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屡见不鲜,“初生牛犊不怕虎”谁又敢轻视年轻人的才干和热情,特别在军队这座大熔炉中,更是为年轻人提供了最好的展示舞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才干就尽情的施展,有能力就肆意的发挥,有朝热情就大胆的释放,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随着训练工作逐步走上正规,路胜心里的压力也在逐渐放松。尤其让他高兴的是,与政委郭云配合越发密切、默契。郭云作为当地人,对周围的环境自然无比熟悉,因此主动承担了部队后勤的大部分工作,无论是营房的安全、卫生还是战士们个人的生活注意事项,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安排的妥妥当当,这让路胜大为放心,从而有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军事训练上来。

    彼时,整个长江北岸千里区域已经变成了巨大的兵营,到处都是军旗飘扬、人声鼎沸、热火朝天的练兵场景。而整个中原乃至西北的广大区域,一场轰轰烈烈革命正在兴起。随着国民党实力的退出,新的政权应运而生,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力推进政权的建设和巩固之中,大量的来自老解放区的工作队纷纷开进城市和农村,着手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同时在广大农村开始实施土地改革,剥夺原有地主土地分给大量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从而实现了几千年以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巨变之下,原本死气沉沉的农村、城市一下子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一种神奇的变化,更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千万条涓涓细流最终汇集成滔滔江河,微不足道的尘埃凝结成惊世骇俗的风暴。压抑在底层民众中的巨大力量终于有了发泄的窗口,如同酝酿千年的汹汹岩浆终于迎来了爆发的一刻。

    人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却有着惊涛骇浪般的威力,一旦转变就会形成推酷拉朽、席卷一切的力量。几十年来,人们对国民党有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正是在这个时候,共产党犹如一座灯塔在黑暗中指明了方向,给民众以新的希望,重新燃起对未来的憧憬。

    “中原大地风雷起,万木萧疏遇春风。”中原大地的变化只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一切的变化其实并非偶然,从辩证法来讲“量变引起质变”,共产党多年来在这一片广大区域扎根发芽,埋头苦干,已经悄悄积蓄着力量,为的就是今天的改天换地,重获新生。

    与基层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共中央也在酝酿变化。济南谈判后,中央军委在北平秘密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与会者除了军委领导人,还有来自各集团军的几十位高级指挥员,这是自国共大战开始以来,召开的最高级的军事会议,与当年的梨树沟会议相比,不仅规模大了不少,其主要议题也是至关重要。

    因为在这次会议上,不仅对解放军的作战体系实行的重大调整,而且在人员安排以及整体战略上也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本章完)

第302章 四大方面军() 
    第三百零七章四大方面军

    会议在北平中南海一座古老的宫殿中进行,一百多名参会者挤满了整个大厅,这些刚从战场上归来的军人,征尘未洗就急匆匆从四面八方赶来。许多人都是多年未见的老战友,特别是原东北、华北与中原的各将领,由于关内外的阻隔,常年战斗在不同的战场,很难见上一面。如今终于再次聚首,又是革命节节胜利之时,兴奋的心情无需言表。

    高大空旷的宫殿中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在战场上、在部下面前是威武严肃的将军,现在面对老战友却是喜形于色,无所顾忌,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

    这次会议首先由一零二宣布了新的整军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