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门阀 >

第52部分

我要做门阀-第52部分

小说: 我要做门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公车署正厅之中,张越摸着那把盛放在一个玉盒之中的竹符,细细的把玩着,心中惊讶万分。

    此物可不简单。

    它叫宫籍,是出入皇宫的凭证。

    有了它,才能正常出入宫闱,而不被南军的士兵当成贼子砍成肉泥。

    对于士子们来说,这把三尺长的竹符,是他们梦寐以求,千金不换的宝物。

    有了它,才能接近皇室贵族、宫廷贵人。

    但张越惊讶的,却是这竹符的形制。

    “这就是一个身份证啊!西元前的身份证……啧啧啧……”看着竹符上记录的文字,张越感慨万千。

    这上面不仅仅记载了他的名字、年纪、家庭住址、身份地位。

    连他的身高、体重和相貌特征也记录的很详细。

    更重要的是,张越听送这竹符来给他的官吏说,此物是一式三份,一份给他,一份交给卫尉衙门,悬挂于宫门之上,最后一份存档,保存到少府内库之中。

    如此,以确保没有人能冒名顶替,蒙混过关。

    这样的制度,出现在这西元前,只能说逆天!

    若只是这样,张越可能还不会太过惊讶。

    毕竟,历代皇宫的出入检查都很严格。

    但是……

    原主的记忆告诉他,不仅仅宫籍如此。

    户籍也同样如此。

    编户齐民之下,士民的户籍信息登记记录,也非常详尽。

    虽然没有宫籍这样严苛,但却也详细记录了每一户家庭之中的成年男丁的姓名、年龄、身高,拥有的合法财产等等信息。

    更夸张的是,连牛马,也有相关信息登记。

    据说在秦代的时候,还要夸张。

    商君耕战体制下,连百姓的朋友是谁,也会有所记录。

    详细到具体个人的身份、地位、财产信息,就像一张天罗地网,将世界囊括其中。

    国家的动员能力和战争潜力,因此被提升到一个近乎夸张的地步。

    以至于如今的汉室,在当前体制下,轻轻松松,就可以拉出百万民兵。

    贰师将军李广利两征大宛时,汉室就是一声令下,就拉起了一支十八万人的民夫队伍,保障前线大军的辎重需求。

    如此恐怖的动员能力和执行能力,简直吊打之后历朝历代。

    恐怕仅有李唐全盛时期的府兵制度与后世那个现代化帝国,可以超越一下了。

    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样的制度,还是被阉割和削弱过的制度。

    在秦代,商君耕战体制下的秦国,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到这一切。

    据说长平之战时,秦国上至八十的老翁,下至八岁稚童,无分男女,统统投入了战争之中。

    “真是让人神往呢……”张越想到这里就感慨起来。

    他正感慨着,公车署署令王安就走进来,对他道:“张秀才,陛下有命,命您即刻入宫觐见……请秀才立刻沐浴更衣,稍候会有宫中贵人,前来接您……”

    “哦……”张越听了,忙谢道:“多谢明公相告!”

    “客气了……”王安笑着道:“只求秀才能在陛下面前,为在下美言几句就好了……”

    这个公车署令,他是作腻了。

    没有什么油水——来这里的人,要嘛是穷光蛋,要嘛就是达官贵人。

    穷光蛋没得什么孝敬,至于贵人……他去孝敬还差不多。

    工作压力却大的惊人,要不是想着在公车署可以接近很多潜力股,他早就辞官不干了。

    “明公客气……”张越笑了笑,没有答应,也没有不答应。

    这长安城,他初来乍到,连此地的游戏规则与水深水浅都没有摸清楚,当然不能随意许诺或者拒绝他人。

第八十二章 面圣(3)() 
一个时辰后,一辆从宫中而来马车,停到了公车署门口。

    谒者中令郭穰从马车中走下来,站在公车署门口,迟疑了片刻,心中有些犹豫。

    他在想一个问题——自己等下要不要与这个张子重说句话,拉拉近乎?

    但他却害怕,若自己这样做了,很可能会送脸上门。

    这世道,对于宦官可是歧视的很。

    想当年,太宗的时候,宠臣赵同做错了什么?

    没有!

    他一没有蛊惑太宗,二没有中伤大臣,三没有给自己的亲戚们谋福利。

    结果呢?

    不过是因为跟太宗关系好,就被外面的朝臣盯上了。

    趁着某次太宗与赵同同乘一车的时候,名臣袁盎跪到地上,拦住了马车,说什么: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馀人载?

    可怜的赵同,连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就这样gg了。

    还有名宦北宫伯子,为人正直,虽是宦官,但却有一颗君子之心。

    十几年间,帮了无数朝臣的忙。

    结果……

    晚年闲居长安时,路遇两个年轻文官,竟然被奚落……

    更搞笑的是,太史令司马迁,自己是个没了勾勾的男人,却也鄙视和看不起同为没有勾勾的宦官们。

    每次见面不是掩面而走,就是遮着鼻子。

    搞得他也很难堪。

    而外面的年轻人,也基本都是这么个态度。

    对于宦官,这些人心里只有一个概念:阉竖。

    若这个张子重也是如此,那自己示好接近的态度,就可能成为对方刷声望的工具了。

    这可不怎么好。

    但若是错过这次机会,就很可能错过一个未来不错的盟友。

    宦官们,虽然都是依附皇帝,靠着皇帝的宠幸而得到权势的。

    但,宦官也是需要盟友的。

    因为,宦官也有亲戚朋友要照顾。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皇帝,已经老了,谁知道他还能君临天下几年?

    所有的宦官,都在忙着找退路,找未来的靠山。

    咬咬牙,郭穰就做出了决定。

    大不了丢次脸。

    宦官的脸,本就不值钱,丢了也就丢了。

    旦若成功,说不定就能找到一个未来保障。

    这样想着,郭穰就带着随从们,走进公车署内,举起手里的天子节,大声说道:“奉诏持节,使者郭穰,迎待诏秀才张毅入觐天子!”

    公车署自然早就做好了准备,一阵手忙脚乱后,一个穿着白衣常服的年轻人,在几个官吏簇拥下,来到了郭穰面前,拜道:“秀才张毅,拜见明公!”

    郭穰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年轻人。

    他刚刚梳洗过,也换了一身标准的面圣常服。

    整个人看上去干净整洁,更让郭穰心惊的是此人的容貌,俊朗清秀,颇有些飘然之姿。

    眉宇之间,没有当世多数英才的那种逼人傲气。

    反倒是看着很温柔,仿佛一个谦谦君子。

    仅是这个容貌,就给张越加了不少分。

    要知道,汉室可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长得不好看,别说当官了,就是连坐个胥吏,也有些难度。

    特别是当今天子,对于大臣的相貌很挑剔。

    “秀才快快请起……”郭穰笑着扶起张越,道:“秀才可已准备好了?”

    “回禀明公,在下已经准备好了……”

    “善……”郭穰笑道:“那请随吾走吧……”

    “诺!”张越再拜:“谨从命!”

    于是跟上郭穰,向公车署而去。

    “敢问明公贵姓?”走到门口时,张越忽然小声的问道。

    “免贵姓郭……”郭穰微笑着答道:“名穰,蒙陛下不弃,用为谒者中令……”

    “原来是令君……”张越闻言,肃然起敬的说道。

    这让郭穰很受用。

    这个年轻人,还是很好的嘛,没有如其他文臣一般,对自己有什么偏见或者歧视。

    这就足够了!

    宦官们结交外朝的人,其实要求真不多。

    能愿意与他们说话的,基本上都会给些好处。

    如果此人还能帮他们做些事情,那就是朋友了。

    若再臭味相投,利益相连,足可成为死党。

    先帝时,郎中令周仁权倾朝野,靠的就是与宫廷宦官们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先帝的喜怒哀乐,能比其他人更早知道。

    而郭穰算是当今天子身边诸多宦官中,为人比较正直的一个。

    虽然比不得前代的北宫伯子,但却在外朝也没有什么恶名。

    不像苏文等人,臭名远扬,被很多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所以,看着张越这个态度,郭穰一时心情好,便低声道:“秀才虽然得陛下喜爱,但也要注意对答的语气和方法……天子不喜欢别人劝谏……秀才千万记得,一会不要谈论什么九原、朔方之事,这个事情谈不得,更不要去说什么宫室问题……这是老虎屁股……”

    这些都是经验之谈,过去二三十年,不知道多少年轻俊才,就是因为脑子一热,在天子面前谈什么朔方九原,说什么宫室过度。

    结果……

    就被冷落了……

    张越闻言,连忙谢道:“多谢令君相告……”

    对宫里面的宦官,他可没有这个时代的文人的那个臭毛病。

    若能结交几个,引为奥援,对他来说绝对是好事。

    “秀才客气了……”郭穰却是笑着道:“秀才是国家未来的栋梁,社稷之才,在下刑余之人,能为秀才做些事情,就很满足啦……”

    张越听了,立刻道:“不敢!令君侍奉天子,也是为社稷效力,我与令君,只是分工不同……”

    郭穰听了更高兴了,觉得这个年轻人很上道啊!

    或许可以投资一下?

    虽然他已经投资了张安世,但,这个世界上,那个风投会嫌自己投资的潜力股太多?

    于是,郭穰道:“等会进了宫里面,秀才要注意,千万不要乱走、乱动、乱说话,宫中忌讳多……”

    说着,他就向张越说了几个宫里面的忌讳。

    基本都是刘氏甚至就是当今天子不喜欢的东西或者词语。

    张越连忙这些事情牢牢记在心里。

    这可是很宝贵的情报!

    说话间,两人就走到了公车署的马车前。

    “请秀才登车!”郭穰适时结束话题,对张越拱手道。

第八十三章 面圣(4)() 
乘上马车,跟着郭穰,张越首先进入了未央宫。

    然后从未央宫中的飞阁前往建章宫。

    所谓飞阁,其实是栈道,算是西元前的立交桥。

    有上下两层,上层行车,主要供皇室成员、大臣、贵族行走。下层行人,是宫中宦官侍女的通道。

    秦汉两代宫廷之间,都有类似的设计。

    从飞阁而过,建章宫那标志性的圆阙就映入眼帘。

    张越抬头,凝视着那座恢弘的建筑群,赞道:“真漂亮!”

    毋庸置疑,建章宫是现在地球上最漂亮的宫殿。

    更是当今地球最高建筑艺术结晶。

    倘若它能保留到后世,少不得要成为世界奇迹。

    因为,这个宫殿,仅仅是其外围的宫阙,就墙高二十五丈,高度超过五十米,相当于一栋十层高楼。

    宫中最高的建筑,神明台高五十丈,有一百余米高。

    简直就是恐怖!

    可惜这个恢弘的宫殿群终究还是没有撑过魏晋的战火,终化为废墟。

    此时,车队也开始减速,在宫阙城楼之下缓缓停下。

    “张秀才,建章宫到了,还请下车,通过宫门检查……”郭穰走上前来,对张越道。

    张越闻言,走下马车。

    远方宫阙的宫门,缓缓的被卫兵们推开,城阙高处,那两只铜凤凰随着宫门的开启,缓缓的展翅,如活物一般发出了阵阵清脆的凤鸣之声。

    张越抬头凝视着那两只铜凤凰,内心赞叹不已。

    这样精巧绝伦的人工造物,不知凝聚了多少工匠的心血在其中。

    更让他内心充满了希望!

    工匠们,既然可以造出如此美轮美奂的造物,那么,应该也可以造出曲辕犁。

    郭穰见张越看着那铜凤出神,连忙提醒道:“秀才……见了陛下,可万万不要谈建章宫的宫室过度之事……”

    这个事情,连太子提了,都要挨骂的!

    当今天子,对于这建章宫的宫室可是欢喜的很的。

    当年,主持建造建章宫的官吏,纷纷高升。

    水衡都尉阳德甚至因此迁为少府卿。

    张越闻言,知道对方会错了意,但也报以善意的一笑,解释道:“令君放心,在下不会说这些事情……”

    别说封建时代大权在握,执掌天下的帝王了。

    便是后世的一般小公司里的领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