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93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93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柔福帝姬身在宫中,一旦兵变,她的安全着实令人担忧;还有自身安危,一旦城中生乱,焉知祸福,到时候几百号人的生死毫无保障。

    因此,必须阻止他们!

    裴元衍神色凝重道:“公子,这对我们而言,无疑也是个机会。”

    “没错!”徐还轻轻点头,兵变是危机,但也意味着机会。只要站对位置,做对事情,便简在帝心,高官厚禄,前程似锦。

    徐还本心不见得在意爵禄,但当前局势,唯有站在某些位置上,满腔抱负才有机会施展。更为重要的是——皇帝的信任!

第一八七章田押与金押() 
皇帝的信任!

    这很重要,无论是求娶柔福帝姬,还是往后更大的图谋。

    从北方归来,势单力薄,想要发展壮大,借力自强如意是最好的方式,所以暂时很有必要背靠一棵大树。

    当此之时,大宋境内,没有比赵构更大的树了。

    所以,机会必须要抓住。

    至于苗傅等人,也许他们真的是满腔忠义,只为劝谏警醒君王,动机纯良。但只要结果是坏的,那么只能说抱歉了。

    只是,该怎么办呢?

    总不能拿着些许蛛丝马迹和推断之词,跑去和皇帝说有人要兵变吧?而且如何在其中发挥自身作用,也是个难题。

    裴元衍沉吟片刻,沉声道:“公子,其实我们未必要一开始就阻止。”

    “先生此话怎讲?”

    “如果只是兵谏而不生变乱呢?”裴元衍道:“说实话,如今朝中确实有奸佞当道,无论是为政还是抗敌,风气都不对。

    倘若有人愤然而起,清君侧,除奸佞,也非坏事。谏而不变,无碍大局即可,这个过程,才是我等真正的机会。”

    “这”徐还沉吟片刻,沉声道:“如此一来,就更有难度了,不管怎么说,先给朝廷提个醒再说。不管怎么说,此事都关乎公主安危,所以”

    “也是,长公主安危确实需要顾及,倘若提醒之后,一切如旧,那便是天意,公子当需详细谋划。”裴元衍道:“只是该如何提醒呢?”

    “这个嘛”徐还沉吟道:“还真得想想办法!”

    自从入住天竺寺别院开始,天子宠信的头号宦官康履便派了些许扈从,名义自然是照顾徐还等人。添置用具,购买物品,出门之时引导方向,安排舟车什么的。

    但徐还从来不觉得他们只是扈从,这些人肯定还肩负监视的任务。当然了,监视的对象除了徐还等人,也包括,或者说也可以包括天竺寺旁的军营。

    这些人是直属康履管辖的,一个宦官之所以能得皇帝宠信,除了是多年陪伴近侍的缘故,多半也有什么旁的缘故。比如充当耳目什么的,大宋似乎有个机构叫作皇城司,也不知道是否还在正常运转?

    反正不管怎么着,通过他们可以将消息传递给康履,继而让皇帝赵构知晓。眼下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了。

    傍晚时分,康履侍候皇帝用过晚膳之后,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入夜是嫔妃侍寝的时候,有宫女们伺候就足够了,他便早早回到住处,让小太监们捏捏肩膀腿脚,舒坦享受。明天一早,是神宗皇帝的忌辰,皇帝要率领百官上香祭祀,到时候有的忙。

    却不想,正在泡脚闭目养神之时,两个手下匆匆而来,神色略微慌张。

    “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康履顿时眉头一皱,有些不悦。

    “康公公,出事了!”

    听到慌急的声音,康履这才睁开眼睛,沉声道:“是徐还那边出事了?”

    “不是公公您看!”

    康履接过一张纸条,漫不经心地看过去,目光落到字里行间的时候,顿时神色大变,两只脚踏出水盆,溅起一片水花。

    “你们从何处截获?”康履已然有些疾言厉色。

    “天竺寺,军营附近我们抓住了一只信鸽,发现了这张字条。”

    “天竺寺?”康履略微沉吟,又凝神盯着字条看了片刻,厉声道:“穿鞋,立即进宫。”

    进入皇宫,康履还想着打搅正在幸头上的皇帝,会不会惹得龙颜不悦。

    没想到刚步入寝殿,便听到赵构大发雷霆,一个衣衫钗环不整的妇人被皇帝一脚踢倒在地,正在垂泪哭泣。

    “滚给朕滚!”赵构怒吼一声,地上的妇人爬起身来,跌跌撞撞地离开了。

    康履看在眼中,不由诧异,这不是前些日子最为受宠的张美人吗?江淮宣抚使西所献的宜子之女吗?在扬州的时候曾经连续侍寝多日,今日怎地触怒了皇帝?

    “官家息怒,气大伤身!”

    听到“伤身”二字,赵构没来由地更加气恼,奈何有些事情不能宣之于口,只是憋着一口闷气,问道:“你来作甚?”

    “官家,奴婢的属下适才截获了一封密信。”康履双手将纸条呈上去。

    赵构皱着眉头接过一瞧,片刻后也是神色一变,问道:“从何处截获?”

    “天竺寺军营外。”

    “有人要造反吗?”赵构似乎有些难以置信,但字里行间用词虽然隐晦,但明白人仔细推敲,确实是有人意图不轨,图谋造反的密信。

    康履道:“兹事体大,奴婢不敢耽搁,即刻来禀奏官家。”

    “何人?”

    “奴婢尚未来得及查证,不过根据字条上的字眼:统制官田押,统制官金押,倒是可以推测一二。”

    康履道:“谋逆之事不留真名,想必那‘田’极有可能是省去了草字,可能是个‘苗’字。”

    “苗傅?你是说苗傅?”

    康履大着胆子道:“有可能,奴婢听说苗傅向王枢相请命率兵剿匪,然临安城外的盗匪出没一事恐怕子虚乌有。”

    “苗傅跟随朕日久,怎么会”赵构似乎有些难以置信。

    “官家,兹事体大,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康履道:“毕竟人心隔肚皮,忠奸难料啊!”

    赵构沉吟片刻,也回过神来,谋反之事确实是宁可信其有,不敢掉与轻心。他随后问道:“那‘金’是何人?”

    康履无奈道:“这个奴婢尚不确定,‘金’可以代指很多姓氏,比如铁、荆、刘等,御营和禁军之中,这几个姓氏的将领不少。”

    “去找王渊。”赵构道:“既然提前察觉了,那就防患于未然,军事方面的事情,你去找王渊处理,调查清楚之后回报于朕。”

    “是!”康履点点头,虽说觉得赵构的处理略微草率,但转念一想,提前侦破的谋反,处理起来自然是手到擒来。

    而且正是外敌入侵之时,朝廷内乱并非好事,皇帝此举也有暗示低调处理的意思。经验丰富的康履当然知道怎么做,保证表面风平浪静,背地里血流成河。

第一八八章清君侧() 
康履到访的时候,王渊也是一脸惊讶。

    竟然有人要兵变造反?为什么自己一点也没有察觉呢?

    而且造反叛臣调兵的请求,自己还同意了,真正重大失误啊!幸好发现及时,没有酿成大祸,否则自己罪过可就大了。

    王渊很庆幸,同时也觉脸上无光。

    自己身为枢密使兼掌御营,御下不严不说,消息也闭塞的厉害,兵变之事还是人家宦官才发现端倪,实在失职,也丢人啊!

    康履看出了王渊的心情,笑道:“枢相多心了,我们同为陛下效劳,荣辱与共嘛!”

    “是是!”王渊干笑两声,这两年他确实对宫中官宦多有结交,在这件事上确实利益相关。

    康履笑道:“官家吩咐,宁可信其有,平叛之事全权交给枢相处置,调查清楚,及时奏报。”

    “是,臣定不辱使命。”王渊随即道:“我这就让刘正彦率领五百精兵前往天竺寺,明日一早夺了苗傅的兵符,将一干叛臣贼子拿下,亲自审问,定给官家一个交代。”

    “等等,刘正彦?”康履听到这个名字,有所迟疑。

    王渊疑惑道:“怎么?公公以为此人不妥吗?”

    “不是,只是那逆贼密信上有金押二字,金可能暗指铁、钟、荆、刘等姓氏,这个刘正彦可靠吗?”

    “公公尽管放心。”王渊哈哈笑道:“刘正彦乃是老夫一手提拔上来的,乃是亲信将领,骁勇善战,忠心无二,此事他定能办妥。”

    见王渊如此笃定,康履这才放心道:“那好,一切由枢相安排,老奴这就回去向陛下覆旨,静候佳音。”

    “是”

    五百精兵出动,临安城里动静不小,很多百姓听闻之后都紧闭房门,根本不敢外出。

    朝中大臣听到兵卒走动,略微打听,发现调动的兵马不多,且是往天竺寺方向,以为只是寻常兵马巡逻,返回营地,也就没当回事。

    唯有徐还等人密切关注着外面的动静,听到有兵马前来天竺寺的时候,徐还便确认康履已经收到消息,赵构已经做出了应对。

    虽说如此,他们却不敢轻易入睡,更不敢高枕无忧。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苗刘之变,就这样轻易被扼杀在摇篮里吗?这未免也太容易了,徐还有些不敢相信。与此同时,心中的不安犹在,故而不敢掉与轻心。

    整个夜晚,徐还都命人悄悄监视着天竺寺的军营和那股埋伏在周遭的兵马,双方都没有动静。

    直到拂晓之时,天竺寺中有兵马出营,而埋伏的兵马也堂而皇之地进了军营,双方遭遇,但没有什么交战,而是保持默契。

    这个结果让徐还大跌眼镜,连忙问道:“埋伏的兵马是何人所派?领兵之人又是谁?”

    “据悉是枢密使王渊调派,统兵的将领似乎是刘正彦。”

    刘正彦?

    听到这个名字,徐还顿时脸色剧变,苗刘之变,苗者苗傅,刘者——刘正彦!

    那张字条上虽然没有明说,但已经有暗示,康履、赵构、王渊难道就没有一人明白?怎会派出刘正彦前来平叛呢?

    如今这个结果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的车轮果然不容易轻易转向,苗刘之变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兵马已经出营,那么兵变就在眼前。

    “公子,当此之时,我们该当如何?”裴元衍脸上并不完全是失望神色,若王渊没有犯这个愚蠢的错误,兵变就回胎死腹中。如今虽说有祸事,却也意味着机会。

    徐还沉声道:“兵变首先需要一个名义,若所料不错,肯定是清君侧!”

    古往今来,清君侧都是一个很好的借口,西汉七国之乱如此,明朝靖难之役也是如此。在这个讲究忠君的时代,不能指责君父之错,弑君夺位更是大忌,那么清除君王身边的佞臣,匡扶社稷,那是尽忠职守,臣子本分。

    当然了,最终盖棺定论还是成者王侯败者寇的原则。不过在动手之初,总要有块遮羞布,于是乎有了各种道貌岸然的说法。

    裴元衍道道:“清君侧,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王渊和内侍宦官。今日是神宗皇帝忌辰,百官要入宫随官家一起焚香祭祀。”

    “士兵已经出营,王渊必死无疑!”徐还当即做出论断。

    裴元衍冷笑道:“此人贪财重利,又尸位素餐,昨夜又识人不明,错派部将,死的不冤。”

    “接下来会怎样?”

    “伏阙兵谏!”裴元衍道:“接下来叛军会围攻皇宫。”

    “我怕不止是围攻,甚至可能进城”徐还沉声道:“若不控制皇帝,他们就是乱臣贼子,何谈兵谏?”

    “难道皇宫守卫也”

    “苗傅是御营统制,插手禁卫军又有何难?既然他们敢于动手,想必宫中有他们的内应。”

    徐还道:“所以当务之急,我们去皇宫,没什么比护驾更重要。”

    “没错!”裴元衍深以为然,锦上添花从来都不如雪中送炭更让人感动。当皇帝遇到生命危险时,谁救了他的性命,绝对看得真切,记得清楚,回报也不可估量。

    “可是只有我们这点人马,能拦得住叛军吗?”裴元衍不禁有些担心。

    “傅兄,你速去城外找折彦质和牛皋,让滁州兵马和牛皋麾下的义军兄弟出马,尽量拖住叛军主力”

    徐还道:“只要保证皇宫不陷,便有资本与叛军对峙谈判。”

    折彦质的两千滁州兵,以及牛皋麾下的数百义军都留在城外。他们便编入了临安守军,但时间仓促,尚未来得及打乱编排,大概的建制犹在,可以整体出动。

    “告诉折彦质,欲图富贵,机不可失;告诉牛皋,复仇契机不容错过。”徐还叮嘱两句,转身道:“裴先生,你带着妇孺先躲起来,其他人随我前往皇宫护驾。”

    徐还话音落地,不想门口有人喊道:“公子,不好了,官军杀过来了。”

    “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