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74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74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真人和官府倒也不甚介意,无论如何,只要保证正月十五,上元节正日灯会热闹兴盛即可。

    对此,徐还也乐见其成,当晚带着柔福帝姬在城中大概转了一圈后,便回到了住所休息。这是一所寻常宅院,裴元衍提前打点安排,可能是闻喜裴氏原本在东京的房产。

    柔福帝姬心中隐约猜到徐还进城可能另有要事,所以很乖巧地早早休息,徐还则连忙与裴元衍、傅选,以及冯五等人议事。

    “可否探查清楚,刘豫是否已经到东京?”

    “到了。徐公子真是神机妙算,刘豫确实到了东京,而且”裴元衍惊叹道:“我联络到他身边之人,探听到确切消息,女真人确实欲册封刘豫为‘齐王’,与徐公子所料一致,可能效仿张邦昌册封为伪帝。”

    徐还不由愕然,先前自己可能不小心泄露天机,结果落在裴元衍眼中便是未卜先知,神机妙算。虽说显得自己神通,但过多不宜,往后还是得慎言才是。

    “我也只是觉得有可能女真人如此大肆操办上元灯会,无非是想要稳定局势,安定民心。”

    徐还解释道:“宋室南渡,宋军南撤,女真人必然想要剥离百姓对大宋的归属感没有比扶持傀儡更好的方式了。”

    “呃公子睿智。”

    解释多少有些牵强,不过正是因此,裴元衍和傅选等人也就越发佩服徐还。

    “对了,元衍先生,你的消息从何而来,买通的人可靠吗?”徐还赶忙岔开话题。

    “可靠,此人乃是在下的亲戚,本来在济南府刘豫麾下任职,为人忠义,颇有抗金之志。”裴元衍道:“刘豫投降,他甚为气恼,奈何人在屋檐下在下与之联络之后,他甚为高兴,愿意提供消息,甚至为内应。”

    “如此甚好,叫什么名字?”

    “辛赞!”

    徐还沉吟片刻,两宋历史名人里面似乎没有这么一号人物,或许只是无名小卒吧!不过但凡愿意抗金的义士,来者不拒,都值得尊敬。

    “甚好!”徐还的目光旋即落到冯五身上,沉声问道:“冯五,你那边的进展如何?”

第一四八章福寿洞里,陈年旧人() 
冯五是阳泉寨的寨主,是八字军的小头目。

    但在此之前的来历很少有人知晓,他来自——沧州牢城。

    一部水浒传乃后世四大名著,梁山好汉的故事广为流传,所以沧州牢城这个地方,后世人大都有所耳闻,甚至颇为熟悉。

    冯五原本只是一个刺配沧州牢城的囚犯,后来趁着金军入侵,牢城看管不严,便潜逃到了太行山。

    凭借着些许武艺和能耐,先成为一个占山为王的盗匪头目,后来又归附到王彦帐下,成为八字军的抗金义勇。

    经历与豹子头林冲隐约有些许相似,不过对这段过往,冯五却一直三缄其口。直到此番前来东京,徐还见他神情有异,心绪不宁,加之柔福帝姬听出他有些许东京口音,再三追问才知悉。

    同时也知晓了冯五被刺配沧州的原因——拐卖人口。

    这个肮脏的行当自古以来便有,律法和治安较差的古代更为严重,堂堂东京乃天下脚下,每年被拐卖的女子与孩童亦不计其数。

    冯五倒不是十恶不赦的人口贩子,他最初只是个寻常城狐社鼠,因拳脚功夫了得,后来成为一个“人贩子”的扈从保镖。

    那人贩子手下有一票人,专司绑票良家女子卖去青楼楚馆,或者绑架富贵人家的孩子,勒索赎金还是将其贩卖。

    有一年也是上元节,趁着灯会混乱,人贩子无意间绑了一位小娘子,却不想是朝廷某位大员之女。

    因而惹下大祸遭到报复,人贩子虽然及时放回了小娘子,并且上下打点,仍旧没能让那位大员息怒。开封府的差役更是明确表示,若没个人认罪伏法,这事交代不过去。

    后来人贩子没怎么着,冯五却被当替罪羔羊推了出来,吃了官司被刺配沧州牢城。

    徐还初次见到他的时候,便发觉他略微猥琐的脸颊处有道伤疤,看似是刀伤,但伤口形状奇怪,也许是故意为之,掩饰什么。

    如今得知他过往经历,一切了然于心。

    冯五对过去的行径十分后悔,虽说当初在还是个扈从保镖,但到底参了拐卖人口的肮脏事情,至少是为虎作伥,算不上干净。

    虽说被刺配沧州牢城是替罪羔羊,但也算是罪有应得,难免悔不当初。后来投身八字军之后,杀敌抗金也算是赎罪。

    此番再回东京,想起往日种种,心情难免复杂,以至于被徐还看出了端倪。在追问之下,冯五也不敢隐瞒。

    但他万万没想到,徐还得悉内情后,没有责怪,而是让他干起了老本行

    “徐公子,这此事伤天害理,我已知错,痛改前非,您就高抬贵手。”冯五莫名其妙,十分不解,连忙道:“东京城里,大街小巷我倒十分熟悉,公子若需引路,或者其他属下自当效劳。”

    徐还摇头道:“引路自然离不开你,但你们福寿洞的老本行,你还是要干。”

    听到那三个字,冯五的瞳孔瞬间放大,旋即沉声道:“公子真是神通广大,连东京鸡鸣狗盗之事都知晓的如此清楚”

    “如此说来,福寿洞确有其事喽?”其实徐还也有蒙的成分,后世看书看新闻时,知道宋朝的城池有福寿沟一说。

    说白了就是地下排水管道,即便是一千多年后,赣省的某个城市依旧有留存,每年雨季依旧能发挥强大的排洪功能。东京作为大宋都城,最多有百万人众,排水系统自然发达。

    不过有趣的时,福寿沟在排水的同时,也成为藏污纳垢之所。就像后世有人居住在热力井盖之下一样,东京城地下的福寿洞里也居所了不少人。

    里面完全就是一个地下世界,最早居住的只是一些无家可归的乞丐。但时间长了之后,一些见不得光的人,心术不正的歹徒纷纷潜入地下,行径更是卑劣不堪。

    东京城里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口失踪、偷盗案件与之有关,地下世界虽曰福寿洞,却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黑暗之所。

    而且随着潜入地下之人越来越多,福寿沟也在不断扩建,街道之下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地道、乃是暗室,从而形成一张交织的大网。

    从此在东京这座古代都市下,街面上的繁华热闹,便于地下的阴暗罪恶并存。

    开封府数次想要剿灭福寿洞,但因其难度,加上福寿洞与汴梁很多明面上的人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全都无功而返。每次围剿,也只是安宁一段时间,只要地下的福寿洞还存在,就会死灰复燃,可谓是东京城中一大毒瘤。

    不过这些都颇为隐秘,福寿洞的秘密除了内部人,依旧开封地方官府,外人知道的并不多。正因如此,当徐还提出来的时候,冯五才觉得颇为惊讶。

    冯五点头道:“确有其事只不过我离开多年,地下通道有无变动,还需确认。至于其他人等,也需联络,我当年冯五哥的名头,或许还有些用处。”

    “尽快!”

    徐还很确定,一个城市的鸡鸣狗盗之辈,藏污纳垢之所,断不会因为外敌入侵就能轻易灭亡。

    甚至有可能,女真人并不知晓或者毫不重视福寿洞,至少肯定是没时间清理。这样的便利,这样的力量,如果可以,自然要为我所用。

    “没想到我这些原本腌臜不堪的伎俩,鸡鸣狗盗之辈也有用处”冯五莫名有些兴奋,原本这些经历他根本不愿意提及,但此刻却有种引以为傲的感觉。

    “不要妄自菲薄,当年孟尝君便是靠鸡鸣狗盗方能逃出关隘。”徐还道:“不管你们过去如何,只要往后将所擅长的用在正道上,那便好了。”

    “多谢公子不弃!”冯五心中感慨,像徐还这样不歧视他们的还是头一遭,心中不禁有些许感激。

    徐还道:“言重了,不过切记,既然已经洗心革面,往后不可再犯。当然了,这一遭是例外。”

    “是是!”冯五连连点头道:“但请公子吩咐,此番的目标是何人?”

第一四九章十二时辰,东京不眠() 
“不拘一格,用其所长,公子高明。”

    裴元衍虽不是很明白徐还的用意,却对此举十分认可,连连称赞。

    徐还笑道:“非常之时,非常之事,非常之人嘛!”

    “如此甚好,只是不知公子有何妙计?”话音出口,裴元衍觉得自己有些许冒失,连忙道:“在下多嘴了,想必公子已经成竹在胸,有什么需要元衍做的,尽管吩咐。”

    “听说宣德楼前会立起一座壮观的灯楼,可有其事?”

    “是”裴元衍点头的同时,心中猛然一动,兴奋道:“此事正好是辛赞负责,我们有机可趁。”

    “看来是天助我也啊!”

    “公子有什么吩咐?”

    “也没什么很简单!”徐还低声叮嘱两句,随后道:“对了,辛赞的家人也会上街观灯吧?”

    “是肯定会去的。”裴元衍清楚地理解,徐还这句话并非是提问。

    “嗯!”徐还点点头,沉吟道:“还有个问题,哪里能弄到太祖皇帝的御容?”

    刘豫总算是进了东京城!

    进城的那一刻,他感慨万千。

    上一次离开东京的时候,不过是个臣子,走的也不算很光彩。当时他曾上疏礼制局相关事宜,却被皇帝赵佶嘲笑一个河北农人,怎么懂礼制?

    以至于沦为满朝笑柄,只能灰溜溜地外调,黯然离开。之所以会答应完颜挞懒的册封,一方面是“大齐皇帝”的身份十分诱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些许对大宋皇帝的仇视,此番算是报复。

    这进城后的第一状,便是上宣德门城楼。当年赵佶就是在此与民同乐的,现如今他在五国城惨为阶下囚,而自己将代替他站在城楼上。

    万人瞩目,躬身朝拜,想想就让人期待啊!

    不止如此,正月十五当晚宣德门前还会立起一座壮观的灯楼。此举是女真人的提议,好似是他们从史书中看到隋唐之时有类似的传统,女真人便叫嚷着大金威势赫赫,远超隋唐,自然要有比隋唐时期更为壮观的灯楼。

    严格意义上,这就是所谓的惊喜。当然只是第一重,至于第二重嘛!

    到时候这座灯楼,将会在刘豫被敕封为“齐国王”后点燃,以示隆重庆贺。灯火亮起之时,还会宣布减免赋税等一系列收买人心的决定。

    第一次亮相,自然要隆重些,刘豫不仅不反对,而且格外重视,为此派出了他为济南知府时的亲信,历城县签判辛赞亲自负责此事。

    宣德门前,夜已渐深,辛赞仍在忙碌中!

    二十五六岁的年纪,个子高挑,读书人的打扮,但也许因齐鲁尚武之风,看起来英姿挺拔,有几分英武之气。也正是因此,他这个外来的新官才能镇得住开封府的官吏。

    辛赞为人谨慎谦逊,刘豫初到济南府的时候,当地官员多少有些不服气这个新任的长官,隐约都有些许抵触。但辛赞素来恭谨,做事兢兢业业,这个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优良素质,落在刘豫眼里那就是惟命是从,是对他的拜服与敬畏,从那时候开始便将其视为亲信。

    虽说得了知府的器重,但辛赞仍旧谦逊有礼,不曾过分巴结,但做事向来是滴水不漏。刘豫十分喜欢,对辛赞是越发重用。

    此番从济南府来东京,他随行带着些许亲信,辛赞便是其中之一,被安排前来主持灯楼的修建。

    这项差事十分重要,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刘豫对辛赞的器重,相信以其谨慎稳妥自然会办理妥当。

    但刘豫万万没有想到,虽然他器重有佳,但辛赞却并未当成是知遇之恩。在他眼中,只是本分,他所忠诚的并非刘豫,而是刘豫所代表的大宋王朝。

    然而这一切,随着刘豫的投降,戛然而止。

    此时此刻,刘豫在他眼里只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不过因为人在屋檐下,担心累及家人,加之他素来为人平和谨慎,因此一直按捺心中愤怒,不动声色。

    辛赞甚至想过,如果大宋就此沉沦,也许有朝一日,自己和刘豫可能没什么差别,也将不得不投效金人。

    不过很幸运,来到东京之后,有人找上门来。

    裴元衍是他表兄,早年间曾教他读书,一直被他视为表率。可惜自从金人入侵之后,两家就断了联系,杳无音信,却不想在这东京重逢。

    直到此时,辛赞才知道舅父一家遭金兵谋害,表兄裴元衍曾在五马寨为幕僚,投身抗金。此番跟随一位大英雄同来东京,要做一件惊天动的大事。

    东京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呢?

    当裴元衍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