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367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367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柔福帝姬登上皇位,这些人质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了,一直关押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在帮徐还解决麻烦。

    完了浪费粮食和精力不说,还会承认宋军北伐的借口,实在是得不偿失。

    所以金军首先的想法是和谈,归还河北路,以白沟为界,恢复昔日宋辽边境线,并礼送宋国皇族南归。

    当消息送到徐还案头,得到的是一声冷笑。

    真是异想天开,和谈倒也罢了,筹码竟然只是河北之地,还妄图以白沟为界,竟连燕云只字未提。

    开什么玩笑?

    自家长子封爵是燕王,总不能让他一直没有封地食邑吧?金国到底是看不起人,还是没有自知之明,抑或者是想要借用和谈拖延时间?

    大军出动,有进无退,和谈与拖延纯属做梦。

    不过徐还还是准许金国使者前来,只不过没有和谈谈及任何关于停战和谈的事情,而是让金国使臣跟随宋军一同行动,做个随军观察员。

    这位金国使者刚开始一头雾水,有些懵逼,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囚禁也不行啊!若是不愿意和谈,大可以明说,让我回去复命。

    跟随宋军行动,是几个意思?

    很快他便明白了宋军是几个意思,也从懵逼变成了震撼。

    宋军踏入河北平原之后几乎如入无人之境,沿途州县的金军压根无法抵挡,一击即溃。

    这个时候,使者倒也没有太在意,毕竟金国在河北之地的驻军并不算很多,也不是精锐。宋军又是出击之初,实力强劲,暂时敌强我弱是正常的。

    但是到了大名府,这个略微有些侥幸的想法再也无法欺骗自己。

    大名府是大宋昔日北都,也是河北之地最要紧的城池,金国是陈有重兵的。高墙深池,重病把守,按理说至少能够坚守一段时间。

    可是宋军用了不过短短三天,城池便攻破了。

    使者几乎没搞清楚状况,便看到大名府城池落入了宋军手中,金军一败涂地。

    直到此时,徐还才命人放掉金国使者,并让他传话给金国君臣——河北乃我大宋土地,不必尔等惺惺作态,孤自己来取!识相的话,尽快退出燕云,否则亡国灭族之祸近在眼前。

第七三八章 光复燕云reenS。() 
徐还所言是条件,是宣言,也是威胁。

    粘罕闻讯之时,都是怒不可遏。

    退出燕云?

    这个要求未免有些太过分,欺人太甚。

    燕云之地已经脱离宋国百多年,岂能就这么轻易还给他们?他们想要夺回去,那就要真刀真枪,付出代价。

    岂能这样拱手相送,便宜他们?

    至于徐还的威胁,粘罕不是没有当回事,但并不觉得那么严重,金国能有今日之威势,可不是被吓大的。

    燕云乃是自己根基之地,岂能说给就给,若是没了燕云,自己又如何与兀术、挞懒等人争斗。

    失去了这个资本,他如何立身?

    再者说,燕云之地险要,幽州城池坚固,完全可以据险而守,是你徐还能轻易攻破的吗?

    宋军北伐也不是头一次了,当年宋太宗赵光义也曾率军北伐,结果怎么着?兵败幽州城下,仓皇逃了回去。

    宋军丢盔弃甲,损兵折将,那位赫赫有名的杨业便战死沙场。当年你们输给了契丹人,而他们是我大金的手下败将。

    那么这一次,还能让你们兵败如山倒,铩羽而归。

    粘罕信心满满,态度十分坚决要坚守燕云,对抗徐还。

    但兀术却动过另外的心思,徐还的要求虽然有些过分,咄咄逼人,但并非不可以谈。

    宋军实力强劲,确实优于金军,真正交战结果可能好不到哪里去,也许拿下燕云真不是什么问题。

    所以,如果燕云一定会丢掉,倒不如考虑一和谈的可能。

    当然了,需要把握好和谈的契机,以及谈判的条件与资本,兴许燕云十六州不至于全丢,甚至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趁机消耗宋军,也消耗粘罕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当然了,必要的准备还是要做的,万一徐还的胃口太大,不满足于燕云十六州,还妄图占据关外草原,必须要有应对之策。

    除了金国自己的军队外,兀术想到了一群人——草原上的蒙古各部,乞颜部、弘吉剌部、克烈部

    那可都是一等一的的勇士,宋军果然装备精良,甚是勇武,却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至少,对宋军而言是个巨大的消耗,只要能够拦住或者延缓宋军的步伐,都值得。

    而且对于金国而言,蒙古人在后方也是个不小的威胁,如果能够借此消耗,也是一件好事。

    兀术的如意算盘噼啪作响,可是他万万没想到。

    粘罕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败的如此之快,不过五天时间,幽州竟然丢掉了,燕云十六州岌岌可危。

    幽州城很坚固,易守难攻。

    这没错!

    昔年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幽州,大败而归。

    这也没错!

    粘罕错就错在,他忘了今时不同往日,这次攻城的人是徐还。

    他忘了,徐还曾经攻破过幽州,有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易如反掌。

    徐还亲率大军从大名府北上,萧高六从大同府沿桑干河向东,种洌出井陉支援,三路大军分进合击,很快就到了幽州城下。

    粘罕倒也没有在意先前城池的得失,知道即便是分兵也守不住,故而将所有大军回收到了幽州。

    原本是想着借助幽州坚固的城防与宋军好好周旋,耗费时间和精力,好让徐还无功而返。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幽州竟然不堪一击。

    徐还此行北伐,除了常规的骑兵和步兵之外,随行的还有一支火器军,他们携带着刀枪之外的新武器。

    虽然金军曾在关中遭遇过火器进攻,但他们对此似乎并不重视,或者说大大低估了宋军火器发展的速度与火器威胁。

    故而当火器炸开与幽州城墙的时候,守军完全处于懵逼状态,然后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填补城墙缺口。

    终于是徒劳的,大名府撑了三天,幽州不过撑了短短五天而已。

    更要命的是,城中的金国兵马被死死地堵在了城内,在火器攻击之下伤亡惨重。

    徐还在攻城之前已经命萧高六、种洌、张浚等人或是围城,或是埋伏在撤退的路上。

    在宋军的强势进攻下,粘罕再也坚持不下去,只得率部突围,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才逃出幽州城外的伏击圈。

    为了活命,粘罕几乎没有犹豫,带着不足千人的残部直接逃奔向关外而去。

    命是可以保住,但丢掉了燕云根基之地,手下兵马几乎损失殆尽的情况下,兀术会怎样对待他可想而知。

    幽州城破,燕云十六州自然而然落入了宋军手中。

    再度站上幽州城墙的时候,大宋兵将不由兴奋不已。

    燕云离开中原已经快两百年了,虽然十年前宋军曾经来到过这里,但是很快便又丢失,直接引发了靖康剧变。

    不过十年之后,燕云再次重回大宋怀抱,所有人都相信,这一遭再也不会失去。

    张浚与种洌以最快的速度沿着燕山关隘布置防线,从此以后,这道中原屏障将固若金汤。

    所有人都很高兴,但徐还站在幽州城头却不免怅然若失。

    他想到了一个人——茂德帝姬。

    那位优雅的公主,自家的大姨姐就香消玉殒在此处。

    所以徐还特意命人找寻茂德帝姬的埋骨之处,但是并未迁葬回中原,而是就地重新隆重安葬,并且带着儿子徐承嗣前去拜祭素未谋面的姨母。

    以前或许算是客死异乡,但从此刻开始幽州重新回到大宋怀抱,而且赵家祖籍涿州,也算是魂归故里了。

    就让茂德帝姬长眠此处,看着大宋的强盛,看着大宋好儿郎们是如何一步步为她复仇的。

    拿下了燕云十六州,一个问题随即出现。

    北伐是到此为止呢?还是一鼓作气,直捣黄龙。

    有了燕云,大宋的边防便再无大问题,这些年四处征战,大宋也算是百废待兴,完全可以稍加休养生息,然后卷土重来。

    但也有不同意见,认为既然事已至此,就应该一鼓作气,彻底击溃金国,否则留着让他们喘过气来,始终是个麻烦。

    连刚刚实至名归的燕王徐承嗣都瞪大了眼睛,问道:“父王,还要继续打吗?”

    徐还俯身摸摸儿子的后脑勺,笑道:“你小子的封地有了,可你弟弟还没有怎么办?”

第七三九章 渔翁之利reENs。() 
徐还说的是徐家老四承佑,他和耶律余里衍的儿子。

    小家伙身上有辽国皇室血脉,深得契丹人看中,将来必定是要封为辽王。

    而辽国昔日的都城临潢府在燕山以北,仍旧在金国手中。

    不管怎地,最起码要保证儿子的封号实至名归,有一块地食邑之地,否则当爹的就太不称职了。

    至于金国,有道是放虎归山,必为后患。按理说是应该直捣黄龙的,但是徐还却有另外的打算。

    宋军出燕山,继续向临潢府挺进,这让金国上下十分不安,显然宋国并未打算就此收手。

    金国当真感受到了灭国压力,兀术亲自率兵出击,前来抵御宋国大军。担心金军独力难支,为此兀术特意邀请了蒙古诸部南下,会同金军,联合抗宋。

    徐还坐镇幽州,一边整修城池,一边遥控指挥大军,张浚与萧高六则在前线冲杀。

    与此同时,一直护卫在徐还身边的虞允文失踪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两军开战之时,金国带来了许多从五国城押来的赵宋皇族,以人质作为威胁。

    然而宋军前锋萧高六是个契丹人,压根就不在乎。

    对于如今的宋国而言,这些人质一点也重要,如果被杀了,则会算成是金国的罪名,便又多了一条北伐复仇的罪名。

    因而岂会在意他们的生死!

    兀术眼见无用,只得将指望放在蒙古部身上,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法子,蒙古各部竟然被他怂恿前来做先锋。

    不得不承认,能够纵横欧亚大陆,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确实骁勇无比。

    但是很遗憾,提前了近乎一百年,面对的又是火器装备的宋军,所以他们败的很惨。

    两番交战之后,蒙古的勇士们便有胆颤心惊,心底里不断询问长生天,宋人手持的那些冒火的玩意是什么东西?

    最强壮的勇士也会倒在枪口之下,最快的骏马也逃不过射速

    在惨重的伤亡面前,蒙古诸部害怕了,心里开始打退堂鼓。

    就在这个时候,虞允文作为宋国使臣,来到了蒙古乞颜部首领合不勒的帐篷里,简单地说了几件事。

    其一,兀术知道宋军火器的厉害;

    其二,宋国无意北上漠北草原,亦无意和蒙古诸部为敌;

    其三,宋国需要一些皮毛和战马,希望在漠北草原上有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

    其四,宋国皇帝可以册封和赏赐蒙古唯一的可汗;

    趁着金灭辽的这几年,蒙古乞颜部壮大大,合不勒被推举为可汗,是蒙古各部颇有号召力的核心人物。

    虞允文走后,合不勒随即召见了蒙古各部的首领,次日一早他们共同前去会见赶来支援的金国四太子兀术。

    不久之后,会面的中军大帐里便传出了呼喊声。

    没有人知道过程,只知道金国四太子兀术死了,蒙古诸部倒戈相向。

    他们的理由很充足,金国背信弃义,故意不告知宋军的火器装备,诱使热门为先锋,意图让蒙古各部与宋军两败俱伤。

    兀术的做法导致了蒙古各部死伤惨重,也彻底激怒了蒙古勇士们。

    四太子被杀,金军自然怒不可遏,战争突然改换了方向,成了蒙古和金国之间的激战。

    宋军趁机夺取了临潢府,随后便驻守不出,避开战事。但将兵器和粮草源源不断得送到了蒙古军营之中。

    当蒙古与金国激战之时,虞允文出现在会宁府,这一遭他要见的是金国皇帝完颜珉。

    他带来的见面礼比较特别——兀术之死。

    完颜珉一直被叔父兀术压制,根本不能掌握实权,如今兀术死了,他终于可以喘口气。

    可是面对蒙古的突然反目,以及宋军的咄咄逼人,完颜珉压力很大。

    虞允文也恰是为此而来,他带来了徐还的两个想法,金国释放五国城的宋国皇族,宋金停战。

    完颜珉答应了,他太需要喘息之际,更珍惜这个自己可以完全掌权的机会。

    他清楚地意识到,宋国中兴之后金国再也没有机会染指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