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86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86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真?”张宪虽然隐约觉得王俊态度有问题,但无法确认具体情况,如今话从苏泽口中说出来,不免仍是一惊。

    “千真万切。”

    苏泽也不知道原因,反正高阳郡王徐还是这么说的,信誓旦旦,想来是不会错的。毕竟王府在临安的消息网络广阔通达,打探到什么机密信息也不足为奇。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是徐还想起了岳飞墓前的跪像,除了秦桧夫妇之外,还有张俊、万俟楔两个帮凶,除此之外的第五人正是——王俊。

    岳飞部将,但背主求荣,诬陷岳飞的奸佞小人。

    “难怪”张宪心中恍然,紧紧握起了拳头。

    岳云疑惑道:“可是若不回去,岂非贻人口实?”

    “少将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回不回去结果都是一样,此时已经顾忌不得这些表面功夫了。”

    苏泽道:“只要少将军和张统制的大军还在此间,朝廷便不敢轻易对鄂国公如何,一旦失了凭恃,只能任人宰割。”

    “当真?”

    “自然,高阳郡王已经在想办法营救鄂国公。”

    苏泽道:“王府主簿虞允文已经代表王爷前往临安,王爷也联络了临安忠义之臣,联名救援。

    万一有非常之事,也不必担心,高阳王府会全力营救鄂国公府上下。”

    “苏参军,请问高阳郡王为何肯为家父如此费心?”

    张宪也曾怀疑徐还的用心,但不好宣之于口,岳云少年心性,颇有几分“童言无忌”,反倒无妨。

    苏泽郑重道:“王爷说鄂国公乃是国之重将,必将流芳百世的忠义之士,岂可为奸佞谋害?

    且王爷昔日与鄂国公并肩作战,获益良多,故交之情,自当施以援手。”

    岳云疑惑道:“可是以往在临安,家父与我几次前去拜会,都被高阳郡王拒之门外。”

    “少将军,两位国朝统军大将若是私交甚好,恐怕奸佞谋害不会等到今日。”

    苏泽沉声道:“张统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岳云似懂非懂,转身看见张宪点头,也便相信了。

    “眼下这般处境,实在是”

    张宪道:“鄂国公在临安,颍昌府上下难免处处被动,若再有将领被收买”

    “眼下当务之急是揭穿王俊,莫让他在迷惑旁人,尤其是争取王(贵)统制的支持。”

    徐还是这样交代的,苏泽有些不明就里,他不会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王俊诬告张宪、岳飞,而受理支持之人正是王贵。

    王贵到底是受到蒙蔽,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很难说,但在某种程度上,岳飞之死他是帮凶。

    但他偏偏是岳飞的同乡,最为亲近的部将,在岳飞死后也急流勇退,故而没有遭到太多苛责,岳飞墓前的跪像里并无他的身影。

    “好,我这就去找贵兄。”

    张宪匆匆出门而去,但是很不巧,先他一步,王俊已经走进了王贵的营帐。

第五七四章小人之举,不臣之心() 
苏泽走进张宪营帐的同时,王俊已经先一步找到了王贵。

    王俊是岳飞的部将不假,但因为一些过错被岳飞当众责打,觉得颜面大失,心中早存了的记恨。

    之前岳飞贵为主帅,他作为部将,自然是敢怒不敢言。但如今,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形。

    而且王俊此人心眼较多,见到朝廷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去,便察觉到其中多有不妙之处。

    什么大局,什么忠义,在他眼中不足为重,生死和前程才是硬道理。从十二道金牌里,隐约已经可以判断出岳家军的命运,何苦还要与之一起陪葬呢?

    早些为自己争取一条后路才是正经,就在王俊动心思的时候,秦桧派人找到了他。

    双方顿时一拍即合,沆瀣一气,得知秦桧能够保全,甚至给自己更好的前程,王俊自然没有丝毫犹豫,便与之同流合污。

    至于会不会坑害岳飞,并不在他考虑之列,甚至完全乐意如此行径。当初岳飞当众责打,让他颜面尽失,正是报复的绝好机会。

    故意张宪提出拒绝回临安时,他强烈反对,因为秦桧明确授意,让他将岳家军主要将领弄回临安。

    退而求其次,则是直接冠上一个谋反的罪名,如此岳飞便在劫难逃。与此同时,岳家军也就注定了会分崩离析。

    只需要派遣将领前来接管即可,秦桧的所有目的也就达到了,这也是皇帝赵构乐见其成的局面。

    王俊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棋子,也足够卖力,当众让张宪难堪,甚至可谓是骑虎难下,让岳家军陷入了一个微妙境地。

    但王俊心里明白,这还远远不够,想要真正和张宪一较高下,自己的分量还不太够,必须需要一个同等重量级的人物支援——王贵,无疑最为合适。

    而王贵的犹豫,恰好给了王俊机会。

    “王统制,张统制摆明了是要置鄂国公于不义,可不能让他犯糊涂。”

    “宪兄当真错了?”王贵心中也是忐忑不安,一时间有些举棋不定。

    “不奉诏,不返回,等于谋逆,犯上作乱,此事若牵连到鄂国公,该当如何?”

    “可若回去,会不会真会任人宰割?”

    王俊低声道:“说句实话,自打鄂国公回去的那天起,岳家军便只能听命行事了。更何况,鄂国公从无违逆朝廷之意,难道我等要违背他的意思,行不臣之举?”

    “这”

    “窃以为,王统制肯定是万万不会的。”

    王俊低声道:“退一步想,回临安,污蔑鄂国公的谣言便不攻自破,清者自清,大家都相安无事。

    最多不过是职权变动,可话说回来,包括鄂国公在内,都只是大宋的臣子,奉诏行事,听命于朝廷不是应该的吗?”

    王贵叹道:“你所言倒也不无道理,可是宪兄”

    “王统制,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但说无妨。”

    “张统制恐有不臣之心啊!”

    “不可胡言。”

    “在下并非信口开河,张统制的举动有目共睹,实在是抗旨不尊,不是摆明了要谋反吗?”

    “切莫胡说,宪兄只是为鄂国公着想,引为奥援罢了!”

    王俊摇头道:“恐怕不见得,不知王统制注意到没有,张统制和长安多有来往,过从甚密啊!”

    “你什么意思?”王贵脸色陡然一变,心中更是剧烈一震。

    “前次高阳郡王突然派人前来,劝阻鄂国公返回行在,此事本就突兀众所周知,高阳郡王和鄂国公不睦已久,如此行径是何居心不免让人怀疑。”

    “高阳郡王也许只是关心鄂国公,毕竟当初在荆湖”

    “陈年旧事了,早已时过境迁,当初空有驸马之名,如今则是王爵,西北二十万大军在手,辖秦陇晋三地,与蜀中关系匪浅。

    说句过分的话,不管高阳郡王有无心思,如此实力都已经可以和朝廷分庭抗礼了。”

    话说到这份上,明显已经超出了本来的聊天范畴,但却足够的惊人。

    王俊如此言辞,难免有些揣度诬蔑的嫌疑,但所言又都是事实,不免让人暗暗心惊。

    王贵心中剧震,半天说不出话来。如果徐还也插手到岳家军的事情里来,可就有些复杂了。

    “王统制,在下所言并非无稽之谈,张统制与长安来往过从甚密,有目共睹,说不定啊心早就不在岳家军,早就不在乎鄂国公死活了。”

    “话不能这么说,高阳郡王能劝阻鄂国公返回临安,也算是”

    “包藏祸心,天知道他是不是故意想陷鄂国公于不义,然后趁机起兵讨伐,在里应外合,将岳家军控制在自己手中?”

    “这”

    “如今鄂国公不在,正好趁了他们的心意,岳云少将军年轻,尚且少不更事,很容易被蒙蔽,有人说是挟公子以令三军,并非不可能,还请将军再做打算。”

    “至于到这一步吗?”

    “极有可能,今日那个苏泽又到了张宪将军帐中,似乎在密谋什么如此敏感时期,长安使者往来此间,能没有猫腻吗?”

    “这”

    王俊道:“我打探到消息,张统制有意拥兵自重,如此抗旨不尊的反叛之举,不可同流合污,更不可轻视。

    王统制乃鄂国公亲信,更是朝廷忠臣,该当机立断才是,如何决断还请统制心中有数。”

    王贵来回踱着步子,心中思想斗争激励,王俊所言不无道理,但明显也有夸大成分。

    但眼下局面着实太过微妙,一不小心都会卷入其中,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尤其是听到王俊最后一句话,他是岳飞的部将不假,但也是宋臣啊!

    若是蒙上乱臣贼子的罪名,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个代价他承受不起。危急之时,免不了要为自己考虑些许。

    但也不能完全听信王俊的一面之词,他还是打算听听张宪的说辞,再做打算。

    说话之间,亲卫来报,张宪求见。

    王俊转身看向王贵,低声道:“王统制小心留意,若是对在下的话有所存疑,不妨试探一二”

第五七五章先发制人() 
张宪进帐的同时,王俊已经闪身到了帷幕之后,王贵则面色凝重地迎了上去。

    “宪兄,你这是”

    “与王兄商讨今日所议之事。”

    王贵心中早就有数,故而并不意外,低声道:“那宪兄意欲何为呢?”

    “我意暂且留守,向朝廷申辩。”

    “若朝廷不听我等申辩,仍旧诏令返回临安,该当如何?”提出反问的同时,王贵的眼神凝重了许多。

    “至少向朝廷表明我们的态度,想来不至于到那一步朝中不乏忠义之士相助,再者,高阳郡王也已在帮忙,想必会有好结果的。”

    王贵沉吟道:“宪兄,你说这高阳郡王为何岳将军的事如此上心?”

    “这高阳郡王义薄云天,敬佩鄂国公为人,全力相助,这是好事啊!”

    “真的吗?”

    听到王贵如此反问,张宪终于意识到,好像有些不对。

    “王兄何意?”

    “有人提醒我,高阳郡王恐怕对鄂国公,对岳家军有所图谋。”

    张宪顿时怒道:“何人所言?王俊吗?”

    此言一出,不只是王贵,包括帷幕之后的王俊都是一惊。

    王贵小声问道:“宪兄何故提及王俊?”

    “王兄小心了,高阳郡王传来讯息,王俊怕是与奸佞勾结,欲行不轨,对鄂国公不利。”张宪没有多想,自然是直言不讳。

    “什么?”

    王贵顿时一惊,但旋即表情微变,略微有些怪异。

    帷幕之后的王俊也是一惊,他和秦桧之间的往来十分隐秘,徐还怎么会知道呢?高阳王府的谍探能力如此之强?

    身份暴露,接下来王俊不免有些惶惶不安,但转念一想,反而放下心来,嘴角浮起一丝得意冷笑。

    “宪兄”

    王贵低声道:“消息确实吗?”

    “高阳王府素来消息灵通,想来应该错不了。”

    “你就这么信任高阳王?万一人心难测啊!”

    张宪本来十分坦诚,直言不讳,此时不免察觉到些许异常。

    “王兄是不相信高阳王府,还是不信任我?”

    “你我是多年同生共死的袍泽,怎会不信任只是高阳王府,如今身在西北,一家独大,难免

    高阳郡王与鄂国公确实曾共同出战,算是有故交,但这几年并不十分和睦,此事这般关心,难免让人怀疑”

    张宪没有说话,或者他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说王贵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徐还的行径确实有那么些许所谓的不合情理,但他确信所言对岳飞,对岳家军没有坏处。

    张宪甚至能感觉到,徐还足够光明磊落,此番出手当真是一片好意。但这种事从来只能自己去感受,没办法要求王贵和自己一样。

    王贵续道:“高阳王府那位苏参军几次三番前来,难道只是为了相救鄂国公?且不说他包藏祸心,但凡有所图谋都不得不防,宪兄当心。”

    “王兄,高阳郡王光明磊落,所言皆为事实,一片良苦用心,怎可”

    “我可以相信高阳王府光明磊落,那朝廷难道就不是”

    “难道是吗?”

    张宪也顾不得许多,反问一句,急忙道:“到了如今这个地步,说句不敬之言,朝廷奸佞当道,实在”

    “可我们都是大宋之臣,身为人臣,岂能”

    “所以我们就要坐看岳将军这等忠臣良将被奸佞谋害而无动于衷?坐看大好形势毁于一旦?坐看朝廷自毁长城?”

    一连串的反问让王贵有些语塞,片刻的沉吟之后,叹道:“莫忘了,我们是臣,奉诏行事是天经地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