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69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69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天子无私事,立太子更是国之大事,却也最为敏感。

    临安城里那些文臣们说说也就罢了,带兵在外的武将也掺和,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何况这一直是赵构的一块心病,无论他是寄希望出现奇迹,自己生出个儿子来。

    还是将来再两个宗子之间择优选取,外臣都不好轻易置喙。

    岳飞无疑有些触犯逆鳞,好在正是用人之际,赵构也没说什么,但心中肯定不快。

    而今岳飞再度提出迎回二圣,焉知赵构会是什么想法,会有什么举动。

    伴君如伴虎,尤其是领兵在外的将领,更是容易受到猜忌,须得格外小心。

    奈何岳飞听不进去,张宪不免好生担忧,见到岳翻时少不得提及,他们到底是亲兄弟,没准劝说有用。

    可岳翻似乎不当回事:“无妨,即便官家猜忌,或是朝臣进谗,又能如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临安鞭长莫及。

    只要兄长率部一路势如破竹,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还用顾及临安吗?”

    “你什么意思?”

    “你素来聪明,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岳翻笑了笑,心中想起了许多典故,比如手提两京还天子,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

    掌握兵马,还有维持正统的招牌在手,便可无所顾忌,任意妄为。

    张宪隐约明白,但他相信这只是岳翻一厢情愿的想法。

    以岳飞的忠诚,绝对干不出这样的事情。

    效仿郭子仪或许可以,但绝不会成为曹操。

    可赵构不是唐代宗,岳飞又岂能会有郭子仪的荣宠待遇,能否善终都难说。

    偏生无论怎样劝说,岳飞都听不进去,岳翻则鬼迷心窍,张宪不由格外担忧。

    直捣黄龙,迎回二圣。

    听到司马靖道出这两句话时,徐还的心情顿时有些沉重。

    郾城之战获胜是大喜事,中原战事顺利,金军节节败退这都很好,岳飞果然不负所望。

    可是

    岳飞终究过于实在,过于着急,仓促提出了这句要命的话。

    直捣黄龙没有错,如果有可能,任何一个宋人都愿意直捣金国老巢,杀贼雪耻。

    可是迎回二圣

    道理也没错,完全符合政治正确,但不符合某些人,尤其是皇帝赵构的利益。

    坐上皇位的赵构怎么愿意父兄归来呢?

    到时候他该如何自处呢?

    即便皇位已定,但凭空多出两个威胁,也会让他如坐针毡。

    岳飞所言,毫无疑问是说到了赵构的痛处,何况弄得如此高调,天下皆知。

    想必赵构闻讯之后,想要掐死岳飞的心都有了。

    难怪司马靖说临安暂时顾及不到自己,感情是岳飞引火烧身,引开了赵构的注意力。

    偏生岳飞自己毫无感觉,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惹祸上身。

    虽说这事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有好处,但徐还的心情还是有些沉重。

    他很清楚,在原本的历史上,此后不久就发生了十二道金牌,以及风波亭

    一代名将,因为一句“莫须有”含冤而死。

    这是徐还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岳飞太耿直了,有什么办法救他吗?”

    “国公,恕我直言,不若静观其变。”

    “怎么讲?”

    “此事你国公不便插手,否则无论是临安还是岳飞,都会猜忌国公的用心。而且”

    “而且什么?”

    “国公,恕老夫说句卑鄙之言,岳飞若是肯倒向国公,那是最好不过。可他若执意愚忠赵构,与国公而言会是天大的麻烦。

    既然如今赵构要自毁长城,倒不如”

    司马靖低声道:“老夫知道,此举甚是卑鄙,国公乃光明磊落之人,定然不懈。

    可老夫还是要据实而言,请国公见谅,也请国公三思。”

第五四〇章光明磊落,但求心安() 
司马靖所言,确实卑鄙。

    坐视不理,乐见其成一个忠臣遇害,绝对是小人之心。

    更何况这个人是岳飞!

    耿直忠义无双的柱国之将,徐还无论如何都做不到。

    但他没有责怪司马靖。

    作为一个谋士,为自己的主公谋划局面,少不得会有一些阴险卑鄙的招数。

    有时候难免与道义良心相违背,但在大局面前,他们不得不做出违心之举。

    司马靖自己也说了,此举很卑鄙,想必他的内心也不好受,但还是坚持道出了他的担忧。

    因为他的担忧不无道理。

    以徐还今日的实力,整个大宋唯一能与他相抗衡的只有岳飞,能与西军一较高下的只有岳家军。

    倘若完全和赵构撕破脸皮,起了冲突,赵构下令岳飞拦截,讨伐徐家军,届时该当如何呢?

    届时,大宋最精锐的两支兵马自相残杀吗?

    即便最终获胜,也必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那是徐还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兵戎相见,绝非你所愿。

    招抚岳飞?

    徐还也曾想过,他们的私交确实不错。

    但岳飞愚忠,万一在他的价值观里,将自己视为叛臣贼子,该当如何?

    无论从军事角度,还是情感上,徐还都不愿意与岳飞敌对。

    一直以来,徐还都在回避这个问题。

    但此番没有回临安奔丧,与赵构之间的矛盾逐渐明朗化之后,徐还就不必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他也曾想过,待将来某些特定局势,没准岳飞能自然而然臣服。

    或者他无需臣服效忠,只要一心一意为了大宋,一起联合打金国即可。

    然而这些念头都过于理想化,岳飞自然始终都是个宋臣,一个忠君的将领。

    赵构如果有旨意,岳飞不会违背。

    无关敢不敢,而是自然而然地遵从,是一种根植在骨子里,发自内心的忠诚,对君王的忠诚。

    岳飞是个忠臣,近乎愚忠。

    短时间内想要说服他,很难。

    徐还从未有过如此打算,也一直苦恼于特定情况下该如何面对岳飞。

    他在想,谋臣属下们也在想。

    作为首席谋士,司马靖想的最多。

    他甚至想过必要,迫不得已的时候,对岳飞暗中下手。

    徐还是光明磊落,也必须是光明磊落之人。

    那么,他不介意帮忙做这些肮脏的事情,哪怕违背良心,违背道义,甚至被天下人唾骂。

    好在不至于到那个地步,眼下一个机会出现、

    岳飞自己惹祸上身,不需要这边动手,只需坐视赵构下手即可。

    虽说不那么心安理得,但至少没有出手谋害,良心和道义上不会那么有负罪感。

    作为谋臣,司马靖没错。

    可哪怕他愿意背锅,徐还也不愿意。

    其他方面可以做一些违心之举,比如听闻孟太后驾崩时的佯装晕厥,不惜为此在灵前演戏。

    但对待岳飞,他做不到袖手旁观,更不会乐见其成,绝不愿意做“帮凶”。

    徐还沉吟道:“司马先生,想想办法,我想救他。”

    “国公当真想好了?若来日岳飞与你为敌他不会知道国公今日他为做出的牺牲,即便知道,也未必领情。”

    “我不需要他知道,将来之事谁知道呢,我只求心安理得。”

    “好,国公光明磊落,义薄云天,老夫佩服。”

    司马靖沉思片刻:“若要救他,那国公寻个由头,弹劾岳飞吧!”

    “为何?这事我已经干过一次了,这些年也一直”

    徐还一时没想明白,这些年他一直故意与岳飞疏远,甚至是“仇视”怨怼,现如今要变本加厉吗?

    “一个已经忤逆君心,触其逆鳞的将领,想要继续安然存在,就必须有其价值。

    岳飞与国公本就相互制衡,如果不睦加剧,相互争名争利,也许赵构乐见其成。”

    “有用吗?”

    “试试吧,或许有用。”司马靖叹息一声,事实上,他也没有多少把握。

    岳飞那八个字杀伤力着实太大,一时间还真没有能挽回的方法,除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可是,如果真那样做了,岳飞便不是岳飞了。

    “好吧,尽力而为吧!”

    徐还无奈长叹一声,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尽力挽救岳飞。

    直捣黄龙,迎回二圣。

    这句话对金国人的震动也不小。

    以前宋国虽然也有类似的口号,但最多只是还我河山,收复疆土。

    即便是徐还,当初在幽州也不过喊出“血债血偿,还我疆土,重铸山河”的豪言壮语。

    但到岳飞这里,一切不同了。

    直捣黄龙!

    宋人的战略目标已经变了,已经不满足于自保,收复疆土,甚至已经有反攻金国,甚至灭金的念头。

    虽说只是口号,却是一种心态上的根本变化,仍旧足够震撼。

    更何况如今宋军北伐步步为营,胜利不断,徐还在西北大获全胜,斩银术可,败粘罕。

    四太子兀术在中原败于岳飞,连最为精锐的铁浮屠都铩羽而归,骑兵更是损失惨重。

    襄汉、淮西、京西,甚至是河东,已经全部重新落入宋人手中,失地在不断收复,金国的“疆土”在不断缩小。

    此消彼长,士气与势头巨大反差的情况下,宋人有这般信心与豪气不足为奇,金国人畏惧也在情理之中。

    他们并没有觉得岳飞只是口气大,而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威胁。

    兀术是这个感受,此番参与郾城之战的所有金军将士也是这个感受。

    以前他们无所畏惧,总觉得自己很强大,宋军不堪一击,南征总是砍瓜切菜一般,无比顺利。

    但如今情形完全变了,在日渐强势的宋军面前,他们变得不堪一击。

    发自内心的震撼与恐惧,让他们惶惶不安,我无心恋战,想要回家,想要返回白山黑水间的老家。

    士气低落,兀术这个前线主帅也无可奈何,除了收缩战线,尽量维持局面外,唯有指望粘罕、挞懒、完颜希尹那边早日拿出办法。

    现如今,同仇敌忾,必须放下往日的成见,联合对付宋人。

    但愿,能来得及

第五四一章命门所在() 
幽州,元帅府。

    粘罕一脸颓然坐在榻上,对面是完颜希尹和完颜挞懒。

    兀术的信函到了。

    里面提到了金国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完颜希尹不敢轻视,也不想独自面对,这事必须同仇敌忾。

    所以粘罕与挞懒也来了,共同商议对策。

    兀术在中原算不上一败涂地,却也是节节败退,以至于黄河以南的局势大为恶化。

    若是放在以前,以粘罕为首的几位说不定会趁机攻讦,打击兀术。

    但如今,同病相怜。

    在云内州惨败的他有什么资格去攻讦兀术呢?

    至于挞懒,本来就是居中平衡之人,现如今更担心的大局。

    “岳飞大军已经拿下颍昌府,逼近洛阳,徐还大军已经攻克太原府,河东与河南都保不住了。”

    完颜希尹叹息一声,道出一个很惨痛,也很严肃的事实。

    大好形势已经毁于一旦,而且面临宋军的强势反扑。

    倘若河东与河南丢失,金国比之过去的辽国便只多了一个河北,依照现在的局势,河北守得住吗?

    再接下来就是燕云,这是中原的屏障,却也是金国最富庶的钱粮赋税之地。

    早年宋人就有迫切愿望从辽国手中夺回燕云,虽说没能成功,但不能保证将来

    岳飞已经提出直捣黄龙的说法,可见宋人的目标与信心。

    当徐还与岳飞在战场上双双告捷,一往无前时,金国人哪里还敢等闲视之,更不敢将其视为大话,而是切切实实的威胁。

    “四太子来信,让我们合计一下,尽快有个对策,前线的兵卒已经不想打了。”

    “不打了就谈吧!”

    挞懒一直是主张和谈之人,早前绍兴和议就是他一手促成,是一副见好就收的态度。

    宋人签了和议书,金国就能合理合法地拥有淮水以北,非常好的局面。

    结果主战派的武将们不服气,径直撕毁协议,再度南下进攻。

    仗打了几年,耗费兵马钱粮无数,毫无进展不说,还节节败退。

    疆界线也从淮水退到了黄河,甚至有直接退到燕山的可能性,当真应了那句话——不作就不会死。

    现如今,挞懒再度提出和谈,但局面和当初早已不同。

    “谈?宋人还愿意谈吗?”粘罕冷笑一声,颇有自嘲之意。

    “那不一定,上次和谈,其实也是宋国占上风,结果不还是达成和议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