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59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59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我看她和云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所以订个娃娃亲。当然,你是她母亲,要是反对,作罢就是了。”

    “怎么会?云哥从小疼爱明月,他们倒也般配。”

    萧秋荻明白,这其中有政治因素,徐还大概是想要借此拉拢耶律余睹和契丹人。

    余睹夫妇这些年对她们母女多有照顾,云哥与明月也确实一对金童玉女,甚是般配,自是欣然应允。

    “那就好,只是早早将女儿许出去,我还有点舍不得呢!”

    “明月才四岁,出嫁成婚还有十几年呢!”

    “这倒是,明月乖巧的紧,你给我生了个好女儿啊!”

    “你喜欢就好。”

    “你生的,我都喜欢。”

    徐还伸手轻抚佳人肚皮,灯烛摇曳间,幔帐里再度人影成双

    次日清晨,徐还立即带着兵马向西而去,渡黄河返回西平府。

    云内州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徐还在此的消息已经传开。

    其他地方还好说,西平府前线势必会因此动荡不安。

    本来畏惧的西夏人肯定会借机生事,甚至是发起反击。

    最严峻的是宋军将士的反应,连续作战多日,主帅竟然不在前线,消息传出势必会引起军心不稳。

    故而徐还一刻也不敢耽搁,匆匆返回。

    萧秋荻亲自送徐还离去,暂时留在西平府继续休养,待身体痊愈之后,再启程前往凤翔府,一家团圆。

    萧高六和萧特谋则整顿兵马,南下太原府。

    大宋延安府尹种洌也率军渡河东进,从临晋关进入河东,南北两路夹击,收复河东之战也拉开序幕。

    一时间,天下为之震惊。

    粘罕狼狈逃回幽州,损兵折将,铩羽而归,情形可想而知。

    听闻契丹和宋军动向之后,仰天长叹。

    他早料到银术可阵亡之后会有如此结果,徐还果然抓住机会,趁势出击。

    听闻三太子完颜宗辅卧病,四太子兀术则在中原被岳飞拖住,根本无暇分兵救援。

    河东丢失几成必然之举,如此一来自己可就是金国的罪人了。

    粘罕已经预见到,自己将要面临疾风骤雨

    更可怕的是金国未来的命运,徐还已经不再是心腹之患那么简单,他已经强大到让人可怕的地步。

    已经威胁到了金国的生死存亡

    可惜眼下金军什么都做不了,唯有指望西夏人能趁此机会,反戈一击,至少给徐还羁绊和打击。

    那样,或许还有时间从长计议,寻机反击

第五二〇章集结郾城() 
完颜宗辅生病了。

    入秋之后便卧病在榻,身体每况愈下。

    北地多名医者奉命前去诊治,名贵药材不知服用了多少,却始终不见效果。

    金国朝野不禁担心,三太子会不会天不假年,英年早逝?

    要是有个闪失,金国朝野的权力平衡,无疑会发生些许变化。

    完颜宗辅本人也在努力支撑,为征战中原的四弟兀术争取时间。

    但银术可的突然阵亡,以及全军覆没,对完颜宗辅是个不小的打击。

    不仅意味着阿骨打子孙嫡系力量被削弱,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心腹大将。

    据说消息传到的那天,完颜宗辅本人急怒攻心,当场呕血,悔不该答应粘罕借兵请求。

    奈何木已成舟,悔之晚矣。

    除了抚恤银术可的家人,为其争取哀荣外,似乎别无其他。

    当然了,讨要回银术可的尸骨并厚葬是必然之举。

    金国使臣去了一趟云内州,耶律余睹很爽快地答应了,并用尚好杉木棺材入殓,派俘虏的金国兵卒送回去。

    当银术可的灵柩运回三太子暂时驻跸的妫州行宫时,完颜宗辅强撑着身体前去吊唁,并打算亲手将自己最喜爱的宝剑放入棺椁陪葬。

    然而,当灵柩打开了那一刻,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

    银术可的身体只剩下一副血肉模糊的骨架,唯有一颗头颅完好无损。

    难以想象,银术可死前遭遇过怎样的痛苦,惨不忍睹啊!

    在场之人要么闭眼不敢看,要么紧握拳头,满心愤怒与仇恨,恨不得立即前去与契丹人拼命。

    完颜宗辅看到这一幕,迟疑了片刻,便直接一头栽倒,次日便一命呜呼。

    这个结果谁也不能料到,堂堂金国三太子就这么死了。

    重病之下,忧愤而死。

    在金国人眼里自然不算是病亡,而是不折不扣的他杀。

    罪魁祸首自然是杀害银术可的徐还,以及送来尸体,故意羞辱刺激宗辅的耶律余睹。

    金国上下立即叫嚣着报仇,可面对宋军与契丹联合进犯河东,他们束手无策。

    唯一在南方征战的四太子兀术,也是寸步难行。

    洛阳,兀术大营。

    闻三太子病故,营地里一片缟素,所有将士披麻戴孝。

    兀术在帅帐里已经枯坐了大半天,默然不语,一动不动。

    他们兄弟几个,关系最好的便是三哥宗辅,手足情深,患难与共。

    完颜宗辅卧病他自然是知道的,为此特意叮嘱三哥移驻相对温暖的妫州养病,等自己凯旋而归时前去探望。

    哪曾想,出征前临阵相送,竟成了他们兄弟的永诀。

    二哥死了,三哥也死了

    兀术突然觉得好生孤独,却也告诉自己必须坚强。

    如今他是阿骨打太祖系的掌门人,当仁不让的中间力量,稍有闪失,不仅侄子的储位会丢掉,很多兄弟子侄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再者,作为金国前敌统帅,他必须要应付日趋恶化的局面。

    粘罕攻取云内州的计划彻底流产,契丹人顽强地挺了下来,银术可阵亡,河东空虚。

    面对宋军和契丹人的攻势,恐怕也保不住了。

    作为距离河东最近的一支金军,按理说他应该前去救援,可是他现在根本走不开。

    岳飞!

    驻守在襄汉、中原一带的岳飞反死死地拖住了他。

    他有时候在想,宋国为何运气如此之好,眼看着就要亡国,气数已尽的时候,却出了两个将领。

    一个徐还,一个岳飞,生生力挽狂澜。

    徐还在西北打的有声有色,如今兵锋甚至渡过黄河,进入了金国腹地。

    而中原之地,岳飞也是连战连胜,差不多彻底收复襄汉与淮西之地。

    刘豫的伪齐兵马接连遭到进攻,节节败退,岳飞大有陈氏收复中原的趋势。

    悲伤之下,兀术的压力很大。

    若不阻止岳飞,让其成功收复中原,到时候徐还东向越过太行山,岳飞北渡黄河,金国可就真的如临大敌了。

    没有选择,此战许胜不许败!

    得知岳飞兵进颍昌府的消息,兀术立即下达命令。

    “大军集结郾城,铁浮屠准备出击。”

    颍昌府,岳飞大营。

    此地乃古之许昌,也算是中原重镇,战略要地。

    数日之前,岳飞大军攻陷此地。

    当此之时,岳飞和麾下将士们欣喜若狂,此后以颍昌府为基地,大军可继续北伐,有望收复京西路全境。

    他已经得到消息,徐还除了猛击西夏之外,兵马已经进入河东,可谓是节节胜利。

    捷报传来,自然也振奋了岳家军的士气。

    在杀金贼,复疆土这件事上,西军与岳家军完全同仇敌忾。

    与此同时,多少还有些激励效果。

    作为天下最为精锐的两支兵马,很多时候相互较劲,互为激励。

    西军能够做到的,他们自然不能例外,故而极大激励了勇争上游的信心士气。

    而今西军已经打到河东,岳家军自然不能落后,夺取京西路,会师共伐河北,成为一个明确战略目标。

    进入颍昌府是其中重要一步,眼看着战局一片光明,不想一个糟糕的消息传了过来。

    此番北伐主力是岳家军,但东线还是有其他几路兵马配合作战。

    其中以张俊、王德所部为主,他们在亳州、宿州拖住了伪齐兵力,刘豫和郦琼等人无法驰援兀术。

    岳飞率前锋进入颍昌府时,他们本该北上策应配合。

    可是也不知什么缘故,两路人马竟然齐刷刷地撤回江南去。

    如此一来,岳飞所部等若是孤军深入,两翼暴露,大好局势毁于一旦,还要面临危险。

    张宪第一时间提议撤军,可岳飞不愿意,如此大好局面啊,哪能说撤就撤?

    这可是将士们用生命堆出来的战果,一旦撤离,对军心士气都是极大打击。

    失去了颍昌府,再想夺回来,不知道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北伐进程也会大大延缓。

    这是他,也是朝廷不希望看到的。

    故而岳飞决定,坚守颍昌府,并迅速召集兵马,试图站稳脚跟。

    可不等后续兵马粮草到达,斥候便有紧急军报送来——金军主力正向郾城集结。

第五二一章秦桧的噩耗与喜讯() 
张俊、王德从亳州、宿州撤军自然是秦桧在背后捣鬼。

    自从兀术南征开始,就给他下达了任务,想尽办法配合,阻挠宋军,为金军南征提供便利。

    秦桧自己也乐见其成,徐还和岳飞的壮大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徐还远在西北,他鞭长莫及,但襄汉、淮西的岳飞,以及其他各路兵马却在眼皮子底下,完全受他影响。

    调动节制兵马要经过枢密院,吕颐浩和赵鼎等人态度坚决,哪怕有皇帝赵构为后盾,秦桧也轻易难有作为。

    如今的大宋朝,他秦桧虽然是宰相,但远远没有达到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的地步,与原本历史上的情况有很大差距。

    无法明着调动兵马,但可以有很多种影响方式。

    有道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身为宰相,管理政务,把控三司和各路转运使并非难事。

    只需要稍微动点手脚,亳州和宿州兵马的粮草供应就跟不上了。

    无可奈何,只得暂时撤军。

    加之早年间那次江南兵祸,让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都吓怕了,江南没有重兵镇守,他们总是惶惶不安。

    是以只需略施小计,稍有风吹草动,便能借力打力,这些人在朝野各个部司衙门都担任要职,稍微拖拉延误,对前线的影响便不言而喻。

    如果前线将领坚持,枢密院或许还能出面。但张俊和秦桧关系匪浅,得了暗示,自然很愿意配合秦相公演双簧。

    淮西兵变时,王德虽然没有谋反,但遭到牵连,好不容易起复,哪里多嘴得罪秦相公和炙手可热的张俊。

    秦桧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拖延岳飞的进军速度,最好是让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一遭的效果便非常好,张俊和王德撤军之后,岳飞在颍昌府陷入了孤军深入的局面,要么撤军,否则就只能

    兀术的大军已经在向郾城集结,岳飞手上那些人马,能是对手吗?

    战败多半必死,即便是逃出来,朝廷也少不得兴师问罪。

    倘若岳飞撤退,那前半年的战果就烟消云散,牺牲了那么多兵卒,花费了朝廷大量钱粮。

    没有成果,败退而归,该如何向朝廷交代?

    到时候,少不了要兴师问罪,岳飞绝对逃不掉。

    可惜了,徐还那里,他迫切想要染指,却始终鞭长莫及。

    西北秦陇两地都不说了,已经完全是徐还的私人领地,外人根本没机会插手其中。

    甚至连蜀中,成都府路的官员们似乎都心向徐还,对他这个宰相不冷不热,对朝廷的态度似乎也好感有限。

    本来打算在秦陇后花园好好做做文章,影响并控制蜀中,从而影响徐还的粮道,做到杀人于无形。

    可蜀中官场却自成一体,好似一个铁桶一般,即便他身为宰相,也轻易无法插不进手。

    再度领略徐还的厉害,秦桧少不得多有无奈。

    对徐还恨的咬牙切齿,却么有丝毫办法,唯一能指望的便是徐还在西北犯错。

    不负所望,徐还似乎真的犯错了。

    接到徐还从西平府撤军,亲率五千兵马驰援云内州的消息时,秦桧曾忍不住窃喜。

    主帅擅离职守已经是个跑不掉的大罪过,但当此之时,枢密院以没搞清楚状况,战事紧急为理由,反对立即惩处。

    对此秦桧并没有着急催促,不顾大局这种名声,他是不愿意承担的。

    早几日晚几日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徐还的错误已经犯下,是怎么也抹杀不掉的。

    再者,秦桧最希望的还是徐还轻敌冒进,进入云内州后倒在金军手下。

    五千兵马真的不多,哪怕都是精锐骑兵。

    可真要说到骑兵,宋军哪里能与马背上长大,称雄北方的女真人相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