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52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52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生了什么唯有当事人自己知晓,显然他们过去都想当然地误会了。

    原来秋荻夫人讳莫如深的真相竟是如此。

    萧百发终于明白,为何竹筒能请动徐还,为何离别之时,秋荻夫人让自己务必将孩子送到徐还面前。

    她是在托孤。

    却不是托付给自己,而是将女儿托付给她的父亲。

    余里衍想起更多细节,难怪每次提到徐还,萧秋荻都感觉怪怪的,尤其是准备出嫁前,她的反应

    当时只是觉得异常,不明所以,今日方知,竟是这般缘故。

第五〇六章冲冠一怒为红颜() 
三个大人都处在震惊中。

    明月一个年方四岁的小女孩却波澜不惊。

    她乖巧地伏在徐还的怀里,不哭不闹,脸上甚至还有可人的微笑。

    兴许是父女天性,第一次被父亲抱在怀里,她很享受,也很眷恋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你真的是我爹爹?”

    “是!”

    “那你为何不来找我和娘亲?”

    “我”

    小孩的问题天真无邪,却让人难以回答,且直戳要害,徐还不禁语塞心痛。

    “我问过娘亲爹爹是谁,可她每次都不说,沉着脸,后来我都不敢问了。”

    看着女儿略微有些伤心的眼神,徐还很是不忍,柔声道:“你娘不告诉你,是因为她想给你个惊喜。”

    “惊喜?”

    徐还微笑道:“是啊,你娘想让我告诉你,让你某一天睁开眼睛就能见到爹爹,就像今天这样。”

    “真的?”

    “嗯!”

    明月机灵道:“你可不许骗我,等娘亲回来,我会问她的。”

    “绝对不骗你,不信你问”

    徐还的目光瞟过余里衍,有些尴尬,转而道:“不信你问萧百发叔叔。”

    “百发叔叔,他真的是我爹爹?”

    “是!”萧百发轻轻点头。

    “哦,真好,我终于有爹爹了。”

    明月满心欢喜,兴奋不已,以前在草原上孩童玩耍,有人说她是没爹的野孩子。

    虽然不甚明白,但小丫头幼小的心灵还是受到一些伤害,心中的一直盼着有爹爹,今日终于得偿所愿。

    “爹爹,娘亲说她晚点来,我们一起去黄河边等她好吗?”

    明月的小手拉住徐还的大手,一声“爹爹”更让徐还心中如遭重击,柔肠百转。

    做父亲已经很久了,家里已经好几个自孩子喊爹,可是没有一声呼喊像今天这样有力,触动心弦。

    徐还心中不禁酸楚,眼眶有些湿润了。

    “爹爹,你怎么哭了?”

    “我没事,眯了眼睛”

    “你骗人,娘亲是不是再也回不来了?”

    明月虽然年幼,但聪慧过人,这几日她已经隐约有所感觉,她害怕向云哥一样,永远失去娘亲。

    “不会,娘亲会回来的。”

    “真的?”

    徐还郑重道:“爹爹保证,一定会把娘亲带回来。”

    从见到明月的那一刻起,徐还已然做出一个决定。

    明月再度在徐还怀里睡着了,这几日奔波疲累,且担惊受怕。

    见到父亲之后,有个一个安全温暖的怀抱,小丫头睡得格外香甜。

    徐还轻吻女儿额头,然后将她放在床榻上,盖好被褥,静静看了片刻,悄然离开。

    余里衍、萧百发随徐还进了帅帐,不多一会牛皋、杨再兴和虞允文也来了。

    “伯远,点五千精锐骑兵,配双马,做好准备,轻装简行,随时出发。”

    “再兴,通知折彦野,种浤,沿途准备粮草,随时接应。”

    “通知种洌,率部挺近临晋关。”

    “彬甫,联系司马先生,调动晋陕两地所有探哨,打探消息。”

    “还有,火器军随行,着司马先生速速调运装备到府州。”

    徐还没有停歇,一口气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众人不免皆是一惊,齐齐问道:“国公,你要做什么?”

    “我打算率五千骑兵,驰援云内州。”

    徐还说的轻描淡写,无比平静,众人却听的心惊肉跳,大惊失色。

    “国公三思,此举太过冒险。”

    大军正在征讨西夏,西平府大战在即,主帅却要带五千骑兵离开,奔袭千里其救援云内州。

    这未免也匪夷所思,也太过儿戏。

    牛皋等人已经得知萧百发带来一个孩子,据说是国公的女儿,其母则被金贼掳走。

    秦国公是因此冲冠一怒,草率决定?

    不管怎么说,不够理智,太过冒险,太过草率,不利大局。

    “国公三思。”

    牛皋、杨再兴齐刷刷劝慰。

    就连萧百发这个最为迫切盼望徐还前去救援之人,也冷静下来:“徐公子,末将知你着急,但救援秋荻夫人之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但徐还不为所动,摆手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这或许是个冲动的决定,但并不草率。放心,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们听命行事便是,其他不必多说。”

    “这”

    几位将领面面相觑,谁知此时多说无益,盛怒之下的国公根本听不进去。

    几个交换神色,目光不约而同都落在余里衍身上,兴许此时唯有她能劝说徐还冷静。

    将领们悄然退了出去,唯有余里衍留在身边。

    “徐郎”

    余里衍轻声开口,她的心情有些复杂。

    作为契丹公主,她当然希望徐还立即前去营救族人。

    可看到徐还草率决定出兵后,她经不住有些嫉妒,冲冠一怒为红颜吗?

    “余里衍,我和秋荻的事情是偶然瞒着你,是我不对。”

    徐还沉声道:“我现在是想去救她,但出兵绝不只是为了她,也是为了你。”

    “徐郎,我明白。”

    嫉妒一闪而过,余里衍很快便冷静下来。

    徐还此去除了营救萧秋荻,更是为驰援契丹居民,作为契丹公主,草原上的族人是她最大的牵挂。

    “说白了,驰援云内州不单单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契丹,也为我了我自己。”

    徐还道:“我们今日所处的位置,做事哪里能只为一腔热血,一己私情呢?你切莫多想。”

    “嗯!”

    “你也不用劝我,驰援云内州不是草率之举,并非一时盛怒头脑发热,而是深思熟虑过的。”

    徐还道:“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不用担心。”

    “徐郎,果真?”

    “当然!”

    “那我陪你一起去。”

    徐还起身,拉住余里衍的手,轻声道:“不,你乖乖留在此间配合我行动。”

    “配合?”

    “府州故计。”

    余里衍恍然大悟:“好!”

    “还有”

    “嗯?”

    “照顾好明月和云哥。”

    徐还轻声道:“其实你与秋荻不必尴尬。

    我曾派人查过,秋荻不是国舅大父房之女,只是萧家养女,并非你母亲的亲姐妹。

    所以你们之间并无血缘关系,往后还是姐妹相称吧!”

第五〇七章挑错的君臣() 
徐还在西北搞出的动静太大。

    尽管距离很远,但临安还是收到了消息,虽然有些难以避免的滞后性。

    原本朝野上下对徐还迎娶契丹公主一事颇有微词,但这一遭,众人态度却一百八十度地大转弯。

    赵构也是哭笑不得,因为徐还确实给出了一个“合理”解释。

    我迎娶契丹公主是战略计策考虑,最主要的不是娶亲,而是借着迎亲为掩护打西夏。

    先前不说,是担心路途遥远,奏疏传递泄露消息。

    理由且不说是否充足,但至少说得过去。

    最重要的是,结果喜人。

    百余年来,大宋对阵西夏,何曾有过如此大胜?

    韦州,夏州这些西夏重镇尽数落入大宋手中,眼看着西平府也收复在望。

    灵州城啊!

    自从真宗时被党项占据,已经百多年,这绝对是历史性时刻。

    朝野民间也不知最先从何处传出风声,说徐驸马委曲求全,为了出其不意攻伐西夏,竟不得不违心与契丹公主订婚。

    是啊!

    堂堂驸马,与福国公主感情笃深,若非不得已,怎么会去迎娶契丹公主呢?

    毕竟是异族,非我族类

    不过也有人说了,宋辽昔年约为兄弟之国,多年来识文断字,吟诗作赋,与汉人相似,与野蛮的金贼全然不同。

    徐驸马此举,是为了救援契丹友邻。

    瞧瞧人家,一纸婚约,佯作迎亲,就吓得金贼屁滚尿流,主动撤军。

    兵不血刃而效果奇佳,高明啊!

    一句话,上下再没有人说徐驸马迎娶契丹公主是大逆不道,不合伦常之举。

    反而着重强调其奉献精神,以及绝妙计策。

    大多数时候,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并没有多少人在乎。

    在某些人的特意引导下,舆论对徐还一边倒的好评。

    至于那桩婚事本身,事已至此,还能说什么?

    联姻之事天下皆知,这时候再悔婚,置契丹公主的名誉与幸福于何地?

    契丹公主倒也配得上大宋驸马,虽然听起来怪怪的,却也算是郎才女貌。

    何况此举也有利于维持宋辽盟友关系,如今契丹公主与徐驸马联手进军西夏就是很好的说明。

    君子有成人之美,这桩婚事也就被理所应当地承认了。

    与此同时被称赞的还有柔福帝姬,瞧瞧长公主多淡定,从始至终不曾有过半分怀疑,更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

    大气,理智!

    本来是一桩人人抨击的荒唐事,结果转瞬间却人人称赞,传为美谈。

    一时间徐还和柔福帝姬夫妇口碑上佳,人人称颂。

    朝野民间都在等待捷报,如今大军围攻西平府,兴许不久之后就能收复灵州,灭掉西夏也不是不可能。

    相比于这些喜庆期待,秦桧的脸色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事情发展远远超乎想象,本来借着徐还迎娶契丹公主之事,离间他与赵构的关系,并且让朝野对他不满,抹黑其形象。

    谁知道一转眼,情况完全变了。

    事还是那个事,但徐还却变成一个聪明机敏,智计百出的英雄,一切都不了了之。

    变化来的太突然。

    秦桧很怀疑是故意有人引导舆论,可是在临安城里一番追查之后,却又找不到来源。

    毫无疑问,这才是最为可怕的。

    说明对方足够高明,足够隐秘,实力不可小觑。

    用脚趾头想想,这股力量肯定和公主府有关系,可惜没有证据,没有线索,只能听之任之。

    现如今这个情况,想要在民间抹黑徐还已经很难。

    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臣民愿意看到的是国家强大,是日子越来越好,而徐还恰恰做到了。

    至于他娶了几个妻子,是否合乎礼制,至少民间百姓并不十分在乎。

    边军报战功,朝廷无法有负面反应,于是乎朝中官员们不说称颂了,至少不便再有反对言辞。

    否则老百姓不说什么,反倒有可能先被自家子侄的口水淹死。

    文澜书院已经成为大宋首屈一指的书院,鸿儒云集,才子学生慕名而来,朝中官员纷纷将子侄送入其中。

    西湖孤山俨然成为大宋最为文化璀璨之地,此处校训正是张横渠那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据说徐还还曾提到过一句——养浩然正气。

    是以师生纷纷以君子自居,少年学生们最是热血耿直,眼里只有是非对错,不懂得阴谋权术。

    一旦家中父兄有什么不轨之举,往往直言劝谏,甚至指责。

    奸臣坏人,无论在外面做什么坏事,但在自家子侄面前,都希望保持一个良好形象,所以难免有所收敛顾忌。

    秦桧最近便领教过,过继的儿子秦熹虽然没在文澜书院就读,但架不住一群少年同窗朋友影响。

    回家之后对徐还便多有赞誉,对朝中臣子某些而恶意弹劾行为有所鄙视,搞得秦桧好不尴尬。

    想要训斥,奈何本身持身不正,难免底气不足。

    何况秦熹如今年岁尚小,性格直接,思维相对简单,哪里懂得那些权谋。多说无益,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而且秦桧惧内,对“儿子”稍加严厉,会引起夫人的强烈不满,只能徒呼奈何。

    如此一来,秦桧借助舆论打压徐还,在后方拆台的计划自然而然就流产了。

    无可奈何,只能另寻办法。

    秦桧相信,皇宫之内,官家赵构会和自己有类似的想法。

    一个将领,功劳大小永远是其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