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46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46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部分都堆积在横山前线,现如今全部落进宋军手中,夏州城根本没有多余的粮草。

    此等艰难情况,如何坚守?

    把仅有的这点兵卒在搭进去,可就不划算了。

    还是老老实实带兵后撤,在西平府坚守为妙。

    西平府城池高大坚固,西夏已经经营百余年,根深蒂固。

    且西平府毗邻黄河,可以得到兴庆府源源不断的粮草和后勤支持。

    只要西平府不失,西夏他日就有机会卷土重来。

    而且此举无疑拉长了宋军的补给线,兴许能拖死宋军,等到寒冬到来,天时就会成为西夏最大的帮手。

    李良辅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带着残兵败将直奔西平府,同时将消息报知兴庆府。

    李乾顺接到奏报的时候,愕然无语,然后双手忍不住颤抖,许久停不下来。

    怎么可能?

    不过短短数日时间,横山没了、静州、夏州没了,宋军的前锋已经逼近西平府。

    前线数万兵马,两座军司,十余座城池,就这么丢了。

    上当了。

    哪曾想徐还竟玩了一招声东击西,他竟然拿自己的婚事,拿与契丹联姻这等大事玩弄诡计。

    突袭横山,可怜自己竟然信以为真,毫无防备。

    李良辅也真是该死,竟然失去了起码的防备,中途的城池竟一个不守,直接逃回了西平府。

    黄河东岸半数的城池丢了,现如今只剩下韦州静塞军司孤悬在外。

    如果宋军是有备而来,东南方向岂能没有动静,静塞军司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好在韦州城墙高大,宋军短时间内应该攻克不了。

    为今之计,只能尽快抽调西线的察哥回来。

    羌人和吐蕃人只是疥癣止痒,而且暂时将他们赶出了西夏国境,暂时威胁不是很大。

    关键是西平府和韦州,如果这两座城池丢失,西夏在黄河以东的所有城池都将沦陷,国土将尽数沦丧。

    兴庆府与西平府之间,就隔了一条黄河。

    而且入冬之后,黄河是会结冰的,兵马往来其上,如履平地。

    李乾顺第一次心生恐惧,宋军真的有过黄河,直奔兴庆府的可能。

    换言之,西夏,有可能亡国

    进了夏州城,徐还暂时停止前进。

    西夏兵马退的快,并不意味着宋军要快速推进。

    以空间换时间,李良辅大概有这样的心思吧!

    这时候一味贪多,结果只能是嚼不烂,甚至可能饿肚子。

    进军比想象更快,前锋大多是骑兵,携带的只是随身的口粮,并不能长久支撑。

    在横山虽然缴获了西夏部分粮草,却也无法支持一场长久战事,西平府不是一两天就能打下来的。

    粮道。

    必须等到后勤补给及时跟上,才能继续大规模前进。

    关中这两年虽然在努力恢复生产,但程度终究有限,粮草还是依赖从蜀中运送而来。

    现如今的路线是经蜀道到陈仓,进凤翔府。

    以迎亲之名北上府州时,曾携带了一个月的军粮,现如今正在运往夏州的路上。

    一个月的粮草肯定不够,但绕道凤翔府、与延安府转运粮草,路途遥远,过于麻烦。

    而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陈仓、秦州、直接过陇山,经过韦州北上,几乎是一条直线,省时省力。

    如此一来,韦州便是关键。

    那里是西夏静塞军司驻地,也是一支西夏善战精锐,不可小觑。

    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丢给了吴家兄弟,想必此时,他们的兵马已经到了韦州城下。

    只是不知是否做到了突然袭击,效果又是如何?

    一时之间,徐还不免为此忧心忡忡,多有挂念。

    还有府州那边,派去接余里衍的人应该到了吧?

    耶律余里衍这几日不开心。

    每日里和一个假徐还“出双入对”,四处游玩秀恩爱。

    回来之后则是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徐还不知去了何处,府州只是一座空营,契丹安危让人担忧。

    作为一个出嫁的女子,迟迟见不到丈夫,且音讯全无,连句解释都没有,让她心里格外不是滋味。

    发脾气倒不至于,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埋怨。

    好在这个等待不算很久,徐还终于有消息传来。

    傍晚时分,折彦野面带笑容而来:“夫人,国公有捷报送来。”

    “捷报?”

    余里衍微微错愕,问道:“徐郎攻取何处?”

    “西夏横山,如今已经进了夏州城。”

    “西夏?他去打西夏了?”

    余里衍终于后知后觉地明白过来,原来徐还迎亲的真正目的竟然在这里。

    知道真相的她,忍不住赞一句:好一招声东击西啊!

    “是。”

    折彦野道:“国公来函,累夫人久候挂念,甚为过意不起,如今局势初定,盼与夫人早日相见。国公命末将派人护送公主前去夏州。”

    “让我是夏州?”

    “没错,夫人的姑母耶律南仙公主被李乾顺所害,国公知夫人欲为姑母报仇,此乃良机,故请夫人前往,目睹仇人授首。”

    余里衍心中又是一震,他要杀了李乾顺,灭西夏?

    徐郎,好大的志向!

    “夫人今晚好生休息,明日一早便启程吧,国公盼着与你夫妻团圆呢!”

第四九五章陷韦州,复灵夏() 
韦州,位于萧关以北方向。

    在后世是一个县城,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同心。

    从韦州一路向北,就能到达黄河拐弯处,与西夏核心腹地宁夏平原几乎在一条线上。

    是自萧关、陇山之后,第二道门户要塞。

    故而自从西夏称霸一方开始,韦州便一直是军事重镇,西夏枢密院下属的十二军司之一的静塞军司就驻扎于此。

    且是西夏军中精锐,目的就是在于防御来自秦州、庆州、环方向的宋军。

    韦州城池亦是高大坚实,属于易守难攻类的。

    这块难啃的骨头,摆在了吴家兄弟面前。

    中秋之夜,凤翔府夜宴上,他们食不甘味。

    徐还随后将他们请入书房,给他们看了一封密令,自那时候起,两人便心潮澎拜。

    密令之上只有六个字——陷韦州,复灵夏。

    灵者,灵州,乃宋国旧称呼,现如今的名字叫西平府。

    夏者,夏州,但现如今更多指代的是兴庆府。

    换言之——灭西夏。

    这才是秦国公的真正目的。

    徐还也向他们解释了,迎亲不过是迷惑外人之举,他的真正目的是趁机突袭横山,攻陷夏州,直逼西平府。

    所谓迎娶契丹公主的权宜之计,这么听起来倒说得过去。

    但吴玠、吴磷已经不在乎了,这重要吗?

    哪怕徐还真有什么想法,那又如何?毕竟他没有公然于朝廷对抗,没有违抗圣旨。

    临安朝廷也没有表态,更无问罪之举。

    身为将领,杞人忧天做什么?

    何况徐还明确说了,我不要你们做什么,但凡有利于大宋之举,请尽力。

    言下之意很明确,不需要站队,不需要表态忠于私人,为国为民即可。

    灭西夏,当然在此列。

    金国入侵不过才是近几年的功夫,作为西军将领,他们最为清楚的是西夏的危害。

    贻害百年啊!

    关中陕西路在汉唐之时也是天府之国,到了大宋,因为西夏,秦陇沦为贫瘠之地,且时常有兵祸。

    吴氏兄弟本就是西北人,自小对此深有体会,对西夏可谓是深恶痛绝。

    少年时期之所以投戎从军,一个志向便是抵御西夏,保家卫国。

    徐还在西北的这几年,取得了百年来抵御西夏最辉煌的成功,最重大的进展。

    现如今,他又走出了重大一步——灭夏。

    吴玠、吴磷兄弟俩怎能不激动呢?

    旁的事情他们或许还有犹豫,但这件事是正经的为国为民,且深入他们的心坎,自当全力以赴。

    而且徐还给了他们绝对的信任,五万兵马出击,可随即应变,目标只有一个——攻克韦州。

    知遇之恩,少时梦想,吴氏兄弟抛开了所有杂念,率领兵马悄然离开凤翔府。

    他们行动比徐还更早一步,刘子羽早就接到命令为他们准备好粮草,并且借剿匪之名为他们探路。

    大军可谓一路畅通无阻,刘子羽则率部向兰州方向运动,摆出一副增援吐蕃人的态势。

    在一定程度牵制了察哥,也吸引了西夏人的主意,吴氏兄弟得以在夏军毫无察觉之下逼近韦州。

    和横山一样,进攻发起的很突然。

    等到韦州守将嵬名安惠得知消息,韦州附近的几座军寨和关隘都已经失陷,宋军已经兵临沉下。

    太突然了。

    嵬名安惠也是猛然吃了一惊,宋军不是在救援契丹与金军交战吗?

    刘子羽逼近兰州时,他们上下反应都认为这是宋军疑兵之计,防备西夏滋扰秦州,为其东征后顾无忧。

    刘子羽确实是疑兵不假,但宋军的真正目的却是韦州,横山也算一个吧!

    嵬名安惠尚且不知横山失陷的消息,但瞧见来势汹汹的宋军,着实吓了一跳。

    除了紧急传讯给兴庆府之外,便是坚守城池。

    为今之计,外围的军寨关隘丢失,唯有如此。

    好在韦州是西夏东南要塞,经营多年,城池高大坚固,嵬名安惠很有信心能坚守下去。

    拖到冬天,或者晋王察哥从河湟回师,或者是兴庆府派来援兵,那时便可反戈一击。

    宋军在此之前能攻陷城池?

    绝不可能。

    嵬名安惠算是西夏宗室,是李乾顺册封的梁王,身份非同小可,也是委以重任的心腹。

    颇有军事才干,坚城、精兵、粮足,无忧矣!

    然而他搞错了一件事,在他对面的是一支与过往完全不同的宋军。

    宋军在攻城,使用的是常规方法。

    面对一座坚城,攻取不易,硬拼也不是明智选择。

    但吴玠还是这么干了,兵卒出征最怕的就是停滞,只有动起来,发动攻势才能保持士气和拼劲。

    一支停滞,无所事事的兵马,反而会酿出祸事,出现问题。

    韦州附近比较荒凉,砍伐树木制造攻城机械颇为困难,所以暂时用到的方法十分有效。

    进展也颇为缓慢,城头上的嵬名安惠不免放松,甚至得以。

    拿不下城池,宋军的士气就会不断被消耗,等到他们疲惫之际,就该自己反击了。想必奏报已经到了兴庆府,援兵已经在路上了吧!

    久攻不下也是兵家大忌,同样会挫锐气,造成伤亡。

    吴玠心里恨清楚,但他一点都不担心,而且必须这么做。

    他要打掩护,为另外一支人马打掩护。

    地面上攻城在不断进行,地下还有一支挖掘地道的队伍。

    挖地道入城,这也是古代攻城战中惯常用的手法。

    城中的西夏兵卒也埋了缸瓮在地下,每日监听,小心防备。

    宋军挖掘地道之事,显然也有被发觉,但并非全部,总有那么几条不断接近韦州城墙。

    对此,西夏兵卒却不担心。

    他们已做好准备,甚至已判断好方向,等宋军在城中冒头之时,将来犯之敌堵在地道内。

    方法有很多,可以是一瓮足以烫脱皮的滚水,最方便的是则是毒烟火。

    地道很长,不等宋军从外面钻出去,就会被活活呛死在里面。

    指望用这等小儿科的方法攻破韦州?

    做梦!

    西夏兵卒对此不屑一顾,可是他们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宋军冒头。

    难道宋军有所警觉?都已经快到城墙根了,竟然放弃了?

    西夏守军不禁失望,失去一次在地下反击宋军的机会。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宋军自始至终没有打算挖掘入城,地道挖到城墙之下,已经足够了

第四九六章饮马黄河() 
地道只需挖到城墙下,是虞允文的命令。

    吴氏兄弟掌握着五万大军,但其中有一支三百人的兵马却是例外。

    听从指挥,但无权插手,由虞子期率领,协助大军破城。

    吴玠、吴磷知道,这三百人非同一般,因为他们是火器军,握有他们不知晓的新式火器。

    自打火烧金军连营,火器击败察哥后,他们就知道,秦国公麾下有一支秘密火器军。

    直属于秦国公本人指挥,战场之上主要由徐还心腹虞允文率领,其余将领无从干涉。

    对于这种做法,徐还的解释只有两个字——保密。

    狭义的解释,只有徐还本人及其心腹能使用,其他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