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43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43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还提到,此乃权宜之计,自己在筹谋一件大计。为防奏疏往来泄露消息,不便详述,敬请官家拭目以待。

    这份说辞

    赵构看了好几遍,却是将信将疑。

    难道真如徐还自己所言,是和契丹人演戏的权宜之计?

    奏疏中请罪的言辞倒是相当恳切,读起来倒似也有几分道理,兴许真是

    还有那个不便明说的计划,到底是什么?会不会真的有惊喜?

    赵构心里有些忐忑,也不免有几分侥幸,一时间颇为矛盾。

    “官家,事已至此,不可再侥幸了。”

    秦桧的态度却相当坚决:“徐还此为不臣之举,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会之,你如此笃定?”

    “实乃徐还举动,实在令人不得不起疑。”

    秦桧的态度很明确,他确实怀疑徐还心有不轨。

    即便没有,也必须让赵构乃至群臣相信他有,这是一个绝好给其钉上乱臣贼子罪名的机会,不可错过。

    “迎娶契丹公主,勾结外虏,拥兵自重。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此等大事却先斩后奏,不请示朝廷,实有欺君罔上之嫌。”

    秦桧言之凿凿道:“官家,徐还如今手握数十数万精锐兵马,再有契丹为外援,不臣之心已经显露无疑,着实危险啊!”

    赵构越听,心情越是沉重。

    皇帝从来都不敢完全信任所谓的忠诚,徐还的力量太强大了。

    就像当年安禄山一样,手握重兵,联合外族,完全有自立,甚至反叛进攻朝廷的条件。

    在迎娶契丹公主这件事上,徐还的做法也确实有太多疑点。

    不能再心存侥幸,自欺欺人了。

    最起码,要有所防备。

    “会之,你以为眼下该当如何?斥责徐还,还是将他调回临安。”

    “恐怕是调不回来了。”

    秦桧淡淡吐出几个字,让赵构心中又是一惊。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猛虎归山岂能再受节制?

    “难道他当真要谋反?”

    赵构反问一声,语调越来越低。

    “官家或可尝试调动,试探徐还是否确有不臣之心。”

    “这”

    赵构犹豫了,刚派出去的武将立即下令找回?

    军政大事,岂可儿戏?

    朝令夕改,难免让臣子和天下人误会,君臣猜忌,临阵换将,前线可能也会出现混乱。

    万一因此引起大败,后果不堪设想。

    最糟糕的是,徐还眼下充其量只是小过错,并非真正反叛,无法公开治罪。

    即便回到临安,也充其量是明升暗降,将其软禁。

    但因此导致的战败,甚至疆土沦丧,就要由自己这个皇帝来承担责任责任了。

    毕竟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天下人乃至后世史笔极有可能给自己扣上一个“自毁长城”的罪名。

    这是赵构不愿意看到,也承担不起的。

    这也就罢了,更严重的是徐还拒不奉诏,该当如何?

    以此为由,昭告他的罪名,然后抓回临安问罪吗?

    拥兵自重的将领岂会束手就擒?如果徐还公然反叛,倒打一耙污蔑自己猜忌忠臣,陷害忠良,又该当如何?

    起兵讨伐,兴师问罪?

    眼下大宋的兵马已经投入和金军、伪齐交战,哪里还有多余的兵马。

    除了一个岳飞,又有谁能对付得了徐还呢?

    一旦大将叛乱,导致的后果会是本就岌岌可危的宋国分崩离析。

    到时候,大宋江山恐怕也就

    这个结果,赵构更加承受不起。

    有些时候,没有把握应对后果,有些试探还是尽量避免,装作不知道的好。

    否则,窗户纸捅破,难受的只会是自己。

    赵构大抵也是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摇头道:“还是静观其变吧!”

    “官家,不可再纵容养虎为患了。”

    “至少这头猛虎目前没有咬我们,而是在咬敌人,非要逼着他立即掉头吗?”

    赵构低声一叹,心中还是隐隐希望,只是虚惊一场。

    也许徐还并无反意,万一逼迫太甚,将其逼反了,那才是适得其反。

    “官家所言有理。”

    秦桧是聪明人,知道再劝无用,转而道:“不过,该做些必要防备才是。”

第四八九章命中注定() 
防备一个手握重兵,远在边疆的将领并非一件容易事,方法无外乎那么几个。

    其一,胁迫。

    历朝历代,边镇将领往往都有子嗣留在京城,或是读书求学,或是加恩为官,甚至直接招赘为皇家女婿。

    当年安禄山的儿子就是如此,迎娶太子李亨的女儿。

    这一招对徐还也是有效的,一妻一妾,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尚未出世的胎儿都在临安。

    按理说筹码已经足够,正常情况下足以让人投鼠忌器。

    却也有特殊情况,一旦徐还有不臣之举,徐承嗣和徐承训两个孩子固然可杀。但柔福帝姬说到底是赵宋皇室血脉,岂能手足相残?

    再者,还有个更为严峻的问题。

    三个孩子不是徐还的唯一血脉。

    凤翔府还有一个徐承业呢!

    难怪徐还一直不把黄若彤母子接来临安来,看样子是早料到会有今日,在一定程度上佐证其早有不臣之心。

    还有个儿子,还有两房妻妾在凤翔府,诞育孩子是迟早的事情。

    如果徐还真的铁了心,无所顾忌,也不是没有可能。

    自小生长在帝王之家,在赵构眼中,皇位权势远远没有孩子重要。

    有了江山,有了权势,还没怕没有女人和孩子吗?

    无情最是帝王家,夫妻父子之情算个屁!被其所制,纯属妇人之仁。

    到时候自己杀了作为人质的徐家子弟,还会被冠以不仁不义,残忍杀甥的罪名,成为徐还起兵讨伐的借口。

    安禄山当年就是这么干的,起兵范阳之后,李隆基恼羞成怒杀了在长安为人质的安家长子。

    结果此事被安禄山当作口实,激励兵卒,甚至以此为由大肆屠杀唐军。

    所以有些时候,即便人质在手也全无用处,对方不会投鼠忌器,反倒是自己处处受制。

    无奈啊!

    其次,便是收买。

    如果能够将徐还身边的将领拉拢,让他们心向朝廷。

    不管是平时传递消息,还是关键时刻反水,作用都相当之大。

    赵构和秦桧首先想到的便是吴玠、吴磷兄弟,他们的实力相对强劲,素以忠义闻名,与徐还的纠葛也相对较少,有争取的可能。

    顷刻之间,秦桧便给出几条建议,比如给吴玠、吴磷兄弟加官进爵,暗中派人前去联络等等。

    如果能让吴氏兄弟明确站在朝廷这边最好,如果不能,至少要搅的徐还与他们互相猜忌,难以信任。

    西军内乱,对朝廷而言是好事。

    再次,便是防备。

    此刻赵构很庆幸关中和临安之间还有个岳飞,襄汉大军便是江南的屏障。

    想当初派徐还出击,是想要他制衡岳飞,结果如今完全颠倒过来。

    幸好他二人关系不和睦,否则赵构此刻就不是寝食难安这么简单,如芒在背都是轻的。

    可是一瞬间,赵构心中又浮起一个念头。

    万一岳飞也

    除了这三条路,便是怀柔待之,要么将其感化,恩威并施,使其忠于朝廷。

    要么想办法将人诓骗回来,然后寻个罪名一点点收拾,或者软禁起来,给个善终。

    反正现在能用的招数都用,以防万一,不至于出了事手忙脚乱。

    只是

    能凑效吗?

    赵构心里完全没底。

    秦桧则是一副不将徐还置于死地,誓不罢休的架势

    至于宋国会不会分崩离析,天下会不会大乱,他一点都不在乎。

    公主府,柔福帝姬自然也听闻婚讯。

    超乎众人所料,她表现的格外淡定,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这

    除了少数知悉部分内情的核心人物外,其他人不免诧异。

    驸马纳妾也就罢了,无伤大雅,是公主体谅驸马。

    可是一转眼,驸马竟然又和旁人订亲,要迎娶契丹公主。

    这和纳妾完全是两回事,旁的那些个小姑娘,完全威胁不到柔福帝姬的地位,但这位契丹公主可就不同了。

    再者说,宋国驸马迎娶契丹公主,还是不告而娶,太不成体统。

    徐驸马温文尔雅,知冷知热的人设,崩塌了。

    府上的侍女,嬷嬷们少不得趁机抨击徐驸马是负心渣男。

    可柔福帝姬却是恍若未闻,全然不当回事。

    没有人知道,赵嬛嬛波澜不惊的表情下,却是汹涌澎湃。

    开始了吗?

    她很清楚徐还的志向,也明白徐还迎娶余里衍意味着什么。

    外联契丹,等若与朝廷摊牌吗?

    这两日临安城里风言风语,她也有所耳闻。

    只是尚且不知,宫中那位皇兄是怎么想的?

    她需要考虑的是该摆出怎样一个反应才合适,不会引起怀疑,还能给他帮助。

    更重要的是保护公主府,保护三个孩子。

    还有说法声称会不会是虚张声势的权宜之计,柔福帝姬不以为然。

    余里衍喜欢徐还,当年在大同府的时候她便知道。

    耶律余睹也曾亲自许婚招揽,可徐还为了自己,拒绝了。

    事后想起来,觉得余里衍也蛮可怜,也对她感到遗憾和歉疚。

    余里衍是个不错的女子,而今如愿以偿,也算是弥补当年的一桩憾事。

    说来也有趣,当年在会宁府,完颜吴乞买曾想同时迎娶她与余里衍。

    结果那晚契丹人袭击,余里衍逃走,徐还则趁乱将她救走。

    谁曾想,多年以后她们仍旧嫁给同一个人。

    只不过这个人从完颜吴乞买换成个徐还,从屈辱被迫换成了心甘情愿。

    命中注定如同姐妹,共侍一夫,好似冥冥之中早有天注定。

    对了!

    柔福帝姬猛然想起一个说法,当初会宁府城墙遭暴雨坍塌损毁,有术士称飞龙临城,冲撞金国皇帝。

    还献计说自己与余里衍命理不凡,若男人同时迎娶她们二人,可称霸天下。

    当初只当是术士曲意逢迎,完颜吴乞买宁可信其有,贪图美色,顺水推舟罢了。

    现如今想来

    柔福帝姬一颗心砰砰直跳,难道术士并非信口开河,而是确有其事?

    那夜变故,完颜吴乞买谁也不曾娶到,结果最后两个女主角双双嫁给徐还

    难道徐郎当真是天命所归?

    再想到儿子周岁那日抓到了朱笔、玉玺,柔福帝姬的心情越发澎湃

第四九〇章不世之功() 
赵构和秦桧想到的,徐还自然也想到了。

    早有预料,迎娶余里衍必然引起轩然大波。

    即便不算是与临安正式摊牌,在外人看来也是离心离德。

    到了这个份上,徐还已经不在乎赵构和看法,从离开临安那天开始,就注定与他分道扬镳。

    虽说赵构这几年对自己也算不错,并无仇怨。但他实在他窝囊,不能看着他将大宋葬送而无动于衷。

    利益和信念冲突,终究使得彼此站在对立面。

    和预料的差不多,赵构没有太过激烈反应,听闻临安一片弹劾之声,赵构却装聋作哑,不闻不问。

    他不是不想问,而是没有妥帖处置方式。

    徐还相信赵构肯定是在怀疑自己,甚至已经将自己视作乱臣贼子。

    但在明面上,他害怕。

    害怕过分逼迫,迫使自己造反,他无法应对,承担不起责任。

    与其公然撕破脸皮,还不如眼下这般心照不宣,维持平衡。

    但赵构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临安的妻儿会是人质,在所难免。

    不过自己也有布置,只是时机未到。

    襄汉的岳飞就不用说了,以其愚忠的性格,徐还没有把握说服他。

    不过只要没有公然撕破脸皮,岳飞也不会对自己怎么样。

    这是一个微妙的平衡。

    赵构眼下所能做到的,大概就是对关中的渗透。

    没错,自婚讯公布之后,确实有一些将领,心里有些想法,人心惶惶。

    吴玠、吴磷兄弟有些拿捏不准秦国公的意图,他们作为臣子,并不想参与朝廷内斗。

    在意的只是专心抗敌,保卫秦陇。

    还有一个便是任得敬,他和庆国公府有姻亲,而自家女婿的弟弟现如今养在宫中。

    虽无皇子之名,却有储君之实。

    自家女儿虽然不能成为太子妃,但好歹将来会是个王妃。这要是徐还和朝廷闹掰了,这桩婚事也就黄了,何谈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