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15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15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条路很遥远,却是唯一的生路。

    秦州还在宋人手中,宋军必定一路拦截追击,但手中好歹还有两三万人马,还能抽调沿途兵马。

    虽然注定艰难,但只要有希望,就值得一试。

    事实上,而今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一路向西。

    萧关之南,察哥损失惨重,狼狈离开。

    进入萧关之内的西夏兵马也好不到哪里去,原以为终于回到安全地带,正想着有口热汤热饭,好好休整一番。

    哪曾想,身后的关隘突然关闭封锁,而面前迎接他们的是明晃晃的刀尖,以及迎面而来的箭镞。

    没有任何分说,没有丝毫意识,自然也就没有防备可言。

    屠杀来的猝不及防,漫天的箭雨之下,避无可避。关隘之前的狭窄空间,逃无可逃。

    几乎所有过关的西夏兵马全都倒在了羽箭之下,而后是一群手持利刃的部族进入其中,探查活口,及时补刀。

    几个时辰之后,满地血水,已经全无活口。

    任得恭一摆手,兵卒立即出动,处理尸体。盛夏时节,若不及时掩埋,导致的将会是一场瘟疫。

    屠杀数万人,可谓是残忍血腥,但任得恭脸上没有丝毫悲戚或同情,始终目光冷冷,平淡如初。

    让种洌不由惊叹,佩服的同时也不免心生忌惮。

    与其此人审时度势,不如说是墙头草,且心狠手辣,果断非常。

    如果他一心归附大宋,那一切都好;否则往后还需小心才是。

    “任公,歼灭西贼大军,此乃天大的功劳,在下立即禀报徐驸马,为任公向朝廷请功。”

    “不着急!”

    任得敬笑了笑:“这不算什么,既然投效朝廷,所作所为,当然不止这一点”

第四三三章半壁江山() 
西夏最早的“龙兴之地”并非灵夏,而是定难五州,大体在陕北横山以东附近。

    随着后来不断向西扩展,占领了黄河上游富庶的宁夏平原后,核心区域才开始西移。

    至于原本的定难五州之地,因与大宋紧邻,时常成为交战之地,故而西夏东北的防线主要依横山建立。

    李良辅的大军如今就驻扎在这里,与宋军对峙。

    他在拖延,等待时机。

    拖住延安府、府州,乃至河套的契丹人,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分散宋国的兵力。

    变相支援秦州城下的察哥,等他攻取秦州,沿着渭水东进之时,自己这边将全力发动对延安府的攻击,最终形成夹击关中的态势。

    西夏人的战略很周全,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确实恰到好处。

    然而

    任得敬的反叛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一个国主倍加信任,并打算迎娶其女之人竟然反叛了。

    最重要的是任得敬驻守的西安州扼守萧关,是整个西夏东、南防线的居中位置,交通要冲。

    反叛之后,不断掐断了西夏人消息联络,从西安州出发还可以威胁西夏很多地方,比如横山。

    察哥已经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危险,所以及时派人前去示警,但道路被封锁,翻山越岭速度必然很慢。

    当察哥手下的信使还在山野寻觅道路时,任得敬已经带着兵马匆匆赶赴横山,更近的距离,更便捷的道路,速度也自然更快。

    任得敬到来之时,察哥的信使还遥遥无期,李良辅自然也懵然不知。

    他有些莫名,但任得敬声称接到消息,宋军正在秘密集结,准备突袭横山,自己已经禀报兴庆府。

    担心来不及,出现意外,所以抢先一步率军赶来增援,以防不测。

    虽说未及奉诏便私自调动兵马不合制度,但任得敬的解释也合乎情理,事急从权,边疆作战灵活应对嘛!

    自己这边也确实接到消息,延安府方向宋军不断调动,似乎确实欲出动,正好契合了任得敬的说法。

    加之任得敬得国主信任,在西夏身份特殊,故而对其深信不疑。

    所以,悲剧是注定的。

    李良辅万万没想到,延安府的宋军确实在调动,但主要是配合任得敬演戏,并且做好了夹击的准备。

    当任得敬率领兵马赶来,李良辅欣然放开关卡迎接时,迎来的却不是笑脸,而是刀枪剑戟。

    李良辅也上当了,被任得敬从背后捅了一刀。

    损失算不上格外惨重,但处境一下子堪忧,他很清楚任得敬反叛意味着萧关丢失,而萧关丢失意味着

    任得敬这边一出手,延安府的折彦质没有犹豫,府州的折彦野兵马也出动了,甚至是河套契丹人,四路大军一起朝横山周遭扑了过来。

    横山以东,屈野河、无定河流域,定难五州故地,顷刻间便尽数丢掉了。

    为了自保,李良辅不得不龟缩横山,凭借地势坚守。

    与此同时,飞报兴庆府,请求黄河以东各军司尽快救援。

    西夏趁着宋金交战,在陕北占领的千里之地,也就这样尽数归还。

    此战之中,功劳最大的无疑是任得敬。

    徐还接到消息的时候,不禁有些吃惊。

    按照原本的计划,只需要说服任得敬,让他帮忙在萧关伏击察哥,堵住西夏兵马的北退之路即可。

    没想到这位任判官求胜之心如此强烈,交上如此完美的一份投名状,李良辅也败了。

    如此甚好,可以省去不少麻烦。

    心情可以理解,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质疑他曾经反叛,投降西夏的事情,甚至可以包装成诈降潜伏。

    而且立大功之后,自然也要受到更多赏赐,获得更多利益。

    只是

    种洌在密报之中不惧猜疑嫉妒同僚之嫌,已然有所暗示,任得敬此人需小心。

    徐还对此并不意外,种洌能够有此结论,定然是发现了。

    一个倒戈可以如此彻底之人,可以说他是幡然醒悟,弃暗投明,但换句话也可以说是——有奶便是娘。

    倘若没能击败察哥,倘若没有国丈的诱惑,任得敬能有所动吗?

    一个可以牺牲女儿幸福,谋求前程地位之人,难免让人不大放心。

    还有,如果没有记错,在原本的历史上,任得敬曾一度想要反叛西夏,分半数国土自立建国。

    这个人,诚如种洌所言,需要小心。

    萧关这等要冲,不能放在他手里啊!

    不过

    徐还很清楚,这个时候任得敬恐怕怎么着也不愿意放手萧关,那么只能

    “伯远兄,带一支兵马进驻萧关,给我看住了任得敬。”

    “是!”

    以西夏随时可能反扑,萧关防守需要加强为名,派牛皋前去坐镇,同时以种洌为副将,率领精锐兵马驻守镇戎军。

    与西安州形成掎角之势,共同拱卫萧关,同时也可以提防随风倒的任得敬,确保萧关这座关中门户彻底掌控在大宋手中。

    接下来的一个重点便是正在向西突围逃窜的察哥,这厮率领两万多残兵从萧关下突围。

    竟然生生撕开了刘子羽西侧的防线,不得不说西夏人还是颇为完成,西夏兵卒的战斗力也不可小觑。

    尤其是在绝境之下,玩命拼杀,颇有几分锐不可当的意味。

    徐还心惊的同时,不由在想,倘若没有火器,宋军当真不是西夏的对手,难怪过去百年,宋夏交战始终处于劣势,现在算是彻底明白了。

    察哥一路西逃,不断调动当地西夏驻军,协助抵抗,故而即便吴玠与刘子羽联袂追击,也未能将其拦住。

    也罢!

    消灭了大部分西夏主力已经是个不错的结果,想留下察哥有些过于奢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逃去兰州,绕道返回兴庆府。

    对于宋军而言,也趁势一路西进,将陇右之地尽数纳入囊中,不仅收复失地,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疆土,乃百年未有之盛举。

    最重要的是,陇山、萧关、横山东南之地,西夏势力被一扫而空,落入大宋手中。

    换句话说,西垂秦、陇、蜀三地,自古可成王侯霸业的半壁江山,落入徐还手中。

第四三四章任得敬的提议() 
察哥与李良辅双双大败。

    兴庆府,李乾顺接到消息时,脸色煞白。

    两位最信赖,最英勇善战的心腹将领竟然都战败,落荒而归。

    陇右、陕北、萧关全部失守,李乾顺颓然坐倒在地,有种丢掉半壁江山的感觉。

    怎么会怎样?

    明明占尽优势,战果可期,怎么突然间就一败涂地了呢?

    火器!

    当察哥派来的信使哭诉铁鹞子在火器攻击下,如何不堪一击时,李乾顺不寒而栗,继而无奈苦笑,或者说哭笑不得。

    他终于后知后觉意识到,被金国人坑了!

    难怪完颜宗辅会被火烧连营,原因是这个缘故。完颜叶图那厮竟然只字未提,让西夏没有丝毫准备,猝不及防。

    八万精锐,还有最引以为傲的铁鹞子,就这样折损了大半。

    陇右!

    富饶之地,产粮牧马,矿产、木材丰富的战略要地,就这样拱手落入宋军手中。

    火器也就罢了,最可恨的还是——任得敬!

    这厮竟然反叛了?

    当初自己亲率大军南下之时,他上表归附,言辞恳切,甚至主动献女,投诚效忠。

    李乾顺自问对他李乾顺多有厚待,信任有加,没想到这厮转瞬间的便做了墙头草,对察哥与李良辅下了狠手。

    若非任得敬倒戈,察哥即便不敌宋军火器,何至于几尽全军覆没?

    李良辅又怎会背后遇袭,尽失陕北之土,以至于失去定难五州故地。

    这个结果,始料未及,打击也着实不小。

    李乾顺心里在滴血,有些后悔,有些愤怒,同时也在自问。

    该当如何?

    忍下这口气,他自然不乐意,损兵折将,弃城丧土,这是奇耻大辱。

    可提及出兵报复,李乾顺也心存疑惑,察哥与李良辅两路大军的战败,折损了不少兵马,这时候无论是兵力还是士气,都略显不足。

    再者,陇山、横山、萧关这些要塞都被宋国占领,宋军在折彦质、种洌、种浤兄弟的率领下,第一时间重新固守昔日的堡寨。

    一条严密的防线很快便建立起来,这等时候,再去进攻,绝非易事。

    纠结!

    与此同时,李乾顺也满心担忧,宋军会不会乘胜追击?

    徐还麾下大军兵力不少,挟秦州、横山两战大胜之余威,辅以火器之利,继续进军未尝没有可能。

    西夏能抵挡得住吗?

    结束秦州战事,吴玠与刘子羽收拾残局的时候,徐还赶到了延安府。

    新收复的失地,以及归附的将领,作为主将,他有必要出面安抚,主持大局。

    刚到延安府的时候,徐还便见到了两位故人——折彦野与萧高六。

    此番府州折家和契丹人都出力不小,两位作为前线将领自当前来拜见主帅。

    折彦野大概已经与自己兄长叙过旧了,满面含笑,心情大好,瞧见徐还之后,欣然施礼。

    他是由衷感谢徐还,或者说——赌对了。

    当初府州折家最艰难的时候,正是听了徐还所言,并在其促成下雨契丹人结盟,才保住了基业,也正是信任徐还,才有今日局面。

    王师北上!

    徐还承诺的都做到了,而且是亲自率军前来,而今仅仅用了三年时间,让西北,乃至天下格局为之剧变。

    折彦野深信不疑,自己押对了宝。

    徐还此人果然非同寻常,他的前程也绝非仅限于此。

    自家兄弟跟随徐还,往后还能得到更多,折家也能走的更远。

    “见过徐公子。”

    哪怕徐还如今贵为驸马,国公,但萧高六的称呼一如往昔。

    他是专门从黄河以北赶来的,契丹人自成一体,并非宋国从属,不是奉命作战,而是配合。

    他此番前来,主要是受人之托与徐还见见面,沟通一些事情,与宋国保持良好关系。

    而今西北之地局势复杂,金、夏两头猛虎身处两侧,宋国无疑是他们最坚实,最可靠的盟友。

    “高六将军,一切可好?”

    “嗯!”

    “余睹大将军,公主,秋大家都好吗?”

    徐还很关心那些在阴山脚下的故人,尤其是但话到嘴边,终究没好意思说出那个名字。

    “托公子的福,都好!”

    萧高六欣然道:“大将军和公主地嘱我问候公子。”

    “那就好那就好。”

    徐还点点头,心心念念另有其人。

    “大将军让末将请问公子,不知会否往府州一行?届时好在黄河边与公子共饮许久。”

    徐还正欲回答,门口亲兵来报:“任得敬将军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