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07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07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关键时候,出现了一批将领力挽狂澜。

    对此,李乾顺是乐见其成的。

    三国鼎立,相互牵制一直是西夏的生存之道,宋国若是灭亡,金国庞然大物,会放过西夏吗?

    宋金交战,两虎相争对西夏才是最好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嘛!

    因此宋国驸马徐还与金国三太子完颜宗辅在关中大打出手,李乾顺一直坐山观虎斗。

    所没料到的是,原以为的持久战变成了一边倒的速战速决,完颜宗辅竟然接连战败,甚至被彻底赶出关中。

    陕西路又变成了宋人的天下,宋金两国还因此搞起和谈,这个局势

    宋辽澶渊之盟后,两国许久不闻兵戈,倒是纷纷掉头向西,经常与西夏大打出手。

    宋金媾和,对西夏实非好事。

    至于宋国收复陕西路,从大局上看,好似并非坏事,夏金之间便不接壤,中间等若有个缓冲地带。

    可是,宋国在陕西路坐大,对西夏意味着什么呢?

    毕竟是百年宿敌,而且西夏趁机侵吞了不少宋土,十余万大军驻守西北的宋国会善罢甘休吗?

    李乾顺满心疑虑之时,侍从来报:“国主,金使求见。”

第四一七章旧日之约() 
金国使臣此时前来,意图何在呢?

    李乾顺沉吟片刻,嘴角掠过一丝笑意,吩咐道:“正殿接见。”

    “是!”

    侍从离开前去安排,李乾顺又逗弄了片刻儿子,将其交给乳母,这才动身前去接见金国使臣。

    “金使完颜叶图拜见夏国主。”

    “完颜”二字分量不轻,来者好歹是个金国宗室,不可等闲视之。

    “贵使不必多礼。”

    “谢国主!”

    完颜叶图道谢落座,李乾顺便问道:“贵使从何而来?”

    “长安!”

    “贵使是奉贵国三太子之命而来?”

    完颜叶图道:“陛下圣旨诏命出使,亦代三太子、四太子、元帅府、宰相问候国主。”

    呦呵!

    相当豪华的阵容啊,看来金国皇族当权派皆很在意此事。

    “谢过问候,不知贵使前来所为何事?”

    李乾顺这么一问,完颜叶图顿时有些尴尬,本来出使是联合西夏一起出兵,夹击徐还的。

    结果走在半路上,听到京兆府被围困,三太子被迫突围,撤出关中的消息。

    这就很尴尬了。

    完颜叶图讪讪道:“本使奉命前来,提醒国主小心宋人。”

    “哦?”

    李乾顺眉头一动,果不其然,金国人不安好心啊!

    “宋将折彦质北上驻军延安府,意与府州折家一起收复定边军、天都寨等地。据悉,宋人还有意西进,收复熙河等地。”

    李乾顺眉头几动,沉吟不语。

    仔细说起来,这些地方倒确实是宋土,收复倒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宋国会在这个时候,招惹西夏吗?

    完颜叶图似乎看出了李乾顺的想法,沉声道:“国主,宋人确实想要收复中原故地,但他们素来讲究——后顾无忧。”

    是啊!

    陕西路的处境很尴尬,如同一条手臂伸出来,却也被金国占领的河东与西夏夹在中间,腹背受敌。

    东边与金国之间倒是有黄河、潼关可以拒守,西边与西夏却少有屏障。

    李乾顺暗自思索,换作自己是宋将,东征之时也会忌惮背后的西夏。

    事实上,与金国作战的这段时间,宋人对身后还是有所防备的。

    坐镇秦州的那个刘子羽、延安府的折彦质,都不是等闲之辈。

    完颜叶图道:“宋金眼下在和谈,倘若暂时罢兵言和,宋国兵锋该向何处呢?

    中原是失地、熙河、西北也是失地,对宋国而言,有区别吗?”

    “贵使危言耸听了吧,宋夏之间榷场贸易,相安无事。”李乾顺摆摆手,仿佛并不在意。

    “国主,此一时,彼一时,当时有三太子大军在关中,宋军自然不敢侵犯贵国,然如今”

    完颜叶图道:“为了向宋国表达和谈诚意,三太子撤出潼关,宋国驸马徐还手中握有十余万大军。

    希尹宰相让本使提醒国主,徐还此人野心甚大,且素来狡诈,是个不安分之人。”

    “是吗?”

    李乾顺淡淡反问,却心如明镜。

    徐还!

    他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宋国新贵,在江南的战绩都是道听途说,可能有水分。

    但在关中不过小半年时间,却先后击败了完颜娄室、银术可和完颜宗辅,夺回了整个关中。

    这份战绩,李乾顺自问西夏鲜有人能办到。

    后来还听说了更多这位徐驸马的事迹,他竟然是从会宁府一路带着公主逃回去的。

    燕云契丹人动乱,破幽州,洗劫元帅府,火烧大同,这些事迹,无论哪一桩都让人惊叹。

    这是个了不得的人才!

    如果再有野心,着实很可怕!

    “国主,种种迹象表明徐还已经对贵国有不利意图,折彦质北上,府州折家、甚至是云内州的契丹人,都有所西进。

    就连秦州那位与贵国榷场贸易的刘子羽,暗地里也在招兵买马,训练军伍,国主以为徐还想做什么呢?”

    完颜叶图不失时机地道出一些情报消息,西夏或许知道,或许不知。

    反正摆上台面,李乾顺就不能等闲视之,必须认真对待。

    这些消息,李乾顺怎能不知?

    数月之前,斥候已经打探清楚,及时禀报。

    不过当时李乾顺认为宋军这些举动,只是为威慑,防备西夏背后袭击,故而并未十分在意。

    尤其是重开榷场,对西夏的吸引力着实太大了。

    这几年虽然开疆拓土,但占领的大都是荒僻之地,物产有限。

    自从宋国的岁赐断绝,榷场关闭之后,关中之地又战乱不断,西夏很难获得中原的物产。

    丝绸绢帛、中原的药品、器物、茶叶、用品,已经成为西夏不可或缺之物,尤其是贵族们,早就习以为常。

    这几年日子过实在有些寒碜,这种时候,宋人突然提出重开榷场,简直是久旱逢寒霖,西夏人趋之若鹜。

    从蜀中到秦州,再到兴庆府之间,商贾货物来往不绝,十分热闹。

    而今想来,这条方便了西夏的商路,未尝不是一根绳索,让西夏不敢轻举妄动。

    但反过来,宋国若是主动关闭榷场,后果会怎样?

    还有府州折家,那是宋国之臣,西夏数百年的宿敌。

    这也就罢了,云内州的契丹人竟然也西移,意欲何在啊?

    契丹人能有如今局面,据说都是徐还帮忙谋划,堪称是再造之恩;徐还本人对耶律余睹,辽国公主都有救命之恩,关系匪浅。

    那么,契丹人西移是徐还授意?

    没了金国人的牵制,宋军这些防备手段可以立即转变进攻,只要徐还愿意。

    李乾顺的心情有些复杂,明知道金国人是在挑拨离间,但现实摆在面前,让人根本不敢心有侥幸。

    “国主,汉人有句话:先下手为强!”

    完颜叶图道:“眼下我军刚刚撤离,宋军激战之后多有损失,三军疲惫,亦立足不稳。当此之时,实乃良机。”

    “良机?”

    李乾顺冷笑道:“贵国与宋和谈,却怂恿我国出兵,是何道理?”

    “贵国也可以不出兵,只是国主莫非忘了与宋国旧日之约?”

    完颜叶图笑道:“如果没记错的话,贵国与宋国也曾和谈,有岁赐之约,难道国主忘了?还是不想要那数十万银绢了?”

第四一八章趁火打劫() 
宋夏之间确有旧约,史称庆历和议。

    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年给西夏岁赐,银绢茶合计约二十余万。

    这笔钱对荒僻的西夏是不小的收益,和谈之后开启的榷场,也是西夏很重要的贸易渠道。

    只是后来,宋夏多次交战,岁赐时常断绝,宋室南渡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如今金国人再度提及此事,什么意思?

    拉着西夏一起向宋国敲竹杠?

    丢掉关中,宋夏不接壤,确实没什么威胁,但如今徐还收复关中,似乎另当别论。

    趁此机会,威胁关中,要求宋国恢复昔日盟约,重新给予岁赐,似乎并非完全不可能。

    金夏两国同时威胁,宋国应该会害怕吧?

    同时还开罪两个国家,两线作战的后果可想而知。

    可是

    李乾顺也知道,金国人不安好心,是存在挑拨离间,要把西夏拉入战局之中。

    一旦威胁宋国恢复岁赐,宋国会不会受辱直接开战呢?

    徐还关中,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胆量。

    可即便不提岁赐,宋人就能不动声色,彼此相安无事吗?

    相比于被动挨打,主动出击自然更好一些,完颜叶图说的也没错,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只是轻启战端,若胜利占到便宜还好,若是

    李乾顺心中多少还是有些许纠结,略有迟疑。

    完颜叶图见状:“国主若是愿意,大金愿意支持西夏索要岁赐;

    国主若是有意秦陇之地,大金亦表支持,愿金夏两国以黄河潼关为界。”

    李乾顺顿时心中一动,默然不语。

    毫无疑问,这个提议的吸引力着实不小,以黄河潼关为界,等若默许西夏占领陕西路全境。

    河湟、河西、陇右、灵夏、关中

    如果西夏有这样庞大的版图,实力大增,将不仅仅能称雄西北,甚至可以三分天下,对宋金一争长短。

    建功立业,对任何一个帝王而言都有莫大的吸引力。

    功业诱惑,威胁当前,当如何选择呢?

    再一想到自己的年龄,儿子的年龄,李乾顺心中越发不安。

    若不能在有生之年解决这些潜在威胁,为儿子打好基础,将来他少年登基,如何应付?

    想到这里,李乾顺心中渐有主意。

    完颜叶图看在眼里,也长长松了口气。

    此番西来,总算没有白跑一趟,总算是不辱使命。

    大金付出的代价也着实不小,不过也不着急,只要应付过去眼下的危机,将来的事情再做图谋便是。

    凤翔府。

    “什么?”

    徐还冷笑道:“西贼要求岁赐?”

    “是,刘子羽禀报,已经接到西夏奏表,提出岁赐要求。”

    岁赐,哼哼!

    西夏果然参与进来,接到金国使臣进入西夏的消息,徐还便料到西夏或有异动,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局面。

    庆历和议,已经过去多少年的事情了,竟然在此时旧事重提。

    李乾顺好算计,这是要与金国人一起趁火打劫啊!

    以朝廷那群主和派的尿性,不是没有答应的可能。

    如果拒绝的话,西夏人便可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师出有名。

    正好!

    徐还求之不得,正好想寻个理由对西夏人下手,现在他们自己找上门来,倒是省事不少。

    只是

    按理说,外交国事当上报临安,由朝廷裁决,但徐还却心有顾虑。

    焉知临安那群主和派会不会“一咬牙”也答应西夏,给予岁赐。

    这样对大宋不仅是巨大打击,更会影响自己在西北的全盘布局,甚至会失去统兵之权。

    这是徐还无论如何不愿意看到的景象。

    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啦!

    “国公,兹事体大,还是要告知朝廷,不过嘛”

    “怎样?”

    司马靖道:“临安与凤翔之间距离遥远,来回需要多日,在此期间,如果木已成舟,朝廷能说什么呢?”

    徐还点点头:“也好,那就准备动手吧,只是如此一来,便宜金贼了。”

    “眼下只得如此,金贼、西贼只能择其一动手,好在有黄河、潼关天险,倒是不虞腹背受敌。”

    至于金贼,连番吃亏,内部也有不少问题,得些好处,暂时相安无事倒是不难。但愿能多为国公腾出一些时间来,最好是彻底料理了西贼。”

    徐还没有司马靖那般乐观:“宋夏两虎相争,金贼乐见其成,可一旦某一方惨败,势颓,金贼不会坐视不理的。

    即便是我们战败,金国也断不会容忍西夏彻底坐大的,养虎为患的道理,他们也懂。”

    “尽力而为吧,暂时让西贼失去威胁也好!”

    司马靖思索着,如今局势,与汉末三国有几分相似,相互制衡利用,确实棘手。

    如何在乱局中游刃有余,纵横捭阖,实在不是件容易事。

    “嗯,尽力而为。”

    徐还点头道:“吩咐下去,三军准备,随时开战。”

    消息送到临安时,朝野一片哗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