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06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06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迟迟不回应,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完颜希尹续道:“待我们撤出关中,徐还势必要收复整个陕西路,届时宋夏之间必有摩擦。

    稍微挑拨,便可冲突,甚至大打出手。”

    “三太子,老夫断后,掩护大军撤吧,否则一旦等徐还彻底拿下了华阴、同州,我们就被动了。”

    老将银术可与宰相完颜希尹都是如此态度,局势又如此糟糕,完颜宗辅实在没有继续坚持的理由。

    金军当即放弃京兆府长安城,沿着渭水,一路向东撤退。

    宋军似乎早有所料,沿途不断有伏击,鉴于金军尚有大队骑兵,实力不可小觑,不曾大军正面阻拦截杀。

    饶是如此,也让金军狼狈不堪,损失惨重,仓皇逃离。

    从京兆府到潼关不过数百里路程,前后伤亡数千人之多,最终在兀术的接应下来,撤退到了潼关之外的陕州。

    最重要的是,此战之后,崤山黄河以西,再无金军身影。

    关中故地,陕西路,再度回到大宋怀抱。

    徐还在第一时间派兵马前往潼关驻防,自己则亲率大军收复关中城池,清剿余孽。

    与此同时,第一时间将消息上奏临安,引起轩然大波

第四一五章装腔作势() 
徐还闪电出手,速度很快。

    很短时间内便成功逼迫完颜宗辅撤退,收复关中全境。

    以至于等临安接到开战消息,尚未反应,捷报就到了。

    和谈过程中交战,毫无疑问,颇为敏感。

    最初传来消息,有人甚至想要做点文章,弹劾徐还轻举妄动,自作主张,破坏和谈大局。

    却没想到转眼间捷报就来了,还能说什么呢?

    以攻占佐和谈,金国人都懂得的道理,大宋难道要置若罔闻?

    战争与和谈都是外交手段,战场上打的越狠,越有优势,谈判桌上就越有底气,有筹码,可以争取更多利益。

    这个道理,浅显易懂,自古以来,也有不少经典成例。

    别的不说,现在徐驸马将关中全境收复,金国所谓归还关中就成了一句空话。

    与此同时,徐还兵临潼关,与岳飞一西、一南对南阳、陕州等地形成夹击态势,局势对宋国更加有利。

    徐驸马何错之有?又凭什么指责呢?

    无论是朝堂和民间,都是一片叫好之声,对徐还多有赞扬。

    与此同时,对金国已经有所让步的和谈条件提出质疑,否定。

    金国使臣已经到临安,就住在礼宾院里,所以和谈本身已经无法阻止。

    朝堂之上,主战派的官员们态度很明确,和谈可以,金国必须让步,更改条件。

    岁币的事情,态度相对宽松,并非不能给,但数额不能太多。

    两国关系仍旧是一个争执的难点,再有便是归还中原,盟约签订之后金国需立即撤军,没有五年之说。

    至于伪齐刘豫,一介叛臣,大宋岂能容他?

    如果金国不答应,咬紧牙关继续打就是了,谁怕谁啊!

    徐还在关中的胜利,是效果绝好的强心剂,让大宋上下信心满满。

    毕竟收复了陕西路,秦陇川蜀安全,大宋整个国防形势好转,让人能长松一口气。

    且从关中出击,东出潼关可以征中原;经过蒲津关渡黄河,可以入河东晋地。

    进可攻,退可守,等若暂时站在一个不败之地,完全有底气与金国一争。

    这个局面,让赵构都不禁有所震动。

    他虽然也觉得徐还有些轻率冒然,但总归是打赢了。

    而且徐还并非完全自作主张,之前表态时就说了,尊奉朝廷命令,会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和谈。

    现如今,他做到了。

    一场胜利,一地得失,并不足以改变赵构见好就收的态度。

    毕竟韩昉一句“二圣归来”的威胁,好似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悬在头顶,让他寝食难安。

    再加上国库空虚,杀伐过重,不利子嗣的虚妄之言,赵构的态度可想而知。

    和谈,不能不答应。

    徐还的作为,有点火上浇油,却也并非全无坏处。

    若能以此迫使金国继续让步,争取更多利益,对朝野和天下也算有个交代,阻力也能小一些。

    否则自己这个皇帝的形象,天下人与后世史笔的评价,不免

    颜面!

    赵构也是要的。

    作为皇帝,风险之事要把自己摘出来,找个背锅侠。

    赵构找到的人,正是——秦桧。

    一心想凭借此番和谈,比肩寇准,登上相位的秦桧,最近很忙。

    这边刚刚谈的有点眉目,徐还在关中又闹了这么一出。

    朝野反对的声浪不断,官家那边态度也有些许改变,只能硬着头皮再去招韩昉,装腔作势,讨价还价。

    见秦桧前来,韩昉心知肚明。

    关中局势骤变,也让他猝不及防,颇为尴尬。

    三太子也真是,败的如此彻底,竟然把关中全丢了。

    手上好歹还有数万兵马,坚守几日也是好的,到时候撤离关中,也能保全一份体面。

    现在倒好,彻底成了败军之将。

    不过随后完颜希尹的书信,让他明白过来,其中有诸多不得已。

    仓皇撤离虽然丢人,却总好过被徐还围困吧!

    截断了粮道,数万人马被围困在长安城里,岂非成了宋军的人质?

    虽说可以凭借城池坚守,也能反过来劫持长安城中百姓为人质,谅他徐还也不敢伤及宋民,少不得会投鼠忌器。

    然而,完颜宗辅已然没有那个孤注一掷的决心,不想与一群宋国百姓同归于尽。

    也有道理,可以理解。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三太子、银术可、希尹,以及数万金军将士的性命显然更为重要。

    更何况,希尹还有全盘考虑,策动西夏。

    完颜希尹的信函里态度明确,让自己坚持,不要因关中之败有所让步。

    即将两面受敌的宋国,有什么资格谈条件?

    “韩尚书,想必你也听说了,关中已被我国徐驸马收复,所以”

    “所以什么?”

    “局势有变,某些条件失效了,当需重新议定。”

    韩昉笑道:“哪里变了?我国三太子主动退出关中,如此有诚意,不想却引来宋军追杀。本官正欲面见宋主,讨要个说法。”

    呃

    什么叫厚颜无耻?

    明明是完颜宗辅狼狈逃跑,到他嘴里却成了主动撤离,诚意之举。

    不愧是金国博学鸿儒,礼部尚书,果然能说会道,厚颜无耻程度让秦桧都自叹弗如。

    “是吗?”

    秦桧不得不装腔作势冷笑一声:“既然是主动撤离,为何提前不说明?为何还要与我军在扶风、沣河交战?”

    “这”

    不曾提前打招呼,这是金军最不占理的地方,谎言戳穿,韩昉一时也不免语塞。

    “陕西路尽已经回归我大宋,就没有赎买一说了吧?那这岁币”

    “本使说过,岁币主要是用来赎买中原,以及宋国宗亲用度之资。”韩昉脸色一沉,断然拒绝。

    秦桧道:“中原还用得着赎买吗?徐还、岳飞两路兵马虎视眈眈,我国枢密院上下,有不少人已然在筹谋两面夹击了。”

    “哼哼,南阳、陕州有三太子、四太子和粘罕元帅三路大军,我大金还怕了不成?”

    韩昉冷笑道:“秦相公,赶紧告诉你的同僚,两路夹击是痴人说梦。还是操心一下岳飞的安危才是正经。

    至于徐还,他的日子恐怕也要不好过了。

    哼哼,宋国岌岌可危,还敢在这与本使讨价还价,实在可笑。”

第四一六章旁观渔利的西夏() 
装腔作势是谈判的必要技巧,决定因素还是形势、实力和利益。

    顺风局,装腔就是据理力争;不巧逆风,作势往往贻笑大方。

    秦桧以徐还将完颜宗辅驱逐出关中,难得态度强硬,但韩昉却寸步不让。

    最初大宋朝野没当回事,可当宋夏两军边疆摩擦冲突的消息传来,顿时傻眼了。

    西夏在宋辽金这段历史中,也算是一朵奇葩存在。

    自从李继迁崛起西北,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便一直游走在宋辽两国之间,尤其是对大宋造成了不小危害。

    宋虽亡于金,但某种程度上,西夏才是宋之心腹大患。

    从军事角度来看,大宋被西夏拖垮,并非全无道理。

    金国崛起之后,辽国节节败退,也曾向西夏求援,盖因两国乃是姻亲。

    如今西夏国主李乾顺,其原配皇后是辽国成安公主耶律南仙,两人生有太子李仁爱。

    金国灭辽,天祚帝逃奔,耶律南仙母子曾多方斡旋,西夏也曾出兵救援辽国。

    但很不幸,辽国败亡速度太快。

    李乾顺见辽国大势已去,金国又派使臣前来威慑,要求西夏“让出”天祚帝,从而可保周全,还能获得部分辽国领土作为补偿。

    大局如此,为了西夏自己的利益,李乾顺答应了,并上表依附金国。

    十七岁的太子李仁爱却为此忧愤生疾,不久之后就亡故了,夏后耶律南仙受不了国破子亡的打击,绝食而死。

    死了妻儿的李乾顺倒是一度得到金国补偿,占领了阴山以南的河套,云内州等地。

    可是没过多久,当时还在世的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便率军西进,背弃之前的承诺,夺回河套之地。

    西夏虽然有质问,但自恃强盛的金国根本不放在心上。

    党项人无可奈何,却也并未便宜金国。

    数年之后,在徐还的建议下,耶律余睹等率领契丹残部西到云内州,在阴山下休养生息。

    西夏本就对金国心存怨怼,也愿意和金国之间有个缓冲地带,故而明里暗里对契丹存在都有默许和支持。

    金国见状,为了安抚西夏这个不可小觑的西北狼,也给予了一定补偿。

    完颜娄室攻取延安府之后,宋国西北边陲,横山以东、屈野河一带的土地,则默许被西夏占领。

    震武城、西安州、麟州建宁砦、怀德军尽数落入党项之手,夏军随后乘胜攻克天都寨,围兰州,扩地千里。

    李乾顺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趁着难得的机会,出兵熙河,拿下西宁州,将原本前后属于吐蕃和宋国的湟水流域纳入囊中。

    金国崛起,大宋的灭顶之灾,但李乾顺把握机会,几年功夫攻城略地,反倒使得西夏疆域扩展,实力更强盛,甚至可以说达到全盛。

    西夏的坐大对宋国而言没什么,但金国却不免有些担心,这也正是完颜宗辅一心西进秦陇的原因之一。

    除了得陇望蜀之外,也有大军威慑,限制西夏的考虑。

    万一宋军南退,李乾顺一发狠,大军趁势进入关中,西夏雄踞西北,实力空前,甚至可以与金国分庭抗礼。

    金国的策略是先灭宋,至于西夏,能灭则灭。

    倘若不能,也只能容忍一个称臣依附,实力弱小,仅能自保,不会有威胁的西夏。

    如意算盘很好,但很可惜,金国在关中败退的太快,宋军重新收复陕西路,整个西北局势骤然间发生变化。

    当此之时,完颜希尹派出的使臣,来到兴庆府。

    四十多岁的西夏国主李乾顺正在花园里,陪着年方六岁的儿子李仁孝玩耍。

    长子李仁爱的早逝,对李乾顺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险些后继无人。

    因而当曹贤妃生下幼子,自然备受宠爱。

    虽尚未明确下诏,但李仁孝已经是西夏无名有实,储君之位的不二人选。

    李乾顺对儿子寄予厚望的时候,心中也颇有担忧,毕竟自己已经四十七岁,在这个年代已经快要步入老年。

    虽说身体还算康健,但万一

    主少国疑,国之大忌!

    西夏已经出现过多次少年国主,当年的李谅祚被没藏太后、没藏讹胖压制;李乾顺父子则被前后两位梁太后摆布。

    经历过晦暗的傀儡岁月,李乾顺自然不希望儿子再有类似遭遇,那样对皇室,对国家都没有好处。

    好歹等儿子长大成年,能够大权在握,能够面对眼下复杂的局势。

    延续百多年的局势说变就变,不可一世的辽国突然间就灭亡了,累得长子唉!

    女真人崛起的太快,宋国和西夏对抗百年,虽说一直积贫积弱,却也不至于不堪一击,没想到在金军面前,竟然不堪一击。

    东京城破,宗室几乎被一网打尽,全部被俘,耻辱不堪。

    更惨的是国土沦丧,赵构已经逃奔到了江南,金军险些打过长江,彻底灭了宋国。

    好在关键时候,出现了一批将领力挽狂澜。

    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