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113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13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飞少不得有些许遗憾,但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

    徐还和韩世忠渡江北归之后,也表示:“鹏举兄不必介怀,杭州湾潮水涌动,风急浪高,金贼不习水性,不懂操舟,去见东海龙王的可能性极高。”

    “钱塘江外不远处便是昌国县(舟山诸岛),会不会”

    岳飞没有说下去,但徐还与韩世忠已经明白他的意思,皇帝如今也恰巧出海,将要前往普陀山。

    而今两船金军出了钱塘口,万一是在舟山靠岸,与赵构相遇,这后果不过转念一想,大海茫茫,哪里会如此巧合?

    何况赵构身边还有数千禁卫军护驾,不过数百金国残兵,想来也威胁不到皇帝的安全,不必杞人忧天。

    不管怎么说,钱塘江南歼灭了金国两路先锋,杀敌七千余,算是大捷。如此喜讯,自当尽快报临安,三军知晓,激励士气。当然,众人也很好奇,不知兀术和金军将士听到消息后会是什么表情?

    而今兀术正与刘光世激战湖州,徐还、韩世忠和岳飞不敢耽搁,立即率部北上,那里才是此战的关键。

    但愿湖州尚未陷落,但愿刘光世还安然无恙

    刘光世在湖州已经坚守了两天。

    低矮的江南小城,几乎完全无险可守,能坚持这许久,殊为不易。

    看着被阻断水源,已经被填平了大半的护城河,刘光世知道,没了这最后的屏障,明日上午便是湖州陷落之时。不过没关系,两天时间,湖州的使命也已经完成,撤离的时间也到了。

    当夜子时,湖州南门洞开,刘光世亲率剩余兵马冲出城去,突围出城,陈思恭则率部殿后。

    深夜突围是惯常手段,有时候趁着城外兵马不防能很快冲出去,但如果城外有所防备,情况就没那么乐观,少不得是一场苦战。

    显然,刘光世遇到的是后一种。

    当他们的兵马冲出城不远,猛然见到大片火把在眼前亮起,只听到有人大喝道:“四太子早有所料,尔等果欲突围,休想!”

    糟糕!

    刘光世暗叫不妙,但并不惊慌,毕竟这是突围预料之中的事情,当此之时,别无他法,唯有硬着头皮冲杀了。

    能自己冲出去自然最好不过,要是不能,那就只能听天由命;或者指望徐、韩二人了,也不知他们能否按照约定前来?

    顾不得许多,刘光世也是经验丰富的悍将,当即指挥宋军,全力冲杀,争取尽早在金军防线上撕开一道缺口。

    战斗很激烈,双方点燃的火把竟黑沉沉的夜空照亮,隆隆的战鼓声响彻太湖之滨。

    金国四太子兀术在亲卫的扈从下现身督战,杜充正陪着笑脸站在身边,毕恭毕敬,甚至极尽谄媚。

    被小小湖州城阻挡了两日,兀术心里十分不快,下了严令明日必须破城。没想到刘光世提前突围逃跑了,这怎么能行?

    跑了宋军,取一座空城的全无意义,反而会损了自己四太子的威名,这是兀术所不能容许的。故而他早有布置,时刻提防着宋军突围后撤,此时正好逮着机会。

    今晚,无论如何都要将这支宋军吃掉。

    杜充投降之后,已经把宋军底细全部告知,兀术知道刘光世在宋军中的地位后,更加坚定了斩杀的信念。

    阵斩宋柱国大将,无疑能威慑四方,算是一雪汝水耶律马五战败之耻。从眼下的情况来看,这个目标似乎就快要达成了,毕竟金军占了绝对的兵力优势。

    湖州陷落,接下来便可以兵临临安,搜山检海便算是大功告成了。只是不知道阿里他们追击赵构的情形如何,奈何一直没有消息传来。

    不过兀术并不担心,那是他麾下最骁勇的战将,最精锐的兵马,肯定不会有问题。想必此刻是忙于追击,或者被什么事情耽搁了,最迟等明日自己到临安时,就会有消息传来。

    眼下,尽快解决刘光世所部才是当务之急。

    兀术吩咐道:“传令下去,天亮前务必全歼宋军,斩杀或擒获刘光世者赏千金。”

    “四太子有令,擒杀刘光世这,赏千金。”

    “四太子有令”

    “赏千金”

    有道是重赏之下勇士多,传令兵的呼喊响彻整个营地,闻讯的金军顿时士气大振,对宋军发起了新一轮攻势。

    刘光世眼见刚刚有打开缺口的迹象,不想金军又再次如潮水般涌上来,堵住了决口,让他们半天努力付之东流。

    而且金军还是逐渐合围的趋势,再听到兀术赏赐的命令,刘光世嘴角浮起一些苦笑,难不成今天要折在这里?

    他指挥宋军全力冲杀突围,时不时目光则瞟向远处,约定好的接应会如期而至吗?

    宋军在金军强大的攻势面前,又支撑了大约半个时辰,看着身边的兵马越来越少,活动范围越来越小,刘光世脸色越发低沉。

    尤其是看到黑压压的金军不断涌上来时,刘光世后背冷汗之流,心中经不住生气些许绝望情绪。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星星点点的火光出现在远处,熟悉的呐喊声在不远处响起。

    “太尉莫慌,岳飞来援!”

    刘光世欣喜不已,借着火光和熹微的晨光,但见一支兵马杀来,冲进了金军的斜后方。

    金军不防背后有人来袭,一时间略微慌乱,顿时出现好大的缺口。刘光世见状,知道这是不可多得的良机,连忙喊道:“援军来了,随我的突围!”

    本来已经疲累不堪,心生绝望的宋军将士纷纷受到感染,挥舞着兵器朝金军防线冲了过去,与岳飞所部相互呼应,逐渐接近,试图杀出一条血路来。

第二二九章过河何必拆桥() 
兀术本以为布置周全,定能一举吃掉刘光世所部。

    不想眼看着就要大功告成,蓦地杀出来一个岳飞,前来接应,不禁有些始料未及。

    小小湖州,宋军委实不该投入如此多的兵马,难不成其中有什么猫腻?

    久在战场的主帅,难免有些敏感多疑,兀术也不例外。

    “杜充,这个岳飞是何许人也?”兀术远远瞧见,岳飞率部冲杀金军斜后方,作战骁勇,颇有章法,不由心生好奇。

    杜充讪讪道:“岳飞是臣以前的部下,此人骁勇善战,颇有谋略,还请四太子小心。”

    “你麾下还有如此勇将?”兀术冷笑一声,心中暗自庆幸,幸好杜充此人太脓包,若是稍微有点气节和勇气,又有岳飞这等战将辅助,恐怕时至今日也不能渡江。

    杜充略微尴尬,低声道:“此人曾在臣麾下效力,后来反叛出去。”

    “反叛?”兀术略微沉吟,心中便已了然,岳飞定是宋国忠义将领,不愿意与杜充同流合污。

    可惜!

    兀术暗叹一声,若是此人仍在杜充麾下,能够为自己所用,倒是一件大好事,可惜啊!依杜充所言,这个岳飞争取不得,不能为我所用,那就留不得。刚好他此时赶来,倒正好是送死,也就怪不得自己了。

    念由心生,兀术当即调动兵马,命令万夫长王伯龙率部前去抵挡岳飞的援军,加速合围。

    即便有人前来救援,也休想救走刘光世。

    然而结果却大大的出乎意料,骁勇善战的王伯龙竟然不是岳飞的对手,两番冲杀并没能阻挡来援宋军。

    趁着这个空档,岳飞与刘光世成功合兵一处,如此一来,宋军士气大振。金军虽不至于节节败退,但气势明显弱了下来,攻势显然不如之前那般凶猛。

    岳飞不敢耽搁,当即掩护刘光世率先突围,自己这亲率部曲断后。

    兀术眼睁睁地看着宋军突围,以勇武强悍著称于金军的王伯龙被岳飞挡下,不由恼怒非常。

    可惜,只能徒呼奈何!

    岳飞!

    继徐还之后,他必杀的宋将名单上又多了一个名字。然而兀术还不知道,在未来的岁月来,这两个名字将让他日日咬牙切齿,天天其寝食难安。

    脱离金军的包围后,刘光世和岳飞都不敢停留,唯恐金军立即追上来,毕竟适才脱险很艰难,也很侥幸。直到一路过了吴江桥,徐还率部迎上来的时候,两人才松了口气。

    “太尉辛苦了!”

    “哪里,为国征战,何谈辛苦?”刘光世摆了摆手,喘了两口气才道:“子归啊,你们在曹娥江和钱塘江的事,适才都挺鹏举说了,甚好!”

    很简单的两个字,没有更多溢美之词,却道出刘光世有些激动和澎湃的内心。转瞬间吃掉了七千金军先锋,实在让人欣喜。

    虽说自己在湖州折损也不少,但相比之下完全值得,战略意义更是不同。绞杀了这两路先锋,金军士气必然大受打击,最重要的是皇帝赵构暂时安全无忧,他们便可以完全放开手脚。

    “太尉坚守湖州,亦甚好!”

    “嗯,接下来怎么办得看你们了,老夫麾下伤亡不小,需要暂作休整。”刘光世道:“湖州之事,兀术没占到便宜,若再知晓先锋全军覆没,定会恼羞成怒,大举扑来。”

    “嗯!”徐还点头道:“太尉尽管放心,吴江桥我来应付,你且先休整,之后依计行事便可。”

    吴江桥,前往临安的必经之地。

    当初苗刘之变时,苗瑀等人曾坚守此处,抵挡勤王之师,一时间韩世忠也无可奈何。多亏了折彦质在后面率部偷袭,这才拿下。

    这样一个要塞之地,当然是要守的。其实某种程度上,守吴江桥远比守湖州城有意义,有作用的多。

    奈何先前他们兵力不足,为了拖延兀术主力南下步伐,为徐还和韩世忠争取到歼灭金军先锋的时间,不得不让刘光世暂守湖州。

    如今他们胜利回师,湖州也已摇摇欲坠,吴江桥毫无疑问成为抗金第一线。

    送走了刘光世和岳飞、韩世忠也已经离开,他们都各司其职,为下一步的谋划做准备。而自己,将第一遭正面对阵兀术。

    想想,徐还心中经不住有些许小激动。

    传闻中的金国四太子,战神般的人物到底是怎生模样?

    “将军,要不要拆桥?”麾下一个校尉快步而来,提出一个建议。

    “呃”徐还不由愣了一下,反问道:“为何?”

    “刘太尉的兵马已经过来,桥拆了,金军就不能过河”

    “过河何必非要拆桥呢?”徐还轻叹道:“好好一座桥,若是就这么拆了,恐怕这两岸百姓都要怨我们。”

    “呃是!”

    徐还不清楚,吴江桥是否因桥下河流而得名。

    反正这条不确定名字的江河颇为宽阔,虽说是平原地带,但偏偏这一代有点小落差,水流湍急。

    船只渡河不方便,绕道而行无疑要花费更多时间。所以才有人费尽心力,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河面上修了一座石桥,方便百姓客商来往,成为南下前往临安的要冲之地。

    部将提议的初衷是好的,但很可惜他们没时间,兀术的兵马来的很快,根本没有给他们从容拆桥的时间。

    对徐还而言,更没有必要,甚至可以说吴江桥绝对不能拆毁。

    桥是死的,人是活得,没了吴江桥,金军就会寻他处渡河过江,左右不过多花些时间,但对守军而言是防不胜防。

    有吴江桥在,情形就不同了。

    在有方便道路的情况下,通常没有人舍近求远,刚刚在湖州吃过亏的兀术估计很想找回面子,不出所料,吴江桥将会是他下一个强攻目标。

    对于宋军而言,吴江桥便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冲,守起来也省事不少。更重要的是,唯有如此,才能掌控金军攻伐的进度和方向,才能从容安排很多事情。

    这对后面的计划,至关重要。

第二三〇章提头来见() 
金军来的很快,天亮的时候便以王伯龙为先锋,兀术亲率大军抵达吴江桥北。

    看到宋军在吴江桥上严阵以待时,兀术眉头顿时皱起。

    看得出来,如此严密周到的防御阵地绝对不是半夜匆匆搭起的,而是早有准备。

    宋军在湖州坚守两日,目的就在于此吗?想要凭借一条河,一座桥挡住金军前进的步伐?

    “可有其他渡河之所?”

    王伯龙赶忙道:“回四太子,斥候探查过,也问过杜充,除了此桥,满足大军渡河往临安的道路,需要绕道近两日。”

    “两日太久了,宋人如此拼命显然是为了延缓我们的进军速度,也许是为了在临安做什么布置。”

    兀术思量道:“不可迁延太久,今日务必夺下此桥。”

    “遵命!”

    王伯龙答应的很干脆,但心里却有点没底,宋军防御的架势很严密,昨晚也领教过宋军的战力故而微微有些发憷,想要轻易攻陷恐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