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68部分

大哉大明-第68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灵、或者干脆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之人,朝廷也绝不会姑息……爱卿刚才说的那个意思很对,对这些人的怜悯,就是对那些奉公守法、能够感召朝廷良苦用心之人的最大的不公。但是切记,前提也是必不可少,”

    “臣一定铭记皇上的话,”

    “嗯,朕知道洪爱卿不会令朕失望,”

    “谢皇上知遇之恩,”

    “洪爱卿,你可愿意为朝廷去办这件事情?”

    “承蒙皇上器重,臣甘愿为皇上、为朝廷效犬马之劳,”终于应验了心中的那个预感,洪承畴不禁有些得意。

    皇帝陛下如此苦口婆心、翻来覆去地讲解其中的道理,绝对不是漫无目的的闲磨牙,肯定是有的放矢。而洪承畴觉得,自己能够有幸入得了皇帝陛下的法眼,实在是天大的缘法。

    对于才干,洪承畴很是自信。至少在陕西一省之内,洪承畴是没有一个真正心服之人。现在又承蒙皇帝陛下面授机宜,只要自己按照皇帝陛下的既定韬略去办,即使有所闪失,想来皇帝陛下也不会斤斤计较,如此……飞黄腾达之日就并不遥远。

    “那好,先就从凤翔府开始,”

    “是,臣回去,马上就着手开始准备,”

    “嗯,不要急于求成,切记由简入手易,先找那么一两个容易入手的山头开始,”皇帝陛下不禁想起那一世常用的一句话,脸上也不由绽开了笑意,“过程之中,一手软一手硬,两手一软一硬,都不可荒废,态度都要坚决,决不允许与朝廷讨价还价……成功之后,也不要吝啬,许下的赏赐要坚决予以兑现。另外,要从中挑选一些真心悔改而又能言善辩之人,放心大胆让他们去做说客,现身说法应该更有些功效,”

    “臣遵旨。”

    “若是凤翔府能够有个好的开始,之后要及时总结,然后再向陕西全省推广,若有必要的话,以后随着朝廷赈灾范围的扩大,甚至还要做好向山西、河南、四川等地扩大的准备,”

    “臣遵旨。”

    “辽东那边倒是调过一些关宁铁骑,可以调用,可从长远看,还是以各地卫所的力量为主,眼前朕也可从锦衣卫中派些得力的与你,希望不要令朕失望。另外,洪爱卿可要切记,”说到这里,皇帝陛下的语气又再次严肃了一些,看到洪承畴凝神静听的样子之后,他才继续说道:“目前朝廷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陕西的赈灾才维持到如今的局面……朝廷的心血绝对不能白费,因此,招抚流贼……也绝对不能给陕西的赈灾大局造成不利影响,否则,朕将拿你是问!”

    “臣洪承畴,一定不负皇上圣恩,虽肝脑涂地,也要为皇上、为我大明王朝效犬马之劳。”洪承畴响亮地回答。

    ————

    利用洪承畴这把“快刀”,解决陕西的流贼问题,并非皇帝陛下心血来潮做出的决定。

    最近几天他一直考虑这个问题,今天刚开始与洪承畴“独对”的时候,他就做出了决定。因为皇帝陛下看得出来,洪承畴也并非不知变通,并非只知蛮干。

    只要控制好节奏,即便稍许过火,稍许误伤,也在所不惜,关键是要给陕西的百姓,包括流民一种非常强烈的印象:朝廷说一不二。

    孙传庭这把刀,其实也非常好使,只不过与洪承畴那把快刀比起来,令人感觉钝些罢了。

    不会让孙传庭闲下来的,编练新军的任务,皇帝陛下打算就委任其为总代理。

    谕旨发往山西代州已经有些日子了,这个时候孙传庭应该已经在路上了。还是尽快与孙传庭见面详谈一次,“印象中”的印象总是给人一种不确定的感觉,但愿他也不会令朕感到失望。

    ————

    凤翔府的地势呈现北高南低,北部地势高,是因为几乎全是丘陵山地。此处的丘陵属千山余脉,主脊为泾、渭水系的分水岭。山地西南自长青乡的石头坡,东至横水乡的黄家坡,西北至千阳县界,北及东北至麟游县界,长逾八十里,南北宽逾三十里,其面积凤翔县总面积的六成。

    凤翔县自古为关中西部公路交通枢纽,向东经过岐山、扶风,可通西安;南接宝鸡,通向四川;西控千阳、陇州,可达甘肃;北行灵台、麟游,通向陇东。

    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时,置凤翔卫于凤翔府,但在两年之后的洪武四年(1371年)却降为凤翔守御千户所。

    凤翔千户所常驻有守御正千户一人,名郑宣。副千户一人,名刘纪。署副千户一人,名欧阳和。此外,另有百户三人,试百户两人。驻有约千数左右的军户,至于具体的数字吗……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实在有些搞不清楚。

    这就是目前凤翔府当地最主要的武装力量。

第1卷 第一三四章 凤翔招抚1() 
除了以上的武装力量,另外凤翔府还有次一等巡检司。

    宝鸡县西南有益门镇,离益门镇二里有散关,散关处设置有散关巡检司,东南有虢川巡司。麟游县西偏北有石窑关巡检司,西北有故关(陇关、大震关)大寨巡检司,南偏东有陇安巡检司,南偏西有香泉巡检司。

    大明王朝设立巡检司的目的,用太祖朱元璋的说法是:“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万历《大明会典》载:“关津,巡检司提督盘诘之事,国初设制甚严。”

    不难看出,关津、要冲之处,是设置巡检司的主要地点;盘查过往行人是巡检司的主要任务;稽查无路引外出之人,缉拿奸细、截获脱逃军人及囚犯,打击走私,维护正常的商旅往来等是设置巡检司的主要目的。

    因此,也可以看出,巡检司虽然也是驻有兵丁,但让他们扼要稽查可以,让他们攻坚,实在是所托非人。

    此外,当然还有各县衙门的捕快及里中青壮,那就是更次一等的了。只能指望他们巡更守夜,缉拿个别的鸡鸣狗盗、梁上君子之类的差事。

    事实上,就连凤翔县的守御千户所都算上,洪承畴也都不敢指望。这些人乘胜追击可以,可要用来攻坚,实在是非常不靠谱的事情。

    洪承畴所依恃的,是刚刚从辽东那边驰援陕西的一支关宁铁骑。

    带领这支关宁铁骑的,是参将曹文诏,手下的得力干将,是其弟曹文耀和侄子曹变蛟。

    对,曹文诏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弟弟和侄子,而且手下的兵,也是以数百名亲兵最有战斗力。

    这就是大明王朝武装力量的现状。而且也并非曹文诏独弹异调,几乎王朝的所有带兵将领差相仿佛。

    不管这关宁铁骑是否名副其实,但这也总算是大明王朝的正规军,如果这样的一支军旅无法指望的话,那还就只能徒唤奈何了。

    这些就是官府的力量,而对方的实力如何也是要尽早搞清楚的。所谓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此时的洪承畴还不知道自己今后的仕途都要从军旅之上讨取,因此也就没有做一个长久的打算。在他的心中,百战百胜是不敢去奢望的,总得把眼前即将到来的三两战做好,总得要来个“屡战屡胜”才好,才好对皇帝陛下交代。

    好在这个时代的土匪也着实属于草创阶段,因此也实在谈不上任何的职业化,其防范意识……基本上等于零。

    凤翔县的东北方向有一座杜阳山,山泉汇集成一条河流,蜿蜒而出,此即所谓的杜水是也。西北方向有座雍山,山泉汇集之后,也有一条河流蜿蜒而出,这条河流就是雍水。雍水下流,与漆水汇合之后,再一同汇入渭水。

    凤翔县的东南,有条河流叫做横水,也叫横渠。由此可见,王朝西北地带的河流,因何多以“某水”称之,当然了,黄河是绝对有资格称为“河”的,这是唯一的例外。横水下流,由东面也是汇入了渭水。

    杜阳山和雍山离着凤翔县城都不是太远,大概也就是四五十里的样子。但是,因为这两座山方圆广阔,官兵进剿的话,很容易被他们逃入深山。等官兵退去之后,他们不知又从哪处山旮旯里钻了出来,抖搂掉身上的尘土之后,继续他们幸福的土匪生活。

    盘踞在杜阳山的两位当家人,一位叫点灯子,一位叫李老柴。在雍山的那旮嗒说了算的,也有两位,一位是一条龙,另一位是扫地王。两处都是两百多人的规模,如果不是朝廷赈灾措施的施行,本来是很有可能不断扩大规模的。

    另外,最近还有一个叫做独行狼的,带领着几名手下,游移在杜阳山和雍山之间。看起来是想要入伙,而大家又不太摸得清他的底细,一时也不敢接受。而这个独行狼显然也并非轻易服软的人,最后的结果,恐怕是要另择一“善地”,搭建属于自己的“狼窝”了。

    洪承畴派人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决定先对杜阳山和雍山动手。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这两座山离着凤翔府府治最近,相对来说对官府的威胁也最大。况且就连家门口的流贼都无法清除,说出去也着实脸面无光的紧。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两座山头上流贼的数目实在太合适了。

    两处合起来才四五百人,最是官府现在能够组织起来的力量可以应对,并有把握全部包圆儿的程度。人数太少了,即便全部包圆儿也觉得寒酸,没的让人笑话。人数太多了又担心万一出点儿什么岔子,有负皇帝陛下的委任。

    这基本上就是一件唾手可得的大功劳。说实话,若不是皇帝陛下委以重任,洪承畴是不太愿意将此送给曹文诏的。

    是的,曹文诏手里控制着一支很有些战力的部队,可因为他的名声着实不佳,因此没太有人愿意沾惹。

    曹文诏的名声不佳,还得拜那个已经死的挺挺的阉党魏忠贤所赐。其实,曹文诏也就是在阉党权盛之时,随了大流,给魏忠贤修了生祠。

    要说这也并非多么大的罪过,因为当时趋炎附势之辈多如过江之鲫,添曹文诏一个不多,却他一个也不会少,而且曹文诏也没有因此就进入了阉党的“核心圈子”,他本人也既没有对包括东林党在内的人犯下什么罪恶昭彰的罪行,也没有凭借着建一个就攫取了多大的利益,其目的和获得的最大的利益,无非就是自保而已。

    但是,即便如此,若不是揣测到皇帝陛下平衡朝中势力的意图,洪承畴还是不敢与孤独的曹文诏产生任何交集。

    而对于曹文诏来说,当初给魏忠贤修建生祠,本来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自己从无靠山,因此也就没有能够相互扶持的属于同一个圈子里的同僚,辛辛苦苦立下的功劳,不仅要分出去大半,而且还生怕自己功劳太大,而令人别人感到面上无光。

    当时搭上魏公公这条线之后,唯一的作用,就是自己的心里得到一些安慰——我曹文诏朝中也是有人的,谁要再想挤兑我,那你可得……拜托客气一点儿,大家也都是不容易不是!

    看书的朋友们,请投下你们的推荐票,枯藤求你们了!!!

第1卷 第一三五章 凤翔招抚2() 
ps:求推荐,求收藏。谢谢!!!

    此次奉命驰援陕西,对于曹文诏来说,本来是无可无不可之事。

    反正自己在辽东那边呆的也不是多么如意,调到陕西之后,估计……也是差不多的情形,反正如今自己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了,到哪儿都一样。

    可是,当接到朝廷的旨意和陕西参政洪承畴相邀剿匪的手札之后,曹文诏却很是激动。

    那位爷巡视陕西的事情,至少在较高一些的官场中,已经基本成为公开的秘密。而与洪承畴独对了接近一个时辰,可是曹文诏花了些代价才打听到的。因此,洪承畴衔命负责陕西全省剿匪一事,曹文诏也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获知了。

    至于洪承畴如何就与皇帝陛下那么有缘分,曹文诏不知道,而且他也根本不想知道,他只知道洪承畴与皇帝陛下这么有缘就行了。

    曹文诏知道了洪承畴被皇帝陛下器重之后,他就开始动起了小心思,一门心思琢磨着如何才能进入洪承畴洪大人的法眼。

    这点儿眼力价他还是有的,这点儿积极主动性他也并不欠缺。而且他还明白,做为一名带兵的将领,说自己是一只“咬人的狗”,或许太过刺耳,有些难为情,可若说自己就是一把杀人的刀,那绝对是再恰当不过了。

    自己这把刀若是被皇帝陛下直接握在手中,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学号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直接给皇帝陛下打工,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最高追求。

    可曹文诏自认没有这个福分。因此他自降一等,能够间接被皇帝陛下圈养、或通过“中介”为皇帝陛下而“咬人”,他认为自然也是上上之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