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31部分

大哉大明-第31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快活过。

    那一世是因为人微言轻不得志,被自己的女人小看,此一世虽然成为至高无上之皇帝,可末世的重压又使他终日不得开心颜。反正不管是做为小人物,还是做为超级大老板,此前他都绝少享受到快乐。

    今天终于可以尽情欢笑了!这种感觉真是美妙。

    他虽然坐在龙椅之上,可嘴里伴随着自田妃琴弦流出的曲调而……哼哼唧唧,四肢虽然看不出丝毫异动,可暗中却不禁随着袁妃的曼妙舞姿而……扭扭捏捏。

    啊,真是快活死了。

    再看那些周围服侍的宫女和太监,不管干着什么,脸上都是眉花眼笑。就是门廊以及院中那些值宿的锦衣卫,也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面孔。靠近门窗的,忍不住要伸头探脑地向殿中窥视。距离稍远无法耳听目视的,也同样是满脸的笑容。

    他们知道,皇帝陛下今天正逢喜事,两位娘娘正在歌舞庆贺。虽然他们无法想象李鸿基、或者就是李自成就擒一事对于皇帝陛下、对于大明王朝意味着什么,可只要皇帝陛下高兴,奴婢和护卫就会感到由衷的喜悦。

    也该高兴一番了,这半年来的日子着实不轻松。皇帝陛下愁眉不展,大家也都噤若寒蝉,说话走路无不小心翼翼,生怕发出杂音惊扰了皇帝陛下。

    心情好了,胃口也放开了。

    晚膳时,皇帝陛下胃口大开,接连让王承恩盛了三次饭……虽然碗很小很小,面前的十六个盘子也几乎全被他一人划拉到肚子里去了……虽然盘中菜也是很少很少,弄得陪在一旁的皇后娘娘以及今晚特意招来“吃个团圆饭”的田妃和袁妃都是笑语晏晏,可食前方丈,却只拣取其中一二。

    但是这种家的氛围是非常难得的。尤其是田妃和袁妃,平时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进膳之时,她们都是要侍立在旁帮着太监宫女端盘送盏的。像这样与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一起坐在桌边……不要说进膳了,就是只陪着坐着也是难得了。

    这种感觉,似乎只有在娘家的时候才有过……此时,似乎相同的感觉同时触动了两人的心弦,两人几乎同时向对方看去,又几乎同时朦胧了双眼,最后又几乎同时用贝齿咬住了象牙筷子……好歹没有几乎同时放出悲声。

    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可不能流泪啊!皇帝陛下难得高兴一次……

    膳后王承恩侍候着用二泡铁观音漱了口,随后皇帝陛下迈步就向乾清宫西暖阁走去。

    西暖阁被皇帝陛下做为了小型的书房,一些常看的、喜欢看的书籍都在这里。文房四宝自然也是齐全,便于批阅一些紧急奏章。只要不是很大段的闲暇时间、或是没有恨重要的事情处理,皇帝陛下都选择在这里度过。

    曹化淳知道皇帝陛下的这个习惯,因此已经早早地令太监在四个硕大的铜盆中燃起了炭火。

    “万岁爷,等会再脱帽吧,屋子里还有些凉,刚刚进来,就……”曹化淳虽然嘴里说着,可还是接过了皇帝陛下递过来的刚摘下来的暖帽。

    “今儿的晚膳朕吃的高兴,尤其最后那碗参汤,热乎乎的,”边说,皇帝陛下还用手抹了一把自己的额头,“你看,这不都快出汗了,”

    “要出汗了?那更不能……”曹化淳赶紧又把皇帝陛下的暖帽递了过去。

    “好了好了,没事儿没事儿,屋里这不也很是暖和嘛,”皇帝陛下赶紧摆着手挡住了曹化淳重新要递过来的暖帽,但他也没有立即去宽大的御案后面就坐,而是开始绕室徜徉起来,“今儿吃的可不少,得先活动一下,要不然肚子要不舒服了。”

    看着皇帝陛下那在室内优哉游哉移动的年轻体魄,曹化淳若有所思。

    按理说这样的事自己是不能胡乱发言的,可当他抬头看到迎面走来的皇帝陛下的那双有些过于红润和明亮的眼睛,他又觉得这事儿必须得有人说话了。

    皇后娘娘毕竟年纪尚小,脸皮太嫩,如此敏感如此令人脸红心跳的话题无论如何是难以出口的。况且她似乎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自己和其他人又无法示意,连旁敲侧击都不易。说的轻了,她还是个不明就里。说的过于清楚了吧,又害怕她受不了,甚至有当场翻脸之虞。唉,看来还是只有自己当此重任了。

    “万岁爷,要不今晚就让她们……预备一下?”等皇帝陛下在屋子里遛弯儿遛得差不多了,曹化淳凑到跟前,试探着请示着。

    “什么?预备什么?”皇帝陛下有些不明所以。他没记得事先吩咐过什么事情,难道是自己前脚说过,后脚就忘了?

    “是……永宁宫?还是翊坤宫?要不……干脆就让她们到这儿来伺候万岁爷?”

    永宁宫是东六宫之一,皇帝陛下登基几年后曾改名为承乾宫,不过现在还是叫做永宁宫,是田妃的寝宫。翊坤宫是西六宫之一,袁妃居住于此。

    为了防备可能的刺客,乾清宫和与之相连的翊坤宫、永宁宫等等东六宫和西六宫以及其它宫殿中,凡是大些的屋子几乎都安置有床榻,因此理论上皇帝陛下是可以任意歇宿。

    可曹化淳话中的意思却不是理论上的那种意思。皇帝陛下初时尚未完全理解曹化淳的意思,可毕竟都是成年人了,稍一思量也就马上明白过来。

    明白过来之后,皇帝陛下竟然脸都红了起来。

第1卷 第六十一章 合家之欢1() 
毕竟是有过一段与这个时代的人截然不同的经历,因此皇帝陛下在对待女人的问题上有些独弹异调,并没有完全融入到当今的这个时代。

    皇后娘娘是自己的老婆,属于自己“屋里的”。

    他也知道田妃和袁妃虽然也都是自己的女人,可若是真要睡在一处,却总让他觉得有些磨不开。

    不是因为年龄,大家也都是知道,他已经早过了一提到这种事情就脸红的年纪了。这完全是心理问题,皇帝陛下对此还有些心理障碍。

    其实,刚才晚膳之时,田妃和袁妃两人那有些异样的表情,皇帝陛下完全看在了眼里。只不过当时的气氛,他非常害怕自己的劝慰说不定就令二人放出悲声。

    皇帝陛下并非不同人情世故之人,他也知道自己无意中的冷落,令两位爱妃的心中产生了歧义——是自己哪些地方做错了吗?在信王府时还一切正常,这段时间皇帝陛下因何忽然间就冷落了自己?

    皇帝陛下隐约记得,皇后娘娘也曾期期艾艾地对自己提及过此事。可因为当时忙于考虑如何处置阉党问题,随后又埋头于陕甘地区的赈灾事宜,再加上还有那么一点点儿的心理障碍,因此这个问题也就抛诸脑后了。

    他知道长此以往,田妃和袁妃难免要产生一些怨怼情绪。而如果女人心存了幽怨,会引发出许多许多难以料想的事情。他也知道曹化淳今天近乎明目张胆的提醒,实在也是生怕引发后宫不靖。

    “还是……既来之则安之吧,”

    说来也怪,皇帝陛下既然突破了那一点儿心理障碍、丢下了最后了最后的心理包袱,这心中就马上热络起来。莫非真应了那句话:男人没有一个神马神马的……

    田妃和袁妃当然都是上上之姿,兼且正处“体似酥”的二八年纪,凡是正常的男人都会为之心动,这是一点儿也不用避讳的。皇帝陛下已经恢复了“正常”,因此心中蠢蠢欲动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万岁爷,要不……我就去安排……安排沐浴?”一直在旁边窥视着皇帝陛下表情的曹化淳,此刻见他已经意动,因此就不失时机地发话提议了。

    “嗯,好吧,你去吧,”皇帝陛下顺水推舟地说道。

    曹化淳出去之后,皇帝陛下坐在御案后面的龙椅之上,顺手拿过前几日徐光启所上的奏折看了起来。

    在这份奏折里,徐光启先是汇报了陕西赈灾的进度情况,然后又对此后采取的措施做了一些说明,如果皇帝陛下没有异议的话,他就依此次第展开。

    徐光启亲临赈灾第一线,远比千里之外的朝中大臣更为了解实际情况,而且所提之议也中规中矩,因此经过朝议之后,大体确认了他的提议和建议。

    从奏折上看,以工代赈实施一个月来,收拢的流民已经数万。随着工具陆续到位,陕甘地区的垦荒工作也在缓慢而扎实地铺开了。尤其是陆续派去协助的八百名锦衣卫,在千户马麟的带领下,非常好地遏止了某些非常不红的苗头,为陕甘地区的垦荒及整个赈灾工作着实开了一个好头。

    徐光启并没有埋没马麟以及整个锦衣卫的功劳,在奏折中不吝誉美之词。他甚至竟然把绝大部分的功劳都归功于马麟及锦衣卫的清廉和精干,仿佛自己完全是因人成事,自己才是沾了别人光的那个人。

    皇帝陛下对此甚感欣慰,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不仅是徐光启,还有那些自己视之为可依靠的那支力量。

    在奏折之外,徐光启还另外向皇帝陛下详细罗列了支出情况,工具、牲畜、以工代赈人员的费用(现实发放银钱,后改为发放粮食)以及先期支付给商户的订金,每一笔都清晰记录在案。

    皇帝陛下相信徐光启肯定是照实具奏,其中不会有贪墨行为。可看到那些累计起来的庞大数字,他感到用“花钱如流水”都略显苍白。他不禁下意识地用手摸了摸腰部,似乎是要把自己的钱袋子捂得更严实一点儿。

    徐光启还说,自己已经老迈,精力有限,顾得了这头肯定就顾不了那头,因此请皇帝陛下选派得力之人赴陕西协助自己。

    这个话题几乎在每次的信函往复中都要提及。皇帝陛下开始还以为是老臣偎谤,所以就一再声明,自己的信任不会因为些许瑕疵和别人的指摘而有所更移。

    皇帝陛下还曾暗指其子徐骥可当此重任,便于徐光启免于掣肘。没想到不提这个也就罢了,一提要让徐骥掌出纳之责,徐光启竟然更加的诚惶诚恐起来。若是当着皇帝陛下的面儿,他恐怕真的要以头抢地了。

    当时皇帝陛下还不太明白徐光启为何反应如此强烈,后来也就慢慢理会了其中的道理,才知道徐光启并非完全为自身考虑。唉,真是老臣忧国啊!有这样的股肱之臣,大明王朝何虑度不过难关!

    最后徐光启向皇帝陛下汇报说,经过与在陕西西安的汤若望多次协商,终于达成了一致。汤若望同意在没有先决条件的情况下,为大明王朝提供各方面的人才。

    此前汤若望的态度是相当固执的,一定要大明朝廷允许教会在更广范围内的传教布道,来做为教会提供人才的先决条件。对此不仅皇帝陛下认为不可,就是身为教友的徐光启也认为时机不合适。

    在纷乱扰攘之际,如果教会登高一呼,肯定响应者众,可是大明朝廷绝对不会等闲视之。一俟规劝无效,武力根除就会成为应有之举。届时不要说教会广收教众了,教会本身在大明王朝的存在都会成为奢望。

    经过反复商讨,在朝廷做出了时机成熟之后,肯定允许或帮助教会的传教布道的承诺之后,汤若望终于放弃了他所坚持的先决条件。

    汤若望开始与在大明的教友联系,号召他们为大明王朝效力。

    其实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徐光启自己就可以服其劳,根本毋需与汤若望进行那些唇舌之争。

    但是,皇帝陛下所要求的却不仅止于此。

第1卷 第六十二章 合家之欢2() 
皇帝陛下所知道的是,这个时代的欧洲,在火器和机械使用方面已经开始起步,此后更是逐渐领先于世界。而大明王朝、或者是除了欧洲之外的其他地区,即使此前各具风骚,可此后却开始慢慢趋于落后。

    如果说大明王朝现在犹如一条千疮百孔的破船,那是一点儿也不为过。幸好皇帝陛下及时驾临,大明王朝也因此迎来了转机。

    要想彻底逆转颓势,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对这艘航行了二百多年的破船,进行必要的修修补补,以勉强维持其一定的稳定性,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皇帝陛下置辽东危势于不顾,宁愿维持守势,而对陕甘地区则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赈灾,就是打的先站稳脚跟的主意。

    可仅此是不够的。大明王朝的积弱之弊必须铲除,辽东也总有一日要开始反攻。

    要想大明王朝这艘破船重新乘风破浪起来,还要着眼于长远。

    国家强盛,无非筹款练兵。筹款之事,需等经济恢复正常。经济发展了,赋税的增收也是水到渠成。而查抄阉党之类的一夜暴富,只能权益为之,不可当做常态。

    练兵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凭借羸弱之师护卫得了国泰民安。

    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