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冒牌小太监 >

第60部分

冒牌小太监-第60部分

小说: 冒牌小太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芙蓉毫不示弱,凛然道:“李进忠乃杀害皇后娘娘的罪魁祸首,凡我张氏门中人,人人必欲诛之而后快,嬷嬷何来此问?前去执行之人一时疏忽,发射暗器时不慎牵扯下一缕丝屑,这难道是有意栽赃嫁祸吗?再者,嬷嬷你也是位有心之人,若无其它缘故,仅仅被误认为是行刺李进忠的幕后主使。太妃母女又何至于双双殒命呢?”

    钟嬷嬷被芙蓉接二连三的反问问住了。可想到主子娘娘的死。她终究悲愤难平,声嘶力竭地逼问道:“你派去的刺客怎么会身着孔雀金丝线织就的袍服,难道现如今大明宫中的两位贵妃娘娘也是你张家的人不成?我前几日见到我家娘娘时,她还有说有笑,这才过了几天,她们娘俩就突然随先帝而去,不是因为无故遭了你们的暗算,你说还能有什么原因?”

    芙蓉对钟嬷嬷的第一问避而不答。直接回答她的第二个问话:“嬷嬷知道皇帝派人赶赴江陵召江陵王返京的消息吗?枉你跟随丽妃娘娘多年,却猜不透她的半点儿心思,她们母女这一死,江陵王还会奉召返京吗?”

    瞧钟嬷嬷好象被自己说动,露出一副将信将疑的神情,芙蓉继续向她解说道:“江陵王实在不该将睦王软禁在江陵城不放,过早地引起了皇帝对太妃母子的注意。皇帝不剿不抚,而是以先皇百日祭礼为由召江陵王返京,无异于请君入瓮。如江陵王不肯奉诏返京,皇帝即可加以叛逆的罪名发兵征剿。而若江陵王奉诏返京,皇帝到时即会将江陵王扣押在京城。断绝他们母子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使他们形同废人,再不可能有任何作为。太妃秀外慧中,自是看穿了皇帝的心思,她又岂肯眼瞅着儿子落入他人设下的圈套而不顾?

    太妃和长公主这一死,一来可以向江陵王示警,告诫他千万不可奉诏返京,自投罗网;二来也使得皇帝和藩的意图自然落了空,这不恰恰正是江陵王扣留睦王欲见到的结果吗?太妃母女是在用自己的性命为亲人争得一线谋取天下的良机啊。

    “谋取天下的良机?哈哈,司正也恁小瞧我老婆子了吧。”钟嬷嬷发出一阵凄厉的笑声,“我家小王爷贬居江陵才不过两月有余,麾下人马尚不满一千,拿什么来谋取天下!若不是今儿一早禄光庭带人封了南内和长公主府,我家娘娘和公主何至于会被逼自尽。按说今晚老婆子本不该多此一举,来向司正讨要什么说法,可一想到我家娘娘没来由地遭人暗算,老婆子心中实难咽下这口恶气。然而,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堂堂的芙蓉司正,却是一个敢做不敢当的小人,为了掩盖你险恶的用心、歹毒的手段,不惜编造出这么一通看似冠冕堂皇的说辞来糊弄于我。可惜了,任你当着我的面如何巧舌如簧,现在都为时已晚了。”

    芙蓉听到她末尾这句话,脸色不禁一变,沉声问道:“怎么,嬷嬷想对我等不利吗?”

    钟嬷嬷嘿嘿冷笑两声,咬牙说道:“司正的头脑还算敏捷。既然你不义,就休怪老婆子翻脸无情了。实话实说,我动身之前,已将司正的这处藏身之所透露给了‘靖宫差房’,用不了一个时辰,司正只怕就要见到你的老对头李进忠了。”

    芙蓉霍地跳了起来,目露寒光,直勾勾地盯着钟嬷嬷,恨声骂道:“好一条蛮婆子身边的恶狗,果然咬起人来了。不错,你的主子娘娘确是因我而送了性命,就连我方才的那番话也仅仅出于无端猜测,没有半点儿真凭实据,你大可不必相信。我张氏门人虽然不肖,可也不屑于与你们这些里通外国的豺狼之辈为伍。想当年,那杨氏贱人从这里进入大明宫,开始祸国殃民,今天,太真观正可作为你这条恶狗的葬身之所。”

    钟嬷嬷听出她话锋不对,暗叫声不好,正要转身破门而逃,却只觉眼前一黑,后脑已挨了重重一击,登时便失去了知觉。

    一个蒙面黑衣人出现在了净室之内,她俯首凝视着瘫软在地的钟嬷嬷,不无惋惜地向芙蓉问道:“这钟嬷嬷几十年在宫中忍气吞声,好容易熬到了今天,姐姐就打算这么处置了她?”

    芙蓉气犹未消,愤愤然地揶揄道:“妹妹倒生得一副好心肠,不是你的那缕孔雀金丝线,她还真不至于疯魔到要自寻死路的地步。”

    黑衣蒙面人显然年纪不大,受不得芙蓉的冷嘲热讽,抬起头强辨道:“正反话都让姐姐说全了。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咱们的人免受李进忠那条老狗的追查,不得已而为之,姐姐倒取笑起我来了。”

    芙蓉从怀中取出一个小锦囊,递给黑衣蒙面人,吩咐道:“取些水来,把药给她灌下去。你的时间不多了,要赶在‘靖宫差房’的鹰犬来到之前返回宫中,这样才不至于引起旁人的怀疑。”

    黑衣蒙面人按照芙蓉的吩咐找来水,向钟嬷嬷嘴里灌着药。(。)

第三十八章 是耶非耶(二)(求订阅)() 
“小妹,照目下的态势发展下去,你将成为我们留在宫中最后的希望。芙蓉的语调变得温和起来,“这一次如果不是迫于无奈,我是断断不会要你亲自出手的。你记住,什么时候李进忠的人头落了地,杨门残孽在大明宫彻底消失了,到那一天,姐姐自然会接你出宫,再替你寻下一位称心夫婿,以后你便可过上平常人的生活。而在那一天到来之前,你一切都要小心行事,千万不可大意,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招来杀身之祸。”

    黑衣蒙面人失望地答应一声,又半信半疑地问芙蓉道:“姐姐,‘靖宫差房’有这么厉害吗?咱们埋伏在宫中的暗线都需要撤离吗?”

    芙蓉长舒了口气,答道:“新皇登极不久即着手清理宫务,矛头直指向咱们。偏偏那杨棠儿小贱婢此时急着入宫争抢后位,逼得咱们不得不出动宫中全部精锐及时了结了她。可这么一来,咱们在宫中的实力也无法继续隐藏下去了。此次皇帝委任李进忠主持靖宫事宜,又有柳毅这样的智谋之士在旁协助,就是要将咱们赶尽杀绝。‘靖宫差房’如今十二个时辰不停歇地死盯严防,再配合以更加严酷的甄别筛选,我料想,不出旬月,就会给他们查到咱们的破绽。这次尚仪局的几位姐妹不慎被他们逮到,如果不是你及时出手行刺,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太妃母女,只怕后果会不堪设想。这些人当年都是经我手安插在各处的,如今娘娘已不在了。我无法给他们锦绣的前程。但总得为他们今后的安全着想。因此。我打算借助靖宫的机会,把咱们的人都从宫中撤出来,安置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去。只有你所处的位置十分紧要,一时间还走不得。”

    说到这儿,芙蓉自失地一笑,抬脚踹了地上的钟嬷嬷一脚,不屑地说道:“可笑丽妃和这条老狗,竟打起咱们的算盘来了。妄想着将咱们的全部人马收入麾下,替她们谋夺皇位效命,也不照照自已是什么货色!”

    黑衣蒙面人似乎对钟嬷嬷颇有好感,听不惯芙蓉如此作贱她,有意将话题叉开,试探着问道:“姐姐可否将这‘乌羽飞’赏些给妹妹,以防不测?”

    芙蓉大惊失色,厉声质问道:“你要它作甚?莫非有人怀疑你了?”

    黑衣蒙面人轻轻摇了摇头,语调低沉地答道:“姐姐不要多想。小妹方才躲在暗处,听到姐姐向钟嬷嬷解说太妃母女自尽的缘由。颇觉有些道理,联想起江陵王会因此与叛军勾结。在南方发起叛乱,吐蕃也可能因长宁长公主意外辞世,和亲落空而对中土大动干戈,朝局动荡不安,即使身处内宫,也难免会受到波及。小妹听说‘乌羽飞’虽是迷幻之药,但一次服下足够的份量,一样可致人非命,因此,才向姐姐讨要些来贴身藏着,以备不时之需。”

    黑衣蒙面人的声音不高,却恍若在芙蓉耳畔炸响了颗惊雷,她呆立良久,才喃喃自语道:“连小妹都能想到这么多的事,难道这些年咱们都做错了?娘娘啊,芙蓉知道你心中虽记恨杨氏,对朝廷却是忠心不二啊,为何事情会变得越来越糟呢?果真到了该收手的时候了吗?”

    黑衣蒙面人料想不到自己极为寻常的几句话却使得芙蓉如痴如狂,像是突然丧失了神志一样,忙伸手扯了她一把,提醒道:“姐姐,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芙蓉恍然警醒过来,拉起黑衣蒙面人就往外走,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小妹,再耐心等等,待杀了李进忠,为娘娘报了仇,姐姐就接你出宫。”

    房外骤雨如注,两个人的身影霎那间就在沉沉的夜色之中完全消失不见了。

    来兴儿晕头转向地跟着纳玉来到逻些城的东门,发现果然如纳玉所言,城门处加强了警戒,一队腰悬利刃的吐蕃武士排列在城门两边,正挨个对进出城门的百姓、商贾进行着盘查。

    纳玉冲来兴儿使了个眼色,两人正准备向城门边走去,身后却有人把他们叫住了。两人回头一看,认出叫住他们的人原来是央宗。

    央宗摆手示意两人不要说话,跟在他身后,大步向城门走去。

    “央宗大人是要出城吗?”负责把守逻些城东门的小头领显然认识央宗,陪着笑脸问道。

    “唔,”央宗端起架子,爱理不搭地应道,“公事在身,要去甘丹寺一趟。”

    “这两位是?”小头领碍于央宗的身份,不敢贸然盘问紧跟在他身后的纳玉、来兴儿二人。

    “我府上的两名侍女。今天城内出了什么事,守城门的怎么增加了这么多人手?”央宗并未停下脚步,边向城外走去,边随口问道。

    小头领本想抬手阻拦,却被央宗一副神定气闲的作派唬住,暗自咽了口唾沫,冲着三人的背影答道:“小的奉命行事,也不知为何要戒严。央宗大人走好”

    三个人出城走了小半个时辰,拐过一道山梁,纳玉紧走两步,来到央宗面前,躬身施礼,说道:“多谢大人出手相助,我等这便告辞了。”说罢,拉起来兴儿就要走,却被央宗伸手拦住了去路。

    “二位莫要着急,且随我来,上师在寺里等着要见二位呢。”央宗朝前方指了指,两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的半山腰赫然矗立着一座寺院。

    “贡布上师!”来兴儿眼前一亮,抢先便向半山腰跑去,纳玉见他如此,也只得与央宗一道跟在他身后,上山去见贡布上师。

    一袭僧袍的贡布上师独自伫立在山门之外,显然已等候多时了。他远远地看到来兴儿身着女妆,一路飞奔而来,原本神情凝重的脸上也不禁悄然生出了一丝笑意。

    “有缘于小施主相识一场,如今即将分别,贫僧特来相送,以尽地主之谊。”贡布上师双手合什,朝冲至面前的来兴儿行了个僧礼,说道。(。)

第三十八章 是耶非耶(三)(求订求推)() 
来兴儿听他言语间对自己已然改了称呼,不再口称睦王殿下,心下不免一惊,稳了稳心神,躬身还礼道:“有劳上师久等了。临行前能再次聆听上师教诲,小子深感荣幸。”

    贡布上师向山门外平地上放置着的几张石凳指了指,说道:“时间紧迫,贫僧就不请小施主进寺吃茶了,咱们就在此处说说话吧。”

    来兴儿、纳玉随贡布上师走至石凳前坐下,央宗侍立在贡布上师身后。贡布上师目视纳玉,问道:“姑娘可是要与小施主一道赶往江陵去见江陵王?”

    来兴儿经贡布上师一提醒,才恍然想起纳玉带他是从逻些城的东门出的城,而非来时的北门。

    纳玉只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贫僧看姑娘悲伤之情暗结于心、肃杀之气充溢于表,江陵如今已成险地,姑娘和小施主此行恐怕凶多吉少。奉劝姑娘不妨改弦易辙,还是径返长安去吧。”

    来兴儿坐在一旁听得糊涂,不禁向纳玉问道:“姑娘去见江陵王作甚?”

    纳玉仍是一言不发。

    贡布上师见此情形,长叹一声,对来兴儿说道:“原来小施主对个中情由还不甚了然。贫僧自幼承昆阳公主教导,唯愿吐蕃与中土上邦之间能早日化干戈为玉帛,永结秦晋之好,怎奈天不遂人愿,变故频生。先是睦王被其叔父江陵王软禁于江陵城,至今下落不明,继而和亲长公主母女双双辞世。和亲之事眼看要化作泡影。贫僧纵有意力促两国结亲修好。面临如此形势。也深感智穷力竭、回天乏术。更有甚者,和亲一旦不成,吐蕃朝中主战一派必定卷土重来,力劝赞普对中土用兵,战端一开,生灵涂炭,两败俱伤,则大祸不远矣。于今之计。只有请两位速速返回长安,说服上邦皇帝坚守信义,另择和亲公主与赞普早成大婚,方能力保南域安宁。贫僧虽不知姑娘与已故的和亲长公主有何渊源,但望姑娘能以国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