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冒牌小太监 >

第149部分

冒牌小太监-第149部分

小说: 冒牌小太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十二娘却不似来兴儿一样对汤宽那么客气,手腕微一用力,剑尖便在汤宽脖颈上划出了一道血痕,沉声逼问道:“说,你们在这宫里闹得鸡飞狗跳的,是在做什么?”

    汤宽一旦认出了来兴儿,便如同溺水的人拉住了根救命稻草,忙不迭地朝来兴儿哀求道:“小兄弟,你跟这位女侠说说,把剑从我脖子上挪开吧。这样子,我说不成话。”

    来兴儿没料到汤宽是这么一副怂样,又好气又好笑,遂上前亲手将辛十二娘的剑从汤宽脖子上拿开,带着几分意外地向汤宽问道:“汤大人,这满朝的大臣都随着皇上东迁了,为何只有你一人还留在这大明宫中?”

    汤宽听出他竟不知自己投降吐蕃的实情,本已吊在嗓子眼儿的一颗心才要放下,却听来兴儿身旁的辛十二娘冷笑一声,说道:“好心的小子,这还用问吗?咱们眼前这个胖老头只怕已经是吐蕃人的奴才了。”

    来兴儿带着锦屏、江中石与辛十二娘一道,今日一早便按照昨晚几个人议定的行动方案,乔装成宫中杂役的模样,趁吐蕃人不备,悄悄混入了大明宫。

    本来,来兴儿是坚决不同意锦屏随他们入宫来的,可架不住锦屏念主心切,觅死觅活地非要亲眼见到景暄的埋尸之地,才肯相信景暄真的已不在人世了,来兴儿拗她不过,只得勉强答应了她。

    他们一进得宫来,当即惊喜地发现大明宫内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戒备森严,零零星星地所看到的一些吐蕃军士也因不奈受长安炎热的天气,都三三两两地围聚在宫中各个阴凉处避暑,连个把守宫内各处院门的人都没有一个。(。)

第一百七十七章 随机应变() 
在锦屏的强烈要求下,来兴儿只好先将几个人带至了东夹城内,指给她看下埋有景暄遗体的那块大青石。锦屏一见之下,禁不住一头扑在大青石上,放声痛哭起来。来兴儿唯恐她的哭声传至宫中那些吐蕃军士耳中,忙强拉硬扯地将她从大青石上拉起,半逼半劝地把她带出了东夹城。

    几个人在宫内找了个隐秘的所在,意图待锦屏情绪稍稍平复下来,再做进一步的打算。锦屏紧持要先回宝象宫中瞧上一瞧,好从那里找出一些景暄用过的物件,留在自己身边,权当做对故主的纪念。来兴儿思忖着,方才所见吐蕃兵力显然不足,如此一来,后宫倒是不失为一处可供自己等几人在大明宫中栖身、落脚的好去处,便点头答应了。

    然而,待他们刚刚走近宝象宫时,恰恰遇到汤宽带着一干人等来此找寻景暄的尸骨。辛十二娘眼瞅着宝象宫中只剩下了汤宽一个头戴璞头,身穿锦袍的大官儿,按捺不住胸中急欲杀奸锄恶的念头,没跟来兴儿打招呼,便纵身跃入了宝象宫,想一剑要了汤宽的性命。来兴儿眼见辛十二娘率先进了宝象宫,迫于无奈,只得与江中石,锦屏紧随她身后赶了过来,却意外地发现殿内坐着的是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汤宽。

    其实,跟在辛十二娘身后一进得宝象宫的正殿,认出殿内坐着的是汤宽,来兴儿随即便断定此人必非善类,多半是已投降吐蕃的汉奸。他之所以明知故问,浑做不知,概因他心中尚没有拿定主意,对此人该杀还是可以加以利用,想不到辛十二娘不等汤宽做出回答,便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

    来兴儿见辛十二娘急于杀人,直截了当便戳破了汤宽沦为汉奸的真相,遂只得沉下脸来,向汤宽逼问道:“汤大人,果真是这样吗?方才从宝象宫出去的那些吐蕃军士是你带到此处来的吗?”

    汤宽本已被辛十二娘的话吓得魂不附体,差点儿从座中瘫倒到地上,现在听到来兴儿向自己询问真伪,不由得心头重燃起一丝希望,决口答道:“误会,这是一场误会呀。”

    来兴儿拦在辛十二娘身前,面色有意缓和下来,边静候汤宽接着圆谎,边紧张地思索着应对之策。

    “小兄弟,这位女侠,列位。”汤宽此时顾不得裤裆还湿着,挣扎着站起身,向在场众人团团做了一揖,开始大言不惭地扯起谎来,“汤某无福跟随当今圣上东迁,被吐蕃人堵在了城内。昨夜汤某一听说吐蕃人攻进了长安,当时便担心宫内还留有圣上的嫔妃未及撤出,唯恐她们落入吐蕃人手中,受到****,于是今日天没亮就悄悄溜进了宫,想来看个究竟,如真有嫔妃还在宫中,也好助她一臂之力,或逃或躲,略尽臣下之心。

    唉,也算汤某倒霉,才入宫不久就被吐蕃军士发现逮到了,他们本来当场便欲杀了汤某,却被一位吐蕃将军拦下。那位吐蕃将军逼着汤某,定要汤某带人在宫中找出惠贵妃娘娘的遗体,方肯饶过汤某一条性命。

    汤某当时只求速死,但转念一想,与其这样白白地死了,不如佯做归降,借机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后宫,万一真有未及撤出的嫔妃,也好见机施以援手。于是,便假意应允了那将军的要求,方才,汤某故意借身体不适,将跟随在身边监视我的几名吐蕃军士支走,就是想要另行取道,独自在这后宫寻找滞留宫中的嫔妃娘娘,谁承想还未来得及起身,就被女侠用剑架在脖颈之上”

    凭心而论,汤宽的这番话真假掺杂,虚实相应,来兴儿听罢,由不得微微颔首,对汤宽的应变之才和编造谎话的本领暗自称许。

    “不对呀,老头,真要是像你所说那样,你是悄悄溜进宫来的,为何还要穿着这一身官袍呢?你这不是公开亮明了身份等着吐蕃人来捉吗?”江中石冷不丁地开口质疑道。

    “这,这个嘛”汤宽被江中石问得瞠目结舌,呆立当场,答不上话来。

    来兴儿见状,只好自己亲自出马,替汤宽遮掩道:“汤大人救人心切,一时忘记了更换袍服,也是有的。”旋即转过头,脸往下一沉,冲着汤宽说道:“不过,汤大人方才所说,只是一面之辞,尚不足为凭。单就我等亲眼所见,自少不得如这位大娘子所说,要对汤大人是否忠义于朝廷有所怀疑。如要证明汤大人所说是实,其实也不难,只需汤大人答应在下一件事即可。”

    来兴儿此时已想出了一条利用汤宽来扰乱吐蕃军心的妙策,有意要抻一抻汤宽,令他自己钻入设下的圈套中来。

    “好心的小子,你当真要放他走吗!”辛十二娘听得来兴儿有放过汤宽之意,头一个不答应了。

    汤宽哆嗦着,竟扑通一声跪倒在了辛十二娘的脚下,声嘶力竭地央求道:“汤某所言字字属实啊,女侠,莫说这位小兄弟要汤某答应下一件事,就是三件、五件,甚或十件、八件,汤某都愿尽力而为呀,但求你们不要冤杀了朝廷的忠臣才是啊。”

    来兴儿暗地里狠狠啐了一声,心里骂道:“忠臣哪儿有像你这样,为了活命,情愿给人下跪,低声下气苦求饶命的。若不是留下你还有用处,小爷儿先就一剑结果了你的性命。

    “大娘子别急,咱们只是见到汤大人与那些个吐蕃军士一同进了宝象宫,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他已真心归降了吐蕃人,倘若错杀无辜,岂不是要铸成大错?莫若依在下之言,只要汤大人能够替咱们办到此事,就足以证明他还是朝廷的忠臣,咱们自当礼敬他才是。”心里骂着汤宽,来兴儿口头上还要替他向辛十二娘求情。

    辛十二娘重重地哼了一声,别过脸去,没再说什么。(。)

第一百七十八章 定策退敌() 
来兴儿俯身亲手扶起汤宽,强忍住汤宽身上扑鼻而来的浓重的尿臊气,对他解说道:“这件事虽然说出来,有些难为汤大人之嫌,但依在下看来,只要汤大人真心愿意为朝廷效力,还是能够办得到的。”

    汤宽不明就里,只呆站着,听来兴儿继续往下说。

    “我等急需了解吐蕃进入长安城中驻扎的兵力人数,城内各个紧要处的兵力部署,以及此次领军攻占长安的吐蕃主帅是何人,他的中军大帐设在何处,总而言之,但凡与进入长安城中的吐蕃军的一切消息,越多越详细越好。不知汤大人可愿为我等打探出这些消息?”

    汤宽一听,当即心便放到了肚子里。来兴儿要他打听的这些消息,对他来说,甚至无需费力去打听,现在当场便能向来兴儿说出个七七八八来。

    可是,一旦有了在来兴儿等人手中活命的把握,汤宽眼珠一转,当真使起诈来。他故意装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向来兴儿讨价还价道:“小兄弟,这许多的机密军情,叫我一个老头子如何能打听得出呢。我能够打探到吐蕃中军大帐设在哪里,主帅是谁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其它的事,除非是吐蕃人视我为心腹,否则万难获知。”

    来兴儿察言观色,对汤宽心里打的什么小算盘可谓洞若观火,遂有意卖他个人情,眼盯着辛十二娘,像是痛下决心似的回应道:“也罢。只要汤大人能在明日这个时辰前打探到吐蕃中军大帐的位置这一条,并及时告知我等,我们就信得过汤大人不愧是朝廷的忠良。明日午时,我等就在这宝象宫正殿之内恭候汤大人的佳音,如何?”

    汤宽嘴角划过一丝不易为人察觉的笑意,连连点头答道:“汤某勉力而为,汤某这就去办”说着,看辛十二娘、江中石并锦屏等三人并无再为难自己之意,遂转身三步并做两步地撒开腿跑了。

    汤宽才跑出殿,锦屏就走至来兴儿面前,狠狠地捣了他的腰眼儿一下,嗔道:“快说,你肚皮里倒底打的什么主意?明明就是万恶不赦的汉奸,你却放他走了,说不出个子丑来,我这儿就饶不过你。”

    辛十二娘也随声附和道:“是啊,好心的小子,咱们明天真要守在这宫里等他带消息给咱们吗?我只怕到时咱们都遭了他的算计才是。”

    来兴儿狡黠地一笑,答道:“我也是方才进殿来认出了他之后才想到的这个主意,现在说出来,大家一起参酌参酌吧。大娘子所说不差,这汤宽多半已投靠了吐蕃人,沦为了汉奸,只是现在咱们如在此处置了他,白白丢掉了这么个可以利用他的良机,不免有些可惜,所以我才装糊涂放走了他。”

    “利用他?”辛十二娘眼珠转了两转,不解地问道,“就是要他去打探吐蕃军的主帅,还有中军大帐设在哪里吗?”

    来兴儿点头称是,见众人皆有不信之色,遂详细解说道:“大娘子和小石头不是想比拚,看谁杀的吐蕃将校更多吗?确定吐蕃中军大帐的位置,不正可遂了两位的心愿吗?然而,我放走汤宽,并不仅仅为了这些,更重要的是,要借他的口,传话给吐蕃军的主帅,大明宫中并不消停,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咱们身上,使得他们如芒在背,寝食难安,这才是我想要达到的目的。”

    “我还是不明白。行刺吐蕃将校需隐蔽进行,而你又说要把吐蕃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咱们几个人身上,如此一来,还要怎么行刺?你这么做会不会自寻死路呢?”辛十二娘对来兴儿的话仍存疑虑,不无担心地问道。

    “声东击西,虚实结合。大娘子且放宽心,待过得几天,景将军那边有了消息,官军开始围攻长安之时,自会有你一剑封喉,斩杀吐蕃主帅的机会。不过,现在咱们在宫内还需找到一种可以震慑吐蕃人心神的东西,以便将来能够动摇吐蕃军心,为你和小石头成功斩将夺旗创造出有利的气氛。”来兴儿不欲把话说得过于直白,点到即止后遂将话题引向了别处。

    辛十二娘听来兴儿话说得十分笃定,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虽心中仍有不解之处,但也明白了来兴儿如此做的目的是想扰乱吐蕃人的军心,遂没再开口反驳。

    “大哥,方才在东夹城时,我倒发现了一样东西,说不准将来能派上大用场。”江中石自从在王屋山西山脚下的松台村亲眼目睹了来兴儿剑斩两名杀人军士以后,********地认定来兴儿会成为像景云丛那样的军神,对来兴儿可谓是死心踏地的忠诚不贰。

    “小石头你发现的可是这样东西?”来兴儿转过头,冲江中石做了个打鼓的动作,问道。

    “你怎么知道?大哥,你可真是神了。”江中石兴奋地抓过来兴儿的手,脱口赞道。

    “这并不奇怪。”来兴儿含笑解释道,“我在逻些城住过几天,知道吐蕃人最是敬畏天神,他们通常把风雨雷电视为天神向他们发出的讯息。而大明宫东侧鼓楼上的那面大鼓倘若擂动起来,岂不正与轰隆隆的雷声差相仿佛,到了官军杀入长安那一天,小石头你只需攀上鼓楼,擂动那面大鼓,大半个长安城都能听到这震耳的鼓声,吐蕃军士到了那时,更会误以为天神在向他们示警,哪里还敢负隅顽抗,全力抵御官军呢。”

    江中石听了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