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冒牌小太监 >

第148部分

冒牌小太监-第148部分

小说: 冒牌小太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点盯牢安远门附近,而剩下我们几个,同时设法潜入大明宫,以便尽快掌握吐蕃军的整体动向,你看可好?”

    老祭酒历仕三朝,虽身为文臣,胸中却不乏韬略、机谋,他在一旁听罢多时,捻髯冲来兴儿颔首微笑道:“来氏有后若此,老夫颇感欣慰啊。倘若论起智勇兼备来,乃父逊于你多矣。方才老夫听你二人各抒已见,觉得你二人说得都有道理,其中尤其以兴儿所说切中肯綮,牵到了吐蕃人的牛鼻子。不过,老夫需提醒诸位的是,咱们现在犹如羊入虎口,是在吐蕃人肚皮里做事,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做事要稳妥、隐秘,在等到官军大举反攻之前,千万不能被吐蕃人发觉到城内还藏有咱们这些人,否则的话,别说是配合官军收复长安了,就是那一天真正到来之时,你我也怕是看不到喽。”

    来兴儿听了,频频点头,打心眼儿里赞同老祭酒的话,由此,他又想到了另一个与几个人自身安危紧密相关的问题,思忖着说道:“老大人提醒得极是。小子心中思量,这国子监中虽藏有出城的秘道,不失为极好的藏身之所,但俗语讲狡兔三窟,咱们在长安城中不能只有这一处可以安身,城南的大慈恩寺、原先小子当差的闲厩院,依我说,都可以供咱们藏身之用。只是这几处相距有些遥远,如何在这几处间来回转移、腾挪倒是个问题。”他一提及大慈恩寺,随即想到了李进忠被刺杀的当晚,辛十二娘携他到大慈恩寺去见吴弼的往事来,不禁再次瞄了她一眼。

    辛十二娘哪里理会得他心里的这点小心思,一跃而起道:“哪用得着这么费力,要我说,这老头儿一把年纪的人了,国子监院中又有出城的秘道,你就留在这里,权且替咱们几个做个接应吧。波护既要召集手下盯牢安远门,尽管照着你想的去做罢了。剩下的咱们几个索性就躲到大明宫里去,好心的小子,你只记得有狡兔三窟,却没想到还有灯下黑这一说吧,吐蕃蛮子只怕作梦也想不到咱们会到他们的中军帐中藏身吧。你们说,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第一百七十五章 痴心妄想() 
在张谅率部攻占长安的次日清晨,吐蕃大将军纳悉摩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长安城。

    张谅成功地招降汤宽,兵不血刃地拿下泾州重镇后,曾给率军在河州休整的纳悉摩发去过一份军报。在军报中,张谅借口不可错失一举攻陷长安之良机,告知纳悉摩他将马不卸鞍,自泾州挥师东进,长驱直入,势必一举拿下长安,活捉中土皇帝,而后亲自来向纳悉摩献捷。

    纳悉摩接到张谅的这一份军报后,非但没有喜出望外,反而对张谅产生了疑心:此次从逻些发兵北上前,张谅还唆使自己的族妹纳珠前来游说,试图说服自己允准他归隐林泉,如今刚刚过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的态度竟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呢?若说他是为了吐蕃朝廷所想,纳悉摩无论如何是不会相信的,那么剩下最大的可能就是张谅心中重新燃起了为他张氏一门复仇的**,急于率兵杀入长安,为他的姐姐--前朝张皇后报仇雪恨。

    纳悉摩越想越觉自己的这种怀疑有理,当即吩咐亲兵备马,只带着中军四员偏将,打马出了河州城,向东疾驰而来。

    身为此番率军北上的全军统帅,在临从逻些动身之前,纳悉摩被代赤德赞普执政的吐蕃大论朗格专门邀至大拂庐中秘商机宜。按照两人此次秘商的结果,纳悉摩此次出征,不求一举占领中土的整个西疆,但求稳扎稳打,拿下地理位置最为紧要的陇右道诸州城,歼灭驻守西疆的官军主力神鹤军大部,而后在占领的州城推行朗格提出的以蕃化汉的策略,在当地汉人中培植能为吐蕃所利用的势力,待将来时机成熟后再东进威胁中土朝廷的心脏--长安。朗格甚至还提出,只要纳悉摩麾下的天蝎军占领了陇右道的首府鄯州,即可以见机行事,在陇右再造出另一个长安朝廷。换言之,也就是要纳悉摩在西疆扶植起一个汉人傀儡朝廷,以蛊惑人心,为以蕃化汉的顺利实施创造出有利条件。

    而如今实际的战局发展却远远出乎纳悉摩和朗格这两位吐蕃朝中最高当政者的意料之外,倘若张谅果真是出于替他张氏一门报仇的目的马不停蹄地率军杀向长安,那么等到他遂了心愿,私仇得报,他会不会倒戈相向,掉过头来与吐蕃为敌呢?要知道,张氏一门几辈以来向有忠义之名,张谅本人也仅仅是在一场未遂的宫变后不得已才逃到了逻些避祸,一旦形势反转,谁都无法保证他会对一个异族蛮邦忠心不二。

    当纳悉摩怀揣着这样的心思步入大明宫时,迎面听闻的却是张谅、葛坦二人的死讯。他大惊失色之余,忙向张谅手下的几位偏将询问二人于承天门外相继被斩杀于阵前的详细经过,听罢不禁勃然大怒,原先对张谅的疑心也刹那间烟消云散,化做了对景暄、来兴儿等人的仇恨,立马传命三军在长安城内展开大索,限期三天,务必将杀害张谅的凶手以及景暄的遗体找到,他要当众将他们挫骨扬灰,以泄心头之恨。

    随后,纳悉摩在汤宽等人的陪同下挨个游历了大明宫内的各处宫殿台阁,最终选定皇帝往常举行朝会的宣政殿作为他的中军驻地。汤宽本于昨晚张谅被杀之后起了趁乱开溜之心,却被张谅派至他身边明为护从,实则监视的两名吐蕃军士死死地盯住,脱身不得,今天一大早又被强行带来面见纳悉摩,心中虽极不情愿,也只得奴颜卑膝、曲意逢迎。

    纳悉摩虽选定了宣政殿作为他的中军大帐,却有意回避,不上到皇帝所坐的龙座上落座,只站在殿内阶前,偏过头向汤宽问道:“汤大人,依你之见,谁才配做得此位?”

    汤宽纵是混迹官场多年,骤然被纳悉摩问及如此敏感而重大的问题,也吓得老脸变色,嘴唇哆嗦着答不上话来。

    纳悉摩见自己随口一问便吓得汤宽如临深渊般变颜变色,一时按捺不住心中的得意,仰面哈哈大笑道:“汤大人,纳某虽不及你这般博学多识,也知道,能坐于这龙座之上的必定是位汉人天子,你说是不是啊?”

    汤宽想不到纳悉摩竟做出这样的回答,乍着胆子,迷惑不解地问道:“大将军的意思是。。。。。。?”

    纳悉摩背负起双手,在轩敞明亮的宣政殿边惬意地踱着步,边对汤宽侃侃而谈道:“我吐蕃人一向只欲从你们手中拿回本应属于我们的牧场和山川、河流,并无意对汉人赶尽杀绝。在你们眼中,我们不过是南疆的南蛮异族,倘若是我们的赞普来到了长安大明宫内,坐到了这个位置上,包括你汤大人在内,所有的汉人官吏、士绅,百姓会心悦诚服吗?

    所以,能坐在这副龙座之上的必须是你们汉人,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汤宽因陪着纳悉摩在大明宫中来回奔波而晒得满头大汗,却仍从肥胖的脸上挤出一丝佞笑来,附和着说道:“大将军远见卓识,令汤某佩服得五体投地。汤某情愿跟随在大将军身边,以效犬马之劳。”

    纳悉摩回头瞧了瞧汤宽,见他热得脖颈后直冒热气,遂也感叹道:“这长安城哪儿都好,就是天气太过炎热,明明已到十月冬日,将士们却连身牦牛皮的袍子都穿不住,方才我这一路走过来,竟然还见有不少的军士打起赤膊来啦,成何体统!汤大人多年在长安为官,你说说,往年长安的天气到了现下这个季候,也是这样炎热,令人难耐吗?”说着这话,纳悉摩竟也脱掉身上披着的大氅,抬头抹起汗来。

    汤宽正琢磨着听纳悉摩话中透露出的意思,大约是想在长安扶植一位汉人做皇帝,难免一阵意乱情迷,有些想入非非起来,心中暗自思忖道:在巴州时,那位老道婆明明说给自己的只是逢龙、从龙,可从来没有说过自己会化龙、成龙啊,难道自己命中还能做得几日皇帝?正在胡思乱想之际,陡地听到纳悉摩改变话题,向他询问起长安的天气来,来不及过脑,即脱口答道:“说也奇怪,往年长安的天儿不是这样啊。”话一出口,汤宽当即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可是再想挽回已经是来不及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后宫遇奸() 
纳悉摩听到汤宽如此回话,脸上的横肉一颤,微微眯起双眼,皮笑肉不笑地对汤宽说道:“纳某已听说汤大人有呈献泾州之功,将来汉家新天子即位之时,纳某愿保荐汤大人位列三公,汤大人意下如何呀?不过嘛,眼下纳某还有一事要烦劳汤大人,都日增杰将军昨晚据说是被中土皇帝后宫的惠贵妃所杀,据军士们亲眼所见,她的同伙用马驮着她的遗体逃进了大明宫中,就烦劳汤大人带人从速把贵妃娘娘的遗体给找出来吧。”

    自昨晚跟随张谅进入长安,直至次日天近晌午陪着纳悉摩在大明宫各处转了一遭,汤宽将近一天一夜滴水未沾,两眼未合了。却不料想只因在宣政殿内一时不慎说错了句话,便被纳悉摩派了个寻找景暄尸骨的差使,真可谓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大明宫方圆上千顷的范围,随便找个地方掩埋下一具尸骨来,就够汤宽找上个十天半个月的,可纳悉摩在此之前已当众传下将令,限期三天务必找出景暄的尸骨,抓获杀害张谅的凶手,这对年过五旬的汤宽来说,真比叫他再献出一座城池还要难上十倍。

    但说出的话已然收不回来,纳悉摩亲**待下的差使若是办不好,到时不用说什么新朝的三公之位根本指望不上,就是能不能保下自己的一条老命来都还在两可之间。抱怨归抱怨,后悔归后悔,汤宽接下了这份费心尽力尚难以完成的差使后,着实花费了一番心思,私下里认真揣摩起来兴儿和景昭二人会把景暄的尸骨藏在了宫内什么地方。

    经过一番绞尽脑汁的猜度和思量,汤宽决定首先从后宫开始找起。鉴于张谅和葛坦带进长安来的吐蕃军士总数不过两万多人,经过了昨晚承天门前一战又死伤了千把人,其余兵力除了要分出相当一部分把守长安城四面的十二座城门外,还要承担占领长安城中包括西内、南内、十王宅、各部院寺台衙署,以及在城内搜捕杀害张谅的凶手等诸种差使,能够交给汤宽带领着在宫内找寻景暄尸骨的就只有一二十名军士了。在汤宽的一再请求下,纳悉摩勉强同意,把尚留在大明宫各处的二百多名杂役人等交由汤宽带领,由这些杂役主要承担起找寻景暄尸骨的差使。

    汤宽连饭都顾不得吃上一口,马不停蹄地率领着七八名军士并一二十名宫中杂役,首先来到了景暄生前居住的宝象宫,把宝象宫内的亭台殿阁里里外外、挖地三尺找了个遍,结果非但没有找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即连个有用的线索都没能找到。

    汤宽困饿交加,兼加心中焦急,竟差点儿一头栽倒在宝象宫内。在身边众人的搀扶下,他强打起精神,挪入宝象宫正殿内坐下,就感觉到浑身上下酸软乏力,再难以站起身来,遂只得有气无力地吩咐随行的吐蕃军士带着一班杂役到别的宫殿院内搜寻,留下自己在宝象宫略事休息。

    这些个吐蕃军士打心眼里瞧不上卖国求荣的汤宽,虽见他额头上沁出黄豆大的汗珠,脸色腊黄,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愿留在他身边照料他,反而人人都欲首先找到景暄的尸骨,以便回去向纳悉摩请功,因此,一旦得了汤宽要他们单独行动的命令,连头都没回,押着那一班宫中杂役出院到别处接着搜寻去了。

    汤宽闭起双眼,刚要斜歪在座中打个盹儿,突然感觉到迎面一缕微风拂过脸颊,他颇为惬意地挪动了一下肥胖的身子,却觉得脖颈间陡地窜上一阵凉意,一惊之下,他忙睁开双眼,只见不知什么时候,面前已站定了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子,正用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架在自己脖子上,冷冷地盯着自己。

    这一惊可非同小可,汤宽就觉得两裆间一股热流涌出,竟吓得尿了出来。

    此时,从殿外又走进了三个身穿杂役衣衫的人,其中一位冲着汤宽抱拳说道:“汤大人,多日不见,久违了。”

    汤宽紧紧夹着双腿,竭力避免叫人发觉出自己的糗样,张皇着问道:“你,你是谁呀,怎会认得汤某?”

    那人走上前几步,与那高个女子并肩站在汤宽面前,似笑非笑地说道:“一个多月前在睦王府一别,汤大人好大的忘性,竟认不得我了吗?”

    汤宽迷蒙着双眼,将来人仔细端详了片刻,才恍然叫道:“你,你是晋国公府门前的那位小兄弟!”

    辛十二娘却不似来兴儿一样对汤宽那么客气,手腕微一用力,剑尖便在汤宽脖颈上划出了一道血痕,沉声逼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