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 >

第24部分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第24部分

小说: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仲侈,以及翰举、暮枫等几个参将快步走下高台。在数万人投射而来的目光之下,一个翻身骑上战马,跟随在两万持戈兵士之后随军出征。

    ……

    魏国边境,易城是首当其冲的第一城池。

    此刻倪涛正站立在高大的城门上极目眺望,放眼过去,城外是一片宽阔的空地,若是让他自己谋划守城,想要来一次出其不意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两侧的城墙上是正忙碌的来来回回安置各类守城器具的兵士,那足足漫过脚脖子的厚厚积雪早已经被兵士们清理了干净。

    城外五里的范围,那原本的官道以及两旁的杂草此时此刻已经尽数呈现。

    透过那凝视的目光,一匹白色带点棕黄的快马在那被清理干净的官道上疾驰二来。

    由远及近,不一会马蹄奔跑的声音便已经传入倪涛的耳中。

    来人是一个月前化作柴夫的斥候兵。

    他一个机灵之下翻身下马,一路飞奔直上了城头,顿住脚步之时,正与倪涛的面孔相对。

    “这般匆忙,可是韩军有了动静?”背着双手不自然的动了动,倪涛的脸上不带神色的问道。

    那将士因为奔走导致喘息而呼出的气化作阵阵迷雾,遮挡了那面孔上不多的急促。

    弯腰拱手,他急促说道:“昨日午时,韩昭候亲送公仲侈离开郑城,眼下估计韩军已经在南阳祭旗,战事怕是远了。”

    早就料到的这一刻,在今天终于要来了。

    “知道了,回去监视韩军的动向,若有异样即刻来汇报。”

    “是。”

    那兵士应过之后便一刻不停的又飞奔下城楼,骑上马,飞奔而去。

    城楼上,倪涛转过身,伸手指向面前的一个千人将,道:“你速去河东军营禀报大将军,就说,韩军已经行动。”

    将手中的巨石安置放好,那千人将站起了身子一拳砸在胸口,微微弓身:“是。”

    天边一只雄性翱翔而过,留下了声声的嘶啸,那声音如同九霄之上传来的醒神曲,听者无不觉得全身阵阵清爽。

    不多时,炊烟在易城的一个角落里袅袅升起。午餐之后,全军集合的角声响彻整个城池的上空。

    安置在易城之中的一万五千名守军迅速的在城中央集结,这一刻,那阵阵急促奔走的脚步声,震慑着这片天地。

    “全军出城,从今天开始,在城外演练阵型。”一个千人将骑着马,牵来传达倪涛的军令。

    一句话说完,不等那粗狂却又带着些许沙哑的声音消散,他已经拨转马头,头前向城外奔去。

    身后的大军高举兵锋,紧随而至。

    “将军,全军集结完毕。”等大军全部出南城门在外排列整齐之后,刚才骑马传递军令的千人将又返回城楼向倪涛汇报,接下来的指示。

    低头看了一眼排列还算整齐的大军,倪涛缓缓伸手指去,“让大军再前进三里路程,在那个位置摆放高台,本将要亲自指挥布阵。”

    先是下令清理积雪,再是开城门演练阵型。这总总的一切都让面前的千人将难以理解。

    此战敌众我寡,守城当是上策,韩军战斗力弱是出了名的,若是守城此战胜算当是八成,若不是四万大军多为新军,胜算当是十成。

    抿了抿嘴,那千人将露出了满脸的疑惑,带着不解轻声问道:“将军,此我们不是依托城池防守吗?守城胜算当更大才是?”

    闻言,倪涛那准备转身下城的身影微微顿住,那面孔依旧看不出深色,就像他那让人猜不透的内心,“这,也是大将军的意思。”】的!有;;您随时随地看!

第四十七章 步步为计() 
闻言,倪涛那准备转身下城的身影微微顿住,那面孔依旧看不出深色,就像他那让人猜不透的内心,“这,也是大将军的意思。”

    “大,大将军的意思?”那弓着身子的千人将在刹那间显得一阵错愕,脸上的疑惑更加浓了几分。

    但他始终,没有再一次问出口。

    “不要多想了,大将军自来到军中,一番苦心,又岂会害了大家。”倪涛清淡的声音在口中徐徐传出。

    话落,那背在身后的手放下的同时,顺势摸出了一块令牌,伸手递了过去,“下去安排吧,等高台架起,你便带着此令牌去丰俞,将另一半大军全部带到此处集结。”

    “是。”

    接过令牌,那千人将拱手应过。然后转身大步朝城下走去。

    整了整胸前的甲胄,这个时候,倪涛也跟着下了城楼。

    一万五千名大军,就如同一条长龙拉着长长的队伍从城门处一路小跑着奔出城门。

    原本骑乘快马的倪涛,这一次竟也是少见的跟随着大军中央跑步前行。当然一路上他的目光总是在四处的游荡,不断的看着周围与后方的地形。显然他的心里正盘算着什么事情。

    因为是守城方,所以城中并没有事先准备高台车,城外演兵用的高台只能现场搭建,时间,那千人将依照倪涛的命令只是简单的搭建了一个牢固的平台,不大的木制平台上面仅仅能够站立三个人,平台周围是围困着的木制围栏,也算是百忙之中的精致。

    另外他还自行组织城中百姓与六七个兵士抓紧时间赶制高台车,以备接下来的战事使用。

    一万五千大军很快也就随着吴铭一起来到了南城外三里的地方。并且按照平时的训练队列分开站定。

    “禀将军,大军已经列阵完毕。”一个个千人将来到倪涛的面前拱手禀报。

    登上高台,倪涛抓起上面准备好的一个个灰色旗帜晃动了几下之后,对着那些个千人将缓缓说道,“尔等先行归队,观令旗列阵。”

    “是。”一声应答之后,千人将纷纷转身飞奔回自己的队伍中。

    高台上,倪涛看着自己的右手边,大力挥动手中的令旗。紧接着,千人将不断的指挥着不懂令旗的新兵来回换位摆阵。不得不说阵型攻击是一种很有效的攻击方法,但这要求却是颇多,若是经过训练的兵士还好说,但带着一群新兵布阵,一开始着实让人头疼。

    足足过了很长的时间,站立在倪涛右手侧的两千弓弩兵才以高台为中心,呈弯月状列阵在前,且月牙的形状是从靠近高台的一方向外逐渐的增厚。

    在两千弓弩手之后,又有四千长戈兵沿着阵型依次列阵。高空俯视看去,那阵型就如同倪涛右手边的一个巨大翅膀。

    令旗依旧在不断的挥舞,只是接下来行动的又成了左手边的兵士,同样的两千弓弩手在前列阵,后方手持长戈的兵士穿插列阵。一段时间之后,第二支巨大的翅膀又大致的呈现出来。

    剩余的三千兵士乃是手持府库新供应的长矛兵种,在倪涛军旗的挥舞之下,三千手持长矛的兵士开始在千人将的带领下列阵与两个翅膀的中间,将吴铭所在的高台一层层的围拢了起来。

    直到此时,一个大致的鹤翼阵已经呈现在了易城南门外的空地上。

    当然,这个足足废了一个多时辰摆成的阵型并不让倪涛如何的满意,甚至在略懂阵法的倪涛看来,这根本不叫鹤翼阵。

    这只不过是一万五千兵士按照鹤翼阵的位置从新排列了阵型,空有其表的东西,根本登不得大雅之堂。

    “唉……”一声轻叹,口中呼出的气在倪涛的面前凝结成了一阵白雾:“难怪吴将军,一心想让这些新的兵士近战一翻!若死守城门不经磨砺,击败韩军已是不易,何况长途跋涉赶赴方城对付赵军呢!防守赵人的张将军只怕真的是凶多吉少了。”

    韩赵两国缔结盟约,共同伐魏一事已经昭告天下,确认了的事情。这与吴铭最初预计的最糟糕的情况要好不少,毕竟秦人到了此时都没有出兵的动向,虽然背后动作不断,可说到底,只要没有出兵这就是最值得庆幸的了。

    原本的计划是秦人如果出兵河西的一万多守军能守则守,不能守则撤回河东,与秦人划河而治。

    赵人那边由张猛带领五千老兵在方城、相城以及附近的牧、闵等几座小城的守军与赵军周旋,利用吴铭说出的各种计谋进行拖延时间。

    因为韩军的战斗力较弱,且公仲侈并无战心,所以主战场被吴铭定在了韩境。规划是以最度解决六万韩军,然后让倪涛带领大军再去支援张猛。

    至于吴铭带着的一万五千名兵士则另有打算,俺要他的说法若是能顺带着收点军费那将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整体来看,这是弃小赢大的策略,河西失守最多也就是魏惠王的心头肉在少一块,只不过对防卫赵人这一块安排的很是危险,与守卫河西一样,这是其中的一步险棋。

    但无论怎么说,在吴铭看来,这样的规划好过韩、赵、秦三国共同进军。眼下没有秦人,但若是分兵韩、赵共同抗击,以魏国目前的情况只能是白忙活,依托城池或许可以守住,但长久下去最后兵力耗尽,没人能够保证的了秦人会做什么。

    而且韩、赵即使这次战败依旧可以很快征集一部分大军,而魏国连年的征伐真的是国力疲惫。

    走下高台,倪涛骑上马在千人将的陪同下如同阅兵一般的在这队巨大的翅膀内侧进行巡视。

    用倪涛的话说,自己对阵法本就不精,若是再摆不出他心中想要的样子,那这战阵就实在没法打下去了。

    可巡视了一圈,除了守卫着自己的清一色三千持长矛的兵士之外,两侧的翅膀都没有做到战阵的精密配合。

    不过面对这些新兵,倪涛也很是欣慰了。至少有个型了,而这一次的对战,在吴铭的规划中战阵并不会起到多大的攻击作用。】的!有;;您随时随地看!

第四十八章 无声对立() 
鹤翼阵是一种攻守兼备的战阵,大阵列成,大将应该在阵型的中后放,以重病维护。左右围拢的兵士张开,形状如同鹤的双翅。此阵若想达到预定的效果,大将应该有较强的指挥能力。

    组成大阵的兵士更应该是机动灵活,一旦开战左右两翼可向中间围拢,配合要严密,发出的攻击要猛烈。一旦敌军深入己方可围拢在一起,困住敌军。说起来了这也算是圆阵的一种。

    本就是难度较大的战阵,所以倪涛也没有想着一次性布置成功,毕竟那对于一群新兵而言并不现实。

    “这里,后方的长戈应该与弓弩兵相互穿插,一波弓箭射出,两翼若是进攻,长戈兵当替换弓弩兵的位置,退至后方的弓弩兵可收回弓弩,换做短剑攻击。”

    ……

    “弓弩兵在攻击时也可以左右交替,先后攻击,当然这些你们可看令旗行事。”

    ……

    行走间,倪涛还不忘提醒着一个个千人将目前军阵的不足之处,一个好的大阵应该是锋芒外露人看着就胆寒。

    就这样,大阵的演练一直到了日落西山。

    这个时候丰俞的一万五千守军也已经被调集过来。同时一匹快马在通往韩境的官道上飞奔二来。

    又是一骑斥候,他伶俐的翻身下马,跑步来到正在与几个千人将商谈的倪涛身侧,弓身禀到:“禀报将军,韩军以于巳时祭旗出征,共发步卒六万,其中一半乃是身着秦制铠甲。但他们行军不快,若是照今日的速度,大后日清晨或可到达我城外五十里处。”

    南阳距离易城不过四百里,若是正常行军两天多的时间当足够了。不过因为是冬天,又刚下过一场雪,所以公仲侈下令放缓行军速度,毕竟化雪时不利于大军疾行。

    “知道了。”倪涛松出一口气,这结果与他所想的多少有些出入,特别是有一半身着秦制的铠甲,秦人处心积虑,此番还真是慷慨。不过单单速度这一点来看,形式对魏国还是有利,转过头,他对着斥候兵道:“再探,等韩军不足一百五十里时再来汇报。”

    “是。”

    夕阳斜射的火红光芒下,三万大军整整齐齐的列阵南城门外,倪涛召集了的千人将在大军后方的三里土地上指点着什么。

    这一莫名的举动足足持续了半个时辰,除了跟随的千人将之外,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而三万大军就在城外的寒风中站了半个时辰。

    ……

    子夜里的漳水彼岸,与赵长城正对着的方城里,原本守城的三千城守军依旧在进行着守城的交替。但张猛所带着的五千兵士却在此刻开始外出。

    早在张猛到来之前这里的斥候军就已经被派去侦查赵军的动向,当然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反侦查,为的是防止赵军知道方城里的动作。

    至于赵军派来的斥候一批批被杀死会不会引起赵军的注意,这一点张猛根本没有去想,哪怕赵军已经猜测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