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 >

第22部分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第22部分

小说: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上,可否,换个地方说话。”没有回答,吴铭只是低着头,微微拱手。

    “好……”

    眼看着情况不对,陈珍淡淡的看了眼吴铭,起身转对魏惠王拱手:“君上,微臣告退……”

    ……

    温暖如春的宫殿里,吴铭将随身带着的地图摊开,他指着魏、韩、卫、宋、楚交界的地方:“君上请看看,这里是韩国的南阳距离我大梁只有七百余里,行军两日必可到达,就微臣探知,韩人最近在此集结了六万大军,磨刀霍霍,应该是寻仇来了。”

    “寻仇?”那总是微微眯起的睡眼猛然睁开,魏惠王大致的看了眼吴铭伸在地图上的那根手指,又赫然转对吴铭道:“韩人若真的寻仇,爱卿可有应对之策?”

    此时此刻,他眼中悠然自得的神情已然消失的无影无踪,静静的盯着吴铭,只等着他的回答。

    “君上,”收回那指在地图上的手指,吴铭知道,魏惠王不是马上的君王,对行军打仗不懂多少,所以并没有打算让他指示什么,吴铭要的无非是一声军令。

    微微拱手,吴铭口中的语气陡然加重,“除了韩人集结之外,秦人、赵人都在伺机而动,不过,微臣已经想出应对之法,但此法凶险,微臣此来一为请命,二来,是请君上莫言被他人蛊惑,一道战事起,君上只需安心待在大梁宫中,其余诸事由微臣来负责。微臣斗胆,还请君上应允。”

    那声音消去,气氛在这一刻凝滞,魏惠王呆呆的看着地图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好一会这才收回了那无神的目光,“但不知,爱卿所说的是何方法?”

    “先发制人。”抬起头,吴铭口中,这简单的四个字,此刻听起来却是那么的高昂。

    听闻此言,魏惠王的身子缓缓的蹲坐了下去,若是三面对敌,他不知道眼下的魏国该如何应对。一如之前自己张榜求贤时一样的无奈,面对强敌,他忽然发现自己这个一国之君竟然没有一丝的办法。

    露出了那一抹不明显的苦笑,魏惠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准许爱卿所奏,另外,行军之事全凭爱卿做主,寡人,只要我大魏江山无恙……”

    “微臣,谢君上厚爱。”吴铭再次拱手,这个回答让他满意至极,行军首先要的就是君臣同心。片刻的迟疑之后,吴铭再次说道:“微臣还有一请。”

    “说吧,爱卿还有何事。”

    “微臣想请君上下旨人去一趟弱卫弱卫出兵从旁骚扰,以为我大魏争取更多的时间。”

    “准奏。”话落,魏惠王仰起头无力的看着吴铭的面孔,“只是,爱卿以为朝中何人可当此任?”

    “微臣以为,上卿陈珍可当此任。”

    “如此,就依爱卿之言陈爱卿去一趟卫国了,你二人前翻多有交际,此事就由爱卿前去通知可好?”

    “微臣遵旨。”

    ……

    离开王宫之后,吴铭便骑乘快马去了次陈珍的府上,对此事陈珍定然没有二话当即就应了下来。

    在将事情交代清楚之后吴铭拒绝了陈珍一起用膳的请求,又抓紧时间朝河东军营而去。

    留给他的时间已然不多了,由不得他再耽搁什么。

    ……

    于此同时,秦国通往韩国的官道上,一辆辆牛车拉着的粮草正在驶入韩国的境内。与普通的粮商不同,这支队伍的人都是大秦精锐装扮的。

    秦国五大夫樗里脊带着一副商人的打扮坐在队伍中间的马车里,悠闲的捋着那一撮小胡须,不知道想些什么。

    他们与韩国立下盟约承诺供给韩国粮草的运输队。自远处看去,这支队伍浩浩荡荡,所拉的东西如果都是粮食,那至少也是上万石的份量。、;;,,!!

第四十三章 紧张() 
之所以不直接以军队运送粮食,为的就是掩人耳目,毕竟秦人出手的主要原因是让韩国与魏国血拼。

    战国乱世没有长久的朋友与敌人,在秦人眼中,只要韩国与魏国掐起来了,那么无论谁赢谁败损耗的都将是这两个国家的力量。

    很显然,对于迫切打通东出之路的秦人来说怎么都是赚的。

    ……

    郑城的相国府里。

    一张木制的几案两侧对坐着申不害与公仲侈。

    桌面上是一些零散的甜点,一个水壶,二人的面前各自放着一个冒着热气的水杯。

    另外在二人的身边还各自放了一个铜盆,火红的木炭在里面缓缓的散发着炽热的气息。许是在这做的久了,二人的面孔上都是红扑扑的。

    端起水杯抿过一口香茗,相国申不害话中有话,淡淡的说道:“怎么样,本相说的可对!一旦事物筹备完整,君上定然下旨伐魏。如今就差秦人的那些粮草了,想来,他们应该过了边境,不出三日粮草定然可以运到郑城,到时候,你,又还有什么托词呢?”

    显然听这段话的意思,公仲侈并不想与魏国开战。

    实际上,他当初接下这个棘手的活,本来是想以三年之期拖下去。毕竟人都会变,三年的时间里可能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

    三年的时间,韩昭候可能会忘了仇恨,也可能会看清形式放弃伐魏。三年的时间,魏国可能与秦人不死不休,可能三年后大魏更加轻松。

    也可能魏国已经在三年后崛起,从新恢复以往的盛况。韩昭候忌惮之余,可能就会忘记这一段仇恨。

    总之拖下去总会有一丝丝的变动,只要自己能够抓住其中的一丝,那么大魏都将是过往的一个提议。

    着急的凑齐伐魏所需要的东西也不过是急早的做好准备,万一必须要开战,自己没有准备好,那罪过就是十个公仲侈也绝对是扛不住的。

    可事情总是不尽人意,先是朝堂之上三年变成了一年。再接着秦人又横叉了一脚,粮草与辎重,朝堂之上还声称愿意与韩国结盟,共同谋魏。

    这些个变数让公仲侈心中的一个个小算盘直接就落了空。

    事态已经到了他完全无法控制的局面。

    默默的看着申不害,公仲侈无奈的摇了摇头,轻声叹道:“人算不如天算,君上既然一心伐魏,我们做臣子的尽力便是了。可……”

    说到此处,那声音猛然止住,略顿一顿,公仲侈控制了一下自己内心的情绪,道:“可君上也不该听信秦人的只字片语才是!秦人一心某取河西不假,可如今的情势明显是想让我韩国与魏国消耗,最后他们坐收渔人之利啊!”

    那处处透露着哀怨的话音,已然代表了公仲侈内心对韩昭候的一丝丝的怨言。

    私下谈论君王,这个时代若是传到了耳朵里,那定然是死罪。

    仿若没有听到的申不害只是自顾自的喝着香茗,随后又将双眼微微闭合,但那口中却是一声轻叹:“如你方才所言,身为臣子,我等尽心尽力而为,不如说说还有何办法能够拖延一时,或者你也该去军营里好好操练一番了,若不然,只怕一个月之后就是三军祭旗,一切可就晚了。”

    “谢,相国大人指点,还请大人多多费心,下官这就动身,赶赴南阳。”话落将手中的香茗一口饮尽。

    紧接着,二人一同起身,公仲侈在相国申不害的陪同之下共同走出相府。

    公仲侈上了马车,在回到自己府中吩咐完一些琐事之后便自己骑乘快马奔赴南阳。

    申不害则作为与秦国交接的人员坐上自家的车马直奔韩秦边境接引送粮的商队。

    ……

    第二天的晌午。

    南阳的军营里,人喊马嘶,六万大军千人一组,排成一列列的阵型手握各色的兵器随着千人将手中旗帜的摇曳不断的练习着砍杀、冲刺、抵挡等一系列最基本简单的动作。

    因为用的兵器多为戈、戟、长矛等兵器,所以这个时候的训练的砍只不过就是将兵士高高举起,然后让利刃的自由落体。

    冲刺一般都是手持长矛与戟的兵士配合盾牌兵的一个组合,这样做可以拉开一定的距离,同时能够减少一定的伤亡,这种训练的方法也是战国征战中的一个特色。

    当然他们只是单一的对空冲刺,并没有对战练习一说,因为这个时代的条件并不允许。

    临时搭建起来的木制高台上,公仲侈看着这些个认真习练的韩国兵士,那张总是带着一丝丝忧郁的面孔上终于是露出了些许的欣慰。

    目光所落之处,冰冷的利刃在空中刺出阵阵的寒芒,虽然看不到什么,但公仲侈感受的到,这里的兵士都在用心操练,因为他们的手臂都是那么的平稳有力。

    养兵千日,这些个韩国的勇士们,也终于是露出了锋芒。也许对于这些血性男儿来说,战场上才是最终的归途。

    他也是在此刻才意识到,也或许并不是人向他一样恐惧战争。

    就像申不害一心要休养生息一样让百姓安居乐业一样,一个合格称心的相国应该如此。但一个合格的兵士也应该有内心的热血与英勇,而这种情怀,或许只有战场能够体会与展现。

    ……

    魏国河东的军营里。

    吴铭在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同样是操练大军。留下来的一万五千兵士被吴铭分成了三组,每组五千人。同时他将那五千参加过战事的老兵分开在了三组之中。

    每天除了清晨必须的晨跑之外,吴铭还让人将武器换做了府库供应的长剑的兵士练习最基本的刺杀与搏击。

    在吴铭看来,长剑要远比戟、戈这些兵器来的实在。虽然短了一些,可他以后要的兵士不是只会举着那些笨重的戈自由落体的装甲百姓,他要的是单兵战斗力强,且会基本武术动作,同时会长剑、长枪的基本使用的强大战士。

    除了这些之外。

    中午原本的赤膊训练成被改成一对一对的空手单兵赤膊对练。为的是练习兵士的敏捷与对战能力。【!,。

第四十四章 进程() 
如今各国的单兵作战能力确实太差,若是旗鼓相当的两军对垒,能够获胜的一方当是将军有些谋略,单靠这些兵士的拼死,只怕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那是永远没有胜负的结果。

    吴铭要的是一支在时候都可以自主作战,单兵能力强的同时。在今后的计划中,吴铭还要对千人将及其以上的的将领进行教育。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

    眼下的吴铭正与这一万五千余名兵士一样,正光着膀子在外面习连,只不过他是自己对着木桩与简易的沙包练习。

    不是说他不想找人对打,实在是这军中无人可以与他对打。

    一对一对战训练的命令一下来,一开始的时候难免有兵士不服,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些人的思维顽固,都认为单一的力气大就可以了。

    所以就有个力气大到可以与牛对顶的兵士提出了与吴铭对打的要求。对与这个要求,无论如何吴铭都必须接下,所以二人就在高台上进行了一次比试。

    体现出蛮力与身法的差别,所以在对打的过程中愣是没有让那兵士打中一拳,而那兵士却是在吴铭的不经意出手之下,被打的全身多处青紫,最终还是被吴铭一脚踢下了高台。

    这件事自此也就告一段落。那些个力大的兵士再也没有叫嚣,一个个的都粉粉用心学起了各种招式。

    吴铭教给他们的不过是后世兵种里一些最基本的动作招式。当然,这在这个年代已经是很伟大的存在了,对于这些只有一身蛮力的兵士来说,若是基本的都没有练会,其他的也就更加不用说了。

    一套拳打完之后,吴铭开始在一个个对战的兵士身边巡视,观察他们的动作与力度,不同的动作标准与否是取决一个招式能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的关键。

    吴铭不要求他们在与韩国开战之前学会多少,要的是这些兵士将两三个动作练习到娴熟。

    至于说力气,这些个整日里高举长戈战戟的人根本就不差力气。

    “你,握拳要紧,出拳要迅猛……”

    ……

    “你,作为防守一方,脚下要站稳,力气要在全身贯通,单靠胳膊用力可不行。”

    ……

    “你们两个停一下,本将再教你们一遍。”

    ……

    “还有你,来,朝着本将打一拳,有多大力气,就用多大力气。”

    ……

    行走间,吴铭不断的发现军中的问题,而后又一个个的指正。他知道,这些兵士学习的进度不会很快,但大家都很认真,只要用心即使再慢都会领悟。而且这件事情无论如何都必须进行下去。

    中午的对练完成之后,大军全体吃饭休息。紧接着的下午,的兵士都由千人将自行安排训练课程。可以休息,可以训练,这个时间段里吴铭不多加,给足了兵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