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刺客列传 >

第637部分

新刺客列传-第637部分

小说: 新刺客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我们看到了什么?”

    “秦国三位太后的权力依然那么大,本以为秦王年轻有为,可以剥除三位太后的权势。可惜没有,不但没有,你自己的妃子权力更大。先有终南山众多妃子不回宫,依然享受妃子的俸禄,后是零羽成为戍卫军统领,当这些事情习以为常,人人效仿,那才是最大的弊端。或许大家都不相信,可我们的太子扶苏就是这么做,太子妃也去了终南山,遥控太子府,在咸阳行使权力。”

    “诸位同僚更是忘记了上下尊卑,让零羽夫人到处吃闭门羹,哪怕是个妃位再小的妃子,那也是大家的主子,岂能做出此等逾越规矩之事?那一天我也在咸阳,早早地在府上等候,也许是我人微言轻,零羽夫人没有来,让我等了个空,我家公主还曾埋怨过我为什么不主动去见他,搞的我现在里外不是人。”

    姬尚苦笑地摇了摇头,群臣心惊胆颤,姬尚说话还真不留情面,嬴政让他说,他还真的什么都敢说,直接搬出历史旧账出来,一下子将所有人都得罪了。嬴政也没想到姬尚会说这些,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接话,这个人,还真是实诚,却说到自己心堪里去了。

    姬尚继续言道:“我之所以提起过往,就是要告诉大家,我姬尚本不想在秦国为官,但是挡不住我家公主的啰嗦。我家阿房女,她是周朝公主,乃是姬氏一族最有影响力的第二位公主,她说的话,对我来说相当于命令,所以我才留了下来。”

    “启禀秦王,既然你问到了我,我就老实地回答。你举行的这场仪式,正是帝王才能做的,说明你早有称帝之心。秦国所有臣属之所以拥护,无非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你想一想,现在他们只掌握秦国的权力,一旦你成为了帝王,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掌握整个中原的权力,这个利益就太大了。谁敢反对,就是跟他们过不去,就连皇族都不敢当面站出来反对,原因就在此。”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说到底,还是每个人的私利在作祟。你是秦王,应该能想到这方面,但我敢肯定,这不是你的主意,应该是荆轲向你提出的要求。荆轲这个人,确实很有才能,准确地把握了人心,可在我看来,那不是在帮你,而是在害你。”

    “表露称帝之心,迎合众臣的心意,虽是好事,但是个大麻烦。诸位同僚,你们只想到自己的好,却忽略了秦王的麻烦。就在不久前,秦王与供奉们撕破脸,给皇族老人们出了一道难题。他们都在看,都在等,等着这场博弈分出个胜负。”

    “秦王和供奉们都在争取皇族老人们的支持,偏偏在这个时候,却出现了九傧之礼,除了芈嬴两族,列国皇族会怎么看?以帝王的礼仪来做标准,还是太早了,起码要等到统一中原以后,泰山封禅,才能收揽天下的人心。所以我敢说,皇族老人们都会认为秦王依然年轻,还是一如既往的鲁莽,起码在与供奉们博弈的战场上,秦王已经输了一筹。”

    “在我看来,这些都可以挽回,但秦王依然没有做,如果不早点做,麻烦只会越来越大。举行九傧之礼,应该提前告之三位太后,以及秦宫有身份的众妃子。君王的家事,就是国事,众妃子中许多人都是列国公主,秦王举行这样的仪式,她们居然不知道,列国皇族会怎么看?”

    嬴政心里咯噔一下,习惯了发号施令,忘记了这一茬。自己的那些女人,背后都有皇族的影子,本以为只是忽略阿房女的感受,回过头来再去安慰一番就行了,却忘记了还有其他女人的想法。特别是三位太后,没有一位能想到自己会这么做,现在想要阻拦,可能也来不及,还是自己太急了。

    冯去疾言道:“后宫不得干政,大王要做什么,都会在朝堂上商议,只要我们都支持,宫里应该没理由插手。”

    姬尚跺脚道:“右丞相,你怎么还没明白,君王的家事就是国事。后宫不得干政,那只是列国皇宫,实际上大家都清楚,秦宫里的女人,哪一个没有干涉过朝政?不要说那些自欺欺人的话了。”

    “你如果一直说不得干政的话,那么请你让华阳宫交权,将后宫用度移交给君夫人;请你让夏姬太后的北宫,从终南山全部转进秦宫;请你让甘泉宫的赵姬太后,将戍卫军的兵权递回到秦王的手上。你能办到吗?”

    又左右巡视了几眼,道:“诸位秦王身边的大臣们,你们能办到吗?不说其他的,单凭甘泉宫的虎符,那么就能替秦王取来吗?好像这里的人,还没有一人敢去甘泉宫吧。”

    群臣顿时无语,都知道此事,你何必要当众说出来,太不会做人了。

    姬尚又言道:“秦王与供奉们的博弈,你们根本帮不了忙,大家的利益得到了,却让秦王一个人去供奉们斗,实在让人羞愧。我不仅仅指你们,更是经常指责列国的臣属,因为你们的无能,才让君威不存。在供奉的眼里,根本看不起任何君王。正如他们所说,铁打的国库,流水的君王。秦王想要取得这场胜利,任重道远,必须要进行长期的斗争,否则必输无疑。”

    “在这个节骨眼上,在中原还没有统一的时期,举行九傧之礼,秦王就失去了皇族的支持。你们名利双收了,秦王很可能就要退位让贤,如果处理不好,供奉们插手中原之战,秦国还能统一天下吗?不要怀疑,为了各自的利益,弄不好供奉们真会插手。在我怎么看,秦王还没做好这个思想准备,秦王,下臣说的对吗?”

第九卷 第一百二十二章 荆轲刺秦(九)() 
    对,姬尚说的很对,嬴政深深地赞同。

    与供奉们的博弈,正是一场长期的争斗,彼此心知肚明,都不会摆到明面上,只会私下里进行各种争斗。

    为了大局,中原需要一位强势的君主领导,为了全局谋划,嬴政也需要供奉们的战力。彼此互相伤害,又不想谁有多大的损伤,相爱相杀,才符合双方的利益。

    但是有个前提,就是要获得皇族的支持。芈嬴两族只是皇族的一份子,还无法影响到整个皇族集体,如果某位皇族老人说嬴政做错了,不该这么早弄出九傧之礼这样的礼仪,嬴政真的找不出何人会替自己说话。

    为了荆轲的督亢地图,为了试探供奉们的底线,嬴政没有提前跟三位太后,宫里的妃子们打招呼。也就是说,今天做的事情,嬴政得不到任何声援,只剩下群臣们的拥护声,却没有一个能帮他解决麻烦的人,再多的好话都没用,这个麻烦只能自己去解决。

    一个人与供奉们去斗,嬴政根本赢不了,如果这里面再加进来某些皇族,嬴政就不仅仅是麻烦了,很可能会被迫的退位让贤。别看如今地位稳固,但姬尚说的很对,三位太后依然掌管着许多权力。如果某位受不了皇族的压力,同时有两人站出来反对,嬴政还能坐君王吗?估计很悬。

    别说不可能,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肯定有太后会反水。或许赵姬会一直支持他,但是赵姬与嬴氏皇族关系最深,嬴氏一族肯定受不了整个皇族集团的压力,赵姬只能保持沉默。

    为了北宫,为了芈氏一族,夏姬和华阳夫人必定会反水。脱离了皇族,根本无法生存,中原依然处于皇族统治的时代,谁都跳不出这个圈子而称王的。列国敢私自称王的人,都是皇族人,本身就打着皇族的烙印在里面。

    翻看春秋战国的历史,从来没有一位民间人士敢举大旗,想要独自立国称王的人。在这个时期,也没有什么农民起义,哪怕被压迫的再狠,都是皇族在玩争霸游戏。这段时期,正是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过程,平民的权益得到提高,再加上皇族森严的统治管理,等级制度早已深入民心,敢造反的人,也必定是皇族人。

    在这盘棋上,只有皇族人敢造反,平民连造反的资格都没有。姬尚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毫不留情地点出这一点,就是明确地告诉嬴政,君王虽然高高在上,但是惹得皇族的反感,迟早会被人推下去。

    李斯、冯去疾、姚贾等人看不到这方面,主要是他们都不是皇族,根本不知道皇族会怎么做。但是姬尚和嬴政,本身就是皇族人,对这一套自然很清楚。放眼整个大殿,在姬尚说出了这一番话之后,具有皇族身份的芈宸、商公等人,都低头不语,也想到这个问题。

    想是想到了,可他们也是一点准备也没有,哪里会有解决的办法?难道芈宸敢去华阳宫,让华阳夫人交权吗?难道商公敢去甘泉宫,让赵姬交出雍城的虎符吗?就算他们敢,估计去了以后,也会被那两位一脚踢出去,弄的里外都不是人。

    嬴政问道:“姬尚叔叔,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姬尚言道:“很好办,按照大秦律,荆轲蛊惑秦王做出有违皇族法度之事,当场诛杀,并施以连坐之刑,灭掉易水组织,皇族必会拥护秦王。有了大义,杀个区区燕国使节,燕王根本不敢有什么话说。何况荆轲只是一个民间势力的首领,这么快提升到上卿之位,皇族说不定对燕王很有意见,至少燕国供奉们就非常不待见燕王。”

    “同时我还得到一个消息,供奉们与燕王矛盾很大。燕王正在迁都,走就走吧,他还想将私库带去辽东,供奉们岂能答应?楚宫私库被嬴冉太后偷走,供奉们已经很没面子,皇族给他们的压力很大,他们绝不会让燕王再转运私库。燕王虽会迁都,但是燕国私库,依然存放在蓟城的燕宫。如果秦燕交战,秦王要首先拿下蓟城,让燕王失去根本,方是最佳的决策。”

    嬴政摇头道:“此法不妥,本王金口玉言,举行九傧之礼的是我,而不是别人,只要荆轲没有犯下过错,想以这个理由说他,天下人岂会信服?何况他还携带着一件宝物,那对我大秦非常重要。”

    姬尚摇了摇头,劝道:“不管荆轲携带的是什么宝物,你都应该杀了他。他提出以九傧之礼接待他,就是要让你失去皇族的支持,此子包藏祸心,估计供奉们都在一旁看着,看你会怎么做。”

    嬴政言道:“我不会杀荆轲,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姬尚皱起了眉头,低头沉思道:“事情来的匆忙,容我想一想。”

    说完此话,姬尚不自觉地在章台宫的大殿上走来走去,仔细想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问题没有想好之前,嬴政根本不能接见荆轲,一旦接见了,那么就会坐实了嬴政的野心,天知道供奉们会做什么。

    嬴政想到了,下面的群臣们也想到这个问题。大家都没有想到好办法,原因是对皇族不熟,也不知道皇族与供奉们的关系。就连嬴政自己,也没有分清楚供奉们与皇族之间,到底是什么从属关系。

    其中的细节,嬴政也想不到,毕竟他与供奉们接触的机会比较少,除了颐陵殿和赵国供奉,嬴政就不认识其他的供奉。而姬尚不同,他曾经周游列国,与很多皇族和供奉都打过交道,这里面的关系,比绝大部分的人都熟悉。

    阿房女让姬尚在秦国当官,就是为了嬴政,嬴政仔细想来,这一手做的非常好,姬尚确实能帮他。人人都看到自己称帝的决心,却看不到其中的隐患,此事不仅仅是麻烦,还很棘手。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皇族的众怒,因为谁不知道供奉们会不会插手。

    看着姬尚在那里走来走去,嘴里不时地念叨着什么,李斯、冯去疾等人也不敢惊扰。处理政务他们是好手,但是处理皇族的事情,他们都不敢插手,免得连累到自己的家族。

    一炷香过后,姬尚站定,跺了跺脚,面向嬴政言道:“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请大王当场宣布,封我家公主为夫人妃位。有些事情,公主比我更熟,供奉们或许不给你面子,但肯定不敢怠慢我家公主。”

    冯去疾皱眉道:“姬尚大人,此处乃是章台宫,我们商议的是朝堂之事,岂能让大王册封自己的妃子?”

    姬尚瞪了一眼,言道:“你懂什么?我家公主阿房女,乃是周朝公主,更是姬氏皇族的代表人物。整个中原,以皇族为核心,皇族之中,有两大姓氏为主导,话语权也最大。”

    “其一,芈氏一族,坐享荆楚大地,国运比我周朝还要浓厚,延续的时间已达八百年之久,在商朝就已建立这样的影响力。其中半数供奉,都出自芈氏一族,要不是我姬氏一族出了那位公主,我周朝早就会被别人取而代之。”

    “其二,就是我姬氏一族。放眼中原列国,除了齐楚两国,三晋、燕国、秦国,都属于姬氏一族,不管是嬴氏赵姓、还是赵氏嬴姓,都是姬氏后裔,燕国依然延续着姬氏传统,以姬氏正宗血脉自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