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刺客列传 >

第636部分

新刺客列传-第636部分

小说: 新刺客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经据典,将来人给拦回去。

    最大的阻碍,轻而易举地解决,嬴政反而有点不习惯。一直以来,每次施政,他都不敢加快新政的速度。来到这个世上,就要迎合这个时代的人心,凡是都不能操之过急。前几次对外用兵,速度太快,遭到了太多的流言蜚语,许多改革措施都要进行很长时间的斗争,方能取得一点效果,还需要逐步地让人消化。

    比如说统一度量衡,秦人们就很难理解。在他们看来,中原还未统一,就算秦国统一了中原,直接用秦国的标准就行了,何必再创建新的文字、仪器、马车都标准呢?

    这就是嬴政的远见,如果只是使用秦国现有的标准,列国皇族会怎么看?就拿赵国来说,赵国习惯了三晋的文字,想要教化他们废弃自己的文字,改用秦国文字,心理上就认为秦王在嫌弃他们。唯有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再创建一种新文字,列国才能支持。因为这样的文字,秦人也需要学,大家还有什么怨言。

    每一次改革,都是向新社会挺进的脚步,新知识、新文化,只能潜移默化地进行。每走一步,都要有如履薄冰的心态,以免进度太快,别人接受不了,那嬴政的麻烦就大了。

    今天使用九傧之礼,也算是一次礼仪上的改革。这样的礼节,本是周王室能做的,现在一个诸侯国使用这样的礼节,完全有觊觎之嫌。倘若没有人阻止,那么秦国的律法上,都会向周朝的礼仪靠齐。如此一来,燕国、齐国都会相应地做出姿态,完全将周朝的痕迹抹去。

    燕国、齐国不敢做,因为他们还没有那个国力,生怕今天做了,明天就会被秦国攻伐。秦国敢做,他们却没有实力来攻伐,只能给皇族施加压力,劝阻一下秦王,说秦王嬴政这么做是不对的。只是说说,无关痛痒,秦人们才不会在乎,嬴政更是不会介意。

    可现在的情景,实在出乎了嬴政的预料,居然没有一个人反对。以前自己做事,向来遵循先王们的隐忍,小心谨慎,步子不会迈这么大。如今做出这样的礼仪,在所有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还能获得群臣的支持,心里难免有点不平衡。嬴政在就做好了准备,只要有人站出来反对一下,他就会进行一番说辞,将对方劝服。

    可惜没有,这就好似准备好的一拳,还没有打出去,就咽了回去,憋在心里还有点难受。这种滋味,他还不能对外人说,不然别人会认为秦王沽名钓誉,得了好处还要到处宣扬,不是一位帝王该做的。

    嬴政咳嗽了一声,言道:“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

    以李斯为首,芈宸、姚贾等群臣齐声道:“本该如此。”

    姚贾更是出列言道:“启禀我王,纵观中原,大秦兵锋所指,没有一国敢与抗衡。我大秦不需再过低调了,等拿下楚国全境,就要全力攻打楚国,整个中原都能看出来这一点。他们敢阻拦吗?根本不敢。”

    “芈启占据的兰陵城,已经苟延残喘,很难挺过这个冬季;齐王昏聩,一心等着我们后续给予的钱粮,哪里敢与楚燕联系;燕王更是不堪,他都已经在准备迁都了,退到辽东之地,相当于放弃中原之争。”

    “这场中原主导权的战争,除了我大秦,还有哪个诸侯国敢出来分庭抗礼?我们不是为了一地,更不会举行什么列国会盟,去做什么霸主,而是要占据整个中原,行使当年周朝的天下共主权力。大王啊,您不做帝王,这怎么行?以前我们不敢向您提议,主要是不知道您的心意,迟早还看不出您有称帝的决心。”

    “现在不同了,大王有了这个决心,主辱臣死,哪怕有人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劝阻,我等也会与他辨理,将对方给说回去。与此同时,不仅仅是九傧之礼,我大秦还要在车马出行,各地郡池进行一番改革,所有礼仪都要在分封地内施行,每个侯爵都要重新册封。”

    芈宸也出列言道:“礼仪上如此,军政上也要进行改革,各地赋税按照战争的破坏程度,重新定义新的税收。列国年年征战,我大秦一旦统一了中原了,就要做出符合当地的规章制度。百废待兴,要给予不同的地域休养生息,赋税规格都会不同,我看以周朝施行的税收很不错。”

    李斯摇头言道:“那不行,当年周朝的税赋,使各地诸侯国壮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我们当要引以为戒,制定出符合我大秦利益的制度出来。我看三晋之地的税赋要减免一些,部分地区的饥荒依然存在,等秦直道修成,巴蜀之地的赋税稍微提高点,巴老夫人也不会有什么怨言,她老人家可能比我们都希望大王称帝。”

    几位大臣都点了点头,你一句、我一句,在那里商议着嬴政即将称帝的事宜,看的嬴政一点脾气也没有。现在称帝,为时尚早,臣子们都相应地做出各种提议,好似嬴政已经是帝王。

    嬴政挥了挥手,言道:“都打住吧,现在称帝,为时尚早,此事等以后再商议。右丞相,你怎么看?”

    右丞相冯去疾出列,言道:“大王确实不适合现在称帝,只要还没有统一中原,都要给列国皇族一点薄面。可我们做臣子的,依然要在律法上进行商议,不然等大王统一中原以后,相应的规章制度都没有准备好,就会影响称帝的进度。大义上暂时不称帝,但是各地的管理制度,早点提上议程,以备不时之需。”

    得,嬴政彻底没脾气了,冯去疾说的一番话,赢得了文武群臣的响应。嬴政有点后悔这么做了,连铁面无私的冯去疾都在提倡此事,那么谁还敢反对?众臣频频向冯去疾点头,这也是为时不多的统一意见。

    冯去疾做事,向来公事公办,从来没有不徇私,一点人情都不讲,得罪了许多人。今天在此事上,总算符合了大家的心意,现在就等着有人站出来唱反调,大家齐心协力地将那人骂回去。要说到骂人,还是以冯去疾最厉害,他连李斯、姚贾都敢骂,还会怕谁?有这位挡在前面,大家都露出笑容,心中大定。

    连这位都这么说了,本来有话要说的几人,都退了回去。嬴政只能露出一个苦笑状,看来大家都想要自己称帝。嬴政也知道,冯去疾都跟着自己一个鼻孔出气,今天施行了九傧之礼这样的规格,他不会管嬴政做的是对还是错,都会按照嬴政的脚步做下去。

    既然你有这个决心,那么他就会坚决执行,反正他又不怕得罪人。些许压力,不可能让嬴政一个人去承担,做为臣子的也会去承受。比如对皇族的影响,皇族肯定会有人出来说点什么的,这些都需要大家合力面对。

    实在无奈,嬴政硬着头皮,点出了一人,必须要让人站出来唱唱反调,心里才会舒坦。如果大家都是一个意思,一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那还需要商议什么?

    当那人站出来以后,大殿的人都静了下来,都准备着反驳的言辞,可他说出来的一番话,除了嬴政,别人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第九卷 第一百二十一章 荆轲刺秦(八)() 
    

    秦国,咸阳,章台宫。2yt。org

    面对群臣的一致拥护,嬴政也感到不是滋味,这不是他想的。一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越是这样,威胁就越大。

    特别是皇族的声音,总要找几个出来,看看那些人是怎么想的才行。与供奉们的博弈,皇族影响力甚大,而皇族的老人们都保持中立,谁能够取得这些人的支持,那么谁就能获胜。

    供奉们再强,也是依附于皇族的存在,不然的话,皇族会掐断供奉们的财力上的支持,就会成为无根之萍,彻底沦落成江湖上的势力。

    之所以供奉的地位会那么高,主要是有皇族支持。列国君主们虽是皇族人,但是在地位上并没有比供奉们高多少。整个中原,都是皇族的天下,大家内部争来打去,只是为了主导权罢了。无论君王们怎么做,都不能影响到皇族,否则这个位置就坐不下去。

    没有一点反对声,嬴政反而心里不踏实,看来看去,看到了一人,言道:“姬尚叔叔,你来说说,本王希望你能说出不一样的话。”

    听到这个名字,所有人看向姬尚。李斯等人猛然醒悟,姬尚这个人,乃是正宗的姬氏嫡系,皇族核心人物。姬尚的一生,简直可以写成一部传奇,他的经历没有任何一人能够效仿。

    他曾周游列国,参加过许多君王的更迭,经历周朝衰落,周王室被灭,而又能让姬氏皇族一直存在的人物。特别是他还当面骂过先王嬴子楚、嘲讽过赵王迁的无能、诋毁过齐王的贪婪无能、谴责过燕王的胆小。列国的君王,没有一位没被他骂过。

    得罪了这么多君王,哪怕周朝被灭,依然能够舒服的活到今天,这样的人,旁人想学都学不来。他的身份不高不低,却非常有影响力,也可以说他是皇族的传话筒。许多人心里明白,列国的君王们没有杀他,主要是站在他背后的一群人,那群人就是供奉集团。

    举行九傧之礼,群臣们都会拥护,都会支持,也许只有姬尚会有不同的声音。众人也不知道他的态度,他赞成是好事,反对也没错,大家都不会往心里去。本来章台宫议事,他都不曾参与,群臣也怕他会说出什么刁难的话。反正这个人,总摆出一副皇族嫡系的模样,看不起任何人的样子,谁还敢与他交往。

    今天却不同,嬴政早就传令,凡是有爵位的在职官员,只要人还在咸阳,都必须参加。所以姬尚也来了,往人群中一站,大家也疏忽了这个人的存在。

    姬尚没有看其他人的表情,大咧咧出列对嬴政行了一礼,问道:“请问秦王,你是想听好话,还是坏话?”

    嬴政还没有开口,冯去疾主动站了出来,当众言道:“请姬尚大人注意自己言辞,既然身为我大秦的官员,称谓上要就要敬称‘大王’、或是‘我王’,而不能称‘秦王’,那是外人才能说的。”

    姬尚苦笑道:“我也想叫大王,可惜不能,秦王做的还不够好。”

    冯去疾面色不悦地言道:“当年吕相大人攻进洛阳,灭掉周王室,取回九鼎,令你有些怨言。可你也应该知道,周王室在韩国之地,早已名存实亡,就算没有被我大秦取代,迟早也会被韩王霸占。周朝,已经灭了,你还有何不甘?”

    姬尚言道:“国起国灭,潮起潮落,姬尚看的太多了。周游列国,依然能找到当年的宋国、灞国、中山国等无数诸侯国留下的痕迹,我周室被灭,又有什么看不透的呢?”

    “今天秦王举行这样的礼仪,无非就是为了迎接燕国使节,我们都清楚这是什么样的礼节,大家可能早就盼着秦王这么做,没有一个人说难听的话。可你们想过没有,好话人人都会说,其他意见却没有,这是秦王愿意看到的吗?”

    “秦王施政,无论在什么时期,章台宫都有不同的声音,他已经习惯了大家的吵闹。如今众口一词,都没有提其他的意见,难道就是对秦王的好吗?”

    李斯皱眉道:“你想说什么?大王表明了决心,正是我们希望的,这就是众望所归,难道还有谁会反对?”

    姬尚叹道:“李斯丞相,冯去疾右丞相,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们都拥护,主要是你们对里面的局势没有看清。我可以告诉你们,大家都同意,但是有一类人,绝对会反对,而且秦王的麻烦会很大。”

    “做为秦国的臣属,报喜不报忧,这不是为臣的本份,你们都失职了。这也怪不了大家,你们之中,很少有皇族身份,我敢保证,除了芈嬴两族,列国皇族都会反对此事,只是敢站出来与你们打擂台的人太少了。皇族做事,从来不说客套话,只会付出实际。”

    李斯、冯去疾面面相觑,话题引到皇族方面,他们真不知道怎么说了。难道此事,嬴政还没有提前跟皇族通个气吗?

    嬴政言道:“姬尚叔叔,好话坏话,请尽管说出来,本王赦你无罪。”

    姬尚苦笑道:“我能活到今天,得罪的人多了去,又岂会怕死?看着大家这么热烈,我本不想泼冷水,只想碍过了今天,回去继续做我的闲散文官,岂不逍遥?可秦王依然点了我,所以我就不能让你失望,必会将其中的弊端说给众人知道。”

    “我本无意在秦国为官,因为做了这个官,都会受人不待见。因为我骂过先王,也曾在私下里说过三位太后的闲言,更对秦王的做事风格大加指责。秦王啊,既然身为一国君主,自己后宫的妃子,岂能随意地放她们出去?后宫不得干政,可我们看到了什么?”

    “秦国三位太后的权力依然那么大,本以为秦王年轻有为,可以剥除三位太后的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