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刺客列传 >

第442部分

新刺客列传-第442部分

小说: 新刺客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秦军将领都急了。

    王翦苦笑道:“大王的心思,越来越难猜了。”

    “诸位将士,邯郸之战的攻略,都是大王策划。本来我觉得井陉这条路不通,赵军应该有大量军队驻守,可结果呢?赵军虽然很多,但是都在野外,被羌瘣的羌兵几个冲锋就给冲散,绝大部分都投降了。”

    “至于羌瘣去了哪里,本将也不得知,光是看押那些降兵,就抽去了我军一万多兵力。整个战场,绝大部分兵力都在杨端和手上,那边我们根本抽调不了,杨端和必须将赵葱死死咬住。”

    “我军现在有十万,邯郸城里就有五万赵兵,一比二,想要拿下邯郸,难难难。兵力不足,战线拉的太长,后勤不到位。我理解大王的意思,如果在十日内还拿不下邯郸城,只能撤军了,赵国各地援军肯定会赶到。”

    王贲无奈道:“大王给的期限,只有三日,时间也太短了。”

    王翦沉声道:“不许多言君王之事,本次战略,大王既然给出了,肯定还有后续手段没有使出。为将者,不得有任何埋怨。”

    大帐中所有将领齐声言道:“喏。”

    尉缭叹道:“所有的计策都用了,还是兵力和后勤的问题,想要攻入邯郸城,还能有何策可用呢?”

    所有人都摇头苦叹,尉缭战谋非常高明,这次王翦部队行军这么快,能将那些降兵安置的那么好,居功甚伟。现在连他都没办法,其他人还能怎么想。

    天色渐渐昏暗,将领们依然束手无策,而嬴政的御驾已经驶来。

    嬴政和赵姬并肩走入大帐,跟随在嬴政身后的是丁香和安茹,赵姬身后跟随着一位粗犷的壮士。

    两人坐上主位,赵姬问道:“王翦将军,邯郸城什么时候能攻下?”

    王翦仔细思考了下,答道:“还需七日时间。”

    嬴政和赵姬同时摇了摇头,赵姬问身边的壮士,言道:“羌瘣我儿,你可有办法攻入邯郸城?”

    这位壮士不是别人,正是被赵姬临时调来的羌兵首领羌瘣。

    羌瘣言道:“母亲大人,我手下的儿郎,只会平原交战,攻城战却不会。草原游牧民族,最高的部落围栏,只有一丈高。而邯郸城墙高大五丈,骑兵根本无法靠近城墙两百步之内。”

    赵姬皱眉道:“七日太长,赵国各地援军很快就会到来,秦赵之战,不能是消耗战。政儿,你制定这样的策略,应该有后续计策吧。”

    嬴政微笑地点了点头,言道:“七日确实太久了,想要拿下邯郸城,还是要用同样的计策。我们能让赵国临阵换将,将李牧调走,那么下一步,就应该是策反赵王。”

    “王翦将军,传令下去,今夜停止攻城,连夜书信投降书,射进邯郸城。此战不能硬打,以攻心为主,顺便告诉城内的赵人,本王御驾亲征,不但带来了三十万大军,还带来了两百万担粮草。”

    “同时本王承诺,只要赵迁开城投降,赵国宗庙依然保留,大军所到之处,与赵人秋毫无犯。违令者,斩。”

    所有人睁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赵王如果投降,早就投降了,岂会等到现在。现在形势很明显,秦国根本无法在十日内攻入邯郸城,只要用一个‘拖’字诀,秦军自然会退兵。

    这个时候,自家大王居然想要让赵王归降,除非赵迁是傻子,或是昏庸的不能再昏庸。

    嬴政好似一切尽在掌握,言道:“照本王的命令去做,全军上下,埋锅造饭,所有人都唱军歌。这一夜,我要让大秦的战歌,传遍在邯郸城里里外外。”

    与此同时,尉缭受嬴政之令,手持使节节杖,叫开了邯郸城门,前去劝降赵王。走进城门,身后传来秦国军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尉缭浑身打了个冷颤,赵王真的能归降吗?赵王迁虽然生性玩闹,但是他可比韩王有骨气多了。在别人的家门口,唱起了秦国战歌,无异于打赵人的脸。

    自己这一去,很可能会被发怒的赵王杀死。可嬴政的命令下达,不去又不行,还是尽量想要应对言词,不要激怒了对方才好。幸好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个传统,不然尉缭还真不敢来。

第八卷 第七十章 邯郸之战(下)() 
赵国,赵宫。

    一道锋利的长剑,刺向坐在高位的妇人。

    这位妇人目不斜视,死死地盯着这个中年来者,剑到面前一尺距离,却被一只短笛拦下。

    那人被震的后退几步,一位蒙面女子,不知何时出现在妇人的身边。

    妇人言道:“杀死他。”

    蒙面女子也不多问,身法展开,两个身影出现,只是几招,就将那人刺死在大厅之中。

    那位蒙面女子嘴角撇了撇,实力这么低,也敢来赵宫刺杀,胆子也真大。

    同时目光看向主位上的妇人,这位赵悼倡后,估计在赵宫的日子很难过。对方不是太监,能在赵宫自由进出,跟秦宫根本无法比。

    赵倡苦笑道:“现在的赵宫,早就不是以前的赵宫了。少司命,幸亏我家姐姐将你调来保护我,不然真被那些人得逞。别人不知,我还是知你的,从小与敏代一起生活,对赵宫非常熟悉。”

    “那人是赵国大夫,可能发现了一些秘密,要将我杀死,以泄愤。可惜啊,死了也是白死,供奉们是不会插手宫闱斗争的,这么晚敢入宫行刺,应该是那个人派来的。”

    没过多久,赵迁和春平君急匆匆地赶来,看见地上的尸体,赵迁面色狰狞,用脚大力地揣了几下,骂道:“真是够胆,秦国还没有攻入邯郸,就想要来杀死我的母亲。”

    “母亲,这位蒙面女子是谁?为何我在宫里从来没见过。”

    赵倡还未说话,春平君却先言道:“那是你的姐姐,她叫少司命,以前一直跟随着敏代公主。”

    少司命弯腰鞠了一礼,站在赵倡身边,好似对身边任何事都不关心。赵迁点了点头,这个人他听说过,跟自家姐姐敏代都是冷月人,从来不说话。

    姨母既然派她来保护母亲,宫里除了那些供奉,还真没有人是她的对手。

    赵迁叹道:“启禀母亲,赵嘉溜的太快,我没有杀死他。”

    赵倡苦笑道:“赵嘉不死,我们一家人迟早会被他害死,他去了哪里?”

    赵迁言道:“去了代城,这个家伙太可恶了,将许多军粮运去了代城。我赵国正在闹饥荒,他竟然不管不顾,弄的我很被动,就算秦军不攻来,我也做不了赵王多少时日了。”

    赵倡皱眉道:“他去代城做什么?难道想要夺取雁门关的戍卫军?不可能的,那些兵只听你和李牧的。李牧已死,他不可能调动那里的兵。”

    赵迁骂道:“他当然调不了那里的兵,但是他可以联合燕国,甚至可以引匈奴人攻来。一旦如此,赵国想不灭都难。”

    赵倡和春平君面面相觑,赵嘉真的敢那么做吗?同时想到一种可能,他肯定会那么做。

    春平君叹道:“投降吧,中原内部之战,只是皇族之间的战争。一旦牵涉到外族,就要同仇敌忾,起码能保证少死人。”

    赵迁很不情愿,可想了想,看了看母亲焦愁的脸庞,仰天长叹道:“母亲不要说了,什么都不要说,儿子这就去接见秦国使节。”

    转身离去,春平君和赵倡也很无奈,让赵迁做这个决定,确实难为了他。赵迁本不适合做赵王,为了生存,都是他们强硬地扶上来的。

    既然做了赵王,在这个位置上享受了几年,想退下来,肯定经受了许多心理斗争。他们难,赵迁更难,可左右都是一个死,为什么不求活?

    尉缭来了有一个时辰,秦军已经打到城外,赵王不想见他,也在情理之中。可没想到,赵迁真的接见了他。

    行过礼以后,尉缭还未开口,却听赵迁问郭开道:“郭相国,现今的局势,本王该何去何从?”

    郭开言道:“启禀我王,秦国国力本来就比我国强,别说十日,就是一个月,援军都不会来。赵嘉公子已经去了代城,他迟早是会打回来的。”

    “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固守邯郸城,等待秦军自己退军。秦军战线太长,他们不可能长期交战,特别是攻城战,秦军根本消耗不起。还是一个就是割地求和,将邯郸城让给秦王,迁都去中阳城。”

    赵迁又问道:“郭相诚实地告诉我,本王与秦王比起来,哪个能统一中原,成为中原之主?”

    郭开想了想,叹了口气,言道:“大王与秦王比起来,远远不如。”

    “大王几位只有三年,政务并不太熟,后宫更是有诸多牵绊;而秦王在位七年,军政大权全抓稳,后宫更是经历了许多次清洗,内外通和,他没有任何的牵绊。”

    “大王本身毫无武艺,而秦王也是位高手,身边连巅峰极品强者都有。可用之人,比大王多太多。乱世之中,本身实力也是一部分,不然很容易被刺客刺杀。”

    赵迁点了点头,抬头对尉缭言道:“秦国使节,你即刻回去,明日午时,本王开城投降。告诉秦王,都是皇族,记住他承诺过的话。”

    郭开傻了眼,当即跪地劝道:“大王不可如此,下臣可没有叫你投降,贵为赵氏皇族,岂能这么做?”

    赵迁无奈道:“赵氏皇族,我连自己的母亲都保护不了,还要让秦王派人来保护,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说到底,赵国和秦国都是赵氏皇族,既然争不过他,就要认清这个事实。”

    “将赵国送给嬴政,可以少死人,如果等赵嘉打回来,死的人会更多。郭相大人,我给你一个忠告,以后不要入朝为官了,做个富家翁,对你最合适。”

    郭开叹了口气,赵迁已经下了决定,再劝也没用了,投降是跑不了的。嬴政比赵迁强多了,在嬴政手里为官,许多牟利之事就不能再多了。

    郭开在赵迁手下做事,或许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赵迁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因郭开非常尊敬赵倡,他本就是一介商人,亲眼看着赵倡一路成长,这种奋斗史,跟他有许多相同之处。

    尉缭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来的,他还在犯傻,什么情况?自己一句话都没说,就是往那里一站,赵王就投降了。

    赵王为什么愿意投降?这里面肯定有秘密。想到嬴政对赵之战的策略,那种信心满满的模样,以及秦王和赵王做出的莫名其妙的举动。尉缭只想闭紧自己的嘴巴,那些皇族秘密,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从边关对持,到两王的奇怪传令,再到邯郸之战。从一开始,好似秦王和赵王就商议好了,就等着嬴政来接受赵国的投诚。这里面牵涉到的隐秘,尉缭不打算细问,连想都不要想。

    伴君如伴虎,知道的越多,死的就越快。尉缭已经打算好了,等中原一统之日,就是离开之时。

第八卷 第七十一章 赵王投降() 
天亮,邯郸城门大开,赵迁交出玺印,站立请降。

    嬴政扶着赵姬,亲自领受。

    赵王投降了,这个消息,犹如平地一声惊雷,雷的列国焦头烂额,魏王更是守在大梁城瑟瑟发抖。

    赵国本有一战之力,秦赵之战,雷声大、雨点小。嬴政只是来次御驾亲征,兵不血刃地解决了邯郸之战,这种鬼神莫测的手段,列国都怕了。

    他们都想问一句,赵王为什么要归降?赵迁可不比韩王,韩国地理位置太过尴尬,当秦国大军开到之时,不得不降。可赵国根本没有那种切骨之痛,赵国军力也在,能打仗的将领也非常多,你为什么要投降?

    听到嬴政和赵姬已经进入赵宫,还是赵迁亲自领去的,在前线与杨端和拼杀的赵葱,气得一口老血喷了出来。这算什么?就算赵国打不过秦国,也不可能被灭国,只要拖到入冬,秦军自然会撤军。

    邯郸改旗易帜,让赵葱一点办法也没有,军心已经动摇。颜聚逃走,却被杨端和俘虏。杨端和打仗与其他人不同,他最擅长山野作战,在优势兵力之下,直接围堵在赵军各个关卡,一副不决战绝不罢休的态势。

    这一战,斩赵军三万,赵葱也被他杀死,余下的赵兵全部投降。赵人本就不无心再战,一是嬴政的攻心战起了效果,北方饥荒,家中父老还等着秦国的粮草去救援;二是赵王都降了,他们还能为谁效忠?

    杨端和本不想杀赵葱,可赵葱死不投降,只能将其杀死,免得他回到邯郸,让嬴政难做。这份功劳,杨端和不想让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