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刺客列传 >

第441部分

新刺客列传-第441部分

小说: 新刺客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要调查嬴冉,就必须去终南山的北宫大殿,只要她是北宫人,那里应该有最隐秘的记录。可以将此消息,传讯给小卡,让她保持警惕,晨曦已经怀疑上她了。”

    掌厨点了点头,言道:“她是北宫护宫使,小卡竟然不知道,肯定是晨曦隐瞒了。以小卡的身份,晨曦还要这么做,估计会怀疑小卡的来历。特别是牧场之乱之后,晨曦应该会在内部整顿,如果小卡暴露,而我们都不在,她将变得很危险。”

    一个宫女却笑道:“小卡姐姐不会有危险,我知道她的来历,只是当年承诺过,不会对任何人泄密。大家只要知道,晨曦不知道姐姐的来历也就罢了,一旦知道,只会全力保护,不会有危害。以姐姐的实力,指不定谁保护谁,她想要远走高飞,北宫根本拦不住。”

    众人微笑地点了点头,颐陵殿里的人就是这样,知道的隐秘很多,能说的他们会说,不能说的,就不会多说。这一点,连嬴艾、嬴政都不会相逼。只要不损害颐陵殿的利益,他们保留些秘密,还是可以的。

    嬴政很早就知道这一点,对于那些私事,不会过多的询问。几番询问下来,都对嬴冉一无所知。正如掌厨所言,想要查清楚嬴冉的目的,就必须派人去终南山。去的人要有身份,起码不能低于晨曦,不然根本查不出来什么。

    这个人选,只有嬴艾和嬴政,可他们哪里有那个时间。嬴艾直接甩了一句话,她连邻居钟殿都懒的去,怎么可能跋山涉水去终南山。嬴政也不可能去,秦赵之战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他根本走不开身。

    此事就这样拖着,终南山去不了,就派人去楚国调查。最近楚国也不太平,各种争权交替,让人眼花缭乱。李园送妹妹李嫣嫣嫁给楚考烈王,诞下两个儿子,没几年楚考烈王死了,李园再设计刺杀了春申君,扶持楚幽王熊悍登位。

    不久因为政见不合,有逼其退位,立楚哀王熊犹上位。军国大事,立君王如同儿戏,激反了一部分人的不满。其中熊负刍在军中非常有威望,他们看不惯李园的作风,熊负刍的一位门客,刺死了楚哀王。

    此事一发,熊负刍当上了楚王,为了平息内乱,先是杀死了李园,又在楚国内部进行了几番血洗,清除异己。

    这一番消耗,楚国元气大伤,根本无心对外交战。所幸军中将领以他为首,更有楚国名门项家支持,勉强坐稳楚王之位。楚国内乱平息,但时不时来几次叛乱,更有南蛮趁势而出,楚国兵力只能放在南部。

    嬴政听到这里,也是头大不已,楚国还真是乱。后院起火,向来是国之大忌,就跟以前的义渠之乱一样,弄的秦国国力大损。面对中原纷争,楚国只能观望,嬴政要的就是这种结果。

    中原七国,韩国已归降,放眼天下,最为强大的当为赵国和楚国。列国都有自己的牵绊,嬴政就要把握好这绝佳的时机,一举拿下赵国,从此以后,天下就不会形成合纵抗秦之事。

    合纵抗秦,每次联军攻来,都让秦国国力大损。到了嬴政的时候,他是不想再来一次,蕞之战虽然打胜,但是那次差点攻破咸阳。从那以后,嬴政哪怕不与列国开战,都要避免列国再次联军。

    回到寝宫,批阅了些奏章,密切关注着赵国动向。只要再等待几日,杨端和的内地之兵就会汇聚到前线阵营,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计划。

    与此同时,嬴政又听到一个消息,墨舞安偷袭了易水总部,杀死几百人,重伤了鞠武,然后不知去向。

    魔头再次进行刺杀,整个中原都蠢蠢不安,连秦赵之战都无暇关顾。列国之战,打的再凶也与自己无关,可那个魔头杀人,根本无处循迹。天知道哪些人与他有仇,万一不小心被打进家里来,那可怎么办。

    不知何时,江湖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魔头降世,剑指北宫。

    只要是江湖人,对北宫并不陌生,还非常熟悉。因为北宫有会占卜师,具有通天彻地般的预测能力,终南山上高手如云,许多江湖人都去过,许多同行都受过晨曦的恩惠。

    而那个魔头,杀人目标很明显,那就是专杀江湖势力。先是挑翻了云雾仙境,再是灭杀赵氏墨家剑馆,又是易水势力。这里面有许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人与终南山有关系。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魔头应该与北宫有非常大的仇恨,难道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终南山吗?不管真假,无数的江湖人走向了终南山。

    嬴政听到这个传闻,也是愣了一下,墨舞安与谁有仇,他还真不知道。至于传闻来自何处,嬴政也曾问过嬴艾,嬴艾也不知道。现在墨舞安的去了哪里,哑厨跟踪到燕国以后,就失去了墨舞安的踪迹。

    也就是说,墨舞安找出了摆脱跟踪的办法,以后他要做什么,嬴艾也估算不了。嬴艾甚至说,可能那个传闻,就是墨舞安自己故意流传出去的。

    不必管他,嬴政现在最紧要的,就是秦赵之战。

第八卷 第六十八章 邯郸之战(上)() 
立秋时分,乱世的中原,天气好似跟许多人开了个玩笑。不但没有秋天的凉爽,烈日烧烤下的北方大地,出现了大干旱。

    这场干旱,使许多粮田旱裂,别说秋季要种下麦谷,就连许多池塘都不见一滴水。不但赵国颗粒无收,就连秦国、燕国也大受影响。

    就算郑国渠修好,面对如此大范围的干旱,嬴政也是头大。在天灾面前,只能广发钱粮,从巴蜀运出的粮食,一直就没停过,弄得巴情清也叫苦不迭。幸亏秦国受到的灾害较小,当迁移完难民以后,才没有再发牢骚。

    章台宫的夜晚,秦国权贵都来了。秦赵之战,迫在眉睫,许多人都在猜测嬴政的后手。果不其然,他们终于看到了,从内地出来了奇兵,进驻了前线阵地。

    秦赵双方,本来兵力旗鼓相当,秦国增援了,而赵国却没有。这一支奇兵的出现,将打破相持的局面。

    嬴政沉声道:“诸位都认为本王畏而不战,丢失了秦人的武勇,秦赵之战,如箭在弦上,必定要射出去。小茹,将家里获得的情报,对诸位通报一下。”

    安茹行了个标准的宫廷礼仪,言道:“宫女安茹,向各位大人问好。”

    “秦赵之战,乃是大秦必打的一仗,为了减少损失,我家主子劝阻了大王前期部署。赵王调兵很奇怪,在没有查清那些兵的去向,还是要稍等些时日。”

    “现在已查明,赵国发生了巨大天灾,北方大范围的干旱,都无粮可下肚。不仅仅是旱灾,石城、中央城、代城一线,发生了大地震,千里房屋毁坏,死伤赵民不下十万人。”

    “赵王调兵的目的,主要是囤积各地粮仓,做为赈灾之用。也就是说,赵国前线,根本无兵可派。”

    听到此话,秦国臣属喜笑颜开,这个时机太好了。

    李斯当场走出,言道:“请大王下令,灭赵之战,近在眼前,绝不能给赵人拖延的时间。”

    嬴政言道:“以往赵国也发生过饥荒,但是这一次,在如此大的天灾面前,犹如压死骆驼的一根稻草,已经挺不过去了。就算能挺,本王也不会给他时间。”

    “本王已秘密传令,王翦率上地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陉;杨端和率河内兵,分由南北夹击邯郸,务必将赵葱困死在前线不得返回。”

    “本王每日将御驾亲征,直接从井陉前去邯郸督战。这一战,当需速战速决,只要邯郸之战打响,赵葱在前线根本无心战事,只想返回邯郸救援。而本王不会给赵国各地援军这个时间,务必在三日内,攻下邯郸城。”

    所有人听的目瞪口呆,嬴政用兵,竟然不只杨端和一处,连羌兵都用上了。羌瘣和王翦联合出击,绝对会打赵国一个措手不及。羌兵乃是临时从义渠调来,不声不响地送进了赵地,任何人都没有发觉。

    不过仔细想想,又都明白了。因为赵姬就在咸阳宫,这位太后出行,自然会带上亲兵跟随。义渠兵就是赵姬手里的一张牌,义渠内部混杂了太多的犬戎兵、羌兵,都是游牧兵,那些兵的骑射功夫,可比赵国的骑兵强大。

    他们也知道,嬴政御驾亲征,赵姬太后肯定会跟随。这对母子亲临前线,不管是中原兵,还是羌兵,都会效死命。

    嬴政言道:“芈宸大人,多多筹集粮草,在拿下邯郸以后,本王要广撒人情牌。赵国闹饥荒,本王就去救民,只要拿下邯郸,代表了赵国已灭,赵人也是本王的子民。”

    芈宸点头答应,李斯言道:“大王此举大善,民心可用,赵国正在闹灾荒,以赵国的国力,根本无力支持。只要收揽人心,赵国的臣子,也能效命于我大秦。”

    嬴政又言道:“昌平君,你要跟随本王一同前行,密切关注各国举动。特别是魏国,免得魏王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挡我的道。”

    昌平君言道:“请大王放心,魏王不敢妄动。”

    嬴政点了点头,又商议了一些细节,才回到宫里。

    他没有回自己的寝殿,而是去了赵姬的宫殿,当面言道:“母亲大人,明日请随儿子御驾亲征,邯郸之战,我们母子必须见证。”

    赵姬喜道:“这一天终于来了,我等的好辛苦。”

    嬴政问道:“羌瘣此人可靠吗?说到底,我对义渠兵并不熟。”

    赵姬言道:“政儿想错了,他不是义渠人,而是羌人。中原年年交战,草原也不平静,匈奴人也经常吞并各个部落。羌瘣的部落被匈奴吞并,流亡到义渠,被我收为义子。”

    “这个人很有才能,在甘泉宫学习了段时间,居然能收拢流散在各地的羌人,成立一支羌兵。秦赵之战,我岂能不出力,义渠兵与戍卫军相融太多年,如果轻易出动,列国难免会说闲话。但这支羌兵,外人根本无话可说。”

    嬴政又问道:“也就是说,羌瘣对匈奴战法非常熟悉?”

    赵姬点了点头,言道:“他的能力,仅次于葛木丹,如果对匈奴交战,将他们放出去,绝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能用熟悉来解释,而应用精通来说,他们对草原部落都很熟知。如果你要让他们不带任何粮草,孤身深入草原,他们会活的很长久。”

    “那些战法,都是以战养战之术,并不适用于中原之战。”

    嬴政明白了,中原之战,说白了还是皇族之间的掐架,不能引外族的力量来攻打。而羌瘣的羌兵,早就是甘泉宫的势力,还认赵姬为义母,做为一支亲兵,那就不算外人。

    何况这次羌瘣带的羌兵,人数并不多,只有区区五千。但是这支五千羌兵,打仗都很勇猛,根本不需后勤补给。只要嬴政给出个命令,指哪打哪,以战养战。

    这样的军队,确实不适合应用于中原之战。但是秦赵之战,嬴政不想出现任何意外,等这场仗打完,羌瘣会一直北上,游离于塞外和中原之间,绝不放进中原就行了。

    部署妥当,第二天,嬴政和赵姬同车而行,离秦宫,出咸阳,御驾亲征……

第八卷 第六十九章 邯郸之战(中)() 
秦国以迅雷不及耳之势,突破赵国的防线,呈南北夹击之势,直攻邯郸。而在前线的坐镇的赵国将领赵葱,却被秦国杨端和死死咬住不放。

    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赵葱一退,就会形成被三线夹击。就算邯郸被围,赵葱也不能退,现在能给赵国希望的,就是各地的援军速速前来支援。

    这就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赵王将赵国的各处兵马,调动的不知去哪里了,许多将领都找不到其他将领的位置。想要调派援军,只能赵王一个人传令。

    所有人都认为,邯郸城高大坚固,拖延十日,还是能办到的。而嬴政给前方的命令,务必三日内拿下邯郸,绝不给赵国任何喘息时间。

    这就难住了王翦,临时分兵出击,虽然进展顺利,但是想要攻击邯郸这样的大城,后勤根本跟不上。光需制造攻城器具,起码也需要两日的时间,想要在三日内拿下邯郸城,基本不可能。

    可嬴政就是给出这样的命令,王翦牙一咬,让王贲、李信等人轮番攻城,日夜不休。就算用人命去堆,也要在嬴政到来之前,大秦旗帜能够插上邯郸城墙。

    两日过去了,依然不见成效,邯郸城连防御用的滚油锅都没使用,哪里能攻的进去。

    李信急道:“大将军,想要在三日内拿下邯郸城,根本不可能。邯郸城高墙厚,云梯损耗非常大,守城赵军连防御用的滚油锅都没使用,我们的兵力不够。”

    想要攻城,起码要大于城内十倍的兵力,秦军后勤跟不上,这么短时间内不可能攻的进去。眼看着到手的军功捞不上,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