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272部分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272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愫。

    因此孝庄皇太后,脸色好看了很多,声音也变得柔和起来。

    “摄政王爷,有话请讲。”

    “本王总结了一下,我们大清国这几次兵败,皆是败在大明的火器手里,虽然我们的红衣大炮已经不次于明军的红衣大炮,但是姓林的有一支火枪队非常厉害,这种火枪太先进了,根本不需要火绳点火,举枪就能射击,一扣扳机就能把200步开外的敌人撂倒,这是普通的火枪和弓箭远不能及也。只要能搞到一批这样的火枪和足够的弹药,退兵也不是问题。”

    多尔衮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他这一说话,下面的文武大臣纷纷随声附和,不住的点头,认为对我说的在理。

    孝庄皇太后也点了点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武器不如人,怎么能够打胜仗呢?就像以前没有红衣大炮的时候,他们的八旗子弟与明军战斗不也经常失败吗?只有在他们擅长的野战当中才能够取胜。

    但是如何才能搞到一批这样的火枪呢?抢几支过来仿制,到批量生产再形成战力,这个时间就太长了,根本来不及。去买,恐怕现在也找不到供货商,就算是能找到供货商,买到以后也不能立即形成战力呢?换句话说就是林毅给他们一批火枪,他们也用不了。

    孝庄皇太后想到这里又轻叹了一声,“摄政王爷说的在理,要不我们干脆向大明俯首称臣算了。”

    孝庄皇太后此言一出,在场的文臣武将皆惊。

    多尔衮怫然道:“太后不可,何出此言?本王完话还没有说完,即便是没有火枪,也绝不能向这些南蛮屈服,否则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我们唯有血战,我大清还有数万将士,本王愿意带着他们是誓死力战,实在不行了,我们还可以退守赫图阿拉城,再想其他的办法,没有火枪也可以打胜仗,就像以前没有红衣大炮,大清不也立国了吗?”

    多尔衮说到这里下面的文臣武将也纷纷道:“摄政王说的对,绝不能屈服大明,我等愿意与摄政王一道,与林毅誓死力战!”

    孝庄皇太后对他们根本没抱什么多大的希望与信心,打一仗败一仗,大清早还经得起这样折腾吗?

    正在这时,一位太监进来了,在孝庄皇太后耳边低声道:“老佛爷,英亲王阿济格,兵部尚书洪承畴和鳌拜全都成了明军的俘虏,林毅没有杀他们,是打算用他们来换几位大妃和福晋,他们是想用此法来笼络林丹汗的后人,与察哈尔部结盟,以瓦解我们大清与察哈尔部的关系。”

    “哦,消息可靠吗?”孝庄皇太后听了这话立马来了精神。

    “老佛爷,绝对可靠。”小太监用他独有的嗓音道。

    “好,多亏哀家早有准备,那哀家就跟他们换。”孝庄皇太后两只如水的眼睛叽里咕噜乱转。

    她与太监是低声耳语,在场的众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包括多尔衮在内,都看着他们也不敢多言。

    孝庄皇太后脑子里盘算着这场买卖,洪承畴、阿济格、鳌拜,这都是什么人物?这都是大清国的柱石,将相之人,林毅竟然要用他们三个换林丹汗的几个女人?这对他们来说可是天大便宜的买卖。

    不就是林丹汗的几个女人吗?残花败柳,什么大妃、福晋?

    这三个女人分别是皇太极的一个妃子,皇太极现在已经不在了,另一个是基尔哈郎的福晋,济尔哈郎残废了,就算是不废他的女人多的是,也不在乎这个女人。还有一个是多尔衮的福晋,多尔衮的女人就更多了。

    孝庄皇太后想想这些脸上直发热,这么便宜的买卖,姓林的要找到门上来做,难道他的脑子被门夹了?

    孝庄皇太后又一想不对,这三个女人对林毅来说价值可太大了,他如果把这三个女人成功救出去,林丹汗的后人肯定感念林毅的恩德,巴林和额哲必然报恩,姓林的就能够笼络住察哈尔部,这可是几万户人口啊!

    姓林的真会打如意算盘!

    但是这场买卖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亏吃,必须得做。要知道这三个人回来,对他们大清来说,太重要了,别看他们打了败仗,但是他们的能耐在那摆着呢,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这三个人,随便拉出一个,无论到哪里都能抵得上万马千军,尤其是对现在的大清来说,简直是不可或缺。

    想到这里孝庄皇太后不无兴奋道:“众位爱卿,哀家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洪中堂、英亲王爷、鳌大人现在都安然无恙,不久的将来必然安全返回京师。”

    这句话听得在场的文武众将,如入云中雾中。

    多尔衮道:“太后,究竟有什么喜事,可否明示?”

    孝庄皇太后简单的把经过说了一遍,最后好像找到了救星一样道:“这下有救了,姓林的要用几个女人跟我们走马换将,我们大清又有救啦!”

    此言既出,下面的文武也全都议论纷纷,他们原以为阿济格、鳌拜和洪承畴已经凶多吉少,因为他们知道林毅对他们清朝人不留俘虏,全部斩尽杀绝,不允许他们投降。

    这次竟然俘虏了他们,还要走马换将,这可是一件大好事,这三位大人一来,大清的实力就会成倍增加,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像他们这样的能征惯战之将,运筹帷幄之才。

    因此文武百官个个面露喜悦之色。

    多尔衮听了这话,心中也是猛然一喜,不过紧接着他有些忧心忡忡了。

    散朝之后,多尔衮径直往孝庄皇太后的寝宫慈宁宫而来,刚到宫门口,值班的小太监喊了一声:“摄政王爷到——”

    多尔衮也不理他,直接往里走。

    又过了两道门,再往里面就是孝庄皇太后睡觉的地方了,多尔衮刚要迈不进去,一道丽影拦在了他的面前……

第360章 死人换活人计划() 
林毅十几万大军开出锦州,浩浩荡荡,旗幡招展,号带飘扬,刀枪晃眼,遮天蔽日。

    有马队,还有步卒,火枪营一排排的新式火枪,看上去威武而庄严。还有辎重营,五六百门红衣大炮,在几千名军卒赶走着牲口的驱动一下,排成了长龙。

    有水师战船,把他们运过小凌河,又跨过大凌河,继续向北挺进。

    那场面岂止一个壮观了得!

    早在万历年间,明朝的军队就不敢在锦州城外活动了。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可以说是明军的耻辱,后金的崛起。

    努尔哈赤仅以6万兵力,打败了明朝的四路大军,十几万明军伤亡过半,努尔哈赤创下了“不管你从几路来,我只一路打过去”的经典战例,铸造了以少胜多不朽的传奇,这是后金与大明的战略决战,直接导致了后金的崛起。

    自那次战役之后,后金军一连攻克了明军70余座城池,其首都也从赫图阿拉城迁到了盛京,也就是后世的沈阳。

    自从那以后,大明朝的边军不敢轻易越过锦州之外了,只留下了一个皮岛,以牵制后金(清)军,但是很快也被人家将这颗毒锭连根拔去。

    尽管孙承宗、袁崇焕等名将经营辽东,创下了打败八旗精锐的神话,但是总体上大明与后金(清)军的战斗输多赢少,流传下来的是“金军不过万,过万不可战。”

    以后锦州、宁远等军事重镇相继失陷,一直到清军入关大,大明朝灭亡。

    现在林毅的逆天穿越,短短的八年间,有一个边军小卒,熬成了大明监国,对鞑子们的作战也从关内扩展到了关外,不但取得了山海关之战的胜利,还收服了宁远锦州,现在又打出了锦州,剑指大清帝都。

    这是大明朝从万历以来,几代帝王做梦都不敢想的,万历之后跟那个皇帝只热衷于做木匠活,对于关外的宁锦防线他不太上心,在以后兄终弟及就是崇祯了,虽然关外的宁锦防线有过辉煌,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这下强烈的刺激了鞑子们的掠夺欲望,隔三差五叩关而入,最多的一年光顾两次,兵困大明帝都北京城,掠夺走了人口牲畜十几万,金银珠宝无数,杀人越货,所犯罪行,罄竹难书。

    崇祯皇上焦头烂额的时候,还梦想着与鞑子们的和谈,甚至想到过“要什么就答应给他们什么”的妥协退让政策。

    那个时候别说打到锦州城外了,明军连山海关外也不敢去,就是在关内,鞑子来了也是朝不保夕,官军和老百姓一块儿竞命,简直是望风而遁,最遭罪的当然是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命如草芥,想一想当时都惨成什么样了。

    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林毅现在亲自统帅大明朝的十几万军队雄赳赳气昂昂的打出锦州城了,要打回鞑子们的老家去。

    这是何等的神气和威风?!

    这是从1619年以来,二十多年之间大明鲜有的新气象。

    现在这些明军将士,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卒,一个个脸仰着,胸脯拔着,腰眼儿挺着,目光炯炯,遥望远方,俯视大地,那神气不亚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不过在路上,林毅告诉手下的军将,从现在开始对清军的政策有所改变,不再杀降,允许他们投降当俘虏。

    “林大哥,这是为什么呀?”又是小颖带头不解的问。

    林毅笑道:“以前之所以要把鞑子和汉奸斩尽杀绝,不允许他们投降,因为他们那是侵略,所犯的罪行滔天,应该受到那样的惩罚。而现在不同了,我们从现在开始,打出国门了,我们发动的是征服战争,而不再是鞑子们的侵略战争,如果把他们全都杀了,还征服谁呀。”

    “不对吧林大哥,大清的帝都以前也是大明的疆土,包括后金的都城赫图阿拉城也是大名的地盘,那个努尔哈赤据说还是大明将军李成梁的马童,只是后来他们才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照这么说,应该把他们全部灭掉。”

    “你要这么说那就没完没了了,那大明朝以前的疆土是从哪里来的呢?太久远的事,那是历史了,是先辈们的事,我们就不说了,但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是我们这一两代人经历之事,就不能不说。”

    “那林大哥,照你这么说我们这次出兵锦州城外,岂不是侵略吗?”

    “我们这不是侵略,是正义的战争,是要给那些满清鞑子一教训,战争是他们先挑起来的,并非是我们挑起来的,况且你刚才也说了,大清也好,后金也好,他们的地盘原来都是大明的,他们也都是大明的边族夷民,因此现在我们是征服他们,谈不上什么侵略。”

    “哎呀,我越听越糊涂了。”

    “你这丫头还是糊涂点好,以后你会明白的。”

    林毅心里话,这丫头片子要没完没了的问下去,自己也没词给她解释了。

    其实国家和民族直之间的事谁说得清呢?是非曲直,几千年来,纷争不休,一直上演的是丛林法则,那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江山社稷,那是人人之天下,而非一家一姓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

    一言以蔽之,就是成王败寇,嘴是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听着林毅和小颖的对话,哲哲在旁边掩嘴直笑,也不插话,甘愿当一个听众。

    不管怎么说,林毅的军令传下去了,从现在开始允许清军投降了,对投降的鞑子不再斩尽杀绝了,要区别对待。

    军令如山,尤其是林毅的军队,有铁的纪律,用八个字概括就是令行禁止,雷打不动,谁也不敢不执行。

    十几万军队兵马,所到之处势如破竹。现在形势与数年之前完全翻过来了,明军所到之处,清军望风而遁,明军所向披靡,有时候一天最多能够连克八城。

    距离大清的京师盛京,还有二三百里了,胜利在望。

    这期间朝鲜国王李倧再次偷偷遣使,来请示林毅他们进入大清配合作战的五万朝鲜军,什么时候倒戈,如何倒戈之事宜。

    林毅笑着回应他们,不急,届时会有他们用武之地的,朝鲜来使吃了颗定心丸,高高兴兴坐船回去了。

    大清的京师盛京在望,林毅又想到了走马换将之事,如果宋献策算得真准,林丹汗的几个老婆应该还健在,看在巴林和额哲的份上,看在大明和察哈尔又结盟好的份上,必须得救拯救他们。

    这是一个死人换活人计划,用两个死人一个活人,准确的说,这个活人也是命不久矣之人,要从大清的帝都换回来几个活女人,具体的细节必须得好好的运筹一番。

    因为这几个人不管是活人还是死人,都不是普通的人,死的也都是叱咤风云之辈,活的也都是金贵之人。

    这样的计划也就林毅敢运筹,因为他要拯救的这几个女人,不只是林丹汗的老婆和巴林和额额的娘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