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256部分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256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前李自成就屡败在林毅之手,皇太极和多尔衮也屡次在林毅面前吃鳖,在山海关一战李自成的十万大军又全军覆没,谁能是林毅的对手哇?

    姓林的真就这么邪乎?难道就没有人能治得了他了吗?大明不可怕,昏君崇祯已经成了吊死鬼,但大明朝现在非但没有乱,反而更加同仇敌忾了,真他娘的怪气!

    要说别人不了解大明,他张献忠最了解不过,因为张献忠造反当贼之前曾经当过大明的捕快,对大明的形势看得最为清楚,大明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皇上都被逼得上吊了,可是从一个边军小卒发家的林毅现在竟然成了气候,他成了大明监国,那些平日里不听崇祯的砖头瓦块现在都对姓林的小子服服帖帖,唯马首是瞻,真是大明之怪现象!

    左良玉、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这些刺头,连崇祯都收拾不了,现在都甘心情愿地效忠林毅了,带着十几万兵马兵分两路来攻伐他的大西国,虽然他的几个干儿子非常能干,把这十几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但是张献忠了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知道,迟早有一天林毅肯定会来对付他的,这是他的劲敌,也是他最大的心病,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张献忠的心态。

    李自成已经自顾不暇,谁能帮他呢?张献忠打了胜仗,也是整愁眉不展,他这皇上当的窝囊,什么山珍海味、三宫六院他都无心享受了。

    正在这时候,大汉奸范文程来了。

    真是正可睡时,塞给他一个枕头,张献忠一看就知道这个大汉奸来去有意,赶紧把范文程待如上宾。

    范文程的眼里更不揉沙了,一看今天这事有门儿,心里也乐开了花,因此对张献忠的款待一点也不客气,张献忠给他安排什么,他都慨然应允,当仁不让、来者不拒地笑纳,最后把孝庄皇太后给他的密诏拿出来了,逞给了大西王张献忠。

    张献忠仔细看了三遍,开怀大笑,因为孝庄皇太后在这封密诏上写得非常明白,那就是林毅现在是他们最大的敌人,联手搬倒他之后,大明朝就彻底完了,到那时,大清朝与他秦岭而治,秦岭以西的半个中国,包括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广西等辽阔地带,可比他现在的大西国宽广数倍。

    张献忠立马就同意了跟大清合作共同对服林毅,就算是大清不与划秦岭而治,他也愿意,借助大清的力量能铲除了林毅,为他除去了一个劲敌,至于以后汉人的天下谁说了算,那还得看实力!

    因此,张献忠立即就与范文程签署了协议,孝庄皇太后在这道密诏上的条款,张献忠全部接受。双方真是一拍即合。

    签字用印之后,张献忠留了一份,范文程带了一份,然后范文程一行悄悄地离开了成都,人不知鬼不觉的去了福建……

    张献忠送走了范文程,心里有底了,有了大清这帮手,还怕他林毅何干?立即命令他的四个干儿子,杀出四川,把战线向北、向东推进。

    李定国率领导五万大西军出四川,往兴安杀来,明军闻风而遁,突然,一支军队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打的是大顺军的旗号,李定国得报后就是一愣……

第342章 收复宁远() 
当宁远城的清军在城中呆了将近两个月的时候,终于憋不住了。里无粮草外无救兵,城中已经出现了饥人相食的现象。

    城中除了人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别的可吃了。军心浮动,士兵哗变,愈演愈烈。

    大清的主将刚林也是饿得直打晃。

    以刚林为首的这1万鞑子的高层将领一想,如果在城中,全部都被饿死,这也太窝囊了吧!

    因为宁远城跟其他城现在情况不一样,外面并没有明军围困,如果要是被明军困城杀不出重围,这样被困死城中,也算是有情可原。

    但是现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城外只有城南和城北出现了两座明军大营,很明显2万明军在守株待兔。

    他们是绝对不会来攻城的,任凭宁远城四门大开,明军也不会杀进来。

    明军的意图很明显,一南一北两座大营虎视眈眈,城中的清军只要一出城,这些明军就会冲杀过来,打歼灭战。

    因为宁远城四门,其实现在剩下的两门,因为东门外是辽阔的大海,他们没有鱼虾的本领,当然从海上逃生是不可能的。

    而西门外则是绵延的山地和丘陵,他们没有长翅膀,也飞不过去。

    换句话说,他们无论从哪个方向开城出来都绕不过南北两大营的明军。

    没有困城,胜似困城,这些明军太狠了!

    这样城中的清军,终究熬不过城外的明军。

    因为城中无粮,而城外的明军,不但粮饷充足,隔三差五还整顿酒肉,好像有意气他们一样,当着他们的面在城外吃。

    这样,城外的明军整天吃吃喝喝有说有笑。

    而城中的清军,只有眼巴巴的看着。那种可怜和悲哀,比叫花子看到桶子鸡还难受几分,近在咫尺却不能食,甚至连味也闻不到。

    有些明军将士也特别坏,把吃剩的饭菜当着他们的面倒掉,有的把嘴里吐出的骨头甩给他们。

    只可惜他们手不够长,城墙那么高,城上城下几里地,还隔着护城,他们根本接不住,也埋怨明军的力气也不够大。

    望梅真的如果能够止渴的话,此时的效果刚好相反,越望他们就会觉得越饥渴难耐。

    太可怜了!

    刚林这些鞑子的将领终于沉不住气了。

    算了,不就是个死吗?难道我们真的不敢出城和明军摆开野战吗?

    曾几何时,我满清八旗纵横沙场,所向无敌,无论是蒙古、汉明、朝鲜,八旗子弟所得到之处,风云为之变色,诸神皆退位,我们才是天下的主人!

    可是如今,我们竟然蜗居城中,不敢出来和明军摆开战场了,祖宗的颜面都让我们这些人给丢尽了!

    刚林等人热血上涌,这些天被饥饿消磨得仅剩下一丁点的血性,现在终于爆发出来了。

    紧闭了将近两个月的宁远城城门大开,1万名鞑子杀了出去。

    这些鞑子刚出来,城南和城北的明军便发现了。

    “林大人果然高明,狗日的终于呆不住了,杀!”

    这里宋献策是总指挥,宁远城南门外和北门外的2万明军,他们也憋屈了太久。眼前就是宁远城,不让攻城,鞑子近在咫尺,瞪眼不能杀,看着就手痒。

    现在这些鞑子们憋不住,终于出来了,此时不杀,更待何时?

    双方很快在宁远城外遭遇。1万名清军,2万名明军。这样的野外战场场面也是震撼的。

    但其实这1万名鞑子现在只是个虚数,按实数来说,估计9000都不到,而且他们现在不再是八旗精锐,而是满清八旗的疲惫之师,去了爪牙的老虎还不如猪。

    林毅留在这里的2万明军,都是他的嫡系部队,虽然没有标营火枪营无敌营,那样超强悍的战力。

    但是他们的战斗力也非那些没落的旧明军所能比。

    精兵对疲卒,况且人数又是二打一。

    因此这场战斗没有悬念,一接触这些清军就是他们的靶子,死伤遍地,溃不成军。

    所谓的强弱都是相对的,就好像高与低比对在一起一样,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此时的清军太弱了,尽管他们现在是搏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么长时间吃不饱饭,这些满清鞑子和汉奸队伍一个个像得了营养不良症一样,面黄肌瘦,不光是他们,战马也是如此。

    人都没有吃的了,何况是马?

    这些瘦马疲卒曾经都是叱咤风云的八旗精锐。

    但是这些八旗精锐的实力却不能发出平时站立的13,全部都是病态。那种来去如风,凶悍暴虐的鞑子形象现在大打折扣。

    没有明军袭击他们,鞑子们骑着骑着就能从马上掉下来。看到明军了,到了射程范围之内,想射箭却拉不开弓。

    到了近前想拼杀,却舞不动刀枪。

    而明军将士则正好相反,正所谓此消彼长。

    明军将士现在一个个都觉得自己能耐大透了,好像都长了几分本事,力气也大了,武艺也高了。

    四五个普通的明军将士,以前对付不了一个鞑子。现在完全反过来了,一个普通的明军将士,一口就能斩杀五六名鞑子。

    明军将士越战越勇,他们或来回冲杀,或分割包围,如入无人之境,又好比虎入羊群,把这些鞑子和汉奸队杀得狼奔豕突,死伤枕籍。

    鞑子们有的被逼跳海,有的被逼坠崖,还有的狼狈的跑回了宁远城,企图继续负隅顽抗。

    但是他们刚跑进城中,城门还没来得及关,铺天盖地的明军兜着屁股就杀进来了。

    城中又展开了巷战,在野外,这些八旗军使明军诛杀的对象,到了城中他们也是明军将士的活靶子。

    如果你狠我怂,就会助长鞑子们的戾气。

    如果你狠,我比你更狠,那就该这些鞑子和汉奸们认怂了。

    宁远城中的1万名清军出城与明军交战不到一个时辰,大部分被斩杀,剩下的一些残兵败将,终于被杀得没了脾气,开始跪地求饶了。

    但是林毅对清军的政策是一贯的,也是明朗的,那就是坚决彻底干净的消灭掉,不允许有俘虏。

    因此宋献策道:“林大人有令,对这些鞑子和汉奸斩尽诛绝,不许投降!”

    又经过了半个时辰的战斗,宋献策指挥着这2万明军把宁远城中的清军全部斩杀干净,无一幸免。

    包括清军的主将刚林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刚林这鞑子临死得出一个教训,明军现在真的是今非昔比了,不但战力强悍,而且凶残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想征服大明,征服汉人,简直是不可能!

    宁远城中鞑子的汉奸们,更是教训深刻,找阎王爷报到的时候立下重誓,下八辈不当汉奸!

    宁远城城内城外到处都是死伤尸,海边、山崖,鞑子们死尸随处可见。

    这场战斗大获全胜,宋献策率领的得胜之军开进了宁远城,城头上把大清的旗帜全部扯了下来,换成了大明的旗帜,然后命人清扫战场,掩埋鞑子的尸体,救治伤员,打理战利品,这些战后事宜自不必说。

    自此宁远城被大清占据了一年之久,也就是到了1644年的10月份,又回到了大明的怀抱。

    宁远城一带的老百姓因为强大的占据早就远遁山林,现在一听说明军打了胜仗,城中的鞑子和汉奸被斩尽诛绝,他们奔走相告,仗着胆子又回来了,毕竟故土难离。

    然后宋献策令人向锦州城外的林毅飞马报捷,他们在城中待命,安抚百姓。

    都知道林毅的亲民爱民政策,他们军纪森严,只有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的忙碌,无有敢擅闯民宅作奸犯科者。

    宋献策在城中还开设了几处粥厂,对那些无家可归的老百姓可以来这儿免费领粥喝,不至于饿死。

    军队换下来的衣服,洗干净以后缝缝补补,然后给那些没有衣服穿的老百姓,眼看要冷了。老百姓要过冬,是衣挡寒。

    老百姓一看这天下真是变了,虽然还是大明朝,但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军队,不但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而且还把老百姓当亲人来赈济。

    他们都哭着跪拜在地,感谢宋献策。

    “尔等不必谢我,这都是监国大人林毅功德无量。”

    老百姓再次磕头,痛哭流涕,心中只想喊林毅万岁了……

    锦州城外的明军大营,这一天迎来了一拨特殊的客人,这便是坐船漂洋过海来的朝鲜使臣崔成秀。

    他带着朝鲜国王李倧的秘旨,领着200人,其中100是朝鲜美女,扮作商人的模样,下船之后大车小辆,装满了大小不一的箱子,战马上驮的也都大包袱,小包袱。

    这些有一部分是超选国王送给林毅他们的礼物,另一部分是他们沿途的应用之物。因为他们从朝鲜坐船到山东,再到关外的锦州,山水迢迢。这无疑是一种长途跋涉。

    现在终于总算到了目的地,林毅听说朝鲜来了使者,立即隆重召见。

    崔成秀见到了林毅,他没有想到名望如日在天的林毅竟然这么年轻,看样子也就是20多岁,整个大明却已经在他手中了。

    对于林毅横空出世和这几年叱咤风云的经历,崔成秀早就了解清楚了。崔成秀也觉得林毅是神仙一般的存在,是上天派下来拯救大明的神仙,也是他们朝鲜的救星。

    崔成秀对着林毅行使跪拜大礼,林毅把他扶起来,让他免礼,然后崔成秀说明了来意,并把朝鲜国王的秘旨拿了出来……

    林毅一听喜出望外,这真是得道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