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182部分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182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好,他们18人当中还有一名军医,这就是尚子明,人送外号老神仙,这是李自成军队当中的医官头子,对受伤的将士还能够上药包扎伤口,去除伤痛。

    其余的现在都没跟过来,肯定都全军覆没了,不是死了就是被抓了俘虏。这一战太惨了,最可怜的就是他们的家眷女营和孩儿兵,除了高桂英,慧英,慧梅,张鼐外,其余的也全都完了。

    这18个人沮丧之余,现在他们恨林毅,更恨郝摇旗。

    不过李自成到现在还是想不明白,郝摇旗最仇恨官府,官军贪官污吏他不知道杀了多少,李自成还没有造反的时候,郝摇旗就已经造反了。这么多年了,先是跟着高闯王,现在又跟着他,出生入死征战多年,从来都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要说叛徒,他们的队伍中多了,但是郝摇旗最痛恨叛徒,特别是高杰和邢氏,提起这对狗男女,郝摇旗甚至比李自成还恨。

    可是这么样一个人物,这次为什么会背叛他们,而投靠林毅,他以前跟林毅毫无瓜葛,林毅用什么办法降服了他,让他死心塌地为他卖命了呢?

    李自成对这件事百思不得其解。

    剩下的十几个人现在又骂开了郝摇旗了,若非这个叛徒,把林毅的兵马引过来,也不会败得这么惨。

    刘宗敏,李过,李来亨越骂越气,结果三个人来找闯王请令来了,打算用诈降计,到林毅的营中行刺,把林毅和郝摇旗都宰了,哪怕能宰一个也能出出胸中的恶气。

    李自成没有答应,这一招反间计对其他人也许有用,但是对林毅肯定不行,因为李自成在南阳的时候刚刚对林毅用过反奸计,1000人马的卧底到那里就被识破了,全军覆没。这些人如果再去用反间计,无疑是自飞蛾投火,自去送死。

    “闯王,那怎么办?我们这么多弟兄白死了不成?”

    李自成目光深邃,那张脸百折不挠,受到再大的打击不需要任何人劝,他就能够自我消化,绝不沉沦,从哪里跌倒还从哪里爬起,这一点谁也比不上他。

    特别是此时李自成一看,剩下这18个人全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至于损失的这些兵将算什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么多大将都在,到时候找兵马很简单的事情,只要能挺过眼前这一关。

    因此李自成反倒鼓励大家:“他们的血不会白流的,还是那句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只要有我等三寸气在,就一定能够杀贪官,除恶霸,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出气。”

    “闯王,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老办法钻山林,找到山中的人家,安顿下来以后再说。”

    众人点头,李自成这十八骑向秦岭深处而去……

    林毅连打胜仗,即白水河灭了罗汝才之后,又把李自成撵到深山老林之中,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

    大明的京师北京城。皇城勤政殿,崇祯皇帝正在批阅奏折,旁边站着司礼监,秉笔王承恩,以及几个负责伺候的小太监和一帮宫女。

    这时东北锦州的折子先传来了,皇太极和阿济格两路兵马进攻锦州,他们被迫还击。

    “传朕的旨意,关外的建奴欺人太甚,让高起潜和洪承畴他们给朕狠狠的打!”

    现在崇祯皇帝也下了狠心,既然皇太极他们关闭了和谈的大门,那就只好兵戎相见了。传出这一道旨意之后,他的腰板也直了很多,胸脯也挺起来了,暗道不给他们点教训,这些鞑子还真认为,朕真的怕他们了。我大名近三百年的国祚,太祖和成祖是何等的英明,岂能让这些边蛮鞑夷骑到头上!

    不过崇祯皇帝现在隐隐也有些担心。当然担心的是国内剿匪的事,李自成张献忠老回回这些人都不好对付,这些年来耗费了大量的国力,若非流贼国内猖獗,岂能容这些关外的鞑子如此猖獗?

    这道旨意传下去之后,南方的好消息接连传来了,先是杨嗣昌的折子来了,看到林毅把李自成打的躲在深山老林里不知死活,崇祯皇帝捻须大笑:“朕有林爱卿,剿贼从此无忧矣!如此勋臣良将,必须得重重升赏,王承恩替朕拟旨吧,加封林爱卿太子太师,仍挂总兵衔。”

    “奴婢遵旨。”司礼监秉笔王承恩,赶紧躬身领旨。

    旨意拟好之后交给崇祯皇上过目,崇祯看完点了点头还比较满意,然后用了玉玺。

    崇祯皇帝又问王承恩,跑到四川的贼人张献忠现在如何了?

    王承恩赶紧如实作答:“皇爷洪福齐天,根据四川的消息,献贼现在连吃败仗,先败于左良玉,后败于贺人龙,看来贼人覆灭之日,亦不远矣。”

    “嗯很好。”崇祯皇上难得今天如此高兴,又对王承恩道,“你告诉杨嗣昌,郑崇俭,丁启睿,左良玉和贺人龙功不可没,他们的功劳证都给他们记着呢,剿灭闯贼之日,等他们班师还朝之时,朕也一定好好的重赏他们。这次你辛苦一趟,替朕到南阳传旨吧。”

    “皇爷圣明,奴婢不辛苦,能为皇爷办事,是奴婢修来的福气。”

    第二天王承恩带着崇祯皇帝的两道旨意就离开了京师。

    自从蘑菇崖一战把李自成打的不知所终之后,林毅的人马驻守南阳城外,原地待命。

    林毅这几仗下来,得了李自成的不少战利品,特别是蘑菇崖一战,虽然歼敌不多,但收获颇丰,因为这是李自成的大本营。

    从南阳突围的时候,他们把粮草和金银珠宝全都带上了蘑菇崖,这些金银珠宝当然大都是从南阳和那三座县城的官绅富户抢来的,没想到由于郝摇旗,这一次被林毅一窝给端了。

    李自成他们18个人仓皇走密道,这些东西他们都没来得及带,因此全都便宜给了林毅。粮草就不用说了,白花花的银子,黄灿灿的金子,还有珠玉首饰,翡翠玛瑙,光华夺目,流光溢彩,全都在林毅的六营登记上帐入库。

    看到这些东西,林毅当然很高兴,李自成真是巨匪大佬,真是肥呀,这些东西都归老子了!这是老子剿匪的费用,反正是朝廷没钱,权当是朝廷发的补助了。

    自从林毅跟山东军阀刘泽清火并之后,杨嗣昌就从未在林毅面前提过战利品充公之时,林毅打仗,不管得到多少战利品,哪怕是金山银山,都归林毅自己所有。

    杨嗣昌不是不想要,而是他知道根本要不走,他知道林毅跟其他的军将不同,不是逆来顺受之辈,因此这些事他从不提起。

    这一天,大太监王承恩带着两道圣旨就到了南阳,先见杨嗣昌,听说皇上加封林毅为太子太师,这位杨阁部感到震惊。

    但是还得高兴,因为为林毅请功,是他上的折子,现在皇上的升赏下来了,焉有不高兴之理,虽然他对林毅有所打算,但在王承恩面前他可不敢失态,然后一同来向林毅传旨。

    正在练刀了林毅一听说王承恩和杨嗣昌带着圣旨来了,赶紧出营接旨。

第249章 张献忠出川() 
太子太师就是皇太子的老师,林毅不可能放下兵马到京师,给崇祯皇帝的儿子当老师,教他习文练武,教他为人处事,教他怎样当太子,显然这是一个虚衔儿。

    因为圣旨上写的非常明白,林毅虽然被加封为太子太师,但是仍然是总兵,总兵就是带兵打仗,这是他的本职工作,而不是去京师交什么太子,就是崇祯皇帝让他去,他也不愿意干这样的活儿,因此这至多是应一个虚名而已。

    崇祯皇帝之所以下这一道旨意,显然是为了抬举林毅,为了证明皇恩浩荡。

    虽然是个虚衔儿,但是能给皇上的儿子当一回老师,尽管是名义上的,也是一种无上的荣宠,太子太师位居三公(三孤)之列,位极人臣,其尊贵规程度自不必说。

    因此林毅非常高兴,接旨之后,司礼监秉笔王承恩,阁部大人杨嗣昌等人立即向林毅表示祝贺,并且口称太师了。

    传完旨意之后,王承恩走了。

    收拾完了李自成,接下来当然应该收拾张献忠了,杨嗣昌就想让林毅入川作战。

    林毅提出要就地休整兵马,眼下也入冬了,四川的张献忠连吃败仗,郑崇俭和丁启睿率领的官军也占上风。天子龙颜大悦他,因此这位杨阁部不也不着急了,准许林毅就地休整兵马。

    从这一天开始,李自成的人马就住在南阳城外,开始整顿练兵,又收编了李自成的几百人马。林毅练他的大刀,各营人马开展大练兵。

    这不是林毅第一次练兵了,手下的将领轻车熟路,按照林毅的练兵套路,如火如荼的开展。

    这一练就是三个月,也就是1640年的整个冬季,到了1641年开春的时候,大明朝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说叫恶化。

    首先是张献忠开始逆转了。郑崇俭和丁启睿之所以能够打胜仗,主要依仗两个人,就是左良玉和贺人龙。但是这两个人的人品实在不怎么样,都是利欲熏心,无利不起早的人。

    同样是剿匪的功臣,他们看到林毅一路升官发财,而他们只得到崇祯的一个口头升赏承诺,此前杨嗣昌和郑崇俭答应给他们的什么平贼大将军的职衔也落空了。

    因此这两个人心怀不满,开始不好好干了。左良玉圆滑,贺人龙嚣张,他们的不满被张献忠的探子的发觉并告诉了张献忠。

    张献忠很会用兵,立即就感觉到属于他的春天来了。

    他跟李自成不愧是齐名的绝代枭雄,二人不但同岁,而且是同乡,战斗经历也大致相同,现在连用兵方法也大体相同了。

    李自成能想到的招数,张献忠自然也能想到,他立马就用李自成用过这一招来对付左良玉与贺人龙,那就是用金银贿赂使用反间计,这一招在南阳城外,李自成就对林毅用过。

    但是李自成失败了,张献忠却胜利了,因为左良玉和贺人龙毕竟不是林毅。

    结果左良玉与贺人龙,开始对郑崇俭阳奉阴违了,杨嗣昌的命令更是不听,这就相当于对抗朝廷。但他们也不是大张旗鼓的对抗,那就是造反了,而是按兵不动,怀私观望,找各种理由搪塞。

    这一下让张献忠反过手来了,首先是四川巡抚邵婕春兵败,累及忠贞侯秦良玉也吃了败仗,神弩将张令战死,官军一败涂地,被张献忠牵着鼻子在大山中跑。

    此时郑崇俭也有些粗心大意,认为这张献忠覆亡是个时间问题,没想到他又崛起了,一看赶紧调集兵力围追堵截,但是左良玉和贺人龙不给他卖力了。

    因此官军连吃败仗,张献忠节节胜利。一下子就打破了官军的封锁,到了1641年正月,这位八大王又杀出四川,跑到湖北折腾去了,而且得到了在湖广折腾的老回回革左五营的支援,后来马守应等人干脆投降了张献忠,几大股巨匪合在了一块,声势浩大,势如破竹,兵锋直指鄂中,连克当阳、襄阳、樊城、郧阳等湖北重镇,威胁到了随州。

    大明朝野再次震动,四川湖北一带的地方官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了京师。

    这时官外的辽东战场也传来了失利的消息,清军两路大军猛攻锦州,锦州城外的松山塔山和杏山,相继失陷。然后宁远城也收到了攻击,锦州被困,宁远告急。

    然后朝中的言官御史开始相互弹劾攻击,主要是东林党人,太监们也不甘寂寞,以提督东厂的大太监曹化淳为首,与东林党人,纵横捭阖,吵闹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但是就是没有干实事的。

    崇祯皇上气得把龙书案拍得啪啪山响,对高起潜和洪承畴,严旨切责,两个人也害怕了,纠集了八镇总兵,一共13万大军开到了宁锦一带,与皇太极决一死战,以解锦州和宁远之危。

    然后崇祯皇上又给杨嗣昌和郑崇俭、傅宗龙下了死命令,你们三个总督,挂着兵部尚书的衔,拿着朕的尚方宝剑,整天是干什么吃的?全力剿贼,务必全歼。再有差错,提头来见!

    三个总督都害怕了,压力最大的就是杨嗣昌,因为剿贼方略是他一手定下的,这边刚把李自成按住,那边张献忠又起来了,这位年逾50的阁部大人,在鞍马劳顿和心理压力的双重打击下,已经染上了痨疾,有时候一咳嗽就吐出血来。

    但是没办法,必须得带病上班,这个时候他要请假回家养病,崇祯皇帝肯定不会准他的假。

    因此他上疏埋怨郑崇俭撤兵太早。郑崇也上疏为自己辩护,说左良玉和贺人龙不听招呼。左良玉与贺人龙也大呼冤枉。

    崇祯皇上对这些官场老油条的相互推诿扯皮,早已经麻木了。谁的话也不听,就看政绩,谁剿贼最不力收拾谁。

    于是乎,林毅很快接到了杨嗣昌的军令,让他立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