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105部分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105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们身后面开了锅了,一支明军,高举的火把顺着城道冲杀过来。很明显,这支明军就是从喜峰口那个方向来的。

    来的正是刘肇基的人马,密云总兵刘肇基跟林毅伏击完多铎的人马之后兵分两路,他带着2000多人马,马队在前,步卒垫后,就近上了喜峰口关城,然后向东杀来,就是青子岭的方向,紧赶慢赶,终于在此时赶到了。

    别看此时刘肇基带来的人马不多,有马队有步卒,但是,打到这个时候,留下来的都是精英,这些大都是卢总升的旧部,也就是威名赫赫的明末三大军之一天雄军。

    天雄军都是家人,亲戚,朋友或老乡的亲情和友情的组合。这种亲友团发起威来可不得了,一人舍命,众人皆是命,不要说是经过专门训练身经百战的精兵,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也能打出一片天地。

    再加上带兵主将是刘肇基,这是明清时期的抗清名将,出身将门的他是世袭的佥事官,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崇祯上吊之后,大明的****灭亡。小福王朱由崧的皇帝运来了,被一个太监和四个军阀扶上龙椅,在南京建起了临时政权,史称南明。但不久清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扬州告急,刘肇基和史可法死守扬州,而名留青史。当时大清的豫亲王多铎指挥清军和大明降卒大举攻城,城破之后,刘肇基率400精兵力战不退,最后全军覆没。

    这次由于林毅的穿越也改变了刘肇基的命运,并且刀磔多铎,也算是为刘肇基的历史宿命报仇出气了。

    刘肇基带着一支人马,从后面下手了,此时济尔哈郎的人马腹背受敌,前后都是明军,陷入了困境。

第140章 济尔哈郎坠城() 
密云北部,从喜峰口到青子岭这一段几十里的长城上,一两万人在上面厮杀,火把排成了长龙,喊杀声惊天动地,场面很是宏大。

    特别这是夜间,从上面看更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就像是一头火龙蜿蜒在山岭上。如果那时候有飞机,或者是航天卫星,能来一个夜景航拍,照片肯定很壮观。

    这里的鞑子们已经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前面有悍将林毅和祖克勇,后面有猛将刘肇基。前面的是关宁铁骑,后面的是天雄军,这些明军将士与鞑子相比,数量上虽然处于绝对的劣势,但他们全都是精兵强将,加上长城上有利的条件,鞑子只有倒霉。

    夹在中间的这些鞑子被两头挤,成了中间的受气包,此时任凭八旗军战力再强,任凭济尔哈郎能够呼风唤雨,也难逃败亡的命运。

    激烈的战斗一直进行到了四更天,济尔哈郎的人马往前冲不动,往后退也退不了。

    济尔哈郎现在已经知道,这一战彻底失败了,现在不是想办法扭转战局的问题,而是如何杀出重围,逃条活命的问题了。

    但是现在问题的关键是长城不好上,但是更不好下,他们没有长翅膀,飞不上来,更飞不下去!

    看到自己的队伍越来越短,规模越来越小,林毅和刘肇基离他越来越近,济尔哈郎要不想走多铎的老路,就不得不想绝处逢生的办法了。

    “赶紧坠城,快!”

    济尔哈郎真不愧是大清的郑亲王,此时想起那一千名鞑子钻空子爬上了城墙一事,济尔哈郎往黑乎乎的城下看了看,灵机一动立即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下完这道命令,他还骂自己,真是糊涂了。不走关城难道就下不了长城了吗?这么多活人能叫尿憋死吗?离开了张屠户,未必就吃混毛猪!

    济尔哈郎一句话,他身边的鞑子也如梦方醒,赶紧准备绳索,有人用火把往下面照了照,觉得下面还可以,这里相对来说离地面还比较低,有四五丈高的样子,赶紧弃了战马往下坠人。

    当然不能把他们的王爷第一个往下卸,深更半夜的下面到底是什么情况,尚未弄清楚。

    这么高的长城,又是黑天半夜的,火把的光亮有限,这是保护王爷逃生,首先要下去一些兵将,还有他的一些亲兵卫队,确保下面安全了以后,才让他们的王爷下去,这样才稳妥。

    人多好干活,七手八脚就甩下去了好几道绳锁,上面几个人留着,这些清兵训练有素,抓着绳子,像消防队的滑绳自救差不多,鞑子们就开始坠城了。

    坠下去了几十名鞑子,确保下面平安无事了,就轮到这位赫赫有名的郑亲王开始坠城了。

    别的鞑子抓着绳子往下就滑,如果抓不好,摔下去只能怪他自己。王爷当待遇当然不同。

    济尔哈郎今年才39岁,但是已经被手下人当成老王爷来孝敬着了。用绳子在他的身上缠了几圈,害怕他抓不牢摔下去,这么高,那不就摔冒泡了。

    缠好以后系紧,然后几名鞑子抓着绳子慢慢往下卸人,济尔哈郎像是要进无底洞探宝一样,被人慢慢的从城头上给卸下去了。

    他们当然是往长城外面跑的,长城城墙的特点是,相对来说里面墙较低,外面要高些。里外城墙离地面的距离,相差好几尺,有的甚至超过好几丈,甚至好几十丈,遇到峭壁悬崖,深不见底。

    也是该着济尔哈郎倒霉,别人下去那么多人都平安着陆,轮到他的时候偏偏就出了意外。

    因为此时,城上面几支利箭飞了过来,城上为他拉绳子的几名鞑子,全部被射翻,有两个还栽到了城下。

    此时的济尔哈郎才下到一半儿,悬在空中的他,绳子突然被人松开了,济尔哈郎大叫一声,就开始重力加速度往下落了。

    济尔哈生得人高马大,加上满身的甲胄,毛重没有250斤也差不多,从两丈多高处突然就砸落下来,像一块大石头从空中落下。

    底下面已经站了好几个鞑子,准备接着点他们的王爷,着地的时候害怕出意外,谁知果然就出了意外,但是他们几个没长翅膀,也没有特异功能,这种情况下哪接得住?

    有两个机灵的鞑子,一看不好,赶紧往旁边闪,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结果这几个人成了济尔哈郎的垫背的。

    另外,济尔哈郎腰上还缠着几道绳子,本来手下人是好意,怕摔着他,没想到,这一下好心没好报,像被捆住了一样,束缚了他武功的施展。

    结果济尔哈郎实实在在的砸落下来,一下子砸到一大片。

    下面是山石硬地,要不是下面有几个奴才在这里垫底,济尔哈郎当场就得被摔成肉饼。

    但是这一下摔得也不轻,身子正下边这两个鞑子一个当场就没气了,另一个腰椎被砸断,粉碎性骨折,终身残废。还有两个被撞趴下的,一个轱辘到山下去了,另一个磕掉了门牙,满嘴是血,应该说它是最轻的。

    济尔哈郎的一条腿的腿骨被摔断,当场就起不来了,疼得他呲牙咧嘴,满脸冒汗。

    此时还有十几个鞑子,当然顾不得别人,赶紧把他们的王爷扶起来,但是连站都站不住了,哪里还会走路,众人只好架着他。

    这些鞑子就觉得济尔哈郎身上一股骚臭味儿传出,仔细原来是一名军鞑子的大小便被砸出来了,他弄得身上了。此时保命要紧,别的什么都顾不得了。

    这时,城上明军已经发现了他们,开始往这边射箭,箭风嗖嗖,有两名鞑子当场被箭穿倒。

    鞑子们驾着他们的王爷赶紧跑,前面有人拿着火把照路,深一脚浅一脚,有几个还栽了跟头,脑袋上磕出了包,全然也不顾了。好不容易才跑到了平地上的安全地带,长城上的弓箭是够不到他们了。

    此时鞑子的坠城还在继续,厮杀进行得亦是正酣。

    济尔哈郎在那里忍着剧痛,等了一会儿,觉得他手下的人三三两两的跟过来的不少了,黑压压的一片,天很快就要亮了,他们不能再等了,是非之地,不可久留,必须尽快离开这里。

    否则天亮以后明军追兵过来,他们插翅难飞了。

    但是现在他们没马,人可以从上面坠下来,但是马不成。

    只有大伙轮流背着他跑路了,害怕后面有追兵,这些个鞑子就开始越野赛了,紧跑慢跑就是不敢停下来。

    也不知道跑出去多远,一直跑到天亮,前面出现了一片树林,里面的几名鞑子赶出了上千匹战马,济尔哈郎才知道他们得救了。

    这是从这里爬城的一千名鞑子留下的战马,没想到此处派上了用场。不过济尔哈郎一看,战马根本用不完,身边充其量就二三百人。

    但现在也不管那么多了,能带走多少算多少,为了换脚程,每人骑一匹,牵一匹或两匹,仍然剩下上百匹战马没人管了。

    济尔哈朗被人扶上战马,带着二三百残兵败将,打马如飞而去。

    又跑出一百多里地,这下觉得彻底安全了,看后面没有追兵,停下来休息。

    自己的3万人马如今就剩下这么点儿,多铎的3万大军全军覆没,回去有何颜面见汗王陛下?

    济尔哈郎越想越气,拉刀就要自刎。

    “王爷?不可轻生,王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鞑子们七手八脚把刀给他夺下来,几个额真劝了半天,济尔哈郎才答应继续活下去,鞑子们重新又上马,扬长而去……

    林毅和刘肇基各带一队人马,从两头往中间杀,一直杀到天亮,他们才接上头。

    除了少数坠城逃跑的之外,长城上的1万多名鞑子,一夜之间被林毅他们全部被斩杀干净。

    现在这些明军将士都累坏了,刚才,是精神支撑着,现在一松劲儿都起不来了。

    他们一个个脸满脸污垢,浑身是血,有的躺在地上,有的扶着垛口,有的压在尸体上,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身上的汗已经全部流光了,衣服被汗水和血水泡透了。

    昨天白天他们打了几个小时的仗,晚上又整整拼杀了一个晚上,这两场大战都是硬仗,就不说他们骑马还跑了几十里路,体力消耗之大,可想而知。

    也就是关宁铁骑和天雄军,加上林毅的亲兵卫队,别的军队根本不可能有这样强悍的战力。

    小颖和哲哲瘫在地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两个人粉嫩的小白脸,此时都成了花花脸儿。

    此时林毅的枣红马,累的也起不来了,卧在那里浑身是汗,秃噜秃噜的直打响鼻。

    林毅依着满是鲜血的垛口,喘息了一会儿,提着刀来,从横七竖八的尸体空隙处,到了济尔哈郎他们坠城的地方往下看了看,下面横躺竖卧,到处都是鞑子的尸体,血迹斑斑,有掉下来摔死的,还有被弓箭射死的,被砸死的,怎么死的都有,就是没有济尔哈郎。

    林毅充着下面骂道:“妈的,让你们捡个便宜,留着你们狗命,日后再取!”

第141章 震动朝野() 
清晨。长城内外,遍地都是死尸,长城的城道上,绵延十几里地,铺满了尸体,当然以鞑子的居多,有的尸体堆叠着,鲜血染红了城墙,晨风中弥散着血腥味,苍鹰鸣叫着在空中盘旋,他们甚至还能听到远处狼嚎的声音。

    这是林毅他们一晚上的战果,军医们赶紧抢救伤员,包扎伤口。受伤的明军将士一瘸一拐的,他们相互搀扶着,拖着疲惫的身躯,脸上也显出极度疲惫之色。

    稍事休整以后,明军查点伤亡,清理战场,处理善后事宜,打理战利品。

    这是两个战场,长城上和长城外面。两处战场相距将近百里,战场上除了鲜血和死尸,就是一片狼藉。两处战场鞑子一天一夜之间扔下了6万人马。

    明军在这两场战斗中总共投入了8000军力,也付出了伤亡5000多人的代价。

    相对于歼灭6万鞑子来说,这点伤亡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了。

    不过林毅当然不能忘了这5000多名勇士。将所有伤亡的人数登记在册,上报朝廷,抚恤他们的家人,对于3000多死难者也给予安慰,让他们入土为安,给他们修坟立墓,厚葬他们。

    就在战场附近,城墙外面的山清绿水的地方,找了一块风水宝地,集体建了一座公墓,把3千多名勇士合葬在一块,找来雕刻匠在石碑上刻上每名勇士的名字。

    刘肇基和林毅等人带着2000多军将,在公墓前肃然,然后鸣枪放炮,算是为他们送行祭悼。

    对于这6万多名鞑子的死士,林毅也进行了妥善处理,人死不记仇,没有让他们暴尸荒野,狼拉狗拽,而是挖了一个万人坑,把他们集体埋了。

    这一战伤亡的5000多人,3000多人直接阵亡,受伤的需要疗养的军将超过两千多人,林毅和刘肇基又看望安慰了他们,其中就包括祖克勇。

    祖克勇这次伤得比较重,身上挨了两箭,有三处刀伤。但是这个铁打的汉子仍然没有倒下,坚持到了最后,不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