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36部分

水浒大宋-第36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往这群人队前一站,背着双手踱步两个来回,目光在众人脸上不停扫视,从身份气势上压迫他们。有的人视若无睹,有的人目光躲闪,有的还敢瞪大眼回视反击。

    “诸位经过了三天试训,既然选择了留下来,那我希望你们从一而终,真正地投入到这行当里。咱们大宋国给乡兵通常是一年万钱的待遇,核算下来不过是每月一两银子不到。但我给你们开了每月二两银子,差不多两千五百钱,还包吃住!为什么?”

    张林朗声道:“那是因为我觉得你们值得这个价钱!想混日子的,滥竽充数的人已经滚了,我相信留下来的你们,个个都是一顶十的好汉,配得上吃白米饭东坡肉!而那些滚蛋的人,只配吃粗粮野餐,吃了上顿没下顿,睡觉没顶篷,吃不了苦就不值得任何人的可怜!”

    “三郎,把衣服脱下来!”

    石秀闻言,脸上露出尴尬神色,但还是听话地将上衣布衫给解开,耷拉在腰围下。露出一身精壮强健的肌肉,胸前一道疤痕从小腹划到胸肌上,右肩一道刀疤拖曳到臂膀处,后背一道刀疤横贯背夹肌。

    张林指着石秀,喝道:“看看他脸颊上的,身上的刀疤,这是他在护我家眷时候,跟山贼拼命留下来的痕迹。三郎,把你的月钱告诉他们!”

    石秀昂首挺胸,大声道:“包吃住,顿顿有酒有肉,月钱二十贯!”

    张林吼道:“石三郎一个月的工钱抵得上一个乡兵两年的工钱,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敢打敢杀,服从纪律,我不但厚待他,更把他当兄弟看。你们,大声告诉我,想不想跟石三郎有一样的待遇!”

    二十四个汉子亢奋地吼道:“想!”

    张林添油加醋地喊道:“现在,在我染坊里做活的染工,每月都能拿二两银子,你们难道不如他们?在我衣料作坊里做工的妇人,都能拿三千文月钱,你们带卵子的难道还不如妇道人家?大声告诉我,你们想不想赚更多钱!”

    众人大吼:“想!”

    张林单手捂住耳朵,骂道:“他。妈。的,老子听不见,中午都没吃饭么?”

    二十四个汉子脸颊羞怒,涨红了面皮,嗓子都嘶起来喊道:“想!”

    “好!在我这里只有一条规矩,那就是服从,服从,再服从!有问题,私下找石三郎说,我不想看到任何违反纪律的行为!若是有人不愿意干下去,可以,老子二两银子打发他滚蛋回家喝西北风。这里只收好汉,不收孬种!”

    “小人们愿意服从老爷,跟着老爷做活!”

    张林环顾一圈,满意地点点头,高声道:“三郎,带他们去吃饭,今晚酒肉管饱,明天一早安排他们签工契。”

    “是,二爷。”

    石秀立地转身,吆喝一嗓子:“所有人,向左转,跑步走!”

    “一二一,一二一”

    队列稀里哗啦地动作起来,虽然步伐不统一,看上去有些混乱,但个个精神气都饱满。能三天把他们训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张林的镖行正在筹备中,这批人至少要训两个月才能初见成效地去上岗。

    首批次,他打算在药家镇、高唐县、清平县、博平县、堂邑县、马桥镇、莘县,沿路一口气开出七个镖行门面,至少需要七十到一百名的行镖人员来维持整条线路的通畅。

    这首批百十名行镖人员,光是两个月的月钱,吃住和培训,以及武器费用,就要花掉他八百两银子。

    但他却一点儿不觉得浪费,这钱花在刀刃上,获得的回报是难以想象的。等他们成熟起来,才是他大展宏图的时机,也是他回阳谷县一雪前耻的时候。

    晚点的时候,张林跟陶红云清算总账时候,石秀来汇报工作。忙把他请到内厅里坐,叫丫头奉茶。

    “三郎辛苦了。”

    石秀嘿嘿一声,摇了摇头,说道:“工契已经签了,这伙人等不到明天就嚷嚷着要签,小人就自作主张操办了。”

    “没事,早签晚签都一样。对了,他们的屋子都安排好了?”

    “安排好了,六个人一间,十二人住一个院。只是有三个说想把家眷搬迁来,要在这里给老爷的染坊和衣料作坊做工。”

    张林笑道:“这是好事啊,你回去跟他们说,愿意带家眷来的,安置费乡里出钱。房屋不用他们建,吃饭可以去食堂,享受本乡福利,饭钱按八折算。”

    石秀点点头,忽然担忧道:“现在人少还好说,万一以后搬迁来个三四十户,只怕二爷担子太重,毕竟这花销可不低”

    “三郎,你就安心管镖行和训练的事情,其他方面不需操心。”张林道:“若是我这点本事没有,还敢让你跟着我混?”

    石秀忙是拱手抱歉,连声是是是。

    张林神色莞尔:“三郎,你今年二十四了,也到了婚娶年纪,我宅里的几个丫鬟有没有看上的?”

    石秀瞬间涨红了脸,喏喏地道:“小人,小人一心替二爷您做事,不曾想到这些。再说时候还早,过几年再想不迟。”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有什么难为情的?三郎若信得过我,这事我替你操办了。”

    “啊?”

    “行了,下去歇着吧,明天你还要带队晨练呢。”张林笑容满面,拍拍他肩膀,礼送他出门。

    镖行是他整个运营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既然交给了石秀去做,那当然要把他笼络住。不但钱财上厚待,还要用女人把他捆绑在自己身边。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他怎么也得防着水泊梁山那边挖墙角啊。谁都可以被挖,但刚刚接受了他后世军事培训思想体系的石秀,是绝对不能让的。

    卑鄙也罢,自私也罢,反正他张林得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第70章 威胁的文书() 
张林将军事训练的事情甩给石秀去操办,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到赚钱大计中,毕竟这一家老小里里外外好几十口人等着他吃饭呢。

    忙了两三天,月初的时候,才是把总账给清算出来。

    当月支出接近三千五百两,而收入不过八百两银子,严重收支不平衡。按照他的估算,这样入不敷出的情况得持续到十月份才算完。

    好在这三千五百两中,除了一千两是用来在莘县各处打点官场关系,其余的钱都花在建设住宅等固定资产上。到了下个月,预算支出会降到一千八百两左右,而收入则能上涨到一千两上下。

    以他手里的存款,可以撑住这样亏本的局面至少五个月。按实际情况说,假若十月份后他若不能扭转盈亏局面,那就要做别的打算了。

    愁啊!

    哪里都要花钱,养这么多口人,这么多张嘴若不能喂饱,反过头来就能把他吃得渣都不剩。

    看着张林脸上的淡淡愁容,陶红云也是心里幽怨,她不明白男人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养那些整日耍刀弄棒的闲汉身上。

    这么大笔银子若是重新把谷丰食行开办起来,形成稳定的流水账,那就没现在这般捉襟见肘了。

    “老爷,若不把剩下的钱都开食行吧,开个十几家,好歹每月有个两三千两银子的进项。”

    张林嗤笑一声,悠悠道:“你以为我不想啊?只是这笔钱不能动,得留在账面上支付工钱和买卖布料,还要防止突发情况。就算拿一半钱去开食行,也要等三四个月才能把本钱赚回来。”

    他长叹一声道:“但若是整个资金链断掉,那可就完犊子了,前期花的钱打水漂不说,镖行开办的事不知道得拖到什么时候。”

    陶红云建议道:“那就把镖行门面少开几家,也省得养这么多闲汉。”

    “妇道人家没见识。”张林鼻子里哼了声,笑骂道:“好好管账就行了,其他事不用你操心。对了,你爹那边怎么说?”

    陶红云委屈道:“他说不想搬过来,要守着祖业。”

    “顽固不化!”

    “老爷!”

    “好好好,不说他了。”张林笑着把女人哄坐在腿上搂着,感受对方紧绷圆润臀部的压迫,习惯性地把手从女人衣衫下摆伸进去,钻入肚兜里直攀雪峰。

    陶红云感受着自己臀下那物事渐渐变得半硬不软地膨胀起来,身体酥软的同时,眼波如水地伏在男人肩头,吐气如兰地低呼道:“官人”

    潘金莲想要的时候,便会称呼“叔叔”。而陶红云情动的时候,则会柔柔地呼唤“官人”。

    张林在她耳边低低地说了一句,陶红云娇媚地看着男人,起身缓缓蹲下。

    他叉着腿大喇喇地坐在桌边椅子上,享受着桌面下的如潮快感,脑海里却浮想联翩,思索着快速赚钱的法子。

    重开食行是一定的,但短期不行,因为要花大量的本钱去买商铺和雇工。

    布行有王、孙两位掌柜官吏,只能稳扎稳打地提高利润,短期内也实现不了大笔进项。

    跟药家镇的莫掌柜借钱?不,不行,他开不了口,而且很容易给对方形成他张二郎黔驴技穷的印象。

    哪里还能生钱呢?

    张林忽然灵光一闪,在这北宋时代,金银铜铁是货币的实物表现。在他的思想体系中,钱不就是一张纸或者一堆数据么。

    若是他能把这时代的钱玩成不需要多大成本的纸币,或者数据,那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

    债券,不行,这个不现实!

    不过内部使用的票据却是可以考虑一下,就类似于后世中国七八十年代的饭票、菜票、肉票。家用电器票等等。而想要把这种票据实现,则需要一整套完善的体系,从衣食住行到娱乐买办都得有实体店来架构,用保证金来稳定票据价值。

    还是不行,这个法子想起来简单,但实现起来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庞大的基础设施,以及稳定的经济体系。

    苦恼和快感同时在脑海里激荡,张林暗道自己毕竟不是带着系统穿越的挂逼,没有呼风唤雨的本事,没有点石成金的手艺,也没有升官加爵的政治头脑。

    一股火热喷薄而出,桌面下传来“呜呜呜”的吞咽和咳嗽声,张林缓了好一阵,女人才桃红满面地替他清理起来。嘴角上还挂着的一丝粘稠乳白被她香舌习惯性地卷进去。

    爽是爽了,但依旧没有想出快速发家致富的办法,张林只好暂且搁下心思,管特么的蛋,先搂女人睡觉是正事。

    七月二十四号来的第一批三十个闲汉,留下了二十四人。第二批三十个,在八月初也到达了大王乡,经过试训筛选后,留下了二十一人。

    至于第三批次,估计要到八月中旬才能带过来。

    张林对于镖行正式开业后的行镖人员的最低数量限度,是必须要有七十个经过短期军事培训的人员,他宁愿无限期往后拖延,也不愿意看到因为准备不足而被贼匪砸饭碗的现象。

    购置七十人份的弓、箭、刀、盾牌、短矛等装备,花去了将近一千二百两银子,这么大一笔投入让他的手头更加拮据,已经动用到私藏的三百两黄金了。

    唯一能让他欣慰的是发展看上去还挺顺利,还有就是布行的王、孙两位掌柜十分给力,衣服销售网点在博州一带铺开了,整个订单量呈几何式地往上倍增。

    只要熬到报喜鸟布行下批应收款的回笼,他就可以高枕无忧好一阶段。

    而让他烦恼的是,张主薄遣派了一个小厮,从阳谷县里长途赶路到莘县,送来了一封书信。

    这封书信里的内容不是嘘寒问暖,也不是聊表思念之前,而是赤果果的威胁和逼迫,强硬地要张林带四百两黄金回阳谷县去赎罪。

    莫说他现在掏不出来这笔钱,就是富余,一文钱他也不会给的!

第71章 武松犯案() 
信上只说了一件事。

    是武松在京西北路的孟州城里犯了滔天大案,杀死四名公差衙役、蒋门神,以及张团练使和张都监一家老小三十七口人,连朝堂上坐着的皇帝大官人都惊动了。

    要知道京西北路东边就挨着北宋皇城所在的京畿路,孟州离着开封府的直线距离也不过四五百里路。

    而受害者里的张都监和张团练,可是孟州城的兵马总管,掌管本城厢军的屯驻、训练、军器和差役等事务。好歹都是正八品的实职官员,非同小可。

    北宋的冗官现象严重,实际差事就那么些,不在职的官员一大堆在后面排队。所以实职官员大多都是有关系背景,品级官阶不论大小,皇帝至少都见了名字,或者耳边听说过的。

    而这件事牵扯到张林身上,还是因为武松三月半的时候托人给他送了一封书信,他在六月初收到后回了一封信。却没想到这封信到达孟州的时候,武松刚刚做下泼天血案。

    于是,官府追查问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