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345部分

水浒大宋-第345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武三十八年,立夏。

    张林悠闲地躺在院子中的躺椅上晒太阳,不远处的石桌边围着着扈三娘等女喝茶聊天,他闭起眼睛,享受着雨后的暖和日光。

    另一旁,夏丽和娜莎剥干果装盘,不时地抬起头望望闭目养神的男人。男人去岁刚过了六十大寿,这两年搬到庄园里来没那多烦心事后,精神明显爽朗了许多。

    至少,银白发丝少了些。

    春去夏来,张林不知从何时起养成了午睡的习惯,扈三娘走过来,拿着一张软褥毛毯轻轻盖在他身上,把旁边几个吵闹不休的儿孙撵走。

    一阵风吹来,张林打了个寒颤,睁开眼坐起身,望着院外的繁茂枝叶怔怔发呆。

    “老爷在看甚么?”

    “没事。”张林打个哈欠,问道:“金莲呢?”

    “在屋里歇息呢。”扈三娘握住男人的手,柔声问道:“念儿那边的事一直未了结,若是再打下去白白伤了许多性命,不若把他召回来吧。”

    如是其他女子说这话,张林铁定板起脸训几句,但扈三娘还是要给面子的。

    他摇头道:“我自有安排,你且宽心就是。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想要开疆拓土坐上王位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军事上我自会照应他,但北美督府的政事还得他自己把握,若是镇不住人心,老老实实回来当个皇子罢。”

    “那内阁和国会?”

    “总有空子可钻。”张林龇牙笑笑,把扈三娘搂在怀里亲吻她略有褶皱的额头,宽慰道:“只要我还活着,什么事都不用担心。我死后,那更不用操心了。”

    “说甚死不死的。”扈三娘爱怜地摸摸男人的发梢,也不知该不该劝说。内阁要修皇陵在很早之前就提议了,只是男人一直没有答应。

    入土为安,可他非要坚持火葬,死后化作一罐小小骨灰埋在英灵山巅陪伴那些战死沙场的军人。有人说,又是皇家体统,可谁人又懂男人呢。

    扈三娘如此想着,对北美之事闭口不提,安心享受着相伴到老的最后岁月,儿孙满堂,这辈子她已是活的值了。

    她的身体还好,还有些年头可活,但像张贞娘几女则身子骨虚,已是到了每日药汤伺候的地步,满头花白,年近七十。

    尤其是李师师,去年一场大病后卧床两三个月见不得风,闹得人心惶惶,虽然最后身体康复,但精神气明显不如之前了。

    夫君说,这老人病都是皇宫里头阴盛阳衰闹出来的,开始女人们嗤之以鼻,但当搬来北郊山庄住以后,大家身体果真好了不少,也就信以为真。

第657章 夏国() 
地中海。

    郑图牙颇为傲娇地巡阅着自己的舰队,尤其是那两艘一千七百吨排水量的铁甲舰,一百一十门火炮强悍到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这样的舰队跟中华国比起来远远不如,不过足以笑傲地中海周边诸国了。

    拳头大就是硬道理,犹太夏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地区性的经济和军事强国,拥有人口两百多万,实力强劲。

    这一切的一切,离不开中华国的支持。

    七年前,中华国大舰队举办的阅舰式让犹太夏国出尽了风头,亦是那时起,周边这些可恶的***教徒们才不敢袭扰国土。然而当初的阅舰式皇室代表,中华国的大皇子如今却叛逆独立,与***人勾结在了一起。

    这很让郑图牙不齿,不过也隐有担忧。他太清楚犹太夏国的地理位置了,紧挨着圣地耶路撒冷,前些年的残酷战争犹然在目。

    他也不是太惧怕,毕竟夏国是以武立国,与大食国虽然商贸频繁,看似友好,但无时无刻不在提升军备水平。与中华国一样,实行全民皆兵的体制。

    而这,建立在充足的国力基础上。钱,粮,夏国不缺。

    流传到海外的军备技术,现在已是达到了中华国二十来年前的武装水平,既黑火药发展成熟,拉绳火枪部分更替为燧发枪,弹药由丝包改进为纸筒装。

    但这些使用方便且先进的弹药枪械都得从中华国进口,原因不外如是,人家制作的精密度高,零件坏了可以替换,而且弹药纸张的生产不是技术引进的项目之一。

    听闻中华国的部分军队已是换装一种可以后端击发的火枪,让得郑图牙很是羡慕,不过他知道这些军备技术在没有成熟前是不会被引进的。

    他倒是想造兵工厂研究来的,可是就光火药一样就麻烦头顶,夏国这些年虽然也大力发展育教事业,但显然底蕴还很浅薄。

    元武三十八年,绿衣大食与中华国叛逆美国秘密签订了一项军火协议,由对方帮忙建造千吨级船坞,以及组建一支由五艘千吨级武装铁甲舰组成的近海舰队。

    这让郑图牙很不满,于是将此事推到中华国驻夏国的大使陶知中身上,陶知中将此事回传本土内阁,顿时一片哗然。

    美国这两年的举动越来越“超纲”了,在爱尔兰扯皮不算,居然把手伸进了地中海。大皇子张念哪里来的这般大胆子?

    为了确保中华国的代理人犹太夏国的地位,事实上是为了给与军事上象征性的支持,军部从华西半岛上调派一个加强团进驻吉布港,展开双边军演。

    这年头远洋运输能力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体现,即便如中华国想要一次性把几万人弄到几千里外的土地上也是不容易的,军械弹药驻扎之地等等,各项工作都得提前准备。

    派遣一个海军陆战团参与军演,是为了给犹太人以底气,背后站着老大哥,什么事都会罩住你,更多的是政治上的意义。

    同时,美国也派遣军官教导团进入绿衣大食和塞尔柱王国内多方游走,建立邦交和商贸往来,得益于跟中华本土几次旗鼓相当的战斗,美国现在的地位直线上升。

    而且其国独处美洲,占尽地理优势,舰队即便打不过中华本土,但防守搓搓有余。

    说道犹太夏国,其实这个国家的建立颇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既视感,盖因虾夷人是蒙古人和欧罗巴百人的混血,体毛发达,四肢粗短。

    当初是某人硬塞给虾夷人一个犹太族的称号,把宋国境内的犹太人都给册入了进去,如今郑图牙已经完全把夏国当做犹太人的根据地来建设,并且国内人改信犹太教。部分信奉东正道教也可以。

    前番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战争中,百姓流离失所,夏国趁机收拢了不少难民,亦有许多百姓文锋而来避难,其后直接加入了国籍。

    夏国里什么人种都有,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西亚和中亚的百姓以及劳工,东欧西欧因为战争被俘虏后贩卖到夏国留下定居的士兵,以及一部分日本、高丽和中华国周边国家的定居商人。

    郑图牙刚视察完中华国派遣过来的一个加强团的武装演习,随后亲自参与了毛利亚船务的落成仪式,这个能维修、建造排水量三千吨级的大型船务在整个西亚和欧陆都是投一份,独属于犹太人的荣光。

    中华国之所以帮助其国建设这个船务倒也不是完全赠送,主要还是海军部从南洋西洋两大舰队中抽调主力舰只组成地中海第三舰队,常驻夏国毛利亚军港,维持欧亚的海上繁荣商路。

    在这种情况下,军港和能维修保养大型船只的船务就是必不可少的,此时的苏伊士运河还没开通,甚至还未有开挖,从地中海折腾到大食海需要绕道南非,行程实在太远了。

    所以,中华国驻夏国大使陶知中一直就开挖苏伊士运河一事与夏国商议办法,资金什么的倒是好说,关键是劳工缺乏。

    非洲的黑人成为了运河劳务所需要的廉价目标。

    对此,中华国倒没什么意见,本土的潜规则是绝不准许黑人逗留和定居的,哪怕是劳务输入也会暂时地安排在某个地方,工期结束后遣返去别处或者当奴隶卖给其他国家。

    黑人奴隶的国际价格平均在三百元左右,比之因为战争而掠夺的白人女子价格要便宜一大半,没办法,太好抓也太好管束。

    中华国是不允许奴隶贩卖制度存在的,不过商人们可以通过劳务输入和输出改头换面地做生意,朝廷对此睁一眼闭一眼,毕竟市场上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很旺盛。

    随着第八期五年经济建设计划进入尾声,中华国本土开始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对于朝廷掌控国民经济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及时地调整某些经济产业的导向,选择发展资本还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人口共计两亿三千万,以每年三百万新生儿的速度递增,接受过小学文化教育并且取得国民资格的百姓共有一亿六千万。

    其中,西北地区的文化普及率要超过东南地区,这可以看出朝廷对于西北地区的支持力度。

第658章 一切交由国会议() 
这些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朝廷大力提倡慈善事业,对中华慈善榜上的慈善家大为赞赏,广为宣传。

    昔年排名第一的女慈善家李师师在多年前就被某个富豪给刷了下来,不过仍旧以一千七百余万元的捐款额度位列前十名。

    张林很是理解李师师的心思,这女人一生都活在为自己洗刷前尘往事的生活中,始终对她教坊司的出身耿耿于怀,想为自己和孩子挣得一个死后名声。

    如今白发苍苍,回首往事,颇多感慨。

    张林身体虽是健朗,但毕竟年岁大了,摔跤骑马之类的玩不动,但也没到拄拐棍的程度。倒是张贞娘和潘金莲,已是混不离身。

    北郊庄园,秦桧佝偻着腰背,前来拜访,递了门贴后少时便被请进门去。当他见到年岁比他小却精神比他爽朗多了的元武陛下时,一肚子的话却没了下文。

    偏厅里,张林请他落座,女应生奉茶后退了出去,张林笑道:“我想着,你也是该来了。”

    秦桧终其一生活在眼前这个男人的阴影中,始终捉摸不透也看不清这个男人,颔首道:“陛下睿智。”

    张林笑眯眯地点点头,望着对方发梢,道:“第一次见你时是在监中,一眨眼都快过去了四十年,光阴无情啊。”

    秦桧想起第一次在监中与陛下见面的情景,那是他从监狱苦熬了两年后的雨后天晴,至今记忆犹新。

    他道:“陛下,与北美督府交战已有三年,军士伤亡两三千人,虽是胜多败少,但耗资颇巨。臣以为,该是时候做个了结了。”

    “这事儿该交由国会议。”张林压住话题,建议道:“民族之林,开枝散叶,北美与我中华相距千万里大洋,再过百年也同样难以攻克。与其为点面子问题闹得子孙不宁,倒不如坐下来好好谈谈。现在解决不了的事情,将来自有子子孙孙去解决。”

    “陛下之意,是要缔结邦交?”

    “我可什么也没说。”张林笑笑:“提交国会议吧。不过打还是要打的,不打不足以平民愤,军事手段不好用,可以从经济上打压,尤其是欧陆和西亚那边。”

    秦桧怔了征,这才明白来龙去脉,不由得暗暗咽口气,点头称是。

    “臣今日来,还有一事想请问陛下。这届任满,臣也该退休了。臣这届内阁退下后,当以李斌文为首相可能性最大。此人大兴商事,陛下以为如何?”

    张林轻品一口茶水,淡淡道:“会做买卖的人一定不是个傻子,你说这市场里是老实人好,还是精明的商人好?”

    “商人重利。”

    “不试试又如何知道他能否管的好呢?”张林道:“这些既不是我,也不是你,更不是皇室的事情。一切交由国会议,莫要参手干预,顺其自然。”

    “是。”

    见过四十余年来,李斌文是最有希望以商人身份登朝拜相的人选,其家门三代为杭州巨富,至少名义上是积德行善,口碑不错。

    李斌文也是第一次意义上的国会议定,且通过民间大选选出来的首相候选人,秦桧还未退位,他就乘坐火车沿线多处城市游走宣传自己的施政方针,笼络民心争取选票。

    放在过去,这样的行为就和自杀无疑,没有任何一个内阁和皇帝会允许这样的活动,然而在某人的推波助澜下,大选宣传和巡回演讲是搞得有声有色。

    李斌文从商业角度出发,要大力发展工商业,刺激经济,争取在五年内让百姓们的年均收入从七百元增涨到一千元。尤其是现下一些开矿冶铁的大部门,他号召会诸部引入民间资本,采用股权制稀释朝廷的占股比例,将红利让与国民。

    甚至,他还承诺会考虑进一步开放枪械管理的条例,下放一批持枪牌照,以及加大对商业教育体制的改革,允许民间资本参与高等教育和技术研发。

    元武三十九年,全国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