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333部分

水浒大宋-第333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吧。”张林叹口气。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向着五十岁进发的张某人已是不太在乎别人的生命,只是若与国运不相关,能不杀还是不杀的。

    孔有德点头称是,退了下去。陛下看来是已经对秦桧放心了,或者说是死心了。掐断对方身边的眼线,估计是好事的可能性不大。

    随着中华国趋于稳定,随着法治社会的进步和皇权的稀释,张林已是将内务署和国家机要总署合并为内部机要办公署衙门。而锦衣卫,这个部门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

    至于锦衣卫里面的人手和安插世界各地的眼线,则分调给军机署和国机署,还能继续发挥光和热。

    走出皇宫大殿的孔有德在刺目的阳光下眯了会儿眼,回想锦衣卫自成立起走过的风风雨雨二十年。锦衣卫是陛下手里的刀,多少性命毁在刀口下。

    走出殿门,军机署署长,孔有德的老上级孔灯正驻足而望,靠在马车旁淡淡地看着他走来。

    “走吧,望月茶楼。”

    “你已经知道了?”

    孔灯笑道:“锦衣卫解散这事儿也不是啥秘闻了,不说满朝堂上下都知道,至少两手之数是有的。先前内务署和机要署合并,锦衣卫早该有此结果了。陛下能让你全身而退,已是天大的恩德。”

    孔有德回望紫金殿,道:“陛下大恩,属下没齿难忘。”

    元武十八年,公元1139年,成立了十七年的朝廷鹰犬组织锦衣卫正式解散,其部人员抽调新成立的国家内部安全机要办公署和军机署两个部门。

    至此,悬在臣民头上的利刃归鞘,皇室对于朝野的控制力被狠狠地削弱了几分。朝廷众臣虽不敢弹冠相庆,却也是心下俱都松了口气。

    锦衣卫署长孔有德畏罪自杀,其妻儿不知所踪,有的传言是去西北开荒了,有的则传言去了海外督府,总归是隐姓埋名了起来。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不相信孔有德会畏罪自杀,元武陛下向来不会亏待有功之臣,死亡只是个掩护新身份的幌子罢了。

    一批船队满载十二万余人的移民,浩浩荡荡前往北美督府,这是元武十八年的第三批次船队。

    船头甲板上,年近五十的孔有德泪眼泛光,回望故土,他知道这一去可就再也回不来了。

    干了这么多年的特务,孔有德也不知道去了北美督府后能干什么,跑马圈地当农场主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前半生,他是为陛下而活,后半生他才轮到为妻儿活。

    锦衣卫的解散,孔有德的离开,张林就像自己丢弃了一个心爱的玩具,心里怅然若失。他能做的就是保住孔有德一家人的安全,送他们去一个新土地上过活。

    留在国内,仇人太多,迟早会被翻出来的。

    就在锦衣卫解散的这一年六月,一代书法大家,曾经的宋国皇帝宋微宗赵佶病逝。宋家皇室原本是只想小小操办一番,但中华皇室出面把其葬礼办大。

    不管怎么说,毕竟是前朝君主,国家毁灭是毁于臣民,倒非是君主一人之错。

    抛开其昔日天子身份不提,赵佶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他所创作的瘦劲体,深得元武陛下的推崇。

    张林把赵佶列入文学名人阁中,让人谱写他的传记,记录其跌岩起伏的一生,实事求是地论是非功过。

    张林身着一袭黑色中山衣,前去悼念,敬上一炷香,聊表两个交替的皇朝君主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

    也是在这一年,他剪去了自己留了二十三年的及腰长发,以一个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民间早已有此装扮,只不过皇室肯这般随大流还是很稀罕的。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一代复一代,害得多少子民家破人亡,多少兄弟手足自相残杀。”

    御书房中,参加完葬礼的张林语重心长地对五皇子张海道:“何人生来便是天子?还不是命数使然,众人抬举坐了位置。失了众心,便是寡德,权势天子不但祸害朝纲会会屠戮生民。”

    张海默默地听训,今天的父皇话格外多,他偷偷地打量着父亲,憋见了对方发梢见的几缕银丝。

    他知道自己注定只能做个有名无实的皇帝,父皇已经安排了他的未来,就像现下流行的舞台剧本一样,他的人生路早已规划好了。

    不过也无所谓,张海做不到像父皇治政那般出色。父皇已把行政人事权彻底交由内阁、国会,而军事方面只保留了永远忠于皇室的皇家近卫军团五万余人负责拱卫京师。

    他不是他的哥哥张念,妄图做个开疆拓土的帝王,他很认同父皇的观念。皇室想要的是万世基业的神权,就必须放弃世俗的权利。

    张海生于皇室,但却在民间成长,与普通家庭的孩童们一起读书上学。他知道自己并不是个勤奋和聪明的人,班级里有很多同学比他要优异的多。

    甚至,他心仪的女孩子在不知他身份的情况下,也没有对他动心。

    皇帝不是神,既然不是神,又何必硬要架构神的身份呢?一个愚蠢的平凡的皇帝若是想要掌控聪明人的生死,难免有一天会身死道消。

    自古以来,多少帝王妄想成仙不老,多少君王试图王朝永固。然而权力越是抓的紧,王朝崩溃的越快。但凡帝王分封子孙藩王的王朝国家,没有一个不出乱子的。

    中华新体制下,人民安居乐业,国力强盛无匹,国民们俱都对陛下的睿智和内阁的治政能力感到欢喜,未有不称赞者。

    即便是他的哥哥大皇子张念想要开疆拓土建立皇权,也不得不承认父皇这一套体制的优越,因为一个国家军事强大可以欺骗一时,但藏富于民可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

第633章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香烟!

    自从烟草被从南美带回来后,张林一直在琢磨是不是要大规模普及这玩意。

    烟草可以提神,可以刺激消费,烟草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项目之一。但这玩意儿对身体有损伤,可谓有得有失。

    但比起毒。。。。品,烟草却是利大于弊。

    张林决定把这种产品当成奢饰品来卖,通过价格来抑制烟民的数量,并且只允许国营,不允许私营。

    毕竟,财政有钱了,许多大项目就可以在自己有生之年里安排下去,可以打下坚实的研究基础。

    倒非是张林自负,只因没人懂得穿越者的外挂属性。一些技术性难关,旁人要想破脑袋实验无数次,对于穿越者来说只是轻飘飘的一句话。

    就好比电灯里的灯丝,爱迪生实验千万次也不如某人单刀直入地使用钨丝来的方便。

    烟草的普及,可以解决南方山地地区一大批农民的生活就业问题,这种暴利型行当是绝不能交给商人们完全去运作的。最低限度,也要官商合营。

    为此,张林新设立烟草司,挂在商务总署名下,随后找司法总署制定相关的烟草税法。

    总之,烟草属于重税,制作出的产品也必须标明“吸烟有害健康”等醒目字眼,还得学后世香江那般弄些恶心图片放上去。

    当然,要卖也是先卖到海外去。西亚和欧洲正处于战争,士兵想必对这种货物是极为需求的。

    烟草司也是张林交给册立为太子的五皇子张海的一个项目,他把儿子带在大朝会或者国会中听政已有段时间,是时候看看他的治政能力了。

    稀释皇权,不代表皇帝无事可干。相反,内阁更需要一位睿智的皇帝来做主心骨,很多大政策都得获得皇室的允许。

    元武十九年,时任期满的孟加行省行政总督秦桧被调回本土,顶替了商务大臣的位置,正式进军内阁。

    而太子则成为了秦桧这位商务大臣的下属,因为烟草司的设立而长打交道,元武陛下对此睁一眼闭一眼。

    张林制约了秦桧十多年,是时候把这头虎豹放出来了,正适逢欧亚大战,他想看看对方能在这场战争中让中华国获得多大的利益。

    秦桧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继阅舰式后组织一场战舰售卖,协同外交大臣接待前来中华国摆放的西亚和欧洲列国使者。

    此次亚欧外交使节集体来华拜访,主要还是元武十八年在犹太夏国外大食海举办的阅舰式,那巨舰雄壮的震撼规模让得列国无不胆颤心惊。

    借着此次军舰售卖会,中华国也是要向西亚和欧洲列国强调中华民族是包容兼爱的,是希望通过谈判方式解决民族、宗教、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冲突。

    如果冲突在所难免,也希望战火不要波及到平民身上。不过,针对各国提出购买枪炮军舰以保卫王国的要求,理由还是很恰当的。

    此次参观阅舰式后来华摆放的欧洲诸国有拜占庭(东罗马)、东法兰克、西法兰克、中法兰克、英格兰、基辅罗斯、北海大帝国、卡斯蒂利亚、纳瓦拉、阿拉贡、黑衣绿衣大食等数十个欧亚大国。

    张林在皇武殿正式接见了这批诸国使节,或许称他们为使节不算合适,因为这些王国都还没有正式的外交机构。前来拜访的代表,也大多是各自国家皇室掌权人的亲信或者亲属。

    中华国的许多工艺产品都是这批使节想要采买的项目,居然还有使节想花钱购买技术生产线,这显然是绝不可能的。

    朝廷现在对技术封锁的十分严格,有些东西就算流传到了海外也不是短时间里可以吃透技术的。因为涉及到公差、仪器精度、基础材料、物理、化学等相关完整的工业体系。

    就比如黑火药,流传海外都小二十来年了,诸国居然还没搞清楚黑火药的最佳配比,甚至还尝试着添加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更别说化学火药中硝化棉这类化学物质了,没有正确的道路指引,海外诸国想研制出来不知得何年何月呢。

    此次除了军械售卖,一种名为香烟的货物也成为了各国使节的重点关注之一。因为香烟可以提升,可以刺激人兴奋,这是战士的理想标配之一。

    中华国士兵的装备堪称豪华,战斗口粮和备用药物都是诸国使节咋舌玩不起的,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地削减那些看似无用的装备。毕竟诸国现下的全职业士兵非常少,大多是领主私募的骑士小贵族。

    借着这次诸国使节拜访,首相胡媛正式提出在犹太夏国建立欧亚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议,把夏国当作免于战火的和平之地,中立之国。

    而英格兰这一王国在有心人的撮合下,使节与元武陛下进行了私下交流,有幸在紫金殿中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皇家晚宴。

    此时的英格兰是诺曼底王朝,国王是法国的布卢瓦伯爵之子……斯蒂芬。欧洲大陆贵族血统混乱无比,表亲之间你当英格兰国王我当法兰克国王的事例比比皆是。

    这时候的欧洲还处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光辉照耀下,神权凌驾在王权之上,教皇才是最终的权利掌控者。

    为了自身的发展,中华国有必要帮助这些还处于落后中的国家发展民生经济,因此以秦桧为商务大臣的代表团队与诸国使节大臣了一系列经济援助计划。

    这些经济援助项目主要以轻工业为主,而条件就是诸国允许东正道教前去他们的国家中成立道教慈善协会,做慈善事业。

    张林当然不是爱心泛滥或者钱多的没处花,想要把华夏的精神烙印在这些欧亚列国中,传教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

    但这些神权国家对传教之事很敏感,自然不可能满口答应,但以慈善之名就顺理成章了。

    再者,现下不论是通过海路还是陆路运输过去售卖的瓷器、茶叶、生丝、丝绸棉布都是价格高的出奇,打不开中低端市场。

    这些国家太穷,广大的百姓买不起,光靠贵族们消费赚的钱有限。除了经济方面的项目,其他关于工业、军事方面的援助一概不议。

第634章 计划生育() 
处处都是整齐干净的街道,处处是坚固而美观的砖石建筑,大街上人流熙熙,商贸繁华,每个中华国民的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神情。

    这些海外使节所到之处,当真是开了眼界,尤其是为中华美食所折服。店铺老板们热情地给予招待,没有丝毫把这些海外使节当上帝的感觉。

    不管张林有没有穿越,前朝宋国的百姓对待洋人的的确确是没有什么悲屈感的,像前朝红人王黼因其样貌特异,也算是金发白人中的帅哥才能平步青云。

    这时代的华夏民族的审美,跟另一个时空的后世完全不同。再说,这一二十年朝廷和商人引进了多少金发碧眼的年轻女子,生出的混血儿都有上百万了。

    汉人男子和欧洲女子所生的孩子,带有明显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