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303部分

水浒大宋-第303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朝廷为了整顿渔业,可没少投资,从海船到渔具都派专门机构来替商人们设计和改善,且制定政策“驱逐”散户渔民帮他们吞吃市场。

    现在,也该到朝廷回收成本的时候了。

    同时,借着廉政巡察的狂风暴雨,朝廷也建立了一个新机构,名为“自然生态保护办公署”,派出专业的人员跟随廉政巡察队伍到各地,跟当地官署宣传生态保护的观念。严禁滥杀滥伐,树木砍伐后必须要重新栽种上树苗,绝不允许胡乱伐山开荒的现象。

    对一些地区的珍惜动物,比如黑白熊、老虎之类的动物,禁止猎人私自捕杀。若有动物伤人事件,需通知当地警务总署组织人手或者有牌照的专业猎人来捕杀。市场上,皮毛商行里出售的大型野生动物皮毛,需得有严格的出入记录,定期接受检查。

    张林并不觉得这个时代的野生动物泛滥情况不需要保护,按照商人的尿性,哪样东西值钱,他们必然像鲨鱼追逐血腥味一般涌入。不早早制定律法,以后修养起来可是代价更高的。

    当然,这也没必要去搞什么自然生态保护区。有些地方确实是动物伤人事件频繁,交给国家去捕杀比较专业点,同时可以增加一部分财政收入。

    商人想做皮毛生意?自己组织人去其他国家里杀去。

    其二,便是传教活动。尤其是针对西北地区,东正道教组织了上百名口才了得、熟悉道统的传教真人去各地宣传道教。他们当然不是空着手去,而是带去了大量的慈善钱款。

    这笔钱款将用于兴办各地的小学,按照五千人人均一所小学的比例,中华国至少得有两万所小学学校。而这个数字,也恰恰对应乡的数量。

    每所能容纳两百名学生的学校建设(非师资成本)成本大概在八千元上下,想要完成这个任务,朝廷至少得先期投入一亿六千万元。算上中学和专科学校,第二期五年计划里的育教资金接近五亿元。若包含师资成本,总额度接近八亿元。

    也就是说,每年国家要拿出至少1。6亿元投入育教项目,占财政收入的25%以上,负担相当之重。

    所以,完善税收机制,削减战争耗费是朝廷这几年必须要做的事情。

第574章 铸币() 
北地金国大势已去,锦衣卫和军机署安插在其地里的蒙古人、契丹人、汉人细作不断地将情报传递出来。

    金国军队调动频繁,元帅府在偷偷摸摸地大量收集粮草和豆子等物资。

    年后,驻扎在海参崴的韩世忠得到军部命令,对半岛深入内陆的金军防线进行试探性攻击。不打不要紧,这一打立刻发现了金军守备空虚的秘密。

    区区一个混编旅居然长驱直入地攻破金军防线,直接捣进了率宾府一带,掳劫了大量的女真人后,跟图朵大军袭战一场,退回了海参崴基地中。

    金国调动大军救援至少耽搁了三天时间,军部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图朵大军之前在干什么?

    只可惜情报传递的效率实在太差,海参崴那边又处于冰冻期,只能通过陆路互通消息,一来一去最快都得半个月。

    朝廷得到韩世忠军报的时候,已是二月初。金国朝廷依旧在跟中华国谈判,想一个“体面”的方式投降。其地到处爆发辽人的反抗,许多百姓的粮种都被金国强征作为军粮,辽人饿死冻死的人不计其数,路边衣衫褴褛的饿殍“僵尸”随处可见。

    契丹室韦和奚族等部族也秘密派出使节前去汉人所在的北津行省面见贵武中将,同意投降,并愿意戴罪立功地对女真族“反戈一击”。

    朝廷自然是“同意”了这个请求,派去人手进入这几个契丹部族中,接手他们的兵权,准备随时策应前线大军的军事行动。

    冬天打仗虽然冷,但中华国绝不会短了士兵们的保暖衣物,人手配备棉手套,军官配备皮手套,帽子很有后世挂耳帽圆顶的风格,前线士兵俱都穿的暖暖和和。

    在寒冷季节里打仗,蚊虫较少,很难滋生出瘟疫,适合汉人的步阵和步骑军。虽然北风劲劲,但战马过冬严重脱膘,也是金军精锐骑军难以发挥机动战力的时期。

    前线二十四万将士摩拳擦掌,只待三月一到,就对金国发起最后的进攻。

    只不过,二月刚过了十余天,金国内部就爆发了动荡。朝廷派出亲兵包围了元帅府,要强行收回统兵权。

    完颜宗翰被金廷羁押起来,完颜宗望、宗干、宗弼等几兄弟立刻率兵造反,五万大军直奔会宁府杀去。

    这消息传回京师的时候,已是二月十六号。消息发出之前,贵武当机立断,和杨文广少将一起分两路大军攻进金国。

    一路大军从东南面杀进西州北镇,要跟海参崴的韩世忠大军东西夹击辽阳府。一路大军从西蒙三部借道杀向龙化、通化、通榆、泰州一带,从西面进逼会宁府。

    汉人大军所到之处,金军兵败如山倒,当地辽人争相来投,把一批批反抗后抓到的女真人交给汉人。

    契丹室韦、奚族也率兵叛乱,到处攻打金人官员统辖的城镇,想要戴罪立功。

    金国上京道东部、东京道乱成一锅粥,到处硝烟弥漫,火势枭枭,似乎所有民族都把仇恨指向了女真族。女真人逃得逃,跑的炮,有的躲进深山,有的被抓给汉人,被糟蹋致死的女真族女人不计其数。

    贵武和杨文广忙是传令各部族约束手下士兵,不得滥杀。这些女真人可是钱啊,男人抓去挖矿开山修路,女人还可以给弟兄们放松放松呢,杀了实在是可惜。

    军部也有暗中指示,超过六十岁的女真人一律人道毁灭,这群人吃的比干的活多,纯属浪费粮食。

    北地血雨腥风,杀戮处处。中华国却是兴建土木,繁茂昌盛。

    打仗的事,交给军部去干就好了,张林只需要看到一个结果,知道一堆数字就可以了。一大堆民政事情等着他处理,着实没心情管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情。

    北地战事一起,递到他御案上的就不乏几个内阁大臣们要人的奏章了。毕竟战俘就是劳动力,劳动力就是干好工作的政绩保正,不论是工建还是农政,亦或是商务都急需免费劳动力来干项目。

    朝廷预算就那么多,若是能多分到战俘,那么就代表你可以提前完成任务,还能给朝廷省钱。任务超出的部分就是妥妥的政绩了。

    战俘都掌控在军部手里,内阁大臣们跟军部死缠烂打地商议。军部拿这些大臣也没办法,毕竟对方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怎么分总会有人不满意的,平分都不行!所以,最后分配战俘的事情就落到了元武陛下的头上。

    张林一面翻看军部的战俘人数,一边看了看工建总署、农政总署、商务总署、海军总署、陆军总署提交上来的写得天花乱坠的“要人”理由。

    工建总署下辖的水利、交通总署也是跟着上级一起参合,奏章写的声情并茂,感人肺腑,拳拳为国为民之心。

    对战俘还好分配,对原先依附于金国的东蒙三部和契丹族就不太好处理了,好几百万人呢。这么多的人口肯定不能一股脑儿地全充入战俘,手段得软硬皆有地双管齐下,不过三年劳役是肯定跑不了的。

    光是一想到这几百万劳役人口的工钱,张林就头皮发麻,每个月都得砸进去接近两千万元,一年就是四亿元。

    再加上育教、军费、工建、农政等各项开销,今年的总财政预算已经是突破了十亿元。这些项目并不能短期内带来暴利,属于长期红利。

    所以,朝廷今年还得举债度日,必须要催促铸币署加大货币产量了。现下的蒸汽机虽然不好用,但还是得多造几十台。

    张林完全不必考虑货币几亿几亿地砸进市场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按照财政总署递交的奏章,朝廷至少得往市场里投放三千亿的货币总量才能完全把铜币、金银碎块铤块这些前朝上千年积累下来的货币挤出市场。

    一千亿元是多少钱呢?派出中华国物价稳定的因素,大概相当于宋朝的十三亿贯钱。而宋朝末期的财政收入就达到每年一亿两三千万贯。

    也就是说,中华国每年铸币五百亿元的话,需要努力六年才能把中原这数千年积累的乱七八糟金银铜货币给回收回来。

    去年一年,铸币署忙得里焦外嫩才铸了一百多亿元的金银币(含钢),目前正在市面上一面投放新的钱币,一面回收中华二年、三年、四年、五年的老版钱币(不含钢)。

    要知道,每多发行一亿元的钱币投入市场,朝廷就能从其中回收五百万元的金银差价。朝廷为何有勇气制定那么大的超出财政收入的预算,原因也就在这里。

    只要多造钱币,隐形财政收入就增多,而且,这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反而是加速钱币流通后对经济的有利发展。

    只有当新货币在民间流通趋于饱和时,就不能再增发货币了,否则就会引发货币贬值,造成通货膨胀,社会动荡。

    你要说朝廷利用货币发行从百姓们手里敛财也行,其实后世哪个国家在建国后都会这样干,要不然怎么支撑得起庞大的重建工作?

    只是这个敛财手段比较光明正大,而且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且关键是合法的。

第575章 政绩赏罚() 
朝廷对各地官署的政绩考核分为许多方面。

    首先就是治安,得民生稳定,刑罪案件少自然是好的。其次就是经济发展,今年达不到去年的财政收入,那自然是政绩不行。超过了,就可以进行政绩评级。

    第三,朝廷会派人来核实地方建设,从农政、商业、工建、人口密集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评。

    其中的人口密集度,只要是考察你管辖的县、镇、乡、村是不是居住人口和当地人口花名册上的总数符合。野外还有没有大量的散户存在?深山老林子里是不是还躲着黑户?

    人类是一种群居性生物,没有人会故意选择逃避族群的,除非是生活不下去。散户、黑户的现象愈少,就说明当地治下的情况是好的。

    人口密集起来,形成最小的村,那么生产力都要比散户高的多。乡村规模下,不论是承包土地还是水利建设、工业建设都比散落野外的个人家庭更具优势。

    第四,是考察各地的官署财政拨款是否落实到位,进展如何,有无徇私舞弊贪污纳垢的行为,各个项目的工程质量如何,民间风评如何,有无举报之类。

    第五,人口生老病死。人口出生率和成活率是不是达到了国家平均水平,比之去年如何,地方上有无医院和诊所,医院诊所是否达到朝廷的要求。

    第六,育教发展。是否按照国家的要求建设小学、中学和专科学校。招生和结业情况,师资水平,辖地内九岁以上孩童的入学率如何,等等。

    第七,辖地内野外开荒土地的情况,是否按照朝廷要求没有胡乱填河伐林地开荒,辖地范围内的荒地数量,去岁荒地有无承包出去,经济作物收成如何等等。

    第八,分配给当地的异族外来人口,有无安居乐业,是否按照朝廷要求与汉族汉子、女子通婚,是否存在一些欺辱压迫的行为等等。

    林林总总,二三十条政绩考核,全方位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发展。尤其是当地财政收入,为了防止当地官署强征税赋以充政绩的行为。

    每一个县级地方上都有设立廉政办公署,不受当地官署管辖,由朝廷的廉政总署直辖。并且廉政总署的工钱和福利,一律交由财政总署负责,不经地方官署的财政署。

    廉政总署里的人想晋升,唯有通过一桩桩反贪污、反渎职的案例来积累政绩,专门跟其他公署衙门对着干,踩着他们的尸体升职晋升。

    若是地方廉政公署没有案例上报,三年任期一到就下岗,转为最基层公职人员,不好意思,慢慢从头爬吧。(廉政公署的晋升相对麻烦,因此工资水平在各类平级公职中是最高的。)

    于此同时,各地官署的公职人员也有权利举报廉政总署贪污渎职,举报核实,算入政绩。

    中华国的这招不可谓不狠,廉政公署可以说是最让新人公职人员心情矛盾的官署,运气好,这是个极佳的晋升跳板。运气不好,白干三年还得从基层往上爬。

    总体来说,再完美的制度都避免不了贪污纳垢的现象。所以,廉政公职还是很受欢迎的,只要够胆,抓一个大案子,连升三级都有可能。而且上司廉政总署是独立系统,拥有把案件直接捅到首相和天子面前的资格,有跟天子“密奏”的权利。

    事实上,张林正是因为廉政总署大臣……他的心腹干将冯海汇报上来的密奏,才下定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