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302部分

水浒大宋-第302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罐、玻璃罐、刀子、绳子、锤子等等。

    什么是航海暴利?这就是啊。

    用便宜的货物,从土著手里换取价值翻数十倍的货物,雇佣这些廉价到极点的劳动力在沿岸修建筑和码头,为后续的船只服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比起国内贸易,航海贸易通过文明层次和技术代差产生了巨额利润,虽然没有国内贸易的量大,但胜在利润高啊。

    所以,商人们急于打通去往西域各国的海路,并且开始有预谋地库存一些货物迎接降级到来的远洋航海时代。甚至不满意朝廷的探索进度,私下组织吃水较浅的船队前往西域探险。有的船带回来了让人血脉膨胀眼红的财富,有的船则消失在茫茫大海航行中。

    对这种私商探险的行为,张林虽然知道,但却没有约束他们。从眼下的进度来看,光靠朝廷恐怕没办法三年开通海路,只得让商人们拿命去探索了。

    既然口子打开堵不住了,那便索性放开口子,制定严格的技术保密规则,严禁私商把一些技术携带上船流入西域那边的欧亚大陆。对中华国所有港口进行约束,只开放朝廷制定的海商港口,其他登陆的船只不管是本国还是外国一律定为违法,抓到就连船带人地没收并处以重罚。

    对海商贸易的出口货物也有严格的限制,以丝绸、缎匹、绣彩、金锦、棉布(其他纺织品等)、茶、羊毛制品、瓷器、食物罐头、药材、纸等等。而进口则主要以金银铜铁铅、女人(白肤奴隶)、男子(战俘劳动力)、牛、马、热带巨木、香木、优质煤(无烟或少烟,中原的煤炭含硫量太高,一烧起来呼呼冒烟)、香料、胡椒等等。

    朝廷对进口玉石、艺术品等货物征收大额关税,对其他中原短缺的货物则降低关税,严格限制本国贵金属的流出。因为中华国的金银币制作精美(新版金银币还有均匀的花边竖纹,精密机械不到一定程度是很难仿造出来的)且成色足,不但东南亚各国在用,中亚西亚欧洲也在用,那边甚至连唐朝和宋代的铜钱都很吃香。

    朝廷甚至鼓励商人们多把纸票(分,角)用到贸易国(目前主要是东南亚国,天竺国等),新版纸票添加了五花八门的颜色,制作出的图案更为精美,且纸张较为柔韧,摸起来滑滑的,不宜损坏和仿造。

第572章 劳务输入() 
进口的牛、马也有要求的,朝廷对欧洲那边黑白相间的奶牛(原产地荷兰、民间称为花牛)和高大的大食马可是垂涎三尺。

    蒙古马体格不大,属于轻型马,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公斤。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牢固,肌腱发达。背毛浓密,毛色复杂。

    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大食马(阿拉伯马)则高大的多,平均体高1。42米…1。50米,耐力不比蒙古马差多少,但冲刺速度惊人,非常适合骑军。

    通过沙漠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也有欧洲那边的马,尤其是一种安达卢西亚马,高度甚至能达到1。7米,体格极为强壮,挽力让人惊叹。

    现在的中华国已是不缺马了,但缺好马,混血马的研究工作一直在进行,所有进入中原的异族马都给收集到了畜牧研究所里进行配种混血,但这不是三五年能出成果的研究。

    混血出的马有的虽然高大强壮且冲刺速度快,但耐力比之原先差了很多。有的耐力增强,但冲刺速度低了许多。有的马血种越混,体格越小,长到最高也就一米高。

    畜牧研究所里这些年混血出的杂交马极为不稳定,什么稀奇品种都有,至少也要等到十多年后,才能稳定几款适合的品种……驮马、战马(冲刺的、长途奔袭的)、高原马、山地马等等。

    以前传入中原的异族马,相当一批都被骟掉了(不骟的话,马匹脾气暴躁,不好管)。所以,朝廷的畜牧研究所对原种马还是很稀罕的,尽可能地多找一些马来杂交。

    除了马种杂交、牛羊骡驴之类也在研究,比如牛分为奶牛、肉牛、耕牛等等,羊分为肉羊、短毛羊、长毛羊等等。

    进出口贸易需要约束的东西还有很多,根据不同国情需求变化而变化。

    就比如中华国现在的人口激增上千万,已是限制了粮食出口,转而从东南亚各国进口粮食用来养活辽人百姓和正在服劳役的上百万人(西夏战俘三十五万、蒙古、辽、女真等战俘也有近三十万人,还有辽地几百万的百姓)。

    西夏的战俘到明年十二月份就完成三年劳役,届时,朝廷将发放一笔劳役款给他们,并且着手把这群党项人拆分到全国各地。中华国两三万个乡镇呢,虽然分点也就融合了。

    至于蒙古人(东蒙三部)、辽人、女真人战俘,不好意思,准备在矿山、国道、水利等工程项目的工地上干到老死吧。对于这帮大部分对汉族犯过罪恶的人,张林可没有怜悯二字给他们。

    中华国现在的粮食产量和各种矿产节节攀升,跟这几十万战俘不无关系,挖沟开渠、开荒平地、炸山挖矿砸石,什么重活苦活都由这批人来干。吃好睡好,就是不给工钱,也绝不放他们活着出去。

    据统计,目前为中华国各项民政大工程服务的外来劳动力,有正式工契的,包含高丽和日本、李朝交趾、蒲甘、占城等国,约莫有三十万人。

    辽地也有五百多万百姓正在推到旧家园,建设新家园。这群百姓不是战俘,只需要跟朝廷签下工契就可以,工钱和日本国等劳务输入的人一样,都是每月3。5元,包吃包住。

    不过跟别国劳务不同的是,辽人百姓他们劳役五年后可以分配到统一建造的房屋和五亩土地(房屋免费,土地不种的话可以卖给当地官署),还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奖金。

    国家想快速发展,除了要提高国内的劳动力效率,更得引进外来劳动力。后世美国之所以牛逼起来,跟全世界移民潮不无关系。光是华人移民,就有好几百万。

    中华国去年的财政收入为5。7亿元,支出5。3亿元。很大一部分财政支出是军费,达到了两亿三千万元。

    所以,海军总署的战舰建造规划已是被压下去了,陆军的扩建也减小规模,只进行武器换装而不是继续大规模征兵。

    就目前而言,大规模军事行动将越来越少,军费开支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朝廷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即将到来的第二期五年经济发展计划中,开展十四个经济特区和十一个内陆行省工业带建设。

    今年,也就是中华六年的财政支出预算为六亿元,其中只有两亿元拨给军部,其余四亿元将主要应用在工建国道、农政水利、工业城建设上,为明年开动的第二期五年计划打基础。

    今年注定是忙碌的。

    从年初朝廷重新划分行省后,几十万官员和公职人员将变动和调动,将削减至少四万名公职人员(包含基层官员)。这部分被削去公职的人不能浪费,朝廷会给与他们重新培训的机会,戴罪立功地送到北方去任职。

    对其中一些因为贪污纳垢被罢职的人,统统流放到高昌行省去补充人口,让秦桧好好地调、教他们,将来未必没有机会翻身。

    对其中贪款数额较大的人绝不姑息,只要贪污超过五千元就抄家,除了保留其妻儿老小的最基础五亩田,其余财产一律充公。一部分明正典刑地拉到京师来枪毙,一部分放到矿山里劳教致死。

    这次廉政巡察的队伍很庞大,涉及部门也多,且律法总署、廉政总署、警务总署、内务署都是彼此独立运作的系统,可见元武陛下的整治决心。

    对张林而言,内务署和锦衣卫从全国各地查访收集、递交上来的密奏他是看过的,知省、知市、知县级官员有哪些贪污,哪些勤政他一清二楚。之前只是没动他们罢了,还真当他脾气好啊。

    仅到二月中旬,相对富裕的东南沿海一带就被查出来七百多个贪污、渎职、混日子的公职人员,其中甚至还有跟西域商人勾结窃取工业技术的人!

    张林一向以“慈爱宽容”的名声著称,但这次是毫不手软地进行严惩,甭管这群人有多树大根深,是何背景,一律彻查到底。

    内阁风流涌动,几个内阁大臣在偷偷摸摸地搞些小动作,要么想保人,要么想撇开关系,他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今年十二月就是第一届内阁五年任期结束的时候,此番廉政巡察的目的,也有把内阁给清除出一批人的意思。

第573章 战争成本回收() 
在国家放开了砖石和水泥专项后,民间涌现出大批商人投入其中开建砖窑和水泥厂。发展到如今,市场对这两种建筑物资的需求依然旺盛。

    朝廷传出的消息,不但新建建筑必须得是砖石水泥结构,将来还得大规模地把原有土木建筑的城区进行改造,对砖石和水泥的需求将持续很多年。

    不少小厂和中型工厂的商人纷纷跑到中华商业投资银行中贷款,扩建厂房,招募人手、改善生产线以加大产量满足市场的火爆需求。

    朝廷每建设一地,必然是先修路,再兴建大型国营砖石和水泥厂,就地取材,对城市建设进行规范的规划,留有将来改建和扩建的余地。

    张林把“圈地运动”中产生的民生疾苦和高额负担转嫁到别的民族身上,比起英国在成熟体制中展开圈地要方便也经济许多,至少因此受损的底层百姓数量比例不高。

    圈地运动其实就是人口集中城镇化的本质,把自耕农散户在总人口比例中降低。

    中华国呈现出两个明显现象,西北、西南的城镇化运动进展的相当迅速,要么是其地人口少的原因,要么是西北都属于异族,朝廷整治起来不用太考虑当地百姓的感受。而对于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的改造则进展缓慢,由于各种原因,自耕农纳税依然是财政收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人口集中城镇化的成本也高。

    后者,也就是英国当时所面临的困难,只不过英国人干的比较血腥点,手段比较强硬点。

    中华国在这个改革过程中还处于战争期间,因此手段不能过于残酷,否则会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只能把重心先放在其他地区,等解决了外部威胁,再对东南和中部地区下手。

    就比如曾经的西夏和高昌回纥,男人被朝廷强硬地迁徙出来,留下一大堆的寡妇女人。这就比较好管理了,只需要把土地重新划分成连片地承包给汉人,当地女人为了生存下去,自然会主动地贴紧汉人男子。

    一片片土地形成农场形式,多于的女人则被朝廷安排在就近工厂的城镇里生活,进入工厂里从事纺织业、手工业、造纸业等一系列轻工工作。

    这个时代,不论是哪个民族的百姓,对于土地都有着当成生命依靠的本能。剥夺掉他们的土地,无异于让他们活不下去。用温和手段效果缓慢,只有采用强硬手段才能立竿见影地奏效。

    当这批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的百姓们走进朝廷和商人建造的工厂后,只能干活维持生活,女人从事轻工业,男子则从事重工业。围绕着工厂附近,迅速扩展出一个个城镇,形成人口密集区域。

    在刺刀和铁蹄下,留在甘肃行省上的党项人和高昌行省的回纥人敢反抗吗?

    很显然,他们只能接受新的生活,好在他们可以不愁温饱,并且可从工厂里赚钱后在城镇从赎回一套崭新的砖石房用来居住。

    现在中华国对天津、北津、河内等几个西北行省就是采用这样的军管统治方式,不管是回纥人、党项人、辽人、蒙古人都得老老实实地听话,依照朝廷的安排生活,有饭吃有崭新的坚固的可以遮风避雨的砖石房子住。

    不然的话,官署就会派士兵就用刺刀来跟他们说话。

    从前岁起,中华国对东岸沿海一带的捕鱼业进行了整治,逐步地把一些散户渔民排挤得失去生活来源后不得不进入城镇里讨活,继而定军下来。

    经过两年时间,沿海渔业资源的捕捞和销售基本控制在商人手里,散户渔民的产出还不到市场总份额的三分之一。

    朝廷正式对沿海渔商颁发牌照,这事儿早在前两年就有了定论,因此商人们也无话可说,老老实实地支付了一大笔钱购买牌照,正式组建一个个渔产公司,并入商业机制。

    当初朝廷为了整顿渔业,可没少投资,从海船到渔具都派专门机构来替商人们设计和改善,且制定政策“驱逐”散户渔民帮他们吞吃市场。

    现在,也该到朝廷回收成本的时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