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大宋 >

第248部分

水浒大宋-第248部分

小说: 水浒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房里,李师师只穿着短至腿根的四角亵裤和豆青色丝绣肚兜,露出大段雪腻肌肤,慵懒地靠在皇上身上,脚丫子温存厮磨男人的脚背。

    嗨皮后,房间里点了怡人心神的助眠熏香,张林打了个哈欠,拥着被雨露滋润后容光焕发的李师师,打趣道:“今晚儿能睡个好觉了吧?”

    李师师娇羞地拍了拍他粗壮胳膊,坦诚地媚媚道:“奴家想皇上了嘛。”

    张林心中暗叹一声,自己也不是没照顾她,六月份、十月份花了两个月时间在此女身上,着实有些无奈啊。

    这般频繁接触下,新鲜感大幅度下降,故意隔了这十天,反而找回了昔日对她的激情。

    其实,房中术还有一招他没学,那边是开后庭。不过这招施展得女人提前准备,麻烦不说,也不卫生。

    在熏香的助眠下,二人很快沉沉睡去。

    后世有句话:每一个你朝思暮想的女人背后,都站着一个啪她到想吐的男人。

    鸡鸣报晓,天色还没放亮,杭州城已是人流络绎不绝。城卫士兵盘查着进出城门的人流,但有面生者俱都叫到一旁检查他们的路引、身份牌和行囊。

    如今的杭州城是皇都,天子脚下,当然马虎不得。

    “站住,你,过来。”

    “军爷,甚么事?”

    “哎呦,听你口音像是北地来的?”

    “小人正是北地来行商的,想找点买卖做。”

    “嗯。路引、身牌,还有你这个包袱也打开看看。”

    “是,是,军爷请便。”

    士兵接过这个额头上绑着黑布罩,一只眼似乎瞎了的男子的路引和身牌,检查道:“燕青,籍贯大名郡利交县,年岁二十九,身高一米八二,容貌”

    古人的路引和身牌都是出门在外的必备之物,尤其是进入大城池,不带这两样,很容易就被挡住不许入城。而这两样身份凭证上不但有主人的籍贯姓氏等等,还有身高容貌身体特征的简单介绍,连有没有犯过法都记在上面。

    所以,当士兵看到燕青的身份信息后,立刻就眉头皱了起来,这人不但当过前朝士兵,而且还是闻名遐迩的梁山贼兵。

    不过律法并无规定这些人不许进出城池,城卫士兵检查一番把东西还给他,用警告的眼神和语气道:“你若老老实实地做买卖便好,若是敢闹事,罪加一等知道吗?”

    燕青心知肚明,点头笑道:“军爷放心吧,小人不敢。”

    “去吧。”

    “哎,哎,谢谢军爷。”

第469章 南地小朝廷() 
这是燕青第一次来到皇都,也是第一次来杭州城。

    尽管天色还未完全放明,但目之所及人来人往,许多摊贩店面都已是开门营业,街道上不时便飘来一股诱人的美食香味。

    燕青买了四个猪肉馅饼,边吃边在城中逛起来,渐渐逛到了杭州城西门,感觉肚子还未饱,又进了一家名为“陈记羊肉馄饨”的馆子里。

    这年头,羊肉不是一般的贵,燕青知道,也吃得起。他在燕云行省干了一年的监工都头,以前存下的钱和这一年多的工资足够他在京城开一个铺子营生了。

    他和梁山老兄弟们能有今天的安稳生活,多亏了当朝首相吴用的帮忙,不过老兄弟们死的死、走的走,能联系上的人也只有十个八个了。

    昔日的寨主宋公明哥哥自知前途渺茫,吞毒酒自尽,连带着把李逵兄弟也给害了。不过李逵就算活着恐怕也落不得好,朝廷对梁山中的人尤其是张青、孙二娘、王英之辈是没有饶恕宽容之意的。

    菜园子张青死于金人的铁蹄下,孙二娘不知所踪,至今还在被通缉着。他的主人卢俊义正在服劳役,再过三五年便能得自由之身。

    梁山兄弟中,现今混的好的也就是那批当初“分家”跟随元武陛下的人,如吴用、鲁达、石秀、周通、阮氏兄弟、凌振等人,俱都在新朝廷中位高权重。

    燕青知道自己身份麻烦,也不想去找这些老兄弟叙旧,当初分家之后,其实大家已是不相往来地形同陌路,能记得同在一个屋檐下大口吃酒大口吃肉的昔日兄弟情份就很不错了。

    所以,没必要去给他们惹麻烦,影响别人的前途。

    他来到皇都,既是想落地生根地不再漂泊,也是想圆了自己的心愿,再见那个女人一眼。哪怕,只远远地望一眼便好。

    听说那个女人如今作了元武陛下的贵美人,极受宠爱,燕青说不出自己是什么心情,只觉得茫茫然中又有些遗憾。

    若是当初他能早一些下决心,带着那个女人远走高飞,找一个偏僻地方生活只是世上没有后悔药。

    只是午夜月下,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之时,他便会想到自己心爱的女子正在别的男人身下娇吟快活,心中便难受的想捅杀了自己。

    “掌柜的,算账?”

    “客官您吃好啦,小碗一角两分钱哎,客官慢走,欢迎下次再光顾小店。”

    燕青漫步踱出这家馄饨馆子,回头看了看牌匾,心道味道不错,但价格着实不便宜。他摇摇头,打消了也开一家馄饨馆的念头。

    “呦,张公子,您和夫人又来啦,欢迎欢迎,请坐请坐。”

    “是啊,陈老板手艺好嘛。”

    今儿天气不错,张林带着扈三娘在踏入门槛的时候,忽而扭头望了一眼,随即又继续走进去。远处的那个大高个子,背影觉得有点眼熟,不过他也没去深想。

    他今早可是空着肚子来的,没有在来之前吃糕点,因此一口气吃了两大碗还添了三个包子……实心的叫炊饼,有馅的叫馒头或者包子。

    扈三娘吃得少,依旧一小碗就满足了。

    两口子吃完便往杭州城内去逛,期间又吃了点儿炸饺和路边点心,才心满意足地偎依着打道回宫。

    鉴于东西打包带回去二次加热后会走味,因此今儿也没买多的。

    回到宫里,张林便跟往常一样在御书房里处理文华殿送来的要紧的奏章,让他欣慰的是秦桧在去了成都府路后终于有消息传了回来。

    虽然还没有招降成功,但却帮着秦宰很是打通了一批南宋将领的门路,不少将领和大臣动摇不定,双方在进行更深入的沟通。

    对于南宋的赵家皇室,张林给出子爵爵位和保正财政、性命安全的条件已经不错了,当年赵匡胤不就是这般安抚后周世宗嫡派子孙柴家的么。

    奏章很长,洋洋洒洒近两千字,细致讲述了南宋小朝廷的现状以及和谈成功的麻烦。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安置南宋小朝廷的文武大臣。

    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所有人都知道若是以武力抗争,闹个头破血流对大家都没什么好处。中华帝国要死数千甚至上万的士兵,而南宋小朝廷上下都要血流成河。

    那些文武大臣既害怕死抗下去性命不保,又担心投诚后会失去荣华富贵,至少他们眼下,还有着位高权重的待遇。

    张林自然不会给与降臣原先的待遇,就算他同意,内阁也不会认同的。

    奏章虽是秦宰签署,但其中无处不透着秦桧的思路,建议朝廷“先礼后兵”,诈降后再以手段斩草除根,非常合乎当下的情况。

    不过手段实在是有些毒辣。

    从这一道奏章中,他似乎看到了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惨景。

    张林思之又思,想之又想,始终下不定决心签署。他知道玉玺一旦按下去,结果就是几十个家庭要家破人亡。

    但是,就从南宋那些不识抬举的文武大臣的丑陋嘴脸看去,这些人真是死有余辜之辈。

    把奏章的后半段再细细看一遍,张林提笔在其上批下一小段话,修修改改地把这杀戮范围尽量控制在小圈子里。

    “把首相和国防大臣唤来。”

    “是,皇上。”刘灯忙于传达旨意。

    不到一刻钟,吴用和陈良就快步敢来,进入了御书房。刘灯以及一众侍女内监都被退了出去,只留下记书内监,国家最举足轻重的三人进行了长达半个时辰的密谈。

    密谈后,首相吴用和陈良提着公文包踱步出门,脸色肃穆的吓人。

    在文华殿和朝英殿分道的道口,陈良忽而叹声道:“皇上还是心太软了。”

    “是啊。有些事陛下不愿去做,咱们当臣子的乃是为陛下分忧,却必须要做。”

    陈良沉默少许,问道:“万一陛下怪罪下来?”

    “能保则保,保不住则留他一命,日后再作安排。陈大臣意下如何?”吴用微微一笑:“这事只能,也只有你军部出面了。”

    陈良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随即转身离去,目之所及,血色弥漫。

第470章 河西之利() 
燕青来到杭州郡,由于其身份问题,很快就被城卫兵把消息递到了警务署。

    恰好警务署的署长赵成武曾在亲卫营中担任过连长军官,知道燕青此人的来头,便把消息传去了锦衣卫。

    对于具有前科的人,警务署都是要派人出面警告一番的。但燕青来头不小,因此推给锦衣卫那边处理会合适些。

    来到杭州城数天内,燕青利落地找准了营生行当,开了一家教授摔跤的“燕山相扑馆”。

    自唐代起,不论权贵阶层还是平民百姓,都对相扑这项运动很是喜欢,民间也称作“角抵”或是“争交”、“摔跤”。

    民间瓦舍勾栏里也会经常举行比赛,不但男子争交,女子也会参与进去,什么“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等女子的名气不必花魁差多少。

    比赛场景香艳又粗犷,赤膊上阵,乃是民间一大特色。

    就连当今圣上元武陛下,也喜欢这个运动,还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戴拳套和护具的武术格斗比赛,那打的才叫拳拳到头,鼻血横流,刺激得观众嗷嗷叫。

    燕青的相扑(摔跤)技术出类拔萃,敢在杭州郡里开馆子必然会有人上门挑衅,在他连续战败了数十位挑战的闹事者后,名气迅速打响,收了三十多个弟子教习。

    这年头,各行各业中有本事的人到哪儿都能混得开。

    燕青只想安安分分地落地生根过平凡的日子,因此很是配合找上门的警务署便衣,再三保正自己不会惹是生非,已经“洗心革面”了。

    锦衣卫的人也搜查过他的场所,在搜查无获后警告了几句话后便离开了,燕青这才能安生下来。

    随着春节临近,城里愈发热闹起来,许多周边乡镇的百姓都涌入城中购买年货,推着空车进城,满载而归,一时间城防压力颇大。

    好在皇宫处于城外西郊,目前整个杭州郡的大城池还没修好,许多地段还空着,闲杂人等也不会自讨没趣地往皇宫那边游荡。

    比起去岁,今年来参加中华帝国朝会的邦国使节少了一半,主要是西域那边国家大部分没派使节来。

    军机署稍加打探就知道了原因,因为西夏国把西域进中原的河西走廊给封了,暗地里使花招把西域各国使节们给拦下来。

    前朝熙宁年间,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由王韶主持,宋朝先后收复了宕、叠、洮、岷、河、临(熙)六州的战役,收复了河西走廊的大部分东部地区,但西面的源头却掌握在西夏国手里。

    得知原因的中华国朝廷内阁大臣们俱都愤怒不已,西夏国如此明目张胆,摆明了是要跟中华帝国为敌,其中不乏一些吐蕃部族在做手脚,事情已经到了必须要用战争来解决的程度。

    丝绸之路早在唐朝后期就名存实亡,被回鹘占了一段时间后又沦入党项人西夏国手里,中原汉人失去了和西域各国的贸易权,只能低价把瓷器和丝绸卖给党项人,而党项人却再转手卖出去,大发横财。

    要知道,中原腹地的一匹绢也就价值七十元左右,而卖到中亚那边则价值七百元(五六两金子),再被阿拉伯人卖到欧洲更是天价。

    这其中,汉人要损失多大的利益?!

    因此,内阁里的商务大臣鲜于光多次上奏章让朝廷对西夏用兵,恢复丝绸之路。民间的商报也有很多商人在叫嚣,只要朝廷跟发兵西夏,他们给钱给粮都要支持到底。

    朝廷不是不知道干掉西夏收复河西走廊的好处,但牵一发而动全身,打西夏就是对金国同时开战。想收复河西走廊的西部地带,那跟收复河套地带的战略是可以算在一起的。

    北地为什么要跟金国争夺西京道,就是为了把进入中原腹地的长城关卡全部堵死,然后才能腾出手来往西进兵,图谋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

    虽然西夏国暗中使坏,但毕竟还没跟中华帝国断交宣战,朝廷也需要把南宋消化掉后,才能集中精力对付这金、西夏这两个最具威胁的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