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185部分

正统天命-第185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叔挑了挑眉买,跟着上了车,前边杨勤一甩鞭子,两匹健马拉着车就往前跑,虽然还有些颠簸,不过这砂石路上的表现效果,也比之前的马车强了不止一点儿。

    马车辘辘,杨尚荆斜靠着车厢,叹了口气:“如今这朝廷的情势,比之正统七年,简直可以说是复杂了万倍不止,戬如此做法,也不过是未雨绸缪罢了。”

    和杨尚荆的慵懒不同,忠叔整个人坐得笔直,声音也很凝重:“只是造车,何谈未雨绸缪?”

    顿了顿,忠叔沉声问道:“依少爷所言,如今少爷这心却是放在了漠北,这南方未平,北上岂不是羊入虎口?”

    现在的北京城对杨尚荆而言,就是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兽,现在杨尚荆也算是“外派京官”了,今年八月份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去呢,一旦一个操作失误,那可就是直接被北京城连人带骨头全都给吞下去嚼碎了的下场。

    毕竟那里是皇帝的大本营,想要收拾他杨尚荆,分分钟的事儿,一点儿给他反应的时间都不会有,等着外出后跑去保他的时候,他就不仅仅是血凉了,尸体都跟着硬了。

    不过这些对现在的杨尚荆来说,还是有点儿远,他今天得给忠叔“一点儿逼数”,所以他摇了摇头:“忠叔所言差异,戬所说之‘定天下’、‘平漠北’,非是指戬,乃是指当今皇上啊。”

    在忠叔略带差异的眼光中,杨尚荆叹了口气,继续解释:“如今朝堂之上的局势,对于外朝衮衮诸公而言,可以说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好局面,政令通畅,人心和顺,戬告个罪,便是大父在世之时,都没有如今这局面。”

    忠叔听了这话,忍不住点了点头,是啊,大好局面,比三杨当国的时候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毕竟当时没有杨尚荆这么个从五百多年之后穿过来的搅屎棍,直接把内廷外朝之间的关系搅了个一团糟,大家还都慑服在皇权的马甲——王振下面,瑟瑟发抖。

    结果杨尚荆这么个搅屎棍一搅合,直接把金英这个内廷第二号太监给搅合出了本相,大家一看,诶呦喂,原来皇权的马甲也不可怕嘛,既然金英都能喷,为什么不能喷王振呢?所以大家一拥而上,效果良好啊,现在可真是“政令不出紫禁城”了。

    杨尚荆摇了摇头,苦笑了一声:“然而今时今日的外朝,虽说得势,却也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不说其他,单单是这内阁,便仅具顾问之能,虽有票拟之权,却无决断之能,未入阁者如胡宗伯,其威势比之曹万钟、陈德遵如何?”

    宗伯是礼部尚书的古称,胡宗伯指的是礼部尚书胡濙,这可是宣宗朝的托孤重臣,拿着这位和曹鼐、陈循比,简直都是抬举了后面这俩,整个内阁里面能和胡濙掰腕子的,也就一个杨溥了,马愉都得往后放一放。

    总而言之,现在这个内阁制度还没有形成潜规则或者明规则之类的,越来越被看重是一回事儿,可皇帝一不高兴,直接大规模裁撤、换人,那是谁也说不出来二话的。

    按照历史规律而言,大明朝的皇权肯定是不能永恒的,但是不管怎么说,皇权肯定要比内阁的权力长久的。

第四零六章 未雨绸缪(下)() 
    第四零六章

    看着忠叔的脸上逐渐露出了沉思的表情,杨尚荆接着说道:“说完了内阁,再说如今这司礼监。金英能够力压司礼监,本身也是仰仗着陛下的权威,自身的资历,说白了也不过是锦上添花,哪一日皇帝顽劣心起,逮一只蛤蟆唤作司礼监太监,内廷的太监也要跪着喊上一声公公。更何况,如今这司礼监中,大多都是王振旧部,便是金英也未必能够随意支使。”

    听着杨尚荆的话,忠叔也渐渐回过味来了,说白了还是皇权至高,这年月又不比前朝,还有个代表士族,或者说整个地主阶级的丞相,能够在制度层面上和皇帝掰腕子,这年月的皇帝要是发了怒,那真是无人能制。

    如果皇帝一定要掌权,套着王振、金英之流的马甲又很不舒服,施展不开拳脚的话,他直接下了场,整个外朝会瞬间土崩瓦解,这就是“礼”的力量,或者说,制度的力量,而能够和制度抗衡的,只有制度。

    “那么,依着少爷的意思……”忠叔的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

    杨尚荆叹了口气,苦笑了一声:“若是皇帝赤膊下场,一场动乱,到底是少不了的,这大明虽大,可以如今这年景,却也撑不住太大的内乱,这一点,便是再傻的皇帝,都是知道的。”

    靖难本身就是一场大规模的内耗,不过涉及到的只是皇权层面,一旦皇帝赤膊下场,那就是皇权和士族地主权力之间的正面交锋,明面上的刀光剑影当然不会如靖难这般轰轰烈烈,但是下面的暗流,却要比靖难还要凶险万分,毕竟当初朱允炆失踪了之后,整个大明瞬间就消停了,大家想的是“谁当皇帝不是当”,现在这可是从全体士族地主的手里抢钱啊。

    一个闽北银矿就闹得一个丰城侯焦头烂额了,到时候什么江西的土豪、四川的地主、宣府的老财……皇帝压力很大的。

    忠叔瞬间就明白了,沉声说道:“也就是说,当今陛下想要越过内阁,直接掌权,最好的方式,不过是发动一番战争,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权威,将权力从外朝手中夺回?”

    杨尚荆点了点头:“如今看看这大明的四夷,倭寇悬于海外,也不过是癣疥之疾,若是没有地方士族插手,便是给戬三年时间,调集三卫人马,尽可以斩草除根;南方麓川叛蛮,声势浩大,却也不过沐家便可镇压,真若是认真起来,只消调遣京营精锐,反手可灭……”

    杨尚荆点评了一番四夷,最后露出了一个无奈的笑容:“如今东南西三方的对手,着实让人提不起甚么兴趣,唯有这北方之蒙元残党,实乃国朝心腹大患,虽说如今分裂成了瓦剌、鞑靼,却也是厉兵秣马,有再入中原之野心。”

    敲了敲窗棱,杨尚荆看着窗外的景致,叹了口气:“故此,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历代帝王皆是一心想要扫平漠北,当今皇上,自然也是不能例外,戬打造这大车,便是为了北上准备的。”

    马车渐渐停稳了,杨尚荆从车上走了下来,然后一边看着大车的车况,一边继续说道:“如今这外朝的情势,于陛下便如泰山压顶一般,越是如此,陛下心中反击的欲望便越是强烈,只等到了爆发的临界点上,便是御驾亲征之时。”

    这会儿根本就没有什么土木堡之变,原本历史线上土木堡之变的直接受害者还在做着皇帝,而大明朝前几任皇帝,除了肥胖症的仁宗皇帝朱高炽之外,剩下的闲着没事都喜欢骑马去北边溜一圈,不能宰几个蒙元残党,也得告诉那帮蛮子,这片中原大地被朕承包了,所以外朝根本就找不到任何阻止御驾亲征的理由。

    “只是,以大明如今之国力、军力,横扫漠北不敢说,总也不会大败亏输罢,少爷打制这大车,却是为何?”忠叔站在杨尚荆的身后,看着他观察车况,声音里带着犹疑。

    杨尚荆站起身来,踹了几脚车轮,有点儿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接过话来:“今上继位之时年幼,便是在故纸堆之中打磨,已经费尽了心力,这兵法韬略,便是如同门外汉一般,如何比得上那几位先帝?”

    摇了摇头,杨尚荆的脸上露出了古怪的笑容:“到时候,便是凭着英国公之位,还能拗着今上不成?再有王振在侧,煽风点火,便是想赢都难了。”

    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实际上就是那么发生的,一大帮不懂军事的瞎指挥,懂军事的被扔在外面,谁跪在草地里哀求一夜都没有卵用,对于正统皇帝的能耐和王振等人的揍性,杨尚荆还是有点儿把握的。

    至于那个传播甚广的阴谋论,于谦等文官断了大军的粮草,就是为了坑死皇帝掌握朝政之类的,杨尚荆反而觉得原创作者应该先死个全家,倒不是他给封建地主阶级唱赞歌,实在是那狗屁阴谋论站不住脚。

    当时真正的大拿可都在随军御驾亲征呢,什么曹鼐、邝埜等等,都是文官儿之中的数一数二的,于谦一个兵部左侍郎,根本就不够格去决定这帮人的生死,别的不说,有阴谋都瞒不住,难不成这帮文官儿里的大拿为了削弱皇权舍身殉道,直接告诉于谦“拿我等的人头,换一代勋贵,保我士族地主之权力万世不衰”?

    纯粹是坏逼讲了,傻逼信了。

    到底是去过草原装过逼的,忠叔上下打量了一下这大车,就露出了一点儿明悟的神色:“若是在草原上以这大车为阵,力拒蒙古铁骑,也不是甚么难事,况且这大车,运粮、运人也是方便的紧,元蒙鞑子的骑兵若想冲阵,只怕要先挨上几轮箭雨才是。”

    明朝虽然有马政,但是比起游牧民族来,骑兵到底不够用,所以就得想办法,杨尚荆到时候祭出什么正厢车阵、偏厢车阵来,草原上给那帮没见过世面的土鳖一点儿惊喜还是没问题的,最重要的是,北上的时候,车上拉的可不仅仅是人和粮草,还有火炮之类的玩意。

    未雨绸缪吧。

第四零七章 新套路,新玩法() 
    第四零七章

    目前吧,黄岩县那个工坊里面的拳头产品,还是各式各样的“农用器具”,比如说大号的锋锐异常的杀猪刀,比如说怎么看都像是奇门兵器不像农具的大号镰刀,再比如……

    毕竟吧,南京那边给的权限还是不够,或者说,这不是个搞事情的好时候,偷摸砸了那么多套的甲胄,是因为丰城侯李贤这个个大的在前面顶着,李贤在南京城里的盟友们在回护着,有什么问题也找不到他的头上,和他杨尚荆狂拽酷炫吊炸天不能说没关系,但最多也就五个永乐通宝的关系。

    至于狼筅……那玩意倒是合法经营,然而有个卵用,狂拽酷炫吊炸天的鸳鸯阵里面最多也就俩狼筅兵,多了没有用啊。

    箭矢?那鬼东西虽说这边的工坊自己造,效率也要比南京的高上不少,然而南京那边调拨过来的都用不完,而且还源源不断地往这边运,他杨尚荆又不是24k纯傻叉,为什么要自己造?

    而作为一个学习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还翻了几篇《资本论》的文科僧,杨尚荆深知一点,工时这种东西也是重要资源之一,浪费了就是最大的犯罪,所以那帮闲下来的工坊匠户,当然不能就那么闲着了。

    都要为了建设有大明特色的帝国主义军队做出自己的一番贡献。

    所以他们就被杨尚荆派过去造大车,琢磨着怎么能把大车造的更好,顺带着学习一下杨尚荆提出的二十一世纪新理论。

    比如说模块化和标准化。

    杨尚荆到时候要搞的是大阵仗,绝对不是几十辆车就能满足的,而在茫茫草原上,一辆大车要是坏了,那就真是坏了,不但不能带来什么正面效果,还是个累赘,最多能拿过来烧火取暖,这可是很大的资源浪费,所以这个时候,标准化和模块化就有了用武之地。

    只需要把容易损坏的部件,比如说轮毂、轴承之类的玩意打造一批带上,出了故障之后,几个士卒就能进行有效维修,那么整个车队的使用率就会大幅提升。

    不过这到底已经涉及到一些工业化概念了,别说1445年的大明朝县级匠户了,就是1945年的民国的国家级大匠,也没人掌握的了,最要命的一点就出在精度上,或者说,细小部件之间的差异上。

    不过好在他杨尚荆也没打算整什么精密机械,鼓捣的也不是要飞起来的飞机或者是要上天的火箭,就连装甲车都不是,就是能防住箭矢的大车,而且是北边草原上的箭矢,失去了中原地区之后,鞑靼和瓦剌就算是失去了铁料的来源,现在草原上那帮人射出来的箭矢,不敢说还有骨头做箭头的吧,也是质量差的一批,大明朝一年这点儿钢铁产量,能不能赶上五百年后一个市级钢厂的产量都不知道,可不能那么折腾。

    所以杨尚荆计算了半天之后,给了一个浮动的范围,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就能够做到零件之间的有效替换,不至于带着一堆废品上路。

    “少詹事这法子确是高明,以往打造大车,坏了还要大修一番,少不得要多做些零件,如今倒是方便的紧了,无需测量,只消拿出备用的来更换一番就是了。”一个工坊的大匠一脸的感慨,端着一杯凉茶在那儿补水。

    这个月份的浙江,已经有些热了。

    “少詹事乃是文曲星下凡,前日里那庙上可还供着少詹事的坐像呢,你我不过凡夫俗子,自然需要神仙提点了。”另一个大匠用毛巾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