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184部分

正统天命-第184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在这个正统十年的当口上,哪怕是司礼监和内阁真个联手了,也不会真正动摇皇帝的权威,毕竟正统皇帝,他是真正的“正统”,只要皇帝掀了桌儿,什么司礼监、什么内阁,都得在皇权的威严下瑟瑟发抖。

    这是游戏规则,不容变更,否则就是动摇了国本。

    大抵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杨尚荆给礼部和鸿胪寺提的折子,就没进皇帝的眼睛,毕竟现在皇帝已经在爆发的边缘了,再把他这么个恶心人的名字放在皇帝面前,真的就有可能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到时候整个大好局面都会因为皇帝掀桌而烟消云散。

    不管怎么说罢,大明朝家大业大的,总体来说还是内耗得起的,不过双方都不想让朝廷元气大伤罢了。

    大约在四月初的时候,没有被摁死在朝堂上的姜启明到了黄岩县,住进了备倭衙门里面,杨尚荆转了转眼珠子,就把备倭衙门里的这帮官儿叫到一起开了个会。

    会议的主旨,关于在新阶段、新时期,如何发动备倭衙门的主观能动性,应对新挑战、新问题的相关讨论,并安排下一阶段备倭衙门的工作,明确责任分工,为进一步剿灭沿海倭寇、保卫大明百姓人身财产安全而努力奋斗的方式方法。

    与会人,詹事府少詹事、南京兵部职方司郎中领温州、台州、宁波三府剿倭钦差、黄岩县县令杨尚荆,南京兵部职方司主事陈景明,南京户部主事韩安材,南京兵部主事领备倭衙门粮草调度钦差姜启明,备倭衙门断事司断事刘启道。

    杨尚荆是身心愉悦地坐在主位上,看着下面这几个备倭衙门里的文职官,脸上全是灿烂的微笑,现在这备倭衙门里面不说是铁桶一块了,但是经过姜启明的加入,已经给了他太多调整的余地。

    这倒不是说一个正六品的主事能够给备倭衙门带来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因为,姜启明的到来就如同瞌睡时候的一个枕头,让他能够去调整备倭衙门里面的权力分配。

    就下面这几个人,刘启道就不用说了,哪怕没有天师府那一档子事儿,也算是他的铁杆了,有了天师府那么一档子事儿之后,更是铁杆了;韩安材基本上算是把自己的仕途整个儿压在了备倭衙门里面,可以放心用的;陈景明是台州陈氏的人,虽说是旁支,但是关键时候给他来一刀,他也受不了。

    所以这次的调整,主要还是针对陈景明的,把一切潜在威胁扼杀在萌芽之中,才是最好的。

    “此次邀请诸位同僚前来,乃是为了剿倭之事。”杨尚荆说话的时候,脸上还是挂着微笑,“虽说如今徐千户在海上大展雄风,很是斩了不少倭寇的头颅,可这倭寇便如野草一般,割一茬,长一茬,你我总要寻个法子,将这倭寇来个断根才好啊。”

    虽说徐尚庸还是个百户,然而只要不是傻逼,都不会反驳杨尚荆的话,也不用多,再打个一两场漂亮仗,剁上百八十个倭寇的脑袋,他徐尚庸一准儿是要变成实打实的千户的,指不定这黄岩县旁边的海门卫,都要成了他的囊中之物了。

    说着话,杨尚荆就把目光转向了坐在旁边的姜启明,如今算来,他这个受了“钦命”下来弄粮草的,算是整个衙门里面除了杨尚荆之外地位最高的了:“姜主事受钦命而来,又是南京兵部主事,之前还在兵科之中历练,有弹劾前司马的事迹,想必这粮饷督办之事,也是熟手了,本官现在将这备倭衙门粮草调拨之事交于姜主事,姜主事意下如何?”

    掌握了绝对的优势,杨尚荆才懒得玩什么弯弯绕呢,直接上去就是一巴掌,姜启明乐得是连连点头,粮饷调拨可是肥差啊,这备倭衙门也算是南京兵部直属的重点衙门了,油水儿丰厚的紧了,而韩安材就有点儿坐不住了,杨尚荆这个操作,不是明摆着要分他的权么?

第四零四章 分权(下)() 
    第四零四章(今天无防盗……

    虽然不太清楚这作为主官的杨尚荆到底是个什么脾气,能不能容忍自己多拿点儿好处,但是这军需就像一块大肥肉,哪怕是不刻意去切,只是拿手摸一把,也能沾到不少油水不是?

    所以姜启明当即站起身来,躬身应是:“下官定然不辱使命。”

    杨尚荆点了点头,瞅了一眼有些不安的韩安材,又看了看一脸淡然的陈景明,脸上的笑容是一点儿都不变:“姜主事是奉皇命而来,能力、忠心自然不是甚么问题的。”

    这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了,如果他姜启明真是帮着皇上说话的,现在绝壁来不了这里,不过冠冕堂皇嘛,大家都是很理解的。

    然后杨尚荆就把目光转向了陈景明:“如今这巡防千户所的士卒,多有扩编,军纪不严,甚是影响作战,便是将他们同老兵一同列阵,也只会坏了老兵的队形,如遇小股倭寇尚可,若是遇到大股倭寇,只怕顷刻之间就会成为祸患,兵败如山倒,不可不防啊。”

    陈景明听着这话,眉头就是一阵乱蹦跶,心说杨尚荆这到底是想干嘛?我是兵部主事是不假,可我是文官啊,监军什么的还行,你还能让我过去练兵?

    然后就看见杨尚荆一脸笑容地继续说道:“如今徐千户时常在外,或剿倭、或练兵,如今这老兵在战场上遇到了倭寇,可以说是百战百胜,可这新兵的素质确是堪忧,那杨勤不过一个总旗,要说力压一帮骄兵悍将,也是力有未逮,陈主事久在兵部,对这练兵一事定然有所见解,今后便劳烦陈主事,多盯着一下新兵训练之事,如何?”

    陈景明听了这话,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这是在夺权啊。

    杨勤压不住场子?除了李信搞事儿那一次之外,剩下什么时候杨勤压不住场子了?谁不知道那个姓杨的是你杨尚荆最忠实的狗腿子之一?莫说是什么寻常的纵起了,就是寻常的百户,都得客客气气地叫一声“二哥”!

    至于徐尚庸,那更是巡防千户所里面的真正的老二了,除了你杨尚荆的话,谁敢命令他做点儿什么?提建议都未必能听,更何况他陈景明不过是个整理案牍的正六品主事,懂个毛线的军事,提个毛线的建议?惹急了他,打自己几十个军棍都没问题。

    总而言之,他陈景明进了巡防千户所,就是直接被靠边站了,正六品的待遇保留,什么实质性的东西都接触不到了。

    陈景明站起身来,深施一礼,苦着脸说道:“少詹事明鉴,下官在兵部之中,也不过埋首案牍之中,并不曾学过甚么兵法,这练兵一事,却是不能胜任,还请少詹事收回成命。”

    杨尚荆眉毛当即就是一竖,老子给你挂起来是给你面子啊,就凭你台州府陈家的出身,老子不把你打回南京,让你在这备倭衙门里面分润两口汤水喝,已经是很给你恩惠了,你还敢跟老子讨价还价?

    所以杨尚荆摇了摇头,加重了语气:“陈主事莫要推辞,练兵一事,乃是剿倭的重中之重,否则朝廷即便拨来再多的钱粮,没有精兵强将,也不过是填坑,而且是无底深坑,只有陈主事这般的人物代本官坐镇巡防千户所,本官才能放心啊。”

    顿了顿,杨尚荆的语气又重了三分:“否则,本官也只能请南京兵部另派能人了。”

    实打实的威胁,不服你丫就给我滚犊子,陈景明袖子里的手就是一抖,现在杨尚荆给他刮了起来,还是有几分情面在里面的,毕竟之前站队的时候他是表了态的,可要是他真不识抬举,那杨尚荆就真能把他打回南京兵部去。

    现在南京兵部里面垂涎他这个位置的,可不在少数,毕竟这是个坐着就能捞到军功的衙门。

    所以他只能点点头,哭着一张脸,用自己最坚定的声音说道:“谢过少詹事的信重,下官定然竭尽全力,以期不辱使命。”

    话不能说死了,万一杨尚荆到时候抓着这个由头治他的罪,他可承担不起,他背后那个陈家,必然不会因为他这么个主事,和杨尚荆、甚至是和杨尚荆身后的大半个外朝作对。

    杨尚荆哈哈一笑,示意陈景明坐回去,扭头看向了韩安材:“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掌管粮草调度,乃是重中之重,如今虽然有了姜主事分管了粮草发放事宜,可这南京调拨过来的粮草、军器,还是要韩主事多多费心啊。”

    韩安材听了这话,心下稍定,这是杨尚荆给他和姜启明划定职责呢。

    他掌管的是南京的粮秣、军器运输和入库,从库中转运出来之后,到了下放这个部分,就要靠着姜启明了,也就是说,原本一个人管的财政分成了两个部分,没有互相监督的意思,但是想要从两份账本里面找出不同来,就太容易了。

    不过比起陈景明来,他这已经是顶好的待遇了,所以他深吸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对着杨尚荆说道:“下官定然不辱使命。”

    于是乎,杨尚荆笑得就更加舒心了,军饷、粮草、练兵方面,都完成了分权,很多东西现在靠着下面的人没办法自己解决,这就从制度上巩固了他杨尚荆的权威,毕竟哪怕是陈景明,也是带着恶心徐尚庸的目的的,毕竟当初徐尚庸背着他玩过一手,这个时候需要小小地敲打一下。

    至于刘启道这个诚意伯的子嗣、和龙虎山还有亲戚关系的断事,杨尚荆当然不介意给他更大的权力了:“陈主事前去练兵,可这文牍之事,却也不能放下,刘断事既是掌着军纪的,总要对此事务了然于心才是,若有什么人犯了军法,总是要及时处置的。”

    刘启道也是闻琴知雅意,他摊了这么个差事,以后想要往上爬,就好爬多了,毕竟“统筹兼顾”这一门学问博大精深,有了这个经验,莫说是正六品的主事,就是直接爬上从五品的员外郎,凭他刘家留下来的颜面,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所以他当即站起身来,大胜答道:“下官定然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第四零五章 未雨绸缪(上)() 
    第四零五章

    玩分权制衡,肯定会出来一堆的幺蛾子,比如行政效率降低、冗员之类的,当年元朝裁撤三省,只保留中书省,然后下面建了一堆行中书省,根本目的可不是“吸取了宋亡的经验”,而是因为所辖面积太大,政令不够顺畅做出的妥协。

    当然了,五百多年之后的生产力水平是无法匹配封建帝国主义作为上层建筑的,否则的话,哪怕是有了五百多年之后的通信手段,元朝都不可能实行一省制,三省会不会废除了不好说,不过呢,做个应声虫是体现皇权至上的最好明证。

    至于地方……垂直管理,行中书省还是行中书省,不过归皇帝直接调遣罢了。

    而现在的备倭衙门里面,杨尚荆能做到一言独断,但是他做不到“万众归心”,也就是说,他很有可能被衙门里的二五仔给卖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在程序复杂化和效率降低里做权衡了。

    然而杨尚荆又不是傻逼,一旦被卖了,再高的效率也是镜花水月,他设计的这些套路,说白了可是贴近合格时代生产力极限的,这种东西可不会被当权者所理解,一旦他被打倒了,别说原版了,就是阉割版也活不下去啊。

    毕竟有这么一个词,叫人亡政息嘛,原本历史线上什么王安石啊、张太岳啊之类的,不比他一个正四品的虚衔牛掰?他杨尚荆左右比划了一通,最后还是选择了最稳妥的方式。

    老话说得好,稳定压倒一切啊。

    接下来,整个备倭衙门开始了有条不紊的运转,一批一批精良的军械从永宁江旁边的工坊里面被制造了出来,分发在了各个士卒的手上,甲胄这种东西还是不敢造,不过那些能够用于大车避震的钢板,算是造出来了一部分,杨尚荆还特意让人打造了几辆大车试了试效果。

    “少爷属意闽北的军功,老仆是知道的,可是漫说是闽北那十万大山,便是这浙江一地,也是丘陵密布,河网纵横,打造这大车又有何用?”忠叔围着车转了转,一脸的不解。

    “想定天下,先平漠北啊。”杨尚荆一脸神秘,在忠叔身边压低了声音。

    忠叔眉头就是一阵乱蹦,定天下?这是真要造反不成?他上下打量了自家少爷好一会儿,也没看出来哪儿有神马帝王之气,嗯,别说帝王之气了,连一点儿要造反的迹象都看不出来。

    杨尚荆耸了耸肩,直接上了车,这车下面避震的力学结构,还是他自己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画出来的,也不知道效果到底咋样,这次是要好好试一下的出了什么问题,还得赶紧改造。

    忠叔挑了挑眉买,跟着上了车,前边杨勤一甩鞭子,两匹健马拉着车就往前跑,虽然还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