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183部分

正统天命-第183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不鸟啊。

    那会被士大夫们喷的满头是血的,这个时候他要是敢举起廷杖,那会塑造出一群的青史留名,然后给自己的脑袋上挂一个昏君的帽子。

    血亏。

    就在朱祁镇觉得自己脑子有点儿缓不过来劲儿的时候,已经被内阁预定滚蛋,先去地方上雪藏几年,等风头过了再跑出来的那个兵科给事中姜启明,凭借着极强的求生欲望,爬出了班来,跪在地上就是一顿磕头:“陛下,臣有本奏!”

    反正他也看明白了,徐晞这个兵部尚书肯定是要平稳落地了,而他这个当初弹劾徐晞的兵科给事中,肯定是要有多远滚多远了,不说北边儿戍边吧,也得去南方的烟瘴之地和那些叛苗玩躲猫猫,一个不好,肯定是要被俯卧撑的。

    所以这个时候,就得敢一点儿让外朝大佬们很舒坦的事儿,给自己一个外调一个好地方让的机会,很显然,逮着王振这事儿喷,圣心不会愉悦,但是肯定不敢动他一根汗毛,但是外朝的大佬们开心了,他可能就要外调江南这种膏腴之地了。

    当然,直接喷王振是肯定不行的,因为只要不是傻逼都知道,王振冲账司礼监只是早晚的事情,但是拖延个把月儿的,还是没问题的。

    大殿之中很快掌上了烛火,也不知道是上面火光不够明亮,还是朱祁镇的心情着实太差,反正朱祁镇的脸上除了眼白和说话时候露出来的牙齿,剩下的地方当真是一片的漆黑:“有话便讲罢。”

    跪了一地还没爬起来的大臣们互相看了一眼,心说这姜启明很有些眼色嘛,是个机灵的人,也是铁杆的外朝党羽,无论如何,今天都不能让他死在这大殿上。

    所以等着姜启明喷完了那些“内廷之中要害部门之人选,还需陛下仔细斟酌”的时候,不等皇上说话,下面大臣就有爬出来磕头,大喊“此言甚善”了。

    于是乎,朱祁镇的牙齿和眼白就越发地显得白了,白的发亮,白的闪耀,他心里想的就那么一句话:“吔屎啦,姜启明!”

第四零二章 这一通骚操作() 
    第四零二章

    一场突如其来的日食,并没有让朱祁镇被喷个体无完肤,这在正统朝前十年里面,可是绝无仅有的,不仅如此,朝野上下还都在夸耀皇帝知人善任,虚怀若谷,有明君气象,这大明的国势必然是蒸蒸日上,不说富比文景吧,再来个贞观之治是没什么问题的。

    乍一看,这特么吹捧的可是有点儿过了,简直就是重回洪武、永乐二朝,皇帝说啥是啥,简直特么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圣君了,画风简直不对到了极致。

    然而吧,最不对的事儿,往往就是最对的事儿,事实上朱祁镇对于朝堂的掌控能力,又往下降了一个档次,根本就没法玩儿了,而且王振距离重掌司礼监的目标,暂时还看不见曙光。

    总而言之,正统皇帝朱祁镇他玩过头了。

    言而总之,王振在自己“休养”的皇庄里面,又砸碎了不少的物件。

    加上朱祁镇这几天砸的物件,负责掌管内库的太监差点儿没哭出来。

    还呆在刑部大牢里面的大明兵部尚书徐晞,顺带着就被证明了无罪,不过经历了这么一遭牢狱之灾,本就年纪不小的他直接告老还乡了,理由很充裕,就是年老力衰,不能尽心为国了,没有加一丝一毫的特效,丝毫看不出半点儿因为王振失势而跟着被排挤的迹象。

    正统皇帝本来想要下诏挽留的,毕竟留这么一个兵部尚书在,王振回了司礼监之后,也好更容易地掌控时局了,毕竟徐晞是被外朝坑过的,怎么着都是自己人啊,用着放心。

    结果徐晞根本不吃这一套,他是闹得门清,自己现在这个小身板,根本拧不过杨溥、胡濙这帮大腿,和他岁数差不多的张辅,一拳头就能把他砸在南墙上,他那些个把柄,人家握在手里的可不止这么一个,现在留在朝廷里面?分分钟就能被人弄死。

    所以他也来了个坚辞不受,朱祁镇鼻子差点儿没给气歪了,心说杨尚荆那个杂碎和朕玩这套明君贤臣的戏码,你特么也来跟朕玩?

    于是乎,朱祁镇就想要再来一套三请三辞,然而吧……

    徐晞不配合,第二次刚过,直接就在家里挺尸,说自己得了重病,眼瞅着就要死了的那种重病,然后朱祁镇的御书房里,物件又换了一套。

    没办法,现在再强行征派患病的朝臣,会被言官们喷的,不说谋财害命吧,最次也是一个“暴虐”,反正是没有什么好词儿的,毕竟杨荣死的时候,就是因为请探亲假的时机不太对,带着病不敢在京城养,怕被王振及其走狗们喷“藐视圣上”,直接南下,然后水土不服加上年老力衰,身体免疫力下降,直接病死在了武林驿。

    所以朱祁镇又想起了远在浙江,过的无比滋润,剿倭捷报一封跟着一封往京师传的杨尚荆,一时间恨得牙根儿都痒痒,却也没办法。

    山高皇帝远啊,这可不是正统七年的朝廷了,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给徐晞甩了个从一品的散官衔荣禄大夫,让他回乡养病去了。

    大抵是天恩浩荡吧,反正接了圣旨的徐晞第三天就活蹦乱跳地从病床上爬起来,带着家中仆人,变卖了京中的产业,直接南下回老家养老去了,一点儿留恋都没有,只把朱祁镇气的,差点儿一口老血就喷出来了。

    所以正统皇帝决定找个替死鬼,砍了脑袋给自己消消气,所以他眼珠儿一转,就落到了姜启明这个兵科给事中身上了,然后一个“攻讦朝廷重臣,以致蒙冤诏狱之中,身体每况愈下,不能精忠报国”的大帽子就扣在了姜启明的脑袋上。

    一个正二品的兵部尚书,还是掌部事的兵部尚书,就因为一个兵科给事中的弹劾,直接身体垮了,这不是罪过是什么?国朝天大的损失啊!

    然而朱祁镇剁了脑袋的圣旨还没发下去,就在廷议上被打了回来,大理寺卿俞士悦跪地山呼万岁,一句话就给他怼南墙上去了:“姜启明不过心系国朝,不忍看贪官污吏贪墨军饷,陛下莫非想效法桀、纣,因言之罪乎?”

    言者无罪啊。

    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朱祁镇好悬没昏死在朝堂上,前些日子还吹捧他汉武再世呢,这会儿就直接砸下来一个桀纣的大帽子,特么的六月份变天也没这么快啊。

    第四零二章

    一场突如其来的日食,并没有让朱祁镇被喷个体无完肤,这在正统朝前十年里面,可是绝无仅有的,不仅如此,朝野上下还都在夸耀皇帝知人善任,虚怀若谷,有明君气象,这大明的国势必然是蒸蒸日上,不说富比文景吧,再来个贞观之治是没什么问题的。

    乍一看,这特么吹捧的可是有点儿过了,简直就是重回洪武、永乐二朝,皇帝说啥是啥,简直特么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圣君了,画风简直不对到了极致。

    然而吧,最不对的事儿,往往就是最对的事儿,事实上朱祁镇对于朝堂的掌控能力,又往下降了一个档次,根本就没法玩儿了,而且王振距离重掌司礼监的目标,暂时还看不见曙光。

    总而言之,正统皇帝朱祁镇他玩过头了。

    言而总之,王振在自己“休养”的皇庄里面,又砸碎了不少的物件。

    加上朱祁镇这几天砸的物件,负责掌管内库的太监差点儿没哭出来。

    还呆在刑部大牢里面的大明兵部尚书徐晞,顺带着就被证明了无罪,不过经历了这么一遭牢狱之灾,本就年纪不小的他直接告老还乡了,理由很充裕,就是年老力衰,不能尽心为国了,没有加一丝一毫的特效,丝毫看不出半点儿因为王振失势而跟着被排挤的迹象。

    正统皇帝本来想要下诏挽留的,毕竟留这么一个兵部尚书在,王振回了司礼监之后,也好更容易地掌控时局了,毕竟徐晞是被外朝坑过的,怎么着都是自己人啊,用着放心。

    结果徐晞根本不吃这一套,他是闹得门清,自己现在这个小身板,根本拧不过杨溥、胡濙这帮大腿,和他岁数差不多的张辅,一拳头就能把他砸在南墙上,他那些个把柄,人家握在手里的可不止这么一个,现在留在朝廷里面?分分钟就能被人弄死。

    所以他也来了个坚辞不受,朱祁镇鼻子差点儿没给气歪了,心说杨尚荆那个杂碎和朕玩这套明君贤臣的戏码,你特么也来跟朕玩?

    于是乎,朱祁镇就想要再来一套三请三辞,然而吧……

    徐晞不配合,第二次刚过,直接就在家里挺尸,说自己得了重病,眼瞅着就要死了的那种重病,然后朱祁镇的御书房里,物件又换了一套。

    没办法,现在再强行征派患病的朝臣,会被言官们喷的,不说谋财害命吧,最次也是一个“暴虐”,反正是没有什么好词儿的,毕竟杨荣死的时候,就是因为请探亲假的时机不太对,带着病不敢在京城养,怕被王振及其走狗们喷“藐视圣上”,直接南下,然后水土不服加上年老力衰,身体免疫力下降,直接病死在了武林驿。

    所以朱祁镇又想起了远在浙江,过的无比滋润,剿倭捷报一封跟着一封往京师传的杨尚荆,一时间恨得牙根儿都痒痒,却也没办法。

    山高皇帝远啊,这可不是正统七年的朝廷了,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给徐晞甩了个从一品的散官衔荣禄大夫,让他回乡养病去了。

    大抵是天恩浩荡吧,反正接了圣旨的徐晞第三天就活蹦乱跳地从病床上爬起来,带着家中仆人,变卖了京中的产业,直接南下回老家养老去了,一点儿留恋都没有,只把朱祁镇气的,差点儿一口老血就喷出来了。

    所以正统皇帝决定找个替死鬼,砍了脑袋给自己消消气,所以他眼珠儿一转,就落到了姜启明这个兵科给事中身上了,然后一个“攻讦朝廷重臣,以致蒙冤诏狱之中,身体每况愈下,不能精忠报国”的大帽子就扣在了姜启明的脑袋上。

    一个正二品的兵部尚书,还是掌部事的兵部尚书,就因为一个兵科给事中的弹劾,直接身体垮了,这不是罪过是什么?国朝天大的损失啊!

    然而朱祁镇剁了脑袋的圣旨还没发下去,就在廷议上被打了回来,大理寺卿俞士悦跪地山呼万岁,一句话就给他怼南墙上去了:“姜启明不过心系国朝,不忍看贪官污吏贪墨军饷,陛下莫非想效法桀、纣,因言之罪乎?”

    言者无罪啊。

    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朱祁镇好悬没昏死在朝堂上,前些日子还吹捧他汉武再世呢,这会儿就直接砸下来一个桀纣的大帽子,特么的六月份变天也没这么快啊。

第四零三章 分权(上)() 
    第四零三章

    朝堂之上是风云变幻,杨尚荆坐在台州府黄岩县里面,是目瞪口呆。

    这外朝的骚操作太特么六了,溜到连他都不知道应该扎心还是应该跟着喊六六六了。

    首先,是王振回到司礼监的时间,被无限期推迟,只能等到什么时候皇帝再抓住了机会,才能再度发力,而现在,金英也有机会往司礼监里面安插几个昔日的老部下了,总之,内廷的局势是慢慢稳定下来了。

    然后,在南方负责查案的王文,装模作样地巡视了一圈,从两个“隐秘的山谷”之中发现了一大批的军械、粮草之后,曹吉祥的罪名就算是坐实了,王文欢天喜地地回了京师,然后呢,曹吉祥的家属惨遭屠戮,一个都没跑了。

    再然后,“查案有功”的王文顺利地升迁兵部尚书,接了徐晞的位置,整个人爽的不要不要的,算是落实了高官……不对,是正二品的待遇。

    不过吧,他爽了皇帝未必爽啊,所以这个新任的兵部尚书还没掌管部事几天呢,直接就被打发到南方,陪着丰城侯李贤一起剿匪了,然而这对外朝连个毛线的影响都没有,因为除了王文这个踩着徐晞上位的兵部尚书之外,剩下有资格掌管部事的,一个叫王骥,另一个叫邝埜,都是外朝的铁杆了,再往下排……

    没法再往下排了,再往下排的那个男人叫做于谦,字廷益,皇帝看着更不顺眼。

    最后,兵科给事中姜启明摇身一变,从正七品的给事中变成了正六品的主事,档案挂靠在了南京兵部的下面,人直接被派到了黄岩县,陪着杨尚荆一起剿匪。

    这也就证明,正统皇帝想要翻盘,不,哪怕是想要恢复到正统七年的朝堂控制力,也要大费周折了,毕竟司礼监一旦和外朝,或者说和内阁一体了,那么剩下的就可以参考正常历史线上的张居正了。

    当然了,在这个正统十年的当口上,哪怕是司礼监和内阁真个联手了,也不会真正动摇皇帝的权威,毕竟正统皇帝,他是真正的“正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