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英雄 >

第708部分

明末英雄-第708部分

小说: 明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及格?竟然连体育也是七十多如果是你天生智力有些问题,或者老师有问题,我不怪你。可你是我从小看到大的,郝老师的水平和为人如何更是我十分了解的,你幼年时的表现父母也都看在眼里。你平时表面上更是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我告诉你,你的父亲是神使,记得前世的不少东西,也曾经是过来人,实话实说课堂上你都在干什么给书相面,走私魂飞室外,还是在同学的协助下笔谈聊天“

    张天沉默了很久,他见父亲的样子,如果自己不老实,那可能有可能就不善了了。不过此时的张天倒也有点儿想试探下父亲对自己的底限和态度。因此心理素质和胆量本来就不小的张天在酝酿了许久之后壮起胆子说道:“我。。。我上课的时候确实想别的来着,也确实笔谈聊天了。哦,还有人送给我闲书看。其实我觉得,说父亲万岁那是老套的吹捧,不过父亲必定能够长命百岁,天下的班轮不到我来接。就算轮的着,我七老八十的接班上位,那合适么?我想只要我成绩能够及格,学习好坏真那么重要么?父亲在学堂里不要让那些小老爷们来陪读,多选一些青梅竹马才是最为必要的吧?我们新朝这些开国之人普遍都缺乏根基,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恐怕多子多福才是最重要的。。。”张天想表现的嚣张些因此话也是提前酝酿好的了,可是不知道怎的话虽然硬,还是在表述的时候有些漏怯。

    张海仅仅是犹豫了片刻,还是下定了决心:第一次有这种表现,不能轻饶,至少要让子女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震慑住。想到这里,就以最快的速度右手大手挥了过去。至少四个指头恰倒好处的扫在了张天的左脸上。虽然张海出力比例比不大,可依然在张天的脸上留下了几道红印和一个声响亮的巴掌声。

    张天自幼以来并不是没有挨过体罚,可那种罚往往多少是留有些面子,这次可真是大不一样了。仅仅是忍了片刻,就忍不住委屈,竟然哭了起来。

    见到张天哭了起来,张海再接再厉,第二个耳光打了上去。这时的张天虽然有些控制不住的抽泣,情绪也还很激动,却终究没有之前那做作出来的嚣张了。

    沉默了片刻,张海郑重的说道:“常人说打人不打脸。过去的先生们也只是打手心,意在表示自己只是针对错误而不是人。我今天这样做,是想让你从自以为是的幻觉中清醒过来:告诉你,虽然我唯一个个嫡子,虽然你母亲与我的感情经的起考验,但是我并不是非要传位于你和你这一脉不可,明白不?我再爱你母亲,天下依然更重。现在对你严格的要求究竟是为了什么,也早就向你讲过了:没有人要求你像前朝学子那样头悬梁锥刺骨考中举人状元。但是,你必须从幼年时代就养成必要的习惯和自制力。如果你连自己都管不好,又如何管的好一个家族、管的好后代呢?如果不趁着现在养成必要的自制力,以后恐怕史书上不少的皇子帝王就是你的前车之鉴。。。”

    张海这样说着的时候似乎又想起了什么,补充道:“当然,你也不用把气都转移到宇儿的身上。我可以直言不讳的说:如果你不够优秀,或者没有能力为后人做出必要的榜样和表率。宇儿也没有这个能力,那么我毫不介意把天下让给真正有贤能的人,或者随便找一个优秀青年来认亲!”

    第一次遭遇到这么严厉教训的张天在抽泣之后心绪久久在平静下来,虽然没有感觉到怎样的委屈,却从父亲刚才的话中第一次感觉到了危机感:不论是自己那位兄长还是其他什么人的势力?要是让那些人接了父亲的班?自己还有的好么?恐怕就算晚年也有不得善终的可能,想起这些来,就是一阵后怕。不过张天并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也在盘算起一些事情来。

    晚上回到家中的时候,柳香见到张天的样子,不由的感觉有些伤心,可是并不愿意给张海找麻烦的她也只能在孩子面前附和着张海的态度,而这给张天带来的刺激却不亚于父亲的第一次发作。

第1425章 大学构架() 
“放心吧香儿,我还不算老,而且不吃丹药不纵欲,一定能活的比那些前朝帝王长的多。天儿这一代不行,还有下一代。我就不相信:我们新朝的运气就那么差,一个能够合格的人才都培养不出来。等以后的天儿有了子嗣,我们一定能够再抚养他们成人的。我想等那个时候,我们的新朝更成熟而稳定,我们就是拱垂而治应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了。”晚上张海与柳香一起而眠的时候,担心因为晚上的事情而落下什么隐患,对柳香不停的安慰道。

    “不用多言了,我知道圣主这是为了天儿好,我也不像因为缺乏必要的自制力,而让天儿成为以后的危险品。

    而在这个时候,张天却独自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心绪久久难以平静。张天虽然在父亲第一次动怒的时候有些不知所措,却不是性格软弱的人,并没有像这个年纪的大多数孩子那样遇到什么极不顺心的事情能一天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情绪低落。“成才可真是一件苦差,至少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肯定不行。虽然不知道自己那位兄长如何,但估计这时候那位身有重担的兄长止不定怎样发奋呢,至于如今新朝民间的优秀人才那就更多了。我拿什么跟那些人比?难道真要再做大半个甲子的太子不成?不就是要比后代么?谁的后代多、势力更强显然谁就沾光。。。”虽然年纪不大,但因为自幼博览群书,张天此时就已经初步了打算。

    第二天天色渐渐亮起来的时候,张海也如往常一样洗漱早饭之后准备离开西院。

    “今天,我觉得我要去火炬学校一趟了。算起来,火炬学校是我们在起事的时候就办起来的,这些年来我给予的关照却着实有些少了。”没有等着柳香主动来问,张海主动讲道。自从新朝十三年之后,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意外,张海已经不再像往常那样任性了。通常去什么地方都会提前告诉柳香一声。对此,柳香也多少有些感动:“我想火炬学校那里的人们见到圣主再次亲自到来,不知道该怎样欢庆呢。”

    张海却有些沉重的说道:“我不希望他们的欢庆,而是希望那里的人从今天开始能够真正的有所改变。”

    火炬学校的事情世纪上新朝十七年的时候张海就已经有所关注了。如今的火炬大学已经不再承担军政骨干的培养任务,彻底转型成一个张海构想成的“高端大学”的雏形,整个体系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张海的理解中:在后世,科学的发展一已经到了相当深的程度。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高中水平的完整教育都不足以支持真正研究工作的展开。所以即便是国外名牌大学往往也有一个恶补基础知识的巩固阶段,从事研究的相关人员只占少数。而在这个时代按照张海的了解,曾经的牛津也不过百人左右的规模。再参考建国初期与民国时期的一些大学规模和机构,确立了“研究性大学”的大致构架:一个研究小组应该由一至四个人组成,并没有特别死板的规定和构架,往往是就像“找朋友”一般院以内自由选择。“系”则更类似于一般中小学班级的“中队”通常少则五人多则二十人,组织结构也比较自由,没有严格的边界和框架。唯一稍微人为规定的框架从“院”开始。一个“学院”按照这个时代西方高等教育的规模来看并不少,相当于一个“校”了,大概百人左右的规模。17世纪及之前的西方大学神学当然是理论上的核心,延伸出法学、哲学、医学、文学。如牛顿等人在理论上都是学法出身的。因为西方的分权构架,法律在很多地方并不统一,因此也算是西方自古以来比较重要的一个领域。

    怎样划分学院这样高深的学问在这个时代还找不到像样儿的人来请教,特别是新朝的情况迥异于西方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也只能由张海自己来解决。

    张海就提出了数学、物理、化学、军研、地理、医学、生物、历史、心理学、法律与宏观经济、建筑、机械、商业管理与营业等十数个系类。这些系按照科学体系的划分大致分为格物、文化、技术三大学院对应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用科学。这种人数不多却分为四级的构架张海还是认为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从交往沟通的角度上说:越少的人群越容易建立比较有效的沟通,越完善的构架越容易沟通。科研向同学习向最大的不同在于沟通和交流是研创的最重要助力。所以的目标都应该基于减少交流沟通成本这点儿。

    同时:同构架的学习机构不一样,创新能力较强的组织机构一定是相对自由而民主的,就是在曾经社会管理较严密的苏联,为了保持追赶西方的科学创造能力也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营造有限范围内的宽松环境。

    这些制度上的改革也大致在新朝十七年以来的火炬学校进行最大限度的推广。

    为了给这三百人左右的“尖端人才”提供必要的“主导动力”,新朝仿效近现代一些国家的一些做法也建立了相应的皇家中央学院,大约拥有百人左右的规模。同时:以个人为中心的知识产权奖励和相关法律保障的完善也在这几年的时间完善起来。除此之外,在火炬学校众学者之外,为了进行更为高密度的各种实验,还配备有规模多达五百人左右的“火炬实验器具制造厂”,这五百名工匠也大多是如今新朝有相当水平的顶级技工。西征结束八年多时间也使得东方有关玻璃与光学制造、半密封容器方面的新型手工艺人发展起来。与此相伴随的,火炬学校的各种经费也达到近三十万两上下的规模,其中与人员有关的只占少半,而实验器具和材料等方面的开销也开始占到了主要的部分。

第1426章 火炬学校() 
西征之前因为闪光弹的保密研发需求,火炬学校的一部分机构搬迁到临近皇城的地下秘密地方。

    新朝十三年到十七年连续四五年的时间,大约百余名对新朝“敌意”并不是特别强烈决绝的西方学者也陆续乘船在保护之下经陆路抵达到了南京一带,同样被子安排在皇城以北的某个地方。新朝十三年的事情之后,随着中央直卫能够得到大量相对可靠的年轻人,还有一些技术上的进步。神箭队夜间训练与秘密武器试验任务的需求逐渐减少。张海还有柳香等人也不是像以前那样常去北山了。当然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因为:随着安全环境的改善,有更多的地方可以选择出行了。

    这样,火炬学校也就搬迁到了环境更好的玄武湖紫金山附近。随校实验员及工匠、安保卫人员加上正式学者不过千人左右的情况下,拥有十几顷面积的火炬学校也显得环境颇好。

    火炬学校的环境虽好,可是当张海真正来到人们工作学习的地方的时候,心却稍稍沉了下来。

    张海看到不少的年轻人在湖边看书,可是看样子却有些奇怪。看书的时候有人说说笑笑,三五成群凑在一起,怎样看都不像是在看正经书的样子。张海走来的时候照例,负责这里的警卫是不太敢于通风报信的。

    不少并不认识张海的年轻人还投来异样的眼光,在离人们很近的时候终于有个看起来年纪不那么少,大概年有二十大几岁的年轻人有些严肃的询问道:“新来的外聘不知道规矩?先去该院里报道,去补课学堂补课去吧。”

    “我觉得我的新朝文化基础虽然不是太好,但还不至于要补课吧。你能书拿过来,我看看是什么?”张海似乎也有一种不好感觉,也打定了注意:如果有人不适合真正的做学问,不懂的怎样与相对平等的与人相处,那就只有回家去了。想到这里,就并没有急着透露身份。

    见到张海似乎是个有关人情世故四六不懂的人,这位学社会官僚一般的人物倒也没有当场大发雷霆,而是在见到张海的体型后喊了起来。一时间十来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围拢了过来,而是在这些人聚集起来并逼近张海的时候,却发现一支奇怪的圆筒已经在张海的手中显露出来。

    这些火炬学校的“学长”们看起来还算是见多识广,见到张海手中这奇怪的东西忽然有的人联想起学院里的工匠师傅们曾经提过的一种专门针对新朝圣主的神奇武器。这时候张海为了自大限度的震慑住这些人并没有客气。双手稳稳的握住了金属铜扣动了上面的机关展开了娴熟的点射。随着轻轻的爆响声,挂着尖啸声的高速针箭从最前面的四五个年轻人的耳边掠过。

    虽然没有人伤亡,可这也这精准而猛烈的针箭火器也终于把大多数不知情的人震慑住了,一些知道内情的人则是当场被吓得瘫软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