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千古大帝 >

第90部分

三国之千古大帝-第90部分

小说: 三国之千古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莫要推辞,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无论再难,只要是老先生有吩咐,在下定当尽力而为!”

    “好好好!好小子,就这么不愿意欠别人人情,也罢,我可是先说过了,我的人情不好还,若是以后真到了要让你还人情的时候,你可别后悔!”

    “先生请放心,我孔武一诺,重于千金!”

    孔武说完,老者便哈哈大笑了起来,虽然孔武不知道面前的老者是什么人,但是既然别人愿意出手帮助自己,况且看老者举止得礼,孔武就再也没把面前的老者当做一个普通人看待。

    几人再没有耽搁,吃吃喝喝了一小会儿,便收拾好东西上了马车,孔武自然是把自己的座驾给了老者,而自己翻身坐到了马上。

    虽然以前学过一些骑马,但是好久没有练,骑术是退步了不少,还好没有出糗,一行人带着马车朝着阳翟郊外走去。

    一路上,孔武都在不停的和马车中的老者交流着,不仅仅是问路,还有向老者询问颍川书院的事情。

    颍川书院用后世的话说也就是私立学校,是中原名气最高的一所私塾,颍川书院的院长由荀家的荀俭担任。

    这荀俭乃是荀淑的大孙子,是荀氏八龙之首,人称荀大龙,为人聪明睿智,灵帝时期因为宦官持政,荀俭便隐居乡里,当起了这颍川书院的院长一职。

    荀家在颍川的名声可谓是如日中天,荀俭当了颍川书院的院长,天下大部分的才子就都算是荀俭的弟子,门生满天下。

    水镜先生司马徽也定居于阳翟之地,与荀俭还有颍川书院相交甚密,司马徽的大名,孔武是怎么样都不会忘记,因为司马徽的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有名气。

    “伏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了孔武的脑子里面,倒不是因为这句话中的伏龙凤雏二人,而是司马徽的识人之准确让孔武感觉到很震惊。

    自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所以能够轻易的知道哪些人有什么样的才华,哪些人又有怎么样的缺点,这些孔武都是十分的清楚的,但是司马徽可不是和自己一样。

    若是有机会能够见见司马徽,相信这对于自己是有些好处的。

    一路上和老者相谈甚欢,孔武的洒脱与灵性,和老者交流起来觉得十分畅快,老者也是豁达之人,两人一路从阳翟城门口聊到了颍川书院的大门口!

    孔武小心翼翼的把老者扶了下来,老者抬头看了看大门口,低声说道。

    “老朽可是许久未曾到过这里,不知里间的人记得老朽之人,能有几何!”

    孔武听到老者的话中有些落寞,赶紧接着老者的话说道。

    “老先生睿智通达,就算是得一言半语教诲之恩,何人肯忘!”

    听着孔武的话,老者不由得哈哈大笑,倒不是因为孔武拍了这个马屁,只是老者心里觉得孔武实在是有趣得紧。

    “走吧,咱们进去会会这荀家大龙,也是这颍川书院的院长荀俭荀伯慈!”

    安排其余的亲卫在门外守候,孔武只带了越兮便跟随着老者冲着大门走了过去。

    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低矮的围墙刷得雪白,一扉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开启着,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水镜先生。

    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光是这扇令人一看便心生敬畏的木匾,孔武就收起了自己心中任何微小的不敬。

    老者看着这扇老旧斑驳的木匾,抬着头像是在想些什么,孔武看老者没动静了,轻轻咳了一声才把老者叫醒。

    “老朽失礼了,这便进去吧!”

    门口没有任何一个人把守,因为颍川的文士都知道书院中住着的是怎样的一群人,没有人愿意去得罪书院中的这些人。

    书院这些人中有世家弟子,有寒门奇才,就算是书院中十几岁的小娃娃,用出来的计谋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进入大门,走过青石板路,正对着是一间大屋,屋宇方正,青砖砌就,上有雕花瓦当,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黄铜香炉中插着几枝香,袅袅香烟缓缓上升,浙浙散开,穿过旁门,就是读书的地方,矮几上满满都是书卷,坐垫分散四周。

    看到孔夫子的画像,老者当先拜了下去,孔武作为名义上的孔氏后人,自然不能缺了礼数,更是用了给长辈才用的大礼。

    老者一回头看到孔武行的大礼,不由得纳闷道。

    “难道孔小友竟与孔老夫子有何关系不成?”

    “不瞒老先生,在下乃是褒成候孔完之子,当今北海太守孔融乃是在下的族叔,孔圣先生乃是子陵的先人!”

    孔武把自己的身份全都一股脑说了出来,此处敬畏孔圣人,对于自己那便是一个天然的优势,不用白不用,孔武可不曾忘记,今天自己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

    “原来是孔圣人之后,老朽失礼了!”

    听到孔武乃是孔圣人的后人,不由得十分惊讶,孔武正准备把老者扶起来,便听到了后堂之中传来了一阵声音。

    “书院重地,何人在此喧哗!”

第181章 :离正堂初见荀彧…() 
后堂之中传来的一声呼喊,场中的两人不自觉的朝着后堂的方向看了过去。

    只见后堂之中缓缓的走出来一个人,青衣素衫,沉稳而不失大家风范,面前的美髯过肩,一副德高望重的样子。

    来人走了出来,看到孔武身边的老头,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有些精彩。

    “原来是慈明来了,许久未见,不知你今日要来,勿要怪罪为兄啊!”

    来人竟是这颍川书院的现任院长荀俭荀伯慈!

    而现在荀俭叫孔武身边的老人叫做慈明,就算是孔武再笨,也终于明白了自己面前的老人到底是谁。

    荀爽字慈明,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尚书令荀彧之叔,名士荀淑第六子。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被时人称为“荀氏八龙”。荀爽排名第六位,但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

    面前的老人自然是自己一直都要寻找的荀爽,也就是自己手里这封帛书要送达的人。

    “原来是荀老先生,子陵失礼了,一路上多有得罪,还请老大人勿要见怪。”

    孔武赶紧拱手先说道,看荀俭这个态度,虽然荀爽是他的六弟,但是荀爽的才学与名气,可是大了荀俭不止一点点。

    荀爽满腹经纶,潜心研究经籍,很少参与世事,但是现在能够遇到他,真是自己这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福气,这样的机会自己必须把握住。

    “子陵无须多礼,如今的孩子们,如你这般沉着冷静的,倒也不多了。”

    “大兄近来可好?”

    荀爽随意与孔武说了两句,便转头看向站在堂中的荀俭,开口说道。

    “一切安好,若不是担任了这颍川书院的院长,我也早就隐居乡里和六弟你一样了!”

    “大兄说笑了,大兄德才兼备,经纶满腹,不是大兄担任这颍川书院院长,我可是想不出还有谁能胜任。”

    两人站在原地聊了半天,丝毫没有坐下说话的意思,孔武被人无视,却不敢多说些什么,和越兮两人安静的站在了荀爽的身后。

    “慈明向来无侍从,这两位是?”

    两人聊了许久,荀俭终于是注意到了孔武和越兮二人,听到荀俭问起自己,孔武赶紧打起了精神,还没等自己说话,荀爽开口说道。

    “哎呦,这人老了真是记性不太好,还未曾介绍。”

    “此乃青州平原县令孔武孔子陵,身后那人乃是子陵的护卫,我与子陵在山下结识,子陵虽然年轻,但是眼光性格都乃是上上之选,他日必成大器啊!”

    “谢过荀老先生夸奖,子陵实在愧不敢当!”

    “见过荀院长,久闻颍川书院之名,今日来此,只为能够一观颍川书院之毓秀,还请荀院长莫要见怪!”

    荀爽在荀俭自己面前竟然夸起了自己,这让孔武不由得有些受宠若惊,在路上孔武曾经隐晦的向荀爽表达了自己招贤的想法,想必这荀老夫子是想要帮自己一把了。

    “无妨,入我书院之人,无论官职,无论贫贱,无论世家寒门,我都一视同仁,万万没有偏颇责怪之理!”

    荀俭的这番话,让孔武心里对面前的这位颍川书院的院长肃然起敬,在这样的时代还能做到坚守本心,一视同仁,并无偏颇。

    就光是这份胸怀,也足以容纳下万丈深海,也许也正是如此,郭嘉、戏志才这样的寒门士子才真的有机会能够和世家弟子一起,站在同一个地方而不被人所诟病。

    “荀院胸怀宽广,子陵佩服!子陵今日前来,便是想见见如今的书院中的青年才俊们,相互交流,相互探讨,还请院长准许!”

    孔武实在是没有心思听里两个老头子在这里闲聊扯淡,只能先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慢慢聊,自己去找寻一些大才聊聊。

    荀俭和荀爽对视了一眼,荀爽一个微微的动作让荀俭点了点头。

    孔武得到荀俭的批准,迫不及待的告退退出了大堂之中,堂中只剩下了荀爽和荀俭。

    “六弟今天怎么会带此人来我这里?难不成,是打我这些学生的主意不成?”

    “依大兄之见,此人如何?”

    “沉稳有余,但看起来却心机颇深,想来定非寻常之人,六弟是从哪里认识此人的?”

    荀爽把自己和孔武认识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告诉了荀俭,两人坐在堂中你一言我一句的聊着孔武的事。

    而此时的孔武早已经从学院的正堂跑到了内堂之中,刚一进入内堂,孔武却没有听到任何读书的声音,孔武不禁有些好奇。

    左看看右看看,正当孔武不知道该去哪儿的时候,内堂中的一扇门却打开来。

    门后出现了一名男子,年纪约莫二十左右岁,面容清雅,气质从容,虽然穿着很朴素的青衫,但是却挡不住身上那股沉稳睿智。

    男子看到孔武站在堂中,从门内走了出来,拱手说道。

    “敢问大人乃是何人?何以在这内堂之中?”

    “在下平原县令孔子陵,乃是荀爽老先生的好友,随荀老先生同来书院,见识一下这天下第一书院的气派,若有冒犯之处,还请先生见谅。”

    如此气质,况且还出现在这颍川书院之中,这样的人物,岂能是凡品?

    “原来是叔父的好友,失敬了!”

    两人拱手见礼,孔武按捺不住,继续问道。

    “敢问先生如何称呼?”

    “大人客气,先生不敢当,在下荀彧,字文若,大人有何见教。”

    当荀彧说出自己名字的那一刻,孔武心脏不争气的咚咚快速跳动了起来。

    荀彧是谁?若论行军打仗,比荀彧高明的人那是多了去了,但是若论到内政的治理,在这三国之中,荀彧称第二,就不会有人再敢称第一了。

    而且荀彧曾经投靠在袁绍的门下,虽然袁绍是世家,吸引到了荀彧,但是孔武背后还有孔圣人的背景,想来自己花些心思,定能找到突破荀彧的办法。

    想到此处,孔武赶紧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拱手说道。

    “我曾听闻荀爽先生说过,荀彧先生自幼聪慧,通读史书,若先生不嫌,子陵敢请先生同武一谈,敢问先生意下如何!”

第182章 :戏忠出好感突起…() 
“这”

    听到孔武的邀约,荀彧感到有些纳闷,想来自己和面前的这个人也只是第一次见面,谈不上认识,更谈不上熟络,第一次见面为什么要邀请自己和他深谈。

    唯一的可能也只有自己的叔父荀爽又多说了许多自己的好话,使得面前的这个人想要结交自己。

    想拒绝,但是偏偏面前的这个人是个朝廷官员,自己只是一个白身,拒绝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正当荀彧为难的时候,正堂方向徐徐走来一个人,同样的文士打扮,但是身上穿的是粗布麻衣,手上拿的是破旧的书卷,一看便知乃是寒门仕子。

    “文若,咱们不是约好了要同出门游历吗,为何你还在此处?”

    来人老远便看到孔武和荀彧的身影,看到荀彧在和别人说话,便没有走出来,后来又看到了荀彧脸上的犹豫之色,这才赶紧走了出来想帮荀彧解围。

    看到来人的模样,荀彧脸上的犹豫之色变得有些欣喜了起来。

    “戏忠啊戏忠,我可是一直在等你来找我,你可算是来了!来,我给你介绍。”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