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千古大帝 >

第68部分

三国之千古大帝-第68部分

小说: 三国之千古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自己现在只能在这个小小的平原县发号施令,但是对于孔武来说,能够拿下平原这个地方就像是在做一场梦一样。

    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够成为一方诸侯,刘备也当过平原县县令,现在自己就是平原县令,接下来的时间,一定要潜心发展,为将来的黄巾之战做好准备。

    “公佑,为我修书一封,派快马加鞭送给孔融,就说我孔武已经拿下了平原县,个中细节,你自行琢磨。”

    孙乾拱了拱手,低声应承了下来。

    孔武坐在正位上,看到堂下的文臣武将们,突然感觉这段时间受的辛苦和累都不是事了,这一种豪气干云的感受,让孔武不由得一阵舒爽。

    孔武知道,现在不是自己享受的时候,就算自己再累也得扛着,黄巾起义近在眼前,而自己的这小块儿地盘夹在各个诸侯之间。

    现在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只要是战乱一开始,自己这个地方首当其冲就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猛攻!

    只有自己现在自己拼命的发展自己的实力,自己才有可能在所有诸侯的夹击之下侥幸的活下来,只要是活了下来,那么自己的路就会好走得多。

    从现在开始,自己等人只有一个目标,韬光养晦,取得青州!!!

第136章 :治平原各献其谋…() 
“众位谁能说说这平原县接下来该如何治理?”

    孔武懒洋洋的坐在主位上,安排完任务后的轻松感表露无遗,虽然这话是问了所有人,但是陈宫作为新任的县长大人,这句话自然是当仁不让的问的是陈宫。

    陈宫是聪明人,孔武的意思自己自然是懂得,在脑子里飞快的想了一下便说道。

    “主公,此次平原一役,我军伤亡很小,但是兵力不足乃是我军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

    “朝中的袁家,北海的孔融,清河国的山贼还有蠢蠢欲动的太平道,咱们平原县在他们的眼中已经是兵家必争之地,好在现在天下仍然在天子的统御之下,我等至少还有一年的时间。”

    “陈宫不才,平原一役未立寸功,得主公看重,坐上这军师之位,宫定当竭尽所能,为主公治理好每一寸土地。”

    “平原县现在面临三大难题,第一:兵力不足,主公带来的一千将士,还有张将军带来的五百乡勇加上高家投降的所有士兵,平原现在所有的兵力大概有两千之众,对于主公接下来要面临的敌人,这点兵力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宫建议,广纳兵源,平原县中的壮士都可以参军,加派一队前往周边乡镇征兵,为平原添加兵源。”

    “第二:粮食,要想养得起兵,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现在的时局仍旧平稳,平原县地广人稀,主公可在平原县周围设立屯田,具体细节我会拟订一份详细的帛文交给主公。”

    “另外,咱们现在手里最多的资源就是钱!宫认为可以派一人,向周边县郡的商贾或者世家,用手中足够的钱财换取粮食,囤积起来,若是遇到灾害,也不至于被波及。”

    “第三,便是主公的名声,虽然平原县的县令乃是主公,但是大多数百姓仍然会认为平原是主公从高雄手中夺过来的,主公必须要处理好这些关系。”

    “北海的孔融现在我等必须要交好,只可为友,不可为敌!!”

    “此乃宫之拙见,还请主公斟酌。”

    “啪啪啪!”

    陈宫刚一说完,孔武便鼓起掌来,堂下所有人看到孔武的动作,都有些百思不得其解,只是愣楞的看着,陈宫说道,孔武才开口说道。

    “军师之策,尔等有何补充?”

    “主公!咱们手里这些士兵大多数都未曾经过正规的训练,就让谢国来当我的副手,我来训练他们吧!”

    张飞听完陈宫说的,并没有反驳,只是很是冷静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孔武当即应允了下来,毕竟这种事对于自己是有利而无害的。

    看见场中的众人都没有什么可说的,孔武这才开口说道。

    “公台所说的意思我明白,兵力和粮食这两个地方,乃是咱们立足的根本,乃是重中之重!”

    “太史慈听令!”

    “以后征兵的任务就交给你,需要多少人手就告诉翼德,无论是城内还是城外,用什么方法我不管,但是记住了!”

    “不可威胁恐吓,老弱病残不收,年老年幼不收!明白吗?”

    “诺!”

    太史慈接令,便退到了一边,孔武接着说道。

    “粮食方面交给公佑和国渊二位,公佑计划好咱们手中的钱财,大肆收购粮食,不怕多就怕少,能低价就低价,若是那些贫苦百姓价格稍微高些也无妨!”

    孙乾拜了一拜便不再说话,孔武看着场中的诸人没有杨辉和贺庚两位商人,这才问起。

    “谢国,杨兄和贺兄二人在何处?”

    谢国听到问自己,拱手说道。

    “两位大人昨夜回来之后,一大早便去了城外,说是要选择围场什么的,具体属下也不清楚。”

    孔武点了点头,挥手让谢国回到了原位,想来两人是去城外寻找适合马儿的马场去了,等他们回来自己的商业这一部分就暂时先交给他们吧。

    孔武心里有了计较,不在多问,看着堂下的这些文臣武将,孔武感觉到有些捉襟见肘,自己脑子里其实还有很多的计划,但是却没有人来给自己实施。

    想想别人穿越过来,王霸之气一散,文臣武将尽皆来投,攻城略地不在话下,但是一到了自己这里,要人没人,要兵没兵,就连拿下一个小小的县城都是在别人的帮助之下达成的。

    对于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能力掌控这个世界,孔武的心里还是十分的怀疑,但是既然已经走出了这一步,那就意味着自己已经没有了回头的机会!

    “好了,今天就这些事情,若是你们没有什么要说的,就都抓紧时间完成任务去吧!”

    孔武长舒了一口气,现在就是一个开始,虽然这个开头并不算十分的完美,但是好歹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有了这样一个地方,自己以后的道路就真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场中的所有人在听到孔武的话之后,全都告退走出了大堂中,只留下了孔武一个人。

    人手不足这个孔武也不是很担心,现在自己名声不显,自然不会有人前来投奔自己,若是他日自己能够让自己名声传遍天下,到时候何愁天下名士不争相来投。

    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要治理好平原县,平原县的地理条件决定了这里是一座很有前景的县城,虽然不大,但是足以能够支撑起自己现在能够展望的最大野心。

    若是自己能够在平原县这个地方安心的发展一段时间,那个时候才是真正自己与天下群雄一较高下的时候!

    孔武豪气顿生,冲着未来的平原县,冲着未来的自己,大笑着踏门而去。

    仓库中还有若干镔铁,看到张飞谢国和太史慈手上的兵器,孔武自己看着都觉得有些看不过去,正好现在平原县也在自己的治理之下了,是时候该给张飞等人铸造一套兵刃了。

    说道铸造兵器,孔武的脑子里面突然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蒲元,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铸造名家,既然自己等人是要给张飞等人铸造兵器,那必然是要用最好的工匠,最好的材料才行。

    孔武出门拉住了陈宫,和陈宫细声说道。

    “公台,给我往各地发送消息,找一个叫蒲元的工匠,找到蒲元的人,赏银五十两!越快越好!”

    陈宫看到孔武焦急的样子,知道好像蒲元这个人对自己的主公很重要,应承了一声赶紧朝着外面赶去!

第137章 :勤改革屯田之制…() 
征兵事宜在太史慈的手中慢慢的开展了起来,平原县中发生了如此大的事情,在有心人的嘴上慢慢的传播了出去。

    一时间,平原县铺天盖地都是孔武如何的神勇,一夜之间拿下了高家,又是如何的把高家的孩子们全都送出了城,孔武的声誉在平原县中大好。

    孔武的信也送到了孔融的手中,孔融知道了孔武在平原县中所做的一切,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好之外,再无其他,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孔武的心情。

    百姓们平时间被高家欺压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也还是有高家的残存的人在秘密的活动,但是孔武丝毫不担心,因为这些人对自己根本构不成威胁。

    孔武的事迹被平原县的说书先生给编成了若干个版本在民间流传着,一时间,在所有百姓的心中孔武就是上天派来的天神,拯救他们脱离高家的魔爪。

    所有只要是孔武下的命令,平原县的百姓们全都积极地响应,太史慈的征兵工作,城墙的修补工作,就连平原县周围的乡镇听到了孔武的事迹,也都主动的联系孔武愿意低价卖出自己手中的余粮来博取孔武的欢心。

    杨辉和贺庚在孔武的授意之下,在平原外的一块绿草青葱的大空地上安营扎寨了起来,周围的百姓们看到是孔武在忙,全都自觉的帮助杨辉等人的马场建设,马场这边也在加速的建立着。

    太史慈那边异常的顺利,只要是太史慈的人一去到任何地方,百姓们都很是愿意把自己家中的青壮年送入兵营,在老人们看来,跟着孔武这样的人,迟早有一天会出人头地。

    这些都是孔武之前没有想过的,陈宫拿出了一份关于土地的计划,让孔武审核,但是孔武看到了之后,觉得陈宫的思想太过于保守。

    孔武自己连夜边回想屯田制的具体细节,一边在陈宫的方案上修改了起来,直到第二天白天孔武才停下了手,着急的把陈宫和回来了的国渊叫了过来。

    孔武的计划中详细的记载了军屯和民屯的区别,指出一定要把军屯和民屯分开来,军屯由士兵耕种,民屯交给百姓,由孔武供给农具和土地,最后得到的粮食和农民再分成。

    这样既可以节省兵力消耗,又可以锻炼士兵的身体素质,而且这些士兵本来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所以对于孔武的这个方法也并不排斥。

    这个方案被陈宫和国渊看到之后,两人禁不住连连赞叹,要是这个方法可行的话,那对于平原县真的是一大进步。

    太史慈在不遗余力的征兵,只要自己等人开垦的荒地足够多,那么新增的士兵就能源源不断的为孔武提供粮食,而且军屯并没有什么消耗,这实在是一笔只赚不赔的买卖。

    陈宫和国渊已经被孔武的智慧给深深的拜服了,但是孔武却没有在意这些,陈宫和国渊还在研究具体的细节,孔武以及跑出了门,孔武这是要去干嘛?

    孔武要去铁匠铺!去铁匠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打铁,平原县中的铁匠铺是个老头在经营,老头手底下的功夫精湛,而且是平原县的本地人,很多人都在老头的手底下学艺。

    老头看到孔武大驾光临,着急的想和孔武见礼,被孔武打住后才没有再继续。

    孔武到铁匠铺做什么呢?

    原来昨天晚上后半夜的时候,孔武就已经把屯田制的大体规划给弄了出来,但是孔武仍然没有困意,孔武思来想去,突然想起了前世那些十分方便的工具。

    锄头、铁锹、木犁、铲子还有鹤嘴锄一系列的工具,在孔武灵感不断的碰撞下栩栩如生的出现在了孔武的手底下,这些工具是这个时代所不具有的。

    但是有了这些工具,对于平原县的农业发展,肯定有十分巨大的帮助,现在没有铁,但是有钢,虽然钢的提取难度比较大,但是孔武相信只要有自己在,这些都没有问题。

    孔武着急把老铁匠叫到了房中,把手里的东西给老铁匠看了一下,老铁匠虽然看不懂画的是什么,但是老铁匠知道面前的人是孔武,孔武的要求老铁匠二话没说便接受了这个任务。

    这些奇形怪状的东西虽然自己没有见过,但是看起来形状都极为简单,并不是什么很难做的东西,唯一的难处就是尖锐的部分,但是这点小问题肯定是难不倒老铁匠。

    农具的事情有了着落,孔武心里的石头算是放下了一块。

    最近粮食的事情让孔武还有些焦头烂额,周边的富商们主动低价出售的,向城中的百姓们收购的,另外加上自己等人本来就有的,这些东西全都丢在了以前的旧粮仓中,旧粮仓已经堆满了,陈宫正在督促建造一个临时的粮仓。

    孔武现在是感觉到分身乏术啊,虽然手底下的将领已经挺多的了,但是仍然不够用。

    太史慈在征兵,张飞和越兮两个莽汉在训练兵营中的士兵,陈宫和国渊在研究屯田制的事情,而孙乾还在继续的收购粮食。

    最重要的是,高家衰败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