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千古大帝 >

第3部分

三国之千古大帝-第3部分

小说: 三国之千古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孔武往着黄县走去的时候,远处的山头上突兀的出现了一位道人。

    “有意思,原来此人竟是如此模样,我且看你是要拯救这大汉还是要取代这大汉。”

    说完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前往黄县的大道上,可以看到一个头带着青丝纶巾,身穿一件宽松的文士长袍,脚上穿着平足靴的年轻人向着黄县走去,就像是一个刚从外赶回来的读书人一般。

    只是身后的背包和短短的头发上可以看出这个年轻人略微的怪异。

    这个人就是孔武,和于吉分别之后,孔武便顺着大道往黄县走去。

    一路上,孔武边走边整理着自己背包中的东西。

    自己现在是身无分文,一身打扮也像是寒门士子,这样子无论去哪儿,都没有人会待见自己。

    钱!自己想要在这个地方立足,首要的条件必须是要有钱。

    但是自己没有任何谋生的手段,如何才能有钱?

    所以孔武便想到了一个地方——當铺

    自己背包里的东西,这个朝代的人没有任何人见过,物以稀为贵。

    要是自己拿出一件自己暂时用不上的东西,换取金钱,这是现在对于自己来说最好的方法。

    孔武看着背包,匕首和军刺自己必然不能卖掉,这需要留着自己防身用。

    望远镜不可以卖,如果以后自己被卷入战场,望远镜能够给自己提供极大的便利。

    手电筒可以照明,打火机可以生火,而那些药品更是救命用的。

    思来想去,孔武最终还是决定把手电筒卖掉,因为手电筒的功能虽然在夜晚很有用,但是因为这里没有电池,所以必然是用不了多长时间。

    但是手电筒夜间的照明作用,必然会对这些人产生极大的震撼。

    想到这一层,孔武便收拾好东西,加速往着黄县赶去。

    不多时,孔武便来到了黄县城门口,看着城门口熙熙攘攘的路人们,孔武深吸了一口气。

    因为孔武明白,自己在踏入这个县城的那一刻,自己的命运和这个水深火热的东汉末年就已经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自己要用尽所有的方法才能有可能在这个黑暗的时代存活下来。

    边想着孔武便来到了黄县城门口,本想悄悄的随着行人一同进入城中,但是就在孔武想要混进城门的时候,守城的士兵却突然叫了起来。

    “那边那个小子,站住!”

    虽然听到了士兵的叫喊,但是孔武并没有抬头,依然侥幸的往城中走去。

    “小子,说你呢!给老子站住!”

    话刚落音,一柄长矛便出现在了孔武的眼前。

    “好小子,老子叫你你还敢继续往前走?”

    孔武抬起头,看着眼前凶神恶煞、满脸横肉的士兵,面色平静道

    “敢问官爷何事?”

    “你是何人?进城中何干?你背上的东西是何物?”

    士兵看着面前面色平静的小子,脸上稍显不快,一般人早就被自己吓到了,而这个穿的破破烂烂的小子竟然没被自己吓到。

    此时的孔武,虽然面上平静,但是心里却早已焦急如焚,脑中飞快的想着自己该怎么样脱身。

    “官爷,请借一步说话。”

    看着眼前略横的士官,孔武突然计上心头。

    士官虽然不知道孔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跟着孔武来到了城门的另一边。

    “赶紧说,耽误了城门严防你小子吃不了兜着走!”

    士官不耐烦的念叨着,孔武也不废话。

    “官爷,敢问黄县当今县丞可是孔融孔大人的族弟孔通孔大人??”

第5章 :携重宝黄县认亲…() 
“是又如何?”

    “官爷,那便对了,吾姓孔名武,字子陵,乃是孔大人的远族侄儿,听闻我孔叔叔在此上任,便带上家传之宝物,前来献予族叔,望官爷代为引荐。”

    情急之下,孔武便随意给自己取了个字。

    殊不知,孔子陵这三个字对于10年后的东汉末年意味着什么,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就你这幅样子,还能是孔大人的侄儿?”

    孔武听到士官如此说,便压低声音,走到士官耳边说道。

    “官爷有所不知,我这身打扮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谁会想到,我这身打扮,会身怀重宝呢?”

    “噢?这么说,到也还可信。”

    “那就恳请官爷代为引荐,如若在下有出头之日,定然不会忘了官爷的提携之恩。”

    “哈哈,既然是孔大人的侄儿,那便是一家人了。你暂且在这儿等我一会儿,我安排完工作就带你去觐见孔大人。”

    听到孔武的承诺,士官在心里快速的思考着。

    最终还是决定带孔武去见孔大人,如果这小子说的是真的,那么对自己来说便是一个升官发财的好机遇。

    这便是孔武的计谋。

    一开始本来孔武是打算去当铺兑换一些金银,然后再以世家公子的身份前去找这个孔大人。

    然后没想到会遇到了这个士兵,那么自己不如就将计就计,带着自己的“家传重宝”去会一会这个黄县县丞—孔大人!

    “好了,孔兄弟,工作安排完了,我们这就去县衙内去见见孔大人。”

    感觉到面前这个小子有可能能帮得到自己,士官的态度马上就好了起来。

    “好,那我们现在就走吧,希望我那位族叔能够接见我才好啊!”孔武装作无奈的样子向士官说道。

    “放心吧,孔大人对于本家人那是相当的照顾,要是孔兄弟能够认亲成功,切莫忘了小弟的一小份功劳啊。”

    士官谄媚的对孔武笑着,虽然孔武并没有理他。

    孔武现在脑子理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该怎么攀亲戚?

    自己是哪儿人,谁谁谁的第几代孙,都是有讲究的。

    要知道,古人对于血缘这种关系,都是非常重视的,自己万万不能随意编造。

    要是被孔通发现了自己话语中的破绽,那自己可真的是吃不了兜着走。

    在去往衙门的路上,孔武脑中不断的浮现出很多孔子的后人,但是又都被孔武一一否决。

    两人就这么各自心怀鬼胎的来到了县衙门口。

    “孔兄弟,这就是我黄县县衙,孔大人这个时候应该正在县衙内休憩。”

    “一定要记住,孔大人性格有些怪异,礼数不可不周,也不可高声喧哗。你就在旁边先不要说话,我来给你代为引荐。”

    士官来到衙门口,不停的开始给孔武交代这,交代那,生怕孔武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厚道,连累到自己。

    “放心吧,我一定把礼数做周到,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两人说完,这才一同走向这黄县县衙。

    “哟,李大哥,不在城门口当差,跑回衙门干嘛?不怕孔大人一生气丢你去牢房啊。”

    衙门外的两个守卫看到和孔武一起来的士官,熟络的打起招呼来。

    “今日有客人,就不和你们两个贫嘴了,赶紧帮我通报一下孔大人,就说我李三求见。”

    “得嘞,不过晚上我两得去你那儿喝酒啊。”

    “行行行,赶紧去吧,别耽误我时间。”

    三言两语李三便打发了衙门的守卫去前去通报。

    而孔武也跟着李三在门外静静的候着。

    不多时,前去通报的门卫这就回来了。

    “李哥,通报完了,孔大人正在会客,客人好像是孔大人孔氏的同族兄弟们,让你在门外稍微等会儿。”

    “孔氏?莫不是孔融大人来了?”

    孔武听到孔氏,瞬间便想到了这青州最大的掌权者—孔融。

    “这位兄弟是?”

    衙门的门卫没见过孔武,但是看到李三站在这个小子后面,也没敢造次,只能出声问道。

    “哦,给兄弟介绍一下,这是孔武孔子陵,是我们孔大人的同族侄儿。今日特地过来带着家族宝物前来和孔大人认亲,这不,我当差时候刚好遇到,这才给小兄弟引荐一下。”

    “哦?我怎么没听说过孔大人有个同族侄儿?”

    “这位兄弟,既然孔大人是在会见我孔氏的各位叔叔,那烦请通报一声,就说吾乃孔圣先人19世孙褒成候孔完之私生子孔武。”

    “今日携家族宝物前来拜见族叔,万望相见。”

    孔武从城门口到衙门一直在想一个对自己比较有利的身份,最后脑海中出现了一个人。

    这人便是褒成候孔完,此人乃是孔圣人的19世孙,可以说是孔家的嫡系。

    而且孔完早逝无子,这更是给了自己一个私生子的理由。

    至于自己有什么凭据让这些人相信自己的话,很简单。

    第一:那得看自己的“家传宝物”是否符合孔完侯爷的身份;第二:这孔通正在会见孔氏宗亲,自己必须要用自己的口才与见识让所有人都相信自己正是孔完后人。

    孔武这样做是有理由的,在这个混乱无比的世道,很多的历史资料已经无从寻找,很多血缘之亲也无法辨认。

    否则那大耳贼刘备岂是那么容易便蒙混过关的?

    再则,如果自己的才华能够震慑住在场的孔氏族人,那么自己就更有机会到孔融的手底下任职,只有接触到了孔融这一类的人物,自己才有机会营造自己的势力,或者说得到自己的发展根基。

    孔武飞速的在脑海中想象到一会儿会出现的一切事情。

    “行吧,那你在这儿再等会儿。”

    门卫说完,又再一次进入到了衙门之中。

    不多时,衙门的守卫便已去而复返。

    “公子请进,孔大人在里面等你。”

    “孔兄弟,那你就自己去吧,李三我就不进去了。”

    “那就多谢李三哥的引荐之恩了,如果在下认亲成功,那么自然不会忘了李三哥。”

    “嘿嘿嘿嘿,孔兄弟多礼了,赶紧进去吧,莫要让孔大人等你啊。”

    和李三说完,孔武便深吸一口气,大步的走进了衙门中,而衙门中等待他的又会是什么呢?

第6章 :高堂上孔武献宝…() 
第一次走进这古色古香的县衙中,孔武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和秦朝时期的县衙略有不同,汉朝的县衙更加的注重威严,所以孔武在进入黄县县衙之后,便感觉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压抑感。

    孔武怀着忐忑的心情一步一步的走进了这黄县县衙。

    穿过县衙的大堂院这才到了县衙正堂。

    孔武走进县衙正堂,便看到堂内主位上坐着的那个人,应该就是这黄县之主孔通。

    小眼睛、宽胖脸、还留着两撇小胡子,脸上时不时的露出和蔼的笑容,不像是县丞,更像是商人。

    孔通负手而立,就这么站着看着孔武的一举一动。

    虽然看着很和气,但是孔武知道,如果自己接下来的话要是有丝毫的破绽,那么等待自己的必将是一顿牢狱之灾。

    孔通左手边右手边的座位之上各坐了三人,想来便是那孔氏宗亲无疑。

    孔武挺直腰杆,拱手说道。

    “在下拜见诸位族叔!”

    看着堂中站着的孔武,堂中六人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堂下何人?听说你乃我孔氏宗亲,到底是怎么回事?赶紧如实道来。”

    主位上的孔通也有些奇怪,不由得开口问道。

    “回族叔,在下孔武,字子陵。孔圣先人第19世孙褒成候孔完乃是在下的生父!我是父亲大人的私生子。”

    “20年前,我父孔完还未封侯,最喜欢游历大江南北。在一次游历中,于平原县与我母亲相识,两人一见钟情,遂同居数月。”

    “后来因为朝廷的征召,父亲便回到了朝中继续担任官职。父亲离开之后,母亲便怀上了我,可是没想到在母亲想要去洛阳告诉父亲这个消息的时候。”

    “父亲的噩耗却传来了,母亲没想到那一别竟然是与父亲从此阴阳两隔。”

    “天妒英才,父亲大人早卒,而母亲也禁受不住打击,再生下我之后,便撒手离世。”

    “在下那时候尚在襁褓之中,本来必死的我,却遇到了我师傅。师傅当时善心一动,便把我带到了他所居住的琅琊山之上,将我抚养成人。”

    “从小师傅便教我读书识字、强身习武,直到最近我才得以从师傅那里出师。这才带着父亲送给母亲的家传宝物前来献给各位族叔,希望能够回归我孔氏家族,做一个有名有姓的孔家人。”

    孔武一字一句,把在脑海中酝酿了千百遍的这些话一股脑的都说了出来,脸上的表情时而忧伤,时而平静,就像是这些事情真的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堂中的七人听完孔武所说的话,都安静的没有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