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172部分

大唐魔术师-第172部分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文馆内,弘文馆学士孔颖达正和学子们一起点评、讨论汉文帝、汉景帝。

    学子中有太上皇李渊的儿子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舒王李元名、滕王李元婴,有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儿子晋王李治、梁王李愔(yin)、越王李贞、纪王李慎,也有李氏皇族宗亲的一些子弟。

    太上皇李渊的儿子和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儿子同在弘文馆学习,这在后世人眼中,是十分不可想象的事情,可是自从武德九年,太上皇李渊被大唐皇帝李世民囚禁在大安宫之后,无所事事之下,太上皇李渊就又给李世民添了几位小弟弟。这些李渊的儿子的年龄和李世民的儿子年龄相仿,在弘文馆一起学习,也就不足为怪了。

    韩王李元嘉首先站起来,对孔颖达躬身行礼道:“孔师傅,我认为汉文帝、汉景帝都是庸庸碌碌之主。他们都放弃儒教,放弃我孔圣之言,治国上采用道家的无为而治之法,任由国家、社会各种弊病发展,而毫无办法,致使汉武帝继位之初,豪族势力强大、诸侯割据并起。像汉文帝、汉景帝这两位庸碌之主,孔师傅让我们点评、谈论他们,那真的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浪费我们的口舌啊。”

    孔颖达点头称赞不已,在弘文殿偏殿内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却暗暗摇头不已。(。)

第三百五十章 缺一位储君啊() 
就在这时,一向以知书达理、勤奋好学闻名朝野的越王李贞站了起来,说道:“孔师傅,我也认为汉文帝、汉景帝是无德无义之君主。汉文帝逼杀了自己唯一的舅舅薄昭,汉景帝则在平定‘七国之乱’后,杀死了吴王刘濞(bi)等汉室宗亲。自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即使那些人有错,汉文帝、汉景帝也不能如此刻薄寡恩,苛待皇亲国戚啊。”

    孔颖达高兴的连声夸赞道:“越王殿下思虑深远,看问题透彻,越王殿下如此见识,足以证明越王殿下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啊。”

    而弘文殿偏殿内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却唉声叹气道:“孔颖达一代大儒,尊崇儒家,而摒弃、随意指责其他各家学说。这么多我陇右李氏皇族子弟向他学习,小小年纪竟然被孔颖达教导的,只知满口仁义礼智信,而不考虑现实,不考虑百姓社稷,他们这些子弟,以后可都是我陇右李氏皇族的栋梁、是我大唐的重臣,如此被孔颖达如此教导,以后岂不会误了大事?”

    弘文殿内的其他学子,也纷纷附和孔颖达对越王李贞的评价,表示要向李贞学习,唯有李治面露微笑,不发一言。

    待众人都表达过自己的想法之后,李治方才站起身,对孔颖达说道:“孔师傅,他们这些人所说都是错误的,而且是大错特错的。汉文帝、汉景帝实则都是一代明主啊。

    汉文帝、汉景帝当政的时候,汉朝刚刚经历过多年的战乱,民生凋敝,百姓内无余粮,外有衣食之忧,此时为政者,自当施行道家无为而治之术,行休养生息之举,我认为他们当时的施政并未不妥,实则十分英明。”

    李治的话。让弘文殿偏殿内的大唐皇帝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不由得连连点头。

    李治继续说道:“孔师傅,儒家学问虽好,可是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必须用儒家理念治国的。而应该因事因地因人,根据情况的变化,而有所选择。

    正如汉文帝、汉景帝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存问题,吃饭、穿衣问题。而不是和他们讲仁义礼智信这些儒家理念,而当百姓们生存问题都得以解决的时候,能够吃得饱,穿得暖的时候,此时再和他们讲儒家仁义礼智信这些理念,他们才愿意听,那时候,才是儒家昌盛的正当其时啊,而历史上一代雄主汉武帝,就是这样做的。当国富民强之后,汉武帝就采用了一代大儒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理念,推广至全国,用以约束百姓们的言行。

    至于汉文帝逼杀自己唯一的舅舅薄昭,汉景帝诛杀起兵反叛的吴王刘濞(bi)等汉室宗亲,则更是功大于过,有利于社稷的。

    一个君王,心中装的应该就是江山社稷,为了江山社稷安稳。老百姓生活安宁,其他的都是可以放弃的。汉文帝的舅舅薄昭,仗着自己的身份,肆行无忌。屡屡违背大唐律令,行违法之举,汉景帝时的吴王刘濞等汉室宗亲,更是起兵反叛朝廷,威胁江山社稷,这些人如果还不除掉。那么将朝廷律法置于何地?将江山社稷置于何地?将天下苍生置于何地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更是无稽之谈,朝廷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岂能分什么大夫、庶民呢?

    更遑论,汉文帝、汉景帝的功绩,他们施行休养生息之策,十余年,整个汉朝国富民强,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战事。文帝继位之时,民生凋敝,老百姓流离失所,经常要为穿衣、吃饭而发愁,而国库却拿不出钱和粮食来救济百姓。正是由于汉文帝、汉景帝一贯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到汉武帝继位时,天下富有,老百姓衣食无忧,粮库内的粮食也都堆满了,钱库内的铜钱也因为存放太久而导致串铜钱用的绳子都腐烂了。正是有了汉文帝、汉景帝多年积攒的这些钱粮,才成为汉武帝征讨匈奴、平定四方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正是汉文帝、汉景帝的苦心竭力,慢慢积攒,才成就了汉武帝在历史上的赫赫威名、赫赫武功。

    因此,我认为汉文帝、汉景帝都是有大功于社稷,有大功于天下百姓的,是明君,是好皇帝。”

    弘文殿旁边偏殿内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听的连连点头,他的内心里十分认可李治对于汉文帝、汉景帝的评价,但是他的内心里,却有一些儿疑惑,李治一开始隐忍不发,让其他人畅所欲言,之后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处事方法,却让李世民感到异常的熟悉。

    弘文殿内,孔颖达则连连点头后,却摇头生气的对李治说道:“晋王你所说有些道理,但是却有些狂悖啊。言论、理念、见识大胆、新颖,却有悖(bei)于孔圣人的教诲啊。”

    不久,大唐皇帝李世民就返回了太极宫,并单独召见了孔颖达。

    李世民对孔颖达说道:“以后,对于晋王李治,你不要总拿那套儒家理念来约束他。晋王李治的见识、理念、言论,朕还是十分赞同的,朕会持续关注他的学业的。”

    孔颖达痛心疾首道:“陛下不可如此啊。晋王殿下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如果经常有我儒家理念约束,耳濡(ru)目染,那么晋王殿下是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位品行兼优的大儒的啊,接受万人崇拜的啊。陛下,禁止臣用儒家理念对晋王殿下进行约束,那位害了晋王殿下,让晋王殿下误入歧途的啊。”

    李世民嗤(chi)之以鼻道:“孔学士,我大唐人才济济,还却一位大儒吗?你知道我大唐如今最缺的是什么吗?”

    孔颖达不解的问道:“不缺大儒,缺什么啊?”

    李世民朗声说道:“缺一位储君啊,缺一位德才兼备,能够在以后挑起我大唐江山社稷这副千斤重担的大唐储君啊。”

    孔颖达顿时目瞪口呆,怔怔不敢再发一言。(。)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直至完本,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三百五十一章 精妙的谋划() 
大唐帝都长安城,中书侍郎岑文本的府邸。

    大唐平定了突厥之后不久,岑文本长孙无忌就因为各自的能力功绩,被大唐皇帝同时提拔,岑文本被提拔为中书侍郎长孙无忌则被提拔为大唐六部尚书之首的吏部尚书。

    按照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安排,朝中所有人内心里都明白,岑文本以后就是中书省的最高官员中书令,长孙无忌则是未来替代如今的大唐左仆射百官之首的房玄龄的最佳人选。岑文本掌控中书省,长孙无忌则接手房玄龄主管的所有事务,掌控尚书省。

    说起大唐皇帝李世民对于两人的信任,李世民更加信任长孙无忌一些儿,毕竟长孙无忌无论资历还是和李世民的关系,更加亲近一些儿,但是李世民对于岑文本也是恩宠有加,因为岑文本虽然如今只是中书省的二把手中书侍郎,但是岑文本实则掌控着整个中书省。为了支持岑文本掌控中书省,大唐皇帝李世民甚至将中书省的一把手中书令免去,并长时间的保持中书令的空缺,以此来保证岑文本对于中书省的彻底掌控,确立岑文本是中书省最高官员的地位。

    书房内,中书侍郎岑文本和秘书监萧禹相对而坐。

    萧禹向岑文本说道:“岑大人,蜀王殿下被陛下重新召回大唐帝都长安了。看来,一切都按照着岑大人的谋划,进行着啊。太子承乾能力太弱,支持太子承乾的长孙无忌统领的关陇贵族集团,又遭到我南方士族和山东豪族的联合打压,陛下对于太子承乾是越来越失望了;而魏王李泰,虽然在我南方士族和山东豪族的联合支持下,看似声势大涨,步步紧逼,可是在岑大人的有心误导下,魏王李泰已经给大唐皇帝陛下和朝廷众臣留下了有才无德的坏印象。有了前隋炀帝的前车之鉴,大唐皇帝陛下朝廷众臣们都不愿意将大唐这万里河山托付给他,交付给魏王李泰这个有才无德之人的手中。蜀王殿下重新被陛下召回大唐帝都长安城,看来。陛下的心里面,也认为太子承乾魏王李泰都不足以挑起大唐江山社稷这副千斤重担,而有心属意聪颖果敢的蜀王殿下,继承储位,以后继承大唐的江山社稷啊。”

    岑文本面露微笑道:“蜀王殿下回京了。看来,一切确实都是在按照我们的谋划进行啊,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怂恿魏王李泰使尽各种办法继续对太子承乾步步紧逼,最好是太子承乾被魏王李泰推下储位,而魏王李泰也彻底失去了陛下朝廷众臣的信任,彻底丧失继任储位的资格,他们两个都废了,蜀王殿下才有机会以庶子的身份,成为大唐储君。继任大统啊。到那时,我们才可以不负杨妃娘娘封德彝封大人的信任和嘱托啊。”

    萧禹赞叹道:“岑大人的谋划,真是精妙啊。整个天下谁又能想到,岑大人,竟然会用这种方法,去完成杨妃娘娘封德彝封大人的嘱托,将蜀王殿下推上储位,成为大唐未来的天子呢?”

    岑文本面露喜悦,不过他却略含担心的对萧禹说道:“我们现在都在怂恿着魏王李泰去和太子承乾争斗,以便日后。太子承乾魏王李泰都废了之后,蜀王殿下能够继承储位,承继大统。萧大人,其他有资格继承储位的皇子情况如何呀?可不能咱们费尽心力。把太子承乾魏王李泰都斗倒了之后,让其他皇子捡了便宜,摘了桃子啊?”

    萧禹笑着说道:“这个,岑大人放心。当初岑大人举荐一代大儒孔颖达于世宁等出任弘文馆学士,那可真是一步妙棋啊。孔颖达于世宁等都是当世大儒,名闻海内不假。可是他们都性格古板,尊崇儒家理念,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都可以成为大儒,做学问尚可,但是论治国,却实无一策。那些皇子们深受孔颖达于世宁等人影响,满口之乎者也,仁义礼智信,却毫不知变通,不知根据情况,顺势而为。如此皇子,恐怕除了孔颖达于世宁等会四处标榜自己教育的好,陛下和朝臣们都不会认可的,也都会觉得这些皇子,都不能成为我大唐储君,继任大统的。”

    岑文本面露得意,向萧禹问道:“萧大人,那晋王李治学业如何?他毕竟也是陛下的嫡子,他若真是德才兼备,陛下肯定会选择他,而不会选择身为庶子的蜀王殿下啊。”

    萧禹自信满满的说道:“这个晋王李治,岑大人自可放心。据我所知,这李治自幼也确实是聪颖,深受孔颖达于世宁等人喜爱,可是如今嘛?却异常的叛逆,屡屡说出狂傲放肆之言语,把孔颖达于世宁等人气得可不轻。据说,孔颖达于世宁等人已经向我大唐皇帝陛下告过好多次晋王李治的状了,不过陛下都置之不理,任由这晋王李治一直就这么堕落下去,依我看啊,陛下也是对于这晋王李治十分的失望,也懒得再管他了。”

    岑文本点头道:“如此,如此就好啊。咱们现在是利用着魏王李泰,逼着太子承乾,还要防着其他有资格继承储位的皇子,必须万分谨慎,一步都不能走错啊。只要我们将蜀王殿下推上了储位,看着蜀王殿下继任了大唐大统,咱们也就可以心愿所了,也可以无愧于杨妃娘娘封德彝封大人对咱们的信任和嘱托了啊。”

    萧禹连连点头,附和道:“岑大人,智谋高绝,萧禹愿意追随岑大人,唯岑大人马首是瞻。”

    岑文本对萧禹问道:“蜀王殿下情况如何?我让你们为他找的师傅张玄素,你们可曾找到?蜀王殿下的学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