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134部分

大唐魔术师-第134部分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妃非骂他们柴家一个狗血喷头不可。他们的大意,可是当误了我女儿好几年的青春啊。”

    巴陵公主的脸红彤彤的,羞得看也不敢看其他人一眼,对着杨妃躬身一礼,就转身,快步离开了甘露殿,兴奋的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柴令武。(。)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七十章 两卫大军() 
看着巴陵公主离开的背影,大厅内的所有人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所有人都在内心里祝福柴令武和巴陵公主这一对情侣。

    杨妃有看向了自己的小女儿——清河公主,对岑文本、萧禹说道:“岑大人,萧大人,清河也已经十四岁了,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你们认识的年轻人多,麻烦你们在朝廷之中好好选选,看看谁家的公子,年龄、品行、才学都合适,就帮清河选一选。清河十四岁了,也该出嫁了。”

    岑文本、萧禹连忙起身,躬身行礼道:“谨遵公主要求!”

    一身红裙的清河公主,面色羞红的对杨妃说道:“母妃,我不想嫁人啊,我想一辈子陪着母妃哦。”

    杨妃笑着斥责道:“胡说,女人哪能一辈子不嫁人呢?以后,你未来的丈夫才是你的依靠,你怎么能一辈子陪着母妃呢?今年你都十四岁了,很多像你一样大的朝廷显贵家的女孩儿,都已经有小孩儿,当娘了。莫非你还要像你姐姐一样,到十六岁了,都成老姑娘了,还不嫁人吗?”

    清河公主低着头,脸庞滚烫滚烫的,扭捏着自己的衣角,不知所措。

    不久,岑文本、萧禹就起身告辞。

    回到府邸之后,岑文本和萧禹就各自将清屏公主有意挑选驸马的事情,传播了出去。

    很快,整个大唐帝都长安城都知道了,由于清河公主是大唐皇帝陛下和西宫杨妃娘娘的女儿,拥有大唐和大隋两家皇室的高贵血统,是名副其实的血统高贵,因此顿时引起了整个大唐帝都长安城的轰动,只要觉得还够资格的各大豪门、朝廷重臣都纷纷拜访岑文本和萧禹,为自己的子侄提亲。岑文本和萧禹都没有同意,他们知道杨妃娘娘通过让巴陵公主下嫁左金吾卫大将军柴超家的嫡子柴令武,实际上已经通过传统联姻的方式,将左金吾卫大将军柴绍拉拢进了支持蜀王李恪的行列之内。蜀王殿下和他们南方士族,瞬间就得到了柴绍所统领的左金吾卫大军的支持。而清河公主选驸马,所选择的人也必然是驻守帝都长安十二卫军大将军的嫡子,或者至少是手握军权的武将的嫡子才行。毕竟如今正如杨妃娘娘所说,蜀王殿下和南方士族最欠缺的就是军权,是大军的支持。

    政治联姻,本来就是双方各取所需的一场联合。无论是在大唐,还是在大唐周边的民族。他们都十分信奉政治联姻。双方联姻,双方就成为彼此最坚定的支持者。就好比左金吾卫大将军柴绍的嫡子柴令武娶了蜀王李恪的姐姐巴陵公主,即使柴绍什么都没做,也没有支持蜀王李恪的实际举动,整个天下,各大豪门都会自然而然的把柴绍划到蜀王李恪支持者的行列,都会认为柴绍就是蜀王李恪最坚定的支持者。这个时代,所有人都认为政治联姻才是拉近彼此关系最好、最有效的手段,除了父子、母子、兄弟姐妹关系,还有比夫妻关系更亲近的关系吗?一旦政治联姻。本来两家的利益,就成为一体,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岑文本和萧禹都在耐心的等待着合适的人出现,直到一个人出现,他们知道他们要等的人终于出现了。

    那个人就是大唐皇帝陛下的心腹、左领军卫大将军程咬金。

    程咬金,山东人,和左骁卫大将军秦琼是老乡,年少时,就十分骁勇。擅长使用马槊,武艺高强。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为求自保。程咬金召集乡中丁壮,加入了瓦岗山李密的瓦岗军,被李密引为心腹,授予他龙翔大将军的职务,之后李密败退,他迫于无奈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世充的为人,他又投靠了大唐当时的秦王李世民,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击宋金刚,破窦建德,擒王世充,均立下大功,和大唐皇帝李世民是战场上换命的交情,感情深厚。

    但是程咬金却是一个十分自卑的人,他的出身太低,之前是农户,加入瓦岗军之后,又成为了流匪。数十年的打拼,程咬金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天下间,有千年传承的家族,却没有千年传承的将军。

    他是费尽千辛万苦,几经生死考验,才做到了大唐左领军大将军的位置,他可不相信,他的子孙可会有他这样的机会和吃苦精神?大唐的职务、爵位随着传承是逐级递减的,如今他是大唐卢国公,他的儿子如果没有特殊的战功,只能成为郡公,而他的孙子以此类推,如果没有特别大的战功,只能成为县公,如此五、六代之后,他费尽心机建立的程家,只能再次沦为平民,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而豪族并不一样,由于朝廷一直沿用的选官制度是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因此只要你是豪族子弟,就不会愁没有官做。为了程家的兴旺发达,程咬金是绞破脑汁,想要加入豪族。

    他曾经为了他的儿子向山东豪族求亲,并愿意拿出自己一多半的财产当聘礼,迎娶山东豪族的姑娘,结果被山东豪族嫌弃他出身太低,配不上豪门大族的血脉为由,被鄙视了一番,而最终成为了整个大唐的笑话。可是程咬金却依然不死心,四处向各大豪族,为自己的儿子提亲,结果都被拒之门外。

    如今,程咬金听说杨妃娘娘要为自己的女儿清河公主选驸马,程咬金顿时来了精神。虽说清河公主不是长孙皇后所出,不是大唐皇帝陛下的嫡女,但是清河公主毕竟是身兼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的陇右李氏皇族大唐皇帝李世民和同样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的前隋陇右杨氏皇族杨妃娘娘两人的高贵血脉啊,于是程咬金急不可耐的来到岑文本的府邸,让岑文本和萧禹一定劝说杨妃娘娘将清河公主下嫁给他们程家的嫡子程处亮。只要清河公主愿意下嫁给他们家的程处亮,他愿付出任何代价。(。)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岑文本和萧禹相视一笑,他们知道如今最合适的人,就是左领军卫大将军程咬金的嫡子——程处亮了。+◆+◆,

    岑文本和萧禹一同进宫,到甘露殿内,向杨妃娘娘复命,将程咬金的嫡子——程处亮的情况禀报给了杨妃娘娘。

    在杨妃的安排下,清河公主和程处亮见了面,没想到两人竟然十分的投缘,一下子就彼此相中了对方。

    杨妃高兴的答应了程咬金为他的儿子——程处亮的提亲,并许诺待大唐皇帝陛下平安归来,就立即着手操办程处亮和清河公主的婚事。

    多年心愿得偿所愿,程咬金也高兴的哈哈之笑,一张大嘴,笑的一点儿也合不拢。

    不久,左金吾卫大将军柴绍也来到了甘露殿,向杨妃娘娘为自己的儿子柴令武提亲,杨妃也随即应允。

    自此,杨妃通过两个女儿——巴陵公主、清河公主的下嫁,让左金吾卫大将军柴绍和左领军卫大将军程咬金都成为了蜀王李恪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让蜀王李恪、南方士族和柴绍、程咬金两家的利益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宠辱与共,利益一体。

    大唐皇宫,立政殿。

    长孙皇后端坐于主位之上,太子承乾则侍立于长孙皇后的身侧。

    魏王李泰则跪在长孙皇后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请母后允许儿臣离开我大唐帝都长安城,前往东都洛阳去。左千牛卫大将军侯君集命令左千牛卫大军将儿臣的府邸团团包围,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演练,一次次的攻到儿臣的府邸门前,又一次次的退回来。侯君集说是例行的大军演练,可是提前儿臣怎么不知道啊?而且他为什么早不演练,晚不演练,偏偏选择父皇不在大唐帝都长安城的时候。在儿臣的府门口演练呢?他分明是想恐吓、威逼儿臣,不过儿臣确实是害怕了,不敢再在这大唐帝都长安城里待了。如今父皇不在这长安城中,侯君集就可以狗胆包天,肆意妄为了。儿臣害怕,要不了多久,或许很快侯君集就会以一个莫名其妙的借口,将儿臣杀掉。因此儿臣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希望母后同意儿臣离开长安城,到东都洛阳去。只要父皇回来。儿臣就会立即从洛阳返回,陪伴在父皇、母后的身边。”

    长孙皇后看了看自己的次子——魏王李泰,她感到了一阵的心痛。从魏王李泰的一番话内,她感觉到了魏王李泰对她的不信任,甚至是深深的戒备。如今她就在这长安城中,魏王李泰偏偏就质疑侯君集会杀了他,他是在担心自己保护不了他吗?

    对于魏王李泰,长孙皇后还是有一些儿愧疚的。按理说,太子承乾、魏王李泰都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太子承乾毕竟是嫡长子啊,而且太子承乾的背后是她的亲哥哥长孙无忌统领的关陇贵族集团在支持啊。她的亲哥哥长孙无忌为了支持太子承乾,可是将整个长孙家族都押上了呀。而魏王李泰的背后则是山东豪族在支持。长孙皇后不得不支持太子承乾,这可是牵扯到整个长孙家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政治上,有时候是不能走错一步的,走错一步。那就是人亡政息,家族诛灭的惨剧。自己一直在支持自己的长子——太子承乾,却逐渐的在无形里。拉开了和自己的次子——魏王李泰之间的距离,让魏王李泰充满了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忌惮。

    长孙皇后感到了一阵伤感,又感到了一阵心痛。

    长孙皇后长长的叹了口气,却没有说话。她内心里明白,无论是魏王李泰哭着请求离开大唐帝都长安城,到东都洛阳去,还是蜀王李恪躲在甘露殿内,在杨妃帮助下很快得到左金吾卫大将军柴绍、左领军卫大将军程咬金的支持,这都是左千牛卫大将军侯君集擅自行动,引发的严重后果。如今大唐皇帝陛下被困于马邑城内,大唐社稷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不然再让任何人肆意妄为了,不然这肯定会让大唐帝都长安城的局势更加的恶化,更加的不可收拾,最终会引起各大豪族一场火并,倾覆了整个大唐社稷的。

    就在长孙皇后低头沉思的时候,一位眉清目秀、皮肤白净、五岁左右的小男孩小心翼翼的迈步走进了立政殿。

    长孙皇后抬头一看,赫然是自己最小的儿子——晋王李治。

    长孙皇后微笑的对李治问道:“稚奴(李治的小名),你怎们不在你的宫室内呆着,来母后的立政殿做什么啊?”

    李治道:“启禀母后,儿臣一个人在自己的宫室内感到害怕,就想到母后这儿来暂住一些儿日子。”

    长孙皇后一眼就看透了晋王李治的心思,她心中暗道:“害怕?稚奴害怕了?为什么害怕了,还不是稚奴担心自己的父皇,大唐皇帝陛下遭遇到不测,身为太子承乾的心腹、未来岳丈的左千牛卫大将军侯君集为了保证太子上位,大开杀戒,杀死魏王李泰、蜀王李恪、稚奴他们,杀死这些有可能威胁到太子登上皇位的太子承乾的兄弟们?”

    长孙皇后怜爱的看着自己的幼子晋王李治,感到李治是那么的可怜,那么的孤独。至少魏王李泰身后有山东豪族支持,蜀王李恪背后也有杨妃、南方士族和左金吾卫大将军柴绍、左领军卫大将军程咬金支持,而李治呢?他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她这位母后了。

    长孙皇后对晋王李治说道:“稚奴,你就在母后的立政殿内住下。在母后这里,没有人胆敢欺负于你。”

    之后,长孙皇后对太子承乾说道:“太子,再次召开内廷会议吧,请房玄龄房大人主持。不能再让我大唐帝都长安城再这么人心惶惶,人人都犹如惊弓之鸟下去了。母后相信有房玄龄房相这位大唐柱石在,我大唐帝都长安城,我大唐社稷会很快安稳下来的。”

    太子承乾躬身行礼后离开。

    长孙皇后对眼泪、鼻涕横流的魏王李泰说道:“青雀(李泰的小名),你也回去参加内廷会议吧。至于是走是留,让房玄龄房相决定吧。”

    魏王李泰躬身行礼后,闷闷不乐的离开了立政殿。(。。)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u

第二百七十二章 房玄龄的分析() 
太子承乾不久就下达了召开内廷会议的监国令谕。很快,魏王李泰,蜀王李恪,观德王、陇右李氏皇族主事、宗正卿李雄、侍中刘洎、秘书监萧禹、御史大夫魏征、礼部尚书崔干、兵部尚书卢承庆、吏部考功司郎中、南方士族主事岑文本就纷纷向太子东宫聚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