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117部分

大唐魔术师-第117部分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学问,理念;历经百年,汉朝武帝之时。朝堂官员、民间百姓均皆认可儒家理念,学习儒家学问,一代大儒董仲舒趁势向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采纳,如此儒学才历经二百余年传播推广,而一举成为天下最值得人们学习的学问,而天下帝王欲求天下大治,则必用儒学的局面。先贤开创如今儒学如此繁盛局面,何其艰辛。而如今永安王李玄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更是能将我儒家发扬光大,使天下百姓都能聆听圣人之言,学习圣人之道。如此大功德、大功绩的事情,各大豪族怎能因为小利而弃大义?阻挠圣人之道的传播呢?如此做为,身为儒家门徒,以后还有何面目去见为求儒家兴盛,造福百姓而四处奔走传播我儒家理念的诸位先贤啊?”

    崔干、卢承庆、长孙无忌、岑文本等尽皆面红耳赤,面露羞愧,但是一旦推广活字印刷术。必然会打破各大豪族对知识,对书籍的垄断,严重损害各大豪族的利益。于是四个人一起开口说道:“颜宗师,一旦推广、传播活字印刷术。这天下知识、天下人才都将不为我各大豪族所有了,我各大豪族的地位、影响势必降低,如此必然会严重损害我各大豪族的利益。总不能为了天下大义,而让我们各大豪族白白遭受重大损失吧。”

    颜之推瞪了崔干、卢承庆、长孙无忌、岑文本一眼,生气的说道:“一旦推广传播活字印刷术,确实是会对你们有影响。垄断打破了。可是垄断之后,却带来的是竞争,竞争带来的则是勃勃的生机。你们各大豪族看似暂时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但是从长远看,因为我大唐所有人都可以学习圣人之道,必然会对你们各大豪族产生刺激,刺激你们更加努力精研儒家学问,精益求精。难道我儒家积极入世,自强不息之精神,还会害怕竞争吗?更何况,各大豪门只是将书本公开,让整个天下百姓都可以学习圣人之道,而大儒没有公开,名师也没有公开。你们如今位列我大唐朝堂,也都算是在儒学学习之上,有所成就的人,以你们的经历,你们应该不会不知道名师大儒对你们学习点拨的重要作用吧。推广传播活字印刷术之后,你们各大豪族凭借名师大儒的优势,依然拥有对儒学最权威的解释和最正统的传承,依然是儒学的圣地和最高学府,天下人才欲求攀登儒学高峰,必经各大豪族名师大儒点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才是竞争图存之大道啊。只有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才能为我儒家注入活力,造就我儒家的繁荣。”

    颜之推一番话,让整个大唐都肃然无声,所有人都在思考着颜之推这番话中间蕴含的道理。一番思量后,所有人都明白了打破垄断,引进竞争却是是对儒家,对各大豪族长远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于是,关陇贵族名士褚遂良,山东豪族大儒、孔圣传人孔颖达,南方士族大儒虞世南、欧阳询等众多的当世大儒纷纷躬身对大唐皇帝李世民说道:“请陛下下诏推广活字印刷术,打破各大豪族垄断,兴盛我儒家!”

    之后,山东豪族主事崔干、卢承庆,关陇贵族主事长孙无忌,南方士族主事岑文本也纷纷躬身请求大唐皇帝李世民推广传播活字印刷术。

    看到这一幕,大唐皇帝李世民感到很欣喜。如果各大豪族考虑的是各大豪族的利益的话,那么他为大唐天子,考虑更多的却是整个天下的百姓。推广传播活字印刷术,对自己忌惮的各大豪族是一个打击,而对于天下百姓却是拥有很多的好处,而对于他,大唐天子则好处更多。民智一开,整个大唐的人才就会层出不穷,毕竟人才才是整个国家兴盛的根基啊。

    于是,大唐皇帝李世民当即下诏推广传播活字印刷术,普及知识,让所有大唐百姓都能学习圣人之道。(。)

    ps:一天两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三十五章 理念传播() 
readx;大唐朝堂之上竟然能够通过允许推广传播活字印刷术,这让李玄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推广传播活字印刷术,那可是势必要让各大豪族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但是就是在这大唐朝堂之上,竟然不可思议的发生了。而发生转折的这一幕,竟然是因为一代大儒、儒学宗师颜之推的一番话:儒家传承传播之不易,推广传播活字印刷术有利于儒家理念学问的传播,有利于所有大唐百姓接触圣人之道,学习圣人的学问。

    做为一个后世之人,李玄觉得颜之推这番话是十分大而空的。为了儒家理念知识的传播,就可以让各大豪族放弃现有的利益吗?李玄觉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最终大唐朝堂的官员们,各大豪族的精英们,他们最终选择了推广传播活字印刷术。

    下朝后,李玄将自己关在书房内,反复思考其中的原因。终于他想明白了:大唐的官员,大唐的精英们,他们对他们所信仰的儒学有着绝对的自信和崇拜。儒学对于大唐的官员们,大唐的精英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学问,一门知识,而是一种信仰。所有大唐的官员们,大唐的精英们都可以为他们信仰的儒学,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如此思维,各大豪族牺牲各自的重大的利益,放弃对知识,对书籍的垄断,就可以十分好理解了。儒学已经浸入到整个华夏民族的骨子里了,是华夏民族骨子里的一种精神,一种理想化的、催人上进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如同后世的m国,向全世界推广他们的制度文化一样,他们对他们的制度和文化有着绝对的信任,他们认为他们的制度和文化是最好的,他们崇拜他们的制度和文化,并愿意为推广传播这样的制度文化而牺牲他们固有的一些利益。他们坚信他们的制度、文化可以给全世界的人民带来福利,让全世界人民都能过上和他们一样的幸福生活,虽然结果往往不是他们所认为的那样。但是他们依然乐此不疲的忙碌的推广传播着他们尊崇的制度和文化。而随着制度、文化的推广、传播,几乎所有国家都会围绕着m国转,向m国学习他们的相对先进的制度和文化,从而一举奠定了m国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这种制度文化的输出。如今的大唐和一千年后的m国,何其的相似,都有自己尊崇、引以为傲的制度、文化、理念,影响着周边其他的国家,成为整个天下文明的中心。政治的中心、文化的中心,继而成为整个天下的中心,奠定自己国家一枝独秀、独领的整个天下超一流大国的地位。

    相对发达的制度、文化、理念,并不遗余力的向整个天下推广传播,大唐和一千年后的m国一样,都没有选择闭关锁国、敝帚自珍,而是同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即使损失一些儿当前现有的一些儿利益,也要不遗余力的推广传播,如此自信开放的心态,如此先进的制度文化。最终将奠定他们超一流大国的地位,执天下之牛耳,整个天下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尊,以他们的号令,惟命是从,而他们国家的人民也都以出生在自己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太极宫内,永安王李玄向大唐皇帝李世民进言道:“随着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传播,整个天下的百姓都可以聆听、学习圣人之道。十数年后,百姓之中。必然有大量的人才涌现。臣建议陛下未雨绸缪,兴科举以收天下英才,以为己用。”

    大唐皇帝李世民面露欣赏的看着李玄,开口说道:“还是永安王看的远啊。十数年后。百姓中产生的英才如果不开科举,给他们一个为国效命的机会,他们还不是要被各大豪族笼络而去。我大唐朝堂还不是要像如今面临着不用各大豪族人才,就无人才可用的地步吗?”

    说着大唐皇帝李世民轻轻的拍了拍李玄的肩膀,微笑着说道:“永安王忠诚谋国,思虑深远。准奏!”

    科举制是前隋炀帝时提出来并开始实施的。自从秦朝商鞅变法以来,秦朝逐渐成为了封建国家之后,国家的权力其实都是由皇帝和贵族把持的,而做为社会上人数最多的平民百姓却没有多少可以接触权力的机会。但是平民百姓人数众多,人才也是层出不穷,大量涌现,为了能给广大的平民百姓提供一个正大光明的上升渠道,一个可以接触到权力的机会,有人向隋炀帝杨广提出了创办科举制度,以招揽平民百姓中的人才,以为国家所用。当时,隋炀帝杨广也是和之前所有的皇帝一样,最忌惮的势力,就是传承近千年的山东豪族和掌控军权的关陇贵族集团。因为历史上血的教训,一次次的告诉他,只有这两个和他一同掌控权力的豪族,才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威胁到他的统治,将他的大隋推翻,并要他的性命。因此他一面大力暗中扶持南方士族,对山东豪族、关陇贵族形成制衡,另一面则创办科举,吸收平民百姓中的人才,以为国家所用。但是谋划虽好,隋炀帝杨广却骄奢**逸,贪图享受,在位十八年,自己就身死国灭了。而如今李玄向大唐皇帝李世民提出重开科举制,以收揽平民百姓中的人才以为国家所用。李玄从奏言开始,就知道大唐皇帝李世民肯定会同意的。因为掌控军权的关陇贵族集团、传承近千年的山东豪族集团,依然是大唐帝位最大的威胁者。大唐皇帝可以从隶属于关陇贵族集团的陇右李氏子弟,成为整个天下的帝王,陇右李氏也成为了整个天下最尊贵的陇右李氏皇族,其他隶属于关陇贵族集团、山东豪族集团的家族又怎么不会有心取陇右李氏而代之?妄图成为整个天下的帝王,成为这天下最尊贵的皇族呢?而这是大唐皇帝李世民和他隶属于的陇右李氏皇族所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是坚决予以打击杜绝防备的事情。(。)

    ps:一天两更,故事会越来越精彩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三百三十六章 寒门崛起() 
历史上,帝王和平民百姓是最天然的联盟者,因为他们有他们共同的敌人——贵族。贵族向来只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而且拼命攫取扩大他们的利益。他们向上可以威逼帝王,威胁帝王的帝位,向下则可以剥削百姓,吞并百姓的土地。因此帝王对贵族有着深深的戒备,而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必须打压贵族,考虑、照顾平民百姓们的利益,而平民百姓们他们能感受到的苦难,最直接的伤害者就是贪婪的贵族和出身各大贵族的贪官污吏。历史上,百姓是最期盼明君的,而一旦明君在位,必然是打压贵族,维护人数众多的平民百姓们的利益,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其实李玄的内心中,有他自己的谋划。按照历史、社会的发展规律,即历史、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社会都有他存在的物质和社会基础。任何人妄图不按照历史、社会的发展规律办事,妄图一下子就进入到一个相对高级的社会,那必然会遭到历史和整个社会的报复,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的。中国的社会,也是如此。无论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还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还是后世时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转变,都必然经历一场大的变革,和一场异常血腥的大的战争。李玄并不喜欢战争,他想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逐渐的改变整个大唐社会,让大唐社会逐渐拥有向更先进的社会转变的经济、物质和社会基础。纵观整个历史,权力是逐渐下移的,秦朝商鞅变法之前,权力是掌握在帝王一人的手中的,周天子既是整个国家的天子,又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族长,拥有至高无上,无人敢去侵犯的权力;先秦。商鞅变法之后,则形成了帝王和贵族共同掌控的局面,贵族支持帝王,帝王则赐予贵族封地。逐渐形成了封建社会的雏形;而到了唐朝时,封建制达到了顶峰,科举制的兴起,广大的寒门子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权力,参与国家的治理。形成了帝王、贵族、寒门优秀人才一同掌控权力的局面;而直到清末,人数众多,最广大的平民百姓群体开始逐渐的觉醒,可是试着接触,掌控权力,最终形成了平民百姓都可以参政、议政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而社会体制的转变,和平民百姓的觉醒,有两个最深层次的原因:一个就是技术的革新,经济的发展,而另一个则是知识的普及。有更多的人,有能力接触、掌控、运用权力。而做为后世人的李玄是最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和知识普及的重要性的。从他发明活字印刷术开始,他就打算通过知识普及,唤醒民众,革新技术,进而推动整个大唐社会、大唐制度向前发展。

    就在活字印刷术被大唐朝野推广传播不久,大唐所有百姓都能轻易的获得书籍,聆听、学习圣人之道之后,李玄向大唐皇帝李世民贡献了《劝学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