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阁臣 >

第19部分

大明阁臣-第19部分

小说: 大明阁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瑀赞许的看了一眼朱寿,这小子真的十分聪明,单从着描述,就能这么快构思出其模样,不可谓不厉害。

    不错,这就是后世十分有名的“鳞塘”。

    陈瑀又怕他们不懂,于是又解释道:“纵横交错的骑缝叠砌石法可以是砌石相互牵制,较大程度的增加了塘体的稳定性和抗击风浪的能力,如果有可能,可以将每段海塘按千字文编号管理,每段设置专人负责,若是有坏了,则及时修理,若是按照此法,当可保我钱塘无大灾大难!”

    这一番言论十分的有专业性,就连房洵也不知道对不对,他抬头看了看“留客居”的方向,只见那里面的女子点了点头。

    房洵不甘心的道:“我不晓得你这种法子成不成,所以这一局我无从断论输赢!”

    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一局是他房洵输了。

    只见那李县令捋了捋胡子,他道:“那不知尔可有什么好的治理方法?”

    “若是我,那就当是弘治十二年王县令的纵横交错法!”房洵道。

    “虽然你答出来了,但着毕竟不是你的解决方法,加上我们也不知道陈瑀着法子的可执行性,所以这一局,我就断定平局,如何呀?”李县令道。

    他心中已经断定陈瑀胜了,但自己手上可下去了15两啊,这一输,那可是不小的数目,这样的结局,相信在场所有的百姓都不会反对。

    “好!陈瑀,虽不知你从何知晓这些法子,也不知这些法子是否可行,今日权当打平,但明日的文试,绝没有平局这么一说,不是你输,就是我赢!”房洵狠狠的说道,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待他离开之时,那朱寿来到了陈瑀身旁,满脸崇拜的道:“陈廷玉,你好厉害呀,就没有你解决不了的问题!”

    陈瑀笑道:“小事小事,以后多读点书就好了!”

    话是这样说,心理还是捏了一把冷汗,今日要不是那傻子撞到枪口上,自己哪里会赢?

    李梓棋身旁的李武到现在还迷迷糊糊的,他问李梓棋道:“这,怎么还平局了呢?”

    “什么平局?明明是陈瑀赢了!”李梓棋说完,白了一眼台上那得意洋洋的陈瑀道:“瞧你那德行!”

第二十五章 文武比试(下)() 
往年何事乞西宾?主领春风只在君。伯道暮年无子嗣,女中谁是卫夫人?

    小轩窗,正梳妆,阁楼铜镜中,玉人手持木梳,缓缓的梳着胸前那两屡青丝。

    她梳的很慢,像是在欣赏着自己的玉体,但更多的却是在发呆,心头一直萦绕着保安坊小城隍庙那带着一抹坏笑的男子。

    他真的是自己未来的夫婿?房小梅从未觉得他会如此优秀过,他自信、从容,他才学不在自己之下,他又与平常那些八股书呆子浑然不同,那是那么的别具一格。

    未几,叩门声响起,房小梅搁下手中上好的檀木梳子,说道:“进来!”

    丫鬟轻巧的入了闺房,细声道:“小姐,老爷和少爷请你去议事。”

    “哦,知道了。”

    不用说房小梅也知道所谓何事,叹了一口气,便朝议事堂走去,说真的,她此刻的芳心中到真的不想让陈瑀输,因为陈瑀很优秀,像自己一般优秀,优秀的人是不应该有污点的!

    想起自己那变态的哥哥,房小梅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恶心,一点本事都没有,整天一副全世界都欠他一般,除了怨天尤人,还能做什么?

    她来到了房家议事堂,房老爷和房洵已经在坐好了。

    房洵的脸色不怎么好看,见房小梅来了之后,她怒气冲冲的道:“是不是你把题目泄给了你那未来夫婿?一定是你!”

    “不是!”房小梅淡淡的道,“他回答的,我都不知道,又怎么泄露?”

    “哼,要是被我发现是你泄题,我定……”

    “好了,洵儿,你不也没输么?明日赢回来不就好了?”房沐制止了房洵。

    “哼,谁知道她会不会把题目泄露给陈瑀?”房洵道。

    房小梅真不想帮助自己这个哥哥,为何我不是男儿之身?四书五经、琴棋书画,只要是我房小梅想要学的,哪个比那些男儿差?

    “你放心,这题我也解不出,我便不信他能答出!”房小梅道:“这是一位波斯炼金术士交给我的,一年了,我用尽千万种办法,始终无法解开,他陈瑀又怎么会知道?”房小梅道。

    “哦?那明日陈瑀岂不是输定了?哈哈!”房沐笑呵呵的道。

    …………

    间宣大街布政使司内,陈提学正在和浙江布政使司探讨着什么。

    陈提学虽提学浙江,但他还肩负着监察御史的身份,今日钱塘县保安坊小城隍庙中,陈瑀说的那一番治塘的理论已经被他写出了一份详细的奏折,在讨论其可行性及详细的人力、财力之后,便差人将奏折送往了京师。

    陈瑀今日心情倒是不错,他浑然不觉得这次比赛有任何重要性,结束之后,便带着朱寿在城隍庙附近逛了起来。

    已经好久没有好好的逛一下钱塘县了,前些日子被院试折磨的快要疯了,既已经考完,那自当好好的放松一番,今日趁着机会倒不如好好玩玩了。

    陈瑀这想法正与朱寿不谋而合,当然,只要是能玩,什么想法都会和朱寿不谋而合。

    二人刚好经过城隍庙附近不远处的旌德祠,陈瑀见里面一尊于谦的神像,神像边还题了于谦著名的石灰吟,他与朱寿便走了进去,陈瑀买了三炷香,便虔诚的祭拜了起来。

    于谦的墓室在三台山上,这里也有供奉,不足为怪。

    见陈瑀祭拜的如此虔诚,朱寿不解的问道:“那日我便十分好奇,你说你为何最遵从的人是于谦于少保?”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挽救国家危亡之间,一生清白正气,这样的人是我的偶像,也是我毕生所要学习的前辈!”

    “但是我又要和于谦不同!”陈瑀道:“他虽是英雄,但是最后却不明不白的被冤枉至死,我陈瑀决计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陈瑀将目光望向了北方,一生抱负我要慢慢实现!

    “你说他会恨英宗嘛?”朱寿突然问道。

    “不会,为人臣,止于忠!”陈瑀十分坚定的道,“好了,话题有些沉重!”

    祭拜好于少保之后已经是掌灯十分,今日是端午节,集市上异常的热闹,斗鸡、杂耍、路边叫卖声络绎不绝,可是把朱寿乐坏了。

    不知不觉间二人来到了西湖边,西湖画舫上张灯结彩,三三两两的书生围在几首岸边固定画舫前抓耳挠腮。

    不一会儿就听到有人喊叫道:“这不是陈案首么?这灯谜定也能解出!”

    原来是在玩猜灯谜?陈瑀也来了兴致,笑呵呵的朝那几个儒生走了过去。

    甫一靠近,却见到李武和李梓棋也在思考,像是没有见到陈瑀一般,陈瑀双手搭在二人肩上,笑嘻嘻的道:“呀?这十五天?岂不是个胖子的胖?”

    “哎?对呀对呀!”李梓棋一激动,这一回头发现一张笑脸正望着自己,这才发现他的手臂还搭着自己的肩膀。

    “你……放手!登徒子!”李梓棋恶狠狠的道。

    “啊?原来是李小娘子呀?我还以为是哪家公子哥们呢,失敬失敬!”陈瑀连忙把手放开。

    什么呀,你明明就已经认出我了,不然适才为何发出那阴谋得逞的笑容,可今日自己确实是男儿打扮,也不好和陈瑀争论什么!

    那几个儒生听了陈瑀这么轻易的便将这谜题解了出来,不禁叫好,于是便有人道:“陈师兄,这边还有,你且看看是何意?”

    陈瑀便随着那书生来到另一个灯谜前,见上书:黄昏。

    这种谜题没有限定其答案的范围,所以要猜测是十分困难的,不过这到难不住陈瑀,他笑道:“洛阳嘛?”

    “哎哟,着黄昏可不就是落阳?”不知哪个儒生道。

    一旁的李武奇怪的问李梓棋道:“为何他这么轻易就破解出来了?”

    “所以他是案首,你就名落孙山!”李梓棋道。

    “死丫头,哪有你这般打击你哥哥的?虽然文的不行,但是咱武的还是很厉害的!”李武感觉自我良好的道。

    “师兄师兄,这边还有!”又有儒生道:“弄璋之喜。”

    “哦,弄璋,生男孩,那就是外甥的甥!”陈瑀道。

    “这里还有,上上下下,不上不下!”

    “卡嘛?”陈瑀问道。

    不知过了多久,李武还待找灯谜,可这才发现,四下已经没有了,这时陈瑀四周已经聚满了儒生,他们都目瞪口呆,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天哪,他把所有灯谜都解完了!”

    …………

    京师,奉天殿早朝,弘治皇帝拿着手中那副奏章,面上露出笑容,他道:“御史陈玉提学浙江,发现一秀才治塘之论甚妙,昨晚我连夜召三位阁老议事,觉其可行,尔等也来参考参考!”

    他把陈玉提出的那“鳞塘”论述于众人说罢,朝堂下众人皆连连点头,无一人提出异议。

    “一届秀才能提出这番见的,倒是个人才!”弘治皇帝笑道:“着内阁下朝后即可票拟,让司礼监加急批红,即刻下达浙江布政使司,尔工部、户部当全力监督配合,尽快将浙西、浙东海塘建起,以免我百姓遭受灾害之苦!”

    “近日舟山沈家门附近遇小骨海寇,尔等要加以重视!”弘治皇帝继续说道。

    待散朝之后,他把三位阁老留下议事。

    “这陈瑀倒是个人才,比尔那公子考的还要好,倒真是不可多得,要知晓,你那公子可是状元之才!”弘治皇帝对那谢阁老道。

    “是呀,也听小儿来信,那陈瑀的品行倒是十分的不错,一生最为敬佩于少保,将来是个忠臣!”谢迁道。

    “也不知道我儿在浙江学到了什么,这孩子太能闹了!”

    “是时候将其召回京师了!还有那刘太监,这般不懂事,回来需严加惩罚!”三人中资格最老的刘建道。

    谢迁听了也跟着附和,只有李东阳不动声色。

    “不急,有锦衣卫护其安全,就在那边多学习学习吧,听锦衣卫来报,他每日都写了心得,有关于流民、贪污等问题,这是好事!”弘治皇帝道:“再过几日吧!”

    …………

    陈府上,陈大富十分的高兴,晚饭间不时的夸赞陈瑀有阁老之才一类的话,胖胖的脸上泛着油光,恨不得告诉全世界,这陈瑀乃是他陈大富的儿子!

    玩了一日的陈瑀,吃完晚饭中已经十分的疲惫,但他却并没有去睡觉,而是习了五百字书法,又看了一会儿经书,这才入睡。

    翌日一早,这次陈瑀起的很早,实在是被朱寿吓醒的,一大早,朱寿就兴奋的站在了陈瑀的床头,着实把陈瑀吓的不轻,以朱寿说,是怕陈瑀又睡过头。

    陈瑀认真的梳洗好之后,本欲在家中用了早餐,但是朱寿说什么都不肯,硬拉着陈瑀来到了集市上。

    东方渐渐的升出一轮旭日,早市已经热闹的开始了,街道小肆边热闹异常,二人找了一件蟹黄包店坐了下去。

    那女老板见是陈瑀,兴奋的又多送了陈瑀和朱寿一笼包子,并且嘱咐陈瑀一定要胜了今日这一场!

第二十六章 解题() 
保安坊内,人声鼎沸,密密麻麻的全都是人,其况竟比昨日还要盛大。

    陈瑀和朱寿五更天便来此,现在已经挤了快一个时辰,还没有看见台垣的边沿。

    今日这人的规模,足有昨日二倍之多,让本就狭小额保安坊显的愈加的拥挤、窒息!

    二人打听了一下,原来是因为昨日白日间,钱塘陈案首那一番“鳞塘”构造已经被御史写成奏章既往京师,明白人都知道,昨日陈瑀赢了,不但赢了,而且还是精彩绝伦。

    当然这还不够,经过昨晚陈瑀破了西湖边所有灯谜,他的名声更在周边县城传了开来,原来今日不但有钱塘县民,更有仁和、海盐等县的儒生、娘子们慕名而来,都要见一见少年陈案首。

    当然,还有那些**的男子们,今日一早来此便换了赌注,那些昨日还在押房案首胜出的人们,今日都或多或少的押了一点陈瑀,当然,这也就是抱着投机的心态,主要赌注还是押在房洵身上,毕竟房洵掌握着主动权。

    更有一些年轻的娘子们,在四更天便搬着凳子,在台垣边坐了下去,以满足昨日未见陈瑀之憾。

    日上三竿,辰时快要过了,才见到李县令、房主簙和范典史在小吏的拥簇下艰难的来到了台垣上,他们各个大汗淋漓,想必也被挤的不轻。

    “留客居”内,房洵从房小梅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