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大革命 >

第83部分

明末大革命-第83部分

小说: 明末大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计划能成功,那重庆卫可就算真正建立起来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吞并(二)() 
计划制定下来,便是行动了。“明轩,这次计划是否能成功,你的情报司至关重要。现在的情报司架子是搭起来了,但人数太少。明轩,这次行动顺便把情报司的人员补充满。”

    “是。”陈华清要开始扩大情报司的权力,李明轩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

    “应诚,春耕已经过去,现在农户的空闲时间多了,你和街道代表们一起准备一个‘清洁行动’,好好地搞一搞重庆卫的卫生。”

    “石当,卫所军以排为单位,进驻各村。”

    “孙喜,你跟着石当一起行动,把各村还有的恶霸流子给统一看管起来,按照改过营的方式处理他们。”

    “诸位,这是初步计划,一定要圆满完成。”

    “是,请大人放心。”四人齐声道。

    散会后,陈华清和黄诚一起到了黄诚的办公地点。“应诚,现在手底下有没有什么好苗子?”

    在陈华清去南京之前,他把宣传队交给了黄诚,并让他扩编宣传队。“唉,重庆卫贫困已久,读书人很少,识字的人也不多,除了原先的三个,我一共找了七个。”

    “七个?确实不多,把他们召集起来,我有话要说。”

    宣传队现在共有十个人,但除了以前的三个老队员,新加进来的估计连宣传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陈华清看着底下站着的十人,沉声问道:“大家都识字吧。”

    众人都点点头,加入宣传队的条件之一就是识字。

    “宣传队,重在‘宣传’两字,简单来说,你们的任务就是让民众知道咱重庆卫要做什么,这样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陈华清摊开了一幅地图,指着那块三角地带说道:“这次你们的任务就是负责给这些村子的村民宣传,每人一块地方。”

    众人点了点头。

    “你们中有不少人是新加进来的,以前从来没干过宣传工作。不过没关系,你们以前也是重庆卫的军户,知道怎么跟村户交流,跟村户们要打好关系,在打好关系的同时做好宣传。记住,千万不要打官腔,摆架子,要融入他们,明白没?”

    众人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陈华清也不管他们有没有懂,现在时间紧张,陈华清没法培训他们。“给你们十天时间,十天后,不管你们宣传的效果如何,这边都会开展下一步行动。好了,尽快开始行动,跟卫所军一起走。”

    “是!”

    接下来的时间,陈华清和黄诚一起负责了重庆卫的清洁活动。为了防止重庆卫住户懈怠,陈华清没有强制住户们清理公共区域,只是让他们清扫各家。至于公共区域,则是交给了改过营。

    从现在看来,街道代表做的还是很不错的,起码把陈华清的命令很好地传达了,省去了卫所军这边很大的人力。

    谭政平对陈华清开展的清洁活动有些不解,抽了个时间向陈华清请教:“陈千户,不知这清洁活动有何益处?”

    陈华清笑道:“谭兄,重庆卫破败已久,普通住户居住环境极其糟糕,若是让他们自发的主动清理,时间拖得太久,因此我组织了这次清洁活动。重庆卫的环境变好了,人也就住的舒服了,更重要的是能防治疫病。”

    谭政平点点头,这个时候的人们已经知道个讲个人卫生能预防疾病。

    重庆卫的清洁活动主要有黄诚主导,陈华清四处看了看后便离开重庆卫,来到石砫。

    收复重庆后,白杆兵便大批撤回石砫,秦良玉也回到石砫。

    “华清,这次南京之行怎么样?”秦良玉问道。

    陈华清把自己的行程大略说了一遍。

    一番闲谈后,开始谈起正事。“奶奶,这次我来希望能得到石砫这边的援助。”

    “你要什么援助?”

    “水泥。”

    秦良玉眉头皱了皱,过了良久后才说道:“水泥是你捣鼓出来的,现在由铃儿管着,具体的情况我不是很清楚,这件事你去找铃儿商量吧。”

    陈华清点头道:“多谢奶奶了。”心里对水泥作坊在石砫的命运判了死刑。

    见到马铃后,陈华清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马铃虽有很多话想和陈华清说,但她知道陈华清现在事情多,便压住心思和陈华清说起了现在水泥作坊的情况。

    “今年春耕过后,我又招了一批人,不过生产出来的水泥量不多。”

    “为何?”陈华清问道。

    “媒不够,柴火烧不出来。华清,我觉得这水泥好用是好用,但成本实在太高了。你从重庆府买回来的那批物资用完后,作坊就再也招不起那么多的人,这水泥的产量也就上不来。”

    陈华清低头沉思了一小会,水泥的生产是大工业式的生产,作坊式的生产根本撑不下去,陈华清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铃儿,奶奶是不是也同意撤了水泥作坊。”

    马铃沉默了一会后,点了点头。

    “铃儿,我准备把水泥作坊搬到重庆卫,你觉得怎么样?”

    “只能如此了。”

    在陈华清准备人手搬迁水泥作坊时,石砫老营有人找自己。来的人是和陈华清有过一面之缘的陈升,还带来一个年轻后生。

    “陈老伯,怎么了?”

    陈升叹了口气,把身后的年轻人拽到前面,颇有些不好意思道:“这是我的一个侄儿,整天不好好踏踏实实的种地,就想着学那些商贩怎么发大财。”

    随着陈升的述说,陈华清大概知道了发生了什么事。陈升的这个侄儿叫白聪,脑子里整天想的是怎么做生意。若这白聪生意做成也就罢了,可老营本就是个穷地方,白聪哪有本钱,基本没做成几件生意。这在老营人的眼里就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

    前段时间陈华清从重庆府买回了鸡仔,分发给老营的人。陈华清的本意是想改善老营的生活,但老营的人连种地都不够,哪有时间和粮食来养鸡。白聪瞅准机会,在老营大肆低价收购鸡仔,最后收到了有一百只鸡仔,在老营办起了养鸡场。

    白聪的养鸡场自然是以失败告终,一来老营没有足够的粮食喂鸡,二来白聪养好了鸡也没法卖掉,老营的消费能力太弱了。

    陈升带着白聪来,主要是想让陈华清施以援手,买下白聪手里的鸡,让白聪不至于倾家荡产。

    “白聪,你手里还有多少只鸡?”

    “公鸡五只,母鸡三十只。”

    听到有三十五只鸡活下来,陈华清不由地多看了一眼白聪,“这小子还是有些能力啊。”

    “白聪,你的鸡我买下了,但我那边也不是太富余,以成本价算。”

    白聪摇了摇头道:“陈千户,我不要钱,这些鸡可以送你,但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白聪的话引起了陈华清的兴趣,旁边的陈升也一脸诧异的看着白聪,很显然陈升事先也不知道白聪的打算。

    “我听马铃姐说陈千户要在重庆卫练兵,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食问题是一个大问题。陈千户,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去你那儿养鸡。”

    “养鸡?”陈华清笑了笑。陈升踹了白聪一脚,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你小子养鸡养上瘾了,本来还想着给你说个媳妇,能让你收收心。哼,既然这么想养鸡,以后就跟鸡一块过吧。”

    白聪摸了摸自己被踹的地方,不敢反驳陈升,只是眼巴巴地看着陈华清。

    陈华清笑道:“陈伯不要动怒,白聪的条件我答应了。不过,白聪,去了重庆卫,你得做好吃苦的准备。”

    白聪拍了拍胸脯,大声道:“只要能继续卖东西,什么苦我也能吃。”

    陈升见白聪态度坚决,也不好再说什么,笑骂道:“小财迷一个,去了好好干啊,不要丢了老营的脸。”

    “是。”

    水泥作坊不大,陈华清用了一下午的功夫就装车完毕了,剩下的就是运输问题了。

    在离开石砫前,陈华清和马铃自是耳鬓厮磨,说了一番体己话,增进了双方感情。

    两日后,陈华清回到重庆卫。对于水泥作坊的位置陈华清和黄诚已经选好,距离重庆卫不远,是一片开阔地带。在陈华清的规划中,作坊式的生产形式要被摒弃,要建立真正的大工厂生产。而要想建立真正的水泥厂,一要钱,二要技术,三要工人,任重而道远啊。

    白聪选择了一块靠近山林的地方来建立自己的养鸡场,在来之前,陈华清就和白聪说过,他只给提供场地,至于资金,让白聪自己想办法。

    重庆卫的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在进行着,重庆卫以外的工作也在卫所军的出击下缓慢进行。

    石当根据情报司提供的情报,在小村子里驻扎一个排的人,而在一些比较大的村子里驻扎两到三个排,以卫所军现在的兵力,这样办绰绰有余。

    宣传队的人也随着各排进入村子,开始宣传重庆卫制定的政策。这“政策”一词也是陈华清教给宣传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村民知道重庆卫是他们的保护神,跟着重庆卫走是正确的。

    对乡村的直接控制,是陈华清的一次尝试。皇权不下乡的观念根深蒂固,陈华清的所作所为正是要突破这个东西。而在这次行动中,来自后世的陈华清是理论提出者,真正实施策划的是黄诚。

第一百一十四章 吞并(三)() 
大陈庄,位于重庆卫的南侧,是重庆卫、涪陵、永川三角地带最大的村子,有丁五千余口。

    三个排的卫所军进驻到大陈庄,引起了大陈庄村民的极大恐慌。受战乱影响,大陈庄里有钱有势的都躲到川南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普通百姓,无处可去,只能留在庄子里。

    石当在自己的军营里见到了大陈庄留守的三位乡老。

    三位乡老一见到石当,第一反应便是跪下来请求石当不要纵兵劫掠。常言道,“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大陈庄已经被奢兵和溃散下来的明兵连续祸害过两次了,再也经受不起第三次祸害了。石当见乡老们跪地不起,若按照他原来的性子,直接就让乡老们起身了。但这次在临行前,陈华清和黄诚已计划好,在这次行动中,宣传队是唱白脸的,卫所军是唱黑脸的。

    石当板着脸,既没有训斥乡老们,也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三位乡老中看起来是领头的一位见石当半天没动静,不得不抬起头来,声音有些悲戚道:“大人啊,不是我们大陈庄不犒劳大军,实在是我们什么都拿不出来啊。”

    “你们庄里的大户人家呢?”石当开口说话了。

    三位乡老中穿得比较好的那位回道:“大人,那些人在叛贼来的时候走了一批,乱兵来的时候又走了一批,现在村子里都是些苦哈哈了,真的是什么都没有了。”

    “你们先起来吧。”

    乡老们赶紧起身,也怪难为他们的,一大把年纪了,跪了一阵腿早就酸了。“那些大户人家还回来不?”

    对于石当的这问题,三位乡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里透着一股疑惑,大陈庄还有那些有钱人大量的土地,怎么会不回来,这位大人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当然,这样的话他们是绝对不敢问出来的,当即委婉道:“大人,不知您这是何意?”

    石当冷笑了一声,说道:“我等乃重庆卫新建之军,现乱兵四起,为保地方安宁,得千户大人令,前来大陈庄保民,可万万没想到,你等大陈庄竟无一家士绅前来迎接,真是枉做乡民表率。”

    三位乡老干笑了一声,默然不语。

    屋子里气氛尴尬,石当不开口说话,乡老也安静地站在一旁。

    正当三位乡老实在是受不了屋子里的气氛想要开口说话时,走进来一人,石当朝其抱拳道:“黄主簿。”(陈华清从南京回来后,便报请朱燮元,封黄诚为卫所军主簿。)

    黄诚点了点头,直接坐了下来,石当则离开了屋子。

    “三位勿怕,我是重庆卫的主簿黄诚。石营长是领兵之人,脾气暴躁了点,三位勿怪啊。”

    “不敢不敢。”

    “三位乃大陈庄贤达,在村子里素有名望,可否告知黄某村子里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依旧是领头的乡老回答:“黄主簿,村子遭了两次劫难,大户人家都跑得不见人影了,剩下的都是些苦哈哈,连口粮都没有多少。”

    “是啊,再这样下去,只怕大家都要去做流民了。”旁边的乡老附和道。

    黄诚脸色阴沉,不知想到什么,半天没有言语。

    “今天多谢三位了,现在时候不早了,我也就不叨扰三位了。”

    乡老们离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